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医务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通过ELISA法对505名接种和129名未接种H1N1流感疫苗的健康医务人员半定量测定血清H1N1流感IgG.按年龄、性别、职业和从接种到不同采样时间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率的比较行x2检验.结果 505名医务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401人特异性抗体阳性,占79.4%;弱阳性50人,占9.9%.129名未接种组中特异性抗体阳性59人,占45.7%;弱阳性15人,占11.6%.两组各年龄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组男性抗体阳转率为95.7%,女性为87.4%(x2=6.40,P<0.05);未接种组男性抗体阳转率为73.3%,女性为52.5%(x2=4.07,P<0.05).接种组护士和医生的阳转率分别为86.0%和94.5%(x2=9.16,P<0.01),未接种组分别为43.8%和75.0%(x2=12.61,P<0.01).从接种到不同采样时间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比较,接种第80~89天阳转率为81.5%,与接种第30~39、50~59、60~69天的阳转率分别为100.0%、94.7%和9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x2=7.15,P<0.01;x2=9.98,P<0.01).结论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有良好免疫效果.免疫后第80~89天免疫水平较前有显著下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ization effect of influenza A/H1N1 vaccine in health care workers (HCW) in Inner Mongolia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area. Methods Five hundred and five HCW who received A/H1N1 influenza vaccination (immunized group) and 129 staffs who didn't receive the vaccination (unimmunized group) were randomly sampled for semiquantitative testing of serum H1N1 antibody (IgG) levels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tratified by age, sex, occupation and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time of vaccination and serum sample collection.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x2test. Results There were 401 (79. 4%) HCW whose H1N1 antibody were positive and 50 (9.9%) whose antibody were weak positive among 505 immunized HCW. While among 129 unimmunized HCW, there were 59 (45.7%) whose antibody were positive and 15 (11.6%) whose antibody were weak positive. The seroconversion rates of specific antibod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after receiving A/H1N1 influenza vaccine (P> 0.05).Howev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the seroconversion rates among different sex groups (men 95.7% vs women 87.4% in immunized group, x2=6.40, P<0.05; and men 73.3% vs women 52.5% in unimmunized group, x2 =4.07, P<0.05) and different occupation groups (doctor 86.0% vs nurse 94.5% in immunized group, x2 = 9. 16, P<0.01; and doctor 43. 8% vs nurse 75.0% in unimmunized group, x2=12.61, P<0.01 ). The seroconversion rate was 81.5% after 80 to 89 days of vaccination,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after 30 to 39, 50 to 59 days and 60 to 69 days of vaccination, which was 100.0%, 94.7% and 93.6%, respectively (x2 =3.96, P <0.05; x2=7.15, P <0. 01; x2 = 9. 98, P<0. 01). Conclusions A/H1N1 influenza vaccination can induce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 in HCW in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area of Inner Mongolia. However,the level of specific antibody significantly reduces after 80 to 89 days of vaccinat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9年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 对该例成年男性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该患者赴加拿大、美国自助旅游3周,2009年5月14日发病,次日回国入境检疫时有发热,即转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其临床表现以咽痛、干咳、鼻塞起病,后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纳差等流感症状,无肺炎等并发症.WBC总数在发病初期升高,后期降低.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分离后测序结果显示与美国分离株高度相似.患者经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该患者临床表现典型,确诊为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对2009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致肺炎的患儿做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精确卡方检验.结果 30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患儿中,年龄中位数为5.9岁,5例有基础疾病史,占16.7%.有明确发热病例暴露史的20例,占66.7%.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咳嗽,11例伴气促,占36.7%,10例伴喘息,占33.3%.11例患儿WBC<4.0×109/L,占36.7%,2例PLT减少,占6.7%.所有患儿入院时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有单侧或双侧片状渗出性病灶,4例危重症患儿肺部多处大片状渗出伴肺水肿,占13.3%,1例危重症肺炎患儿发病后3个月和9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不同程度肺纤维化,占3.3%,3例同时伴纵隔积气和皮下积气,占10.0%,6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占20.0%,3例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占10.0%,1例合并脑炎,占3.3%.所有患儿均给予奥司他书和抗菌药物治疗,4例接受机械通气,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发病2 d内和2 d后接受奥司他韦治疗的患儿的热程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d比5 d,Z=-8.015,P<0.01).结论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并发严重的肺部疾病.