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乘 《养生月刊》2005,26(11):1005-1012
婴儿初生先两肾。又曰: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是故人未有此身,先生两肾。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为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原。  相似文献   

2.
论命门真火     
《中医药通报》2009,8(2):62-62
少师曰:命门居水火中,属水乎?属火乎?岐伯曰: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少师曰:藏于水以生水,何也?岐伯曰:火非水不藏,无水则火沸矣。;水非火不生,无火则水绝矣。水与火盖两相生而两相藏也。少师曰:命门之火,既与两肾相亲宜与各脏腑疏矣。岐伯曰: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不止。肾恃之为根,各脏腑无不相合也。  相似文献   

3.
武凤莲 《山西中医》2000,16(6):33-33
清肝止淋汤是《傅青主女科》治疗赤带的专方 ,青主谓 :“此方但主补肝之血 ,而全不利脾之湿者 ,以赤带之为病 ,火重而湿轻也。夫火之所以旺者 ,由于血之衰也 ,补血即足以制火矣。且水与血合 ,而成赤带之症 ,竟不能辨其是湿非湿 ,则湿亦尽化而为血矣 ,所以制血则湿亦除 ,又何必利湿之多事哉 ?此方之妙 ,妙在于治血 ,而少加清火之味 ,故奏效独奇 ,倘一利其湿 ,而反引火下行 ,转难遽之效矣 ,或问曰 :‘先生前助脾土之气 ,但今言补其肝木之血 ,何也 ?’不知用芍药以平肝 ,则肝气得舒 ,肝气得舒自不克脾土 ,脾不受克则脾土自旺 ,是平肝之所以扶脾…  相似文献   

4.
痰证泛指痰延停留于体内的病证。多因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吸收、排泄障碍所致。一般均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尤与肺脾二脏关系密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证的治疗应掌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1、治痰先补脾,脾健痰自化。李中梓《医宗必读》曰:“按痰之为病……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故治痰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疾自化矣。” 2、温脾强肾,为治痰之本。张荣岳云:“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原,水泛为痰也。在牌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者,必当温脾强  相似文献   

5.
正人之血,即天地之水也,在卦为坎(坎为血卦)治水者不求之水之所以治,而但曰治水,吾未见其能治也。盖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坎之上下两阴爻,水也;坎之中阳,气也;其原分自干之中阳,干之上下两阳,臣与民也;干之中阳,在上为君,在下为师;天下有君师各行其道于天下,而彝伦不叙者乎?天下有彝伦攸叙,而水不治者乎?  相似文献   

6.
丹砂论选     
正丹砂,气味降多于升,质重味薄,阴也。心肾者,人身之水火也,天地之用在于水火,水火安,则人身之天地位矣。丹砂色赤质重,可以镇心火;气寒,可以益肾水,水升火降,心肾相交,身体五脏之病皆愈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居也;肾者气之源,精之处也,心肾安则精神交相养矣。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精神交养,则魂魄自安。味甘益脾,脾为后天,气者,  相似文献   

7.
膀胱水篇     
<正>少师曰:水属阴,膀胱之水谓之阳水,何也?岐伯曰:膀胱之水,水中藏火也。膀胱无火,水不化,故以阳水名之。膀胱腑中本无火也。恃心肾二脏之火相通化水,水始可藏而亦可泄。夫火属阳,膀胱既通火气,则阴变为阳矣。少师曰:膀胱通心肾之火,然亲于肾而疏于心也。心火眉阳,膀胱亦属阳,阳不与阳亲,何也?岐伯曰:膀胱与肾为表里最为关切,故肾亲于膀胱。而膀胱亦不能疏于肾也。心不与膀胱相合,毋怪膀胱之疏心矣。然心虽不合于膀胱,而心实与小肠为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通报》2009,8(3):49-49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盖心于象为离,肾于象为坎。坎之明在内,以刚健而行之于外,故欲坚;离之明在外,当柔顺而养之于中,故欲软。软者,必以咸;坚者,必以苦。咸从水化,苦从火化也。夫坎水润下,愈下则陷矣,故以行为尚。《易》曰:行有尚吉,往有功也。离火炎上,愈上则焚矣,故以蓄为吉。《易》曰:离利贞亨,畜牝牛吉也。然则所以坚之、软之者,固欲其水上、火上,而成心肾交通之妙欤!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通报》2012,(4):5-5
<正>天地以一元之气,化生万物。根于中者,曰神机;根于外者,曰气血。万物同此一气,人灵于物,形与天地参而为三者,以其得气之正而通也。故气升亦升,气浮亦浮,气降亦降,气沉亦沉。人与天地同一橐籥。子月一阳生,阳初动也;寅月三阳生,阳初出于地也。此气之升也。巳月六阳生,阳尽出于上矣。此气之浮也。人之腹属地气,于此时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腹中虚矣。经曰:夏月经满,地气溢满,入经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气在肌肉,所以表实。表实者,里必虚。世言夏月伏阴在内,此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看,其误甚矣。或曰:以手扪腹,明知其冷,非冷而何?前人治暑病,有玉龙丸、大顺散、桂苓丸、单煮良姜与缩脾饮用草果等,皆行温热之剂,何吾子不思之甚也?予曰:春夏养阳,王太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通报》2014,(6):63-63
人身之阴阳,有对待,有流行。对待者,一而二也,流行者,二而一也。非对待无以立阴阳之用,非流行无以见阴阳之用。故人之心肾二也,气血二也,水火二也。上下各有其位,左右各循其途,两者相为对待依附而不可离也。然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气以行血,血以行气。心根于肾,肾根于心,二者又无始无端互为其宅而不可分也。夫心肾,阴阳之根抵也。言心肾,而水火气血皆在其中矣。今但以心肾言之,心为离火而实火之主,肾为坎水而实水之源,故坎中之阳必升,升则阴随阳发,十土由兹而癖,八木由兹而茂,而两丁之火乃光焰烛天矣。离中之阴必降,则阳随阴敛,五土由是而阖,九金由是而凝,而壬癸之水乃滔滔不竭矣。即如四时之运行亦然。  相似文献   

