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2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2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 及治疗情况.结果 28例肺隐球菌病,男19例,女9例,年龄18~66岁,有基础疾病者13例,有临床症状者22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CD4降低3例(10.7%),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7例(96.4%),活检肺组织涂片或痰涂片找到隐球菌孢子各1例(3.6%),活检肺组织培养或痰培养隐球菌阳性分别为4例(14.2%)和1例(3.6%).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团块型18例,渗出实变型6例,混合型4例.纤支镜肺活检证实7例(2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20例(71.4%),手术证实1例(3.6%).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抗真菌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疗程4周至2年不等.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标本涂片及培养阳性率均低,影像学改变多样化,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有价值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患者宜足疗程全身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住院患者2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确诊18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病理确诊6例,手术病理确诊3例,血培养阳性1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结果 肺隐球菌病以中青年人为主,既往有基础疾病8例(28.6%).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20例(7l.4%),胸痛4例(14.3%),气急3例(10.7%).病变位于右肺10例,左肺9例,双侧肺9例,影像学表现以结节、团块影型较常见,为14例(50.0%).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氟康唑治疗3~6个月一般能治愈.结论 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可尽早行隐球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经CT或B超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氟康唑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5例肺隐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10年在本院确诊的15例肺部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部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检查、诊断经过、病理学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胸痛、咯血及头痛。肺部体征无异常,有脑膜刺激征1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10例,胸部影像表现以外周孤立肿块、多发结节、炎性浸润为主。15例患者误诊率达100%,手术切除确诊4例,肺穿刺活检确诊11例,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病理组织均为肉芽肿性变,14例患者均接受氟康唑治疗,1例患者随访观察,1例患者治疗中病灶消散缓慢手术切除,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肺部隐球菌的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无特异性改变,肺穿刺活检是确诊主要手段,氟康唑治疗肺部隐球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82-2007年1月经病理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16例临床资料,对肺隐球菌酵母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确诊方法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多为中青年,多数患者发病前健康良好.经手术治疗、抗真菌治疗,随访6个月~5年,无肺隐球酵母菌病复发、全身播散及死亡.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酵母病多无基础疾病,影像学表现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肺实质浸润影;病变局限者可采取手术切除,术后抗真菌治疗,多发病变应抗真菌治疗为主,氟康唑为治疗肺隐球酵母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7例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胸科医院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的57例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病史和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治疗过程。结果肺隐球菌病患者年龄分布21~75岁,男女比例为1.85∶1,感染部位分布左肺15例,右肺21例,两肺均存在21例(其中合并脑膜炎者3例,血液感染1例)。临床病史:体检中发现22例;主诉咳嗽25例,其中包括咳嗽伴胸痛5例;发热6例;头晕呕吐、头痛2例;痰血1例;气喘1例。43例作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乳胶凝集试验(LA)患者中阳性30例,阴性13例。经病理诊断共37例:其中15例经手术明确诊断,22例经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影像以肺结节为主26例,以肺斑片影为主16例,以占位性病灶为主8例,空洞影7例。治疗大部分应用氟康唑0.4 g, 1/d,外科术后多用0.2 g, 1/d,病情稳定。结论对于免疫功能正常、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异常患者,需警惕肺隐球菌病,尽早获取组织病理明确诊断,并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血清LA试验综合判定以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确诊方法和治疗效果等. 结果 5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咳嗽、咯痰;1例有基础疾病;胸部CT表现为病变的肺叶分布无明显差别,左肺下叶孤立性肿块影1例,双肺下叶炎性实变1例,混杂性病变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和(或)氟康唑治疗. 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建议积极开展经皮肺穿刺活检协助诊断,氟康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63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31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在有创检查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病理阳性率为91.30%(21/23),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为57.69%(15/26);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93.44%)。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伴随症状多为支气管充气征(31.03%),其次为毛刺(24.14%)和空洞(18.97%)。患者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多为正常(84.48%、87.76%)。