在发病早期采用奥司他韦治疗,可缩短热程,降低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以期了解新发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09-15—11-19收治的1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其预后等方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9.9岁;均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症状;8例(72.72%)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减少,7例(63.63%)中性粒细胞比例>75%;8例患者血气分析氧合指数<200;胸片以斑片状双侧浸润阴影改变为主;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呼吸衰竭及ARDS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2例死亡,1例需行ECMO治疗,8例好转出院。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青壮年易感,临床表现与季节性流感相似,易并发病毒性肺炎,出现呼吸衰竭及发展为ARDS,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类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全球的发病人数及其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不断增加。现对我院治愈出院的39例感重症和危重症甲型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行期间甲型H1N1分离株基因和抗原的变异.方法 采集2009年上海地区哨点医院和学校聚集性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流感病毒型,RT-PCR法鉴定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NA等基因变异.结果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中,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同时存在,进入第32周时,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同时流行,第40周后主要是甲型H1N1流行.甲型H1N1流行株HA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离株互有穿插,上海地区分离株聚集成簇形成一个分枝,与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的流行株接近.HA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虽有变异,但都不位于抗原决定区域;NA基因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未观察到274位点及与耐奥司他韦药物相关其他位点的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第701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结论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季节性H1N1和H3N2同时流行,夏秋季开始甲型H1N1、季节性H3N2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与早期分离株比较有一定变异,但尚未出现流行病学意义的抗原漂移株,仍表现为对人的高亲和力和低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33例确诊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今后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将2009年5月15日-6月22日在北京地坛医院隔离治疗并达到出院标准的3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有25例在发病前1周曾前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旅行.12例有明确密切接触史患者的潜伏期为1-6 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66.7%)、咳嗽(60.6%)、咳痰(42.4%)、咽痛(36.4%).24例(72.7%)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异常.33例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距出现首发症状的时间为2~16 d,住院时间为3~16 d.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具有症状轻微、病程较短、预后良好等临床特征,如无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均能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肺炎高分辨率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HR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1个月内100次HRCT资料,分析其肺部病变出现、进展及吸收时间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发病初期行HRCT检查(3d内)6例,小片磨玻璃密度影3例,小片实变影3例.病变进展期(发病3d后)36例患者均表现为双肺多发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伴或不伴实变,其中主要呈弥漫磨玻璃密度影9例,占25.0%;弥漫磨玻璃密度影伴实变影20例,占55.6%;主要呈肺实变影7例,占19.4%;合并胸膜病变10例,占27.8%.在发病(8.0±2.6)d内病变进展最为明显,发病(16.0±4.8)d后为吸收期,36例病变均明显吸收,23例出现肺间质增生,占63.9%.病灶的动态变化分三型,包括先进展后吸收型、进展和吸收并存后吸收型和逐渐吸收型,以先进展后吸收型为主,占41.7%.结论 HRCT可准确显示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病变形态和范围,监测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湖南省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后乙型流感的流行情况和病毒基因特征,并探究可能造成其流行的原因.方法 对湖南省2010年23家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中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使用犬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毒株使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型别鉴定,对选取的10株乙型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序列进行进化树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 随着甲型H1N1流感分离毒株的减少,乙型流感病毒在2010年上半年成为优势毒株,以B/Victoria系(BV系)为主,两种型别共存.2010年11起已知型别的聚集性疫情中,7起为乙型流感.在除核蛋白(NP)外的其他聚合酶(PB2、PB1、PA)、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NB蛋白、膜蛋白(M1)、乙型流感病毒M2蛋白(BM2)、非结构蛋白(NS1、NS2)10个蛋白的基因进化树中,10株病毒均按照其系的分类分在BV和B/Florida系(BY系)两个分支中,而NP进化树10株病毒均在BY分支中.与世界卫生组织疫苗株比较,10株病毒11个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为97.2%~100.0%,但仍发现有一些碱基位点的改变.未发现对NA抑制剂类药物耐药位点的突变.相对于日常监测病毒,2株聚集性疫情毒株编码NA、NB、PB1、PB2和NS2的碱基有一些突变.结论 乙型流感病毒有一些基因位点发生插入和重配,显示病毒持续进化,这可能是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后B型流感病毒成为优势毒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轻型和重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病毒载量及排毒时间.方法 对深圳地区70例轻型和16例合并肺炎的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比较年龄<14岁和≥14岁患者,以及轻型无肺炎和重型合并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清除时间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和扁桃体肿大.重型患者咳嗽、呼吸困难比例和最高体温较轻型患者显著增高(x2=10.9、14.3,t=3.65,均P<0.01).重型患者WBC计数、ALT水平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t=3.2、2.4,均P<0.05).重型患者胸部影像学类似间质性肺炎,多为磨玻璃样影.<14岁患者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清除时间较≥14岁的显著升高[(4.86±1.23)lg比(4.17±0.89)lg,t=2.3,P<0.05]或延长[(5.33±0.49)d比(3.63±0.28)d,t=3.4,P<0.01],重型患者病毒载量和病毒清除时间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6.36±1.44)lg比(4.35±0.99)lg,t=6.1,P<0.01]或延长[(5.75±1.77)d比(4.24±1.96)d,t=3.2,P<0.01).