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带管患者维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4月684例次PICC带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维护,观察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检测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数值。与2011年1月~2月636例次PICC导管维护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两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数值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维护中有显著优势,降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及堵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间歇期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62例次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在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44例次为集束化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集束化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方法应用于门诊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规范了PICC导管维护流程,减少了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练慧萍  刁淑华  谢乙明 《全科护理》2016,(29):3057-305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PICC的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次数、制动时间及PICC置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D-二聚体(D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置管病人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减少VT发生,延长PICC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5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对照组发生静脉炎6例,静脉血栓4例,导管相关感染3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破损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8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5,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8.92%,满意度为97.85%,高于对照组的82.61%和73.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82,5.846;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置管及维护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其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神经外科ICU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47例神经外科ICU行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11例神经外科ICU行PICC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PICC内置长度、外露长度、臂/腿围、对侧臂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提高神经外科ICU行PICC置管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使患者最大限度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集束化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及维护的发展现状,揭示其文献计量特征和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30日公开发表于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的集束化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及维护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对文题、作者、发表年份、发文地区、所在机构、所属期刊、基金资助情况、被引频次、研究类型、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6篇文献,其中期刊论文152篇、硕士学位论文4篇,年度文献量总体呈增长态势;第一作者来自我国26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所在机构类型中省市级医院占比最大(53.21%),其次为大学附属医院(35.90%);被引频次较低,合著率为55.77%;19篇(12.18%)文献受基金资助;研究设计以实验性研究及类实验性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主要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疗效观察。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及维护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但其文献质量亟待提高,今后应关注循证证据的收集与积累及集束化方案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设计,选取2013-2014年行PICC置管的115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局部渗血、皮肤过敏、感染、导管脱落及堵管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0.53%(6/57),低于对照组的31.03%(1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肿瘤PICC置管发生皮肤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固定材料粘贴,规范的手法进行有效的导管固定及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皮肤张力性损伤,表皮浸渍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楠  翁莉 《全科护理》2014,(14):1261-1262
[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行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率、堵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患儿置管时间、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的护理中使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白血病患者,共选取312例。选取条件为:在这些研究对象中,治疗的过程都要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处理,即同时也需要进行PICC的导管护理。采用随机的方式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6例患者。第一组设为实验组,对这些患者在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方式。第二组则设成对照组,即对这些研究对象只采用基础的导管护理,而不额外使用集束化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观察患者在此期间发生感染的概率,并对两组的概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导管堵塞以及导管断裂和血块栓塞出现的概率。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进而来判断集束化护理的方式是否可以改善在护理过程中不良并发症状的出现概率。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实验组的研究对象中出现因PICC导管引起的感染人数是3人,其概率为1.92%;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出现因PICC导管引起的感染人数是12人,其概率为7.69%。对照组的患者中出现导管的堵塞以及断裂和血块栓塞的人数分别是3、1、2,其概率分别为1.92%、0.64%、1.28%;实验组的患者中出现导管的堵塞以及断裂和血块栓塞的人数分别是1、0、0,其概率分别为0.64%、0、0。结论通过采用集束化的护理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PICC导管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症状,降低其出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预防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集束化策略;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对肿瘤患者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堵管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集束化策略干预前置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32例,2014年8月~2015年5月开展集束干预策略后置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肿瘤患者36例,比较集束干预前后双腔耐高压PICC堵管发生率差异。结果集束策略干预前堵管率为40.63%,集束策略干预后堵管率降至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减少耐高压双腔PICC堵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操作安全、方便、保留时间长、血栓发生率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青睐,为肿瘤患者化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静脉通路。随着PICC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也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其中脱管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海珍 《护理研究》2015,(3):383-384
<正>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病人结局,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病人结局[1]。集束化护理的理念首先作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方法被引入ICU临床实践中[2]。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的医疗操作技术,是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危重病人长期输液  相似文献   

17.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对肿瘤患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使用安全有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维护简便,效果显等特点,在减轻肿瘤患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置管时无菌操作,置管后导管维护以及对携带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患的日常生活指导是长期留置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病人维护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103例行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者并发症发生、非正常拔管发生、健康教育达标及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非正常拔管发生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病人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维护,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护理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提高病人满意度及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优越性。方法:对83例患者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重点加强对置管前患者的评估、置管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技术及最大无菌屏障及置管后规范维护。结果:83例患者中75例置管顺利,维护良好;4例发生导管异位,经调整后位置正常;3例静脉炎经处理后治愈;1例患者因发生静脉血栓给予非计划拔管。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体现了无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吴丽花 《中国康复》2017,32(2):112-112
正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科室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119例,行洼田饮水试验Ⅳ级以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63.8±11.5)岁;病程(7.3±3.1)周。对照组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61.2±10.3)岁;病程(7.9±3.1)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按照吞咽困难的常规护理措施,如进食时给予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