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琳 《药学研究》2020,39(8):484-487
超临界流体色谱是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依靠流动相的溶剂化能力来进行分离分析的一种色谱,具有分离速度快、效能高、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有力补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ScienceDirect、PubMed等数据库检索了近几年来超临界流体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文献,归纳了其在手性药物、天然产物、药物代谢和杂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用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天然产物的单体,具有高效、操作方便、快速的优点,当其与高速逆流色谱、大孔吸附树脂及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时,分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手性药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武洁  冯芳 《药学进展》2004,28(7):300-304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在手性药物分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手性分离的分离方式、色谱装置及操作条件。超临界流体色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色谱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弥补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在手性药物分离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正> 色谱可以根据流动相的不同分为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又分为气-液色谱(GLC)和气-固色谱(GSC);液相色谱又分为液-液色谱(LLC)和液-固色谱(LSC);超临界流体色谱是根据其流动相是超临界流体而命名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又可分为超临界流体-液体色谱(SFLC)和超临界流体-固体色谱(SFSC)。  相似文献   

5.
傅利叶变换红外检测器(FTIRD)是液相色谱(LC)中的一种新检测器.本文介绍了几种LC-FTIR测定系统,在常规LC-FTIR、微径LC-FTIR和超临界流体色谱FTIR联用技术中采用溶剂排除法和直接流动池方式解决了液相色谱中的流动相具有强的红外吸收而干扰洗脱组分测定的问题.LC中应用FTIRD具有样品不被破坏,能同时检测几个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并可贮存完整光谱及鉴定色谱峰纯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色谱仪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可以用作色谱的流动相,使混合物质在色谱柱上得到分离,这种分离方法被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作为色谱流动相的超临界流体,其作用与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类似.超临界流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比一般气体大的多,相当于有机溶剂,但比有机溶剂的扩散速度快、黏度低、表面张力小.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大小随其压力的变化而改变.由于超临界流体的黏度很低,SFC就可采用比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的流速,因此具有分析/制备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在药物的质量控制、药理和毒理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中,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已成为常规的药物分析方法.常用的通用检测器有氢火焰(FID)、示差折光(RI)和质谱(MS)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是成熟的通用型检测器,可以与LC及SFC配接,是前述检测器的有前途的替代品[1~4].  相似文献   

8.
手性药物的色谱分离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手性药物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普、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及超临界流体色谱等在手性药物扩分研究中的应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彭诗雁  陈华  尹婕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42(12):2583-2590
遗传毒性杂质种类繁多且通常痕量存在于药物中,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相对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极适用于分析药物中的遗传毒性杂质。主要介绍了如何根据遗传毒性杂质的极性、挥发性、热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建立合适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综述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高液相色谱、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6种色谱技术与质谱联用在遗传毒性杂质(如亚硝胺类、磺酸酯类、卤代烷烃类等)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从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遗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远志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技术,提取远志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对远志SFE-CO2萃取物GC-MS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7个...  相似文献   

11.
刘静  陈绍锋 《贵州医药》2014,(3):281-283
液相色谱是现代色谱技术中最活跃的分析方法之一。在环境科学、生化、食品工业、农业、药物分析等诸多领域的应用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发展,各领域对液相色谱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首先是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大批量样品的分析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例如代谢组学分析;其次,在生化样品和天然产物样品分析中,样品的复杂性对分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在与MS及MS/MS等检测技术联用时,对检测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并分析挥发油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其精油部分,经二级解析分离出精油Ⅰ和Ⅱ,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40℃、时间1h。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含量为5.83%,挥发油由柠檬烯等48个化学成分组成。结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完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在色谱分离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对映体选择性分离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天然产物对映体分离中的应用实例,包括了在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质谱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并分析挥发油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其精油部分,经二级解析分离出精油Ⅰ和Ⅱ,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40℃、时间1h。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含量为5.83%,挥发油由柠檬烯等48个化学成分组成。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完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浅谈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镇  苏乐群  许杜娟  夏泉 《安徽医药》2008,12(5):462-463
本文主要综述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超临界流体用于中药和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萃取,微粉的制备和手性药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色谱分析的新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在近十多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直接汽化一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的蒸发光色散检测器、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流体革取和高效毛细管电泳的特性及功能,同时以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它们在中药质量检定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时涛  陈振德  陶金成  张宇华 《中国药房》2007,18(24):1866-1867
目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枳椇子脂肪油并分析其组成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枳子脂肪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以压力、温度、时间3因素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枳椇子脂肪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压力32MP、温度40℃、时间1h。枳子脂肪油含量为8.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37.6%。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枳椇子脂肪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LC-MS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它具有样品适用范围广和预处理简单等优点。但目前常用的HPLC 检测器或通用性不强,如紫外,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等;或灵敏度不够高,如折光率检测器等;而且不能为样品结构定性提供较多的信息。质谱(MS)是强有力的结构解析武器之一,灵敏度高,能为结构定性提供较多的信息,是比较理想的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成功应用可使样品的分离、定性和定量一次完成,对药物分析,尤其是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液相色谱(LC)是分离复杂混合物的较好方法,核磁共振(NMR)是结构分析的强有力工具.液相色谱-核磁共振(LC-NMR)联用技术是快速分离、确定结构的一种分析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综述了LC-NMR联用技术在化学药物分析(包括未知杂质的结构分析、混合物中已知成分的定量分析)、中药及天然药物分析(包括异构体分析、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海洋生物及生化大分子、代谢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康传贞  李翠莲  任红霞 《齐鲁药事》2009,28(10):611-614
本文综述了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的原理、操作技术和在天然产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