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和排毒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行期间甲型H1N1分离株基因和抗原的变异.方法 采集2009年上海地区哨点医院和学校聚集性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流感病毒型,RT-PCR法鉴定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NA等基因变异.结果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中,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同时存在,进入第32周时,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同时流行,第40周后主要是甲型H1N1流行.甲型H1N1流行株HA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离株互有穿插,上海地区分离株聚集成簇形成一个分枝,与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的流行株接近.HA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虽有变异,但都不位于抗原决定区域;NA基因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未观察到274位点及与耐奥司他韦药物相关其他位点的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第701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结论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季节性H1N1和H3N2同时流行,夏秋季开始甲型H1N1、季节性H3N2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与早期分离株比较有一定变异,但尚未出现流行病学意义的抗原漂移株,仍表现为对人的高亲和力和低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9年上海地区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和流行期间甲型H1N1分离株基因和抗原的变异.方法 采集2009年上海地区哨点医院和学校聚集性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标本,接种犬肾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直接荧光免疫法鉴定流感病毒型,RT-PCR法鉴定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NA等基因变异.结果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中,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同时存在,进入第32周时,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同时流行,第40周后主要是甲型H1N1流行.甲型H1N1流行株HA进化分析显示,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离株互有穿插,上海地区分离株聚集成簇形成一个分枝,与西班牙、俄罗斯、丹麦等国的流行株接近.HA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虽有变异,但都不位于抗原决定区域;NA基因演绎推导氨基酸位点未观察到274位点及与耐奥司他韦药物相关其他位点的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第701位氨基酸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结论 2009年上海地区冬春季人群流感,季节性H1N1和H3N2同时流行,夏秋季开始甲型H1N1、季节性H3N2在人群中同时流行,之后以甲型H1N1为主.甲型H1N1与早期分离株比较有一定变异,但尚未出现流行病学意义的抗原漂移株,仍表现为对人的高亲和力和低致病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危重症与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甲型H1N1流感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方法 利用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66.1/10万,25~60岁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86.8/10万.0~5岁组和60岁以上年龄组危重症感染率(12.5/10万,3.9/10万)、死亡率(0.9/10万,0.7/10万)和病死率(2.4%,3.3%)较高.549例危重症病例中学龄前儿童110例,比例最高,占20.0%,69例死亡病例中离、退休人员17例,比例最高,占24.6%.超过70.0%的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均在发病后2 d内到医院就诊.危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均以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比例最高,其次为慢性肺部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60岁以上、慢性肺部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其病情较重,OR值分别为3.586(95%CI 1.586~8.117)、2.126(95%CI 1.178~3.835)和1.954(95%CI 1.126~3.391).结论 60岁以上、伴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可能加重甲型H1N1流感病例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重症/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重症/危重症病例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2009年11月24日至2010年1月25日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重症/危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重症6例,危重症8例;男性2例,女性12例(其中孕妇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危重型新型A/H1N1流感(简称甲流)的诊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发热隔离病区6例危重型甲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危重型甲流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均出现呼吸衰竭,肺部病灶进展快,均有3个以上肺叶受累,其中2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经奥司他韦、利巴韦林抗病毒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伊曲康唑等抗感染以及加强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合理使用抗病毒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维护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9年5月23日至6月30日收治确诊的1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4~75岁.96例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其他症状有咳痰、流涕、咽痒、鼻塞、头痛和全身酸痛等,体征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外周血WBC总数正常或偏低.部分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正常下限水平.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炎、胸膜增厚、胸膜炎.治疗首选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少见,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本病预后良好,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并可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但症状轻微,早期采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疗效满意.疾病防控部门应加强监测,积极应对本次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