47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30例氟康唑治疗有效,1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6例伏立康唑治疗有效,10例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有效;31例治愈,16例好转。氟康唑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8例使用日剂量0.4g自始至终;5例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结论三唑类药物对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通常有效,三唑类耐药时可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吸入隐球菌孢子而引起的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易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近年研究显示,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而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容易导致误诊漏诊,本文就肺隐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误诊的原因及正确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1998~2009年误诊的53例肺隐球菌病,就X线及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例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炎、肺部感染31例;误诊为肺结核15例;误诊为肺癌7例。在抗炎、抗结核及抗癌治疗效果不明显,病变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配合检查痰液和脑脊液找到新型隐球菌而确诊。结论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隐球菌病很可靠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原发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某医院32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其中男性26例 ,女性6例 ,年龄17~62岁,平均(35.53±11.29)岁。32例病例中有基础疾病者8例,产妇2例,木工4例,养鸽者5例,从事海鲜运输者3例,潮湿环境生活者10例。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状影21例,大叶性实变2例,双肺弥漫性斑片状影5例,空洞3例,弥漫性混合性病变1例。病理确诊: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3例,外科胸腔镜手术确诊7例,开胸手术确诊2例。预后:治愈30例,显效2例。结论原发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免疫健全者,病隐匿,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诊断困难,临床上缺乏快速简便确诊方法,有创性检查病理活检可作为确诊依据;治疗方法存在争议,氟康唑不良反应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并肺隐球菌病(PC)的胸部CT表现,以其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临床确诊的肺隐球菌病(PC)患者,HIV抗体检查均为阳性,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128层容积CT扫描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结节或肿块病变9例。(2)浸润实变病变5例。(3)弥漫性小结节影3例。(4)间质性肺炎1例。(5)弥漫混合性病变7例。(6)形成空洞4例。(7)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8)并发胸腔积液3例。结论艾滋病(AIDS)并肺隐球菌病(PC)的胸部CT表现多种多样,有一定的影像征象,当AIDS合并肺内结节或肿块、浸润实变、弥漫性小结节影、弥漫混合性病变除外肺癌、肺结核等其他感染时,应考虑本病可能。多层螺旋CT比X线胸片提供更多信息,确诊有赖于痰液、肺灌洗液培养,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结核CT的误诊原因,以提高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技术,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肺结核CT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叶、肺段斑片状及片状实变影27例(45.00%),肺内结节肿块影19例(31.67%),肺门及纵隔肿块8例(13.33%),CT见肺内有片状实变影同时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6例(10.00%);手术病理确诊21例(35.00%),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15例(25.00%),痰菌培养阳性确诊13例(21.67%),支气管镜病理活检确诊6例(10.00%),临床抗结核治疗确诊5例(8.33%).结论 提高对肺结核病的认识,加强对病情的全面分析,必要时进行CT增强扫描、支气管镜检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可减少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原发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某医院32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7~62岁,平均(35.53±11.29)岁。32例病例中有基础疾病者8例,产妇2例,木工4例,养鸽者5例,从事海鲜运输者3例,潮湿环境生活者10例。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状影21例,大叶性实变2例,双肺弥漫性斑片状影5例,空洞3例,弥漫性混合性病变1例。病理确诊: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3例,外科胸腔镜手术确诊7例,开胸手术确诊2例。预后:治愈30例,显效2例。结论原发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免疫健全者,病隐匿,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诊断困难,临床上缺乏快速简便确诊方法,有创性检查病理活检可作为确诊依据;治疗方法存在争议,氟康唑不良反应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黄宏先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678-167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收集近几年来经临床确诊本病,并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隐匿型2例,毛片型5例,细网型3例,网结型2例,复合型1例。结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初步诊断,实验室痰涂片或肺泡灌洗液或胃液中找到含铁巨噬细胞可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热带地区肺隐球菌病的宿主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肺隐球菌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符合确诊标准的肺隐球菌病病例。结果入选病例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79(29~77)岁。起病症状多样,包括胸痛(5/14,35.71%),胸闷(3/14,21.43%),咳嗽、咳痰(2/14,14.29%),咯血(2/14,14.29%)等,4例(28.57%)无明显症状。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初诊误诊率100%,易误诊为肺癌、细菌感染、结核,平均确诊时间32.36(5~233)天。肺CT影像学特点:病灶分布于左肺7例(50.00%),右肺4例(28.57%),双肺3例(21.43%);病灶可表现为大结节型(7/14,50.00%),小结节型(5/14,35.71%),实变/混合型(1/14,7.14%),空洞型(1/14,7.14%);可有分叶/毛刺、晕征、胸膜增厚/牵拉、纵隔淋巴结肿大等伴随表现。本研究中5例(35.71%)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治愈,9例(64.29%)接受药物治疗,其中8例(57.14%)接受氟康唑单药治疗,7例(87.50%)治愈,1例(12.50%)好转;1例接受两性霉素B强化氟康唑序贯治疗后治愈。结论肺隐球菌病可发病于热带地区非免疫抑制宿主,且多无鸽子接触史,起病症状多样,肺CT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主要依赖病理检查。手术治疗可治愈,药物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体金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诊断肺隐球菌病的价值。方法于2013—2015年7月采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疑似肺隐球菌病患者123例的血液,采用胶体金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评价效果。结果 123例患者中,经病理活检或培养阳性确诊为肺隐球菌病41例,非肺隐球菌病82例。上述两组分别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其中4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阳性30例,检测灵敏度为73.17%;82例非隐球菌病患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特异度为100.00%。结论胶体金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肺隐球菌病筛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7例IF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存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但有9例无明确危险因素且常规免疫学检查正常.酵母菌感染25例,病原学诊断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7例、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6例、光滑球拟酵母菌感染6例,未分类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涎沫假丝酵母菌、异常汉逊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各1例;曲霉感染9例;新生隐球菌感染2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86.5%的患者有发热,62.2%的患者白细胞升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两肺片状浸润影,33.3%为支气管肺炎型,16.7%为弥漫型;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50.0%为孤立性团块影,50.0%为弥漫型;肺组织胞浆菌感染CT表现为两肺弥漫型大小分布均匀的粟粒样结节影.34例IFI患者行抗真菌治疗,疗程3.5~23.5周,平均疗程10.0周,总的治愈率为58.8%,好转率为8.8%,病死率为17.6%.结论 大部分IFI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有部分IFI患者无危险因素;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曲霉感染影像学表现不同;长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沈斌  邱佳 《中国妇幼保健》2023,(9):1664-1668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9月湖州及周边地区医院的28例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在入组的28例患儿中,男孩19例(67.9%),女孩9例(32.1%);年龄1~3岁7例(25.0%),3~6岁8例(28.6%),>6岁13例(46.4%)。临床症状表现以咳嗽为主,有14例(50.0%),其次为恶心呕吐8例(28.6%)、高热6例(21.4%),无症状的患者有8例(28.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形态特征分析显示,入组的28例患儿中,病灶形态为单发型13例(46.4%)、多发型8例(28.6%)、混合型2例(7.1%)、肺炎型5例(17.9%)。单发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边缘平直征(13例,100.0%)、晕轮征(11例,84.6%)、胸膜凹陷征(7例,53.8%)为主,多发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蘑菇兄弟征(6例,75.0%)、晕轮征(5例,62.5%)及边缘平直征(4例,50.0%)为主,肺炎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支气管充气征(5例,100.0%)为主。不同形态特征病灶的边缘平直征、晕轮征、蘑菇兄弟征、支气管充气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隐球菌病患儿可疑环境接触史以鸽子(10例,35.7%)、宠物或家禽(6例,21.4%)为主,其次为可疑土壤(3例,10.7%)和鸟禽类粪便(2例,7.1%)。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儿存在明显的CRP升高(20例,71.4%)和血沉异常(11例,39.3%)。25例均完成治疗,有14例接受氟康唑治疗,8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疗,3例接受两性B霉素+氟胞嘧啶+氟康唑序贯治疗,3例患者未接受治疗,仅随访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肺隐球菌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无可疑环境接触史的儿童,但临床症状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HIV抗体阴性的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HIV抗体阴性的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等,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HIV抗体阴性的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PC中免疫功能正常6例,有基础疾病8例.有症状12例,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影像学表现主要可分为:结节、团块型6例,片絮、斑片型3例,混合型5例.14例均经病理确诊.单纯药物治疗11例,手术+药物治疗1例,症状缓解11例,未治2例,未愈1例.结论 PC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非免疫缺陷的人群中也应提高诊断意识,避免误诊,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肺隐球酵母菌病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由新型隐球酵母引起的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的变化,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住院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999-2006年住院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9例,其中男性5例(56%),女性4例(44%);平均年龄44岁(20~69岁),其中>60岁3例(33%),<60岁6例(67%),其中3例(33%)患者有免疫功能低下,5例(56%)患者无合并其他疾病史,9例患者中6例(67%)有临床症状、3例(33%)无临床症状,而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影像学为双肺弥散病变,或单侧多发或单发病变,22%合并双侧胸腔积液,33%患者伴有空洞形成,其中6例患者进行了血清新型隐球酵母菌抗原测定均为阳性;9例患者均经氟康唑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肺隐球酵母菌病在临床并不常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正常者均可发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清抗原检测有助诊断,早期肺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