11.
唐俊峰  路亚娥 《陕西中医》2004,25(10):F003-F003
慢性肾炎是以不同程度的水肿症状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因此中医内科学将其列入“水肿病”的范畴 ,而且水肿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水热穴论》有云 :“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歧伯曰 :肾者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 ,故聚水而从其内也。上下溢于皮肤 ,故为跗肿 ,跗肿者 ,聚水而生病。”《巢氏病源》云 :“肾者主水 ,肾虚不能制水 ,故水妄行浸溢皮肤而身体肿满。”二者都先后指出了肾脏有病 ,功能失常 ,体内水液不能正常排泄 ,停积体内并充斥组织之间 ,外溢肌腠 ,从而成为水肿。根据中医五行学说 :肾虚不能温养脾土 ,又不能导水归经 ,则…  相似文献   

12.
<正> 《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王冰注曰:“以三脏相近,故脉象参差而相类也,是以工惑乱之,为治之过失矣,虽尔乎!犹宜从容安缓审比类之而得三脏之形候矣。”高士宗注曰:“夫脾脏之脉虚而浮,则似肺病。肾脏之脉小而浮,则似脾病。肝脏之脉急而沉散,则似肾病,此皆工之所时乱而致之过失也,然此类相似必别其真,欲别其真,从容得之”。王、高之注均看到《素问》这一段论述是在讲相似脉象的辨别须通过类比得之。如何类比?王冰意会从容之意,提出“从容安缓,审比类之”。高注则没有直解什么是从容,而是径引原文“从容得之”。张志聪似乎发现“从容”二字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说“从容者,天之道也;天道者,阴阳之道也”但“从容”究竟是什么,也没有讲清楚。  相似文献   

13.
瘾疹者,荨麻疹也。初病多在三阳经,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则伤正败真而入三阴矣。三阴主里寒,邪入其经,则由实转虚转寒,由表入里矣。入里则连脏,再予表剂疏散,搜风止痒,岂不揠苗助长而戕其根乎?惟养之培之,温之补之,方为正法。兹不揣凡驽,爱取瘾疹三例,聊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景岳全书     
治形论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惟吾,吾之所赖者惟形尔.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生之首务哉!但形之为义,其义甚微.如言动视听,非此形乎?俊丑美恶,非此形乎?勇怯愚智,非此形乎?死生安否,非此形乎?人事之交,以形交也;功业之建,以形建也.此形之为义,从可知也.奈人昧养形之道,不以情志伤其府舍之形,则以劳役伤其筋骨之形,内形伤则神气为之消靡,外形伤则肢体为之偏废.甚至肌肉尽削,其形可知;其形既败,其命可知.然则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虽治形之法,非止一端,而形以阴言,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15.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赖以化生,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目得血而能视,故《兰室秘藏》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而产生各种病变。又因脾具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之功,如脾失健运;则水湿潴留,泛溢于眼或导致局部水肿、渗出或视蒙;脾不生精,可致目眩及内外障病;若脾失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     
《光明中医》2014,(10):2038-2038
味酸温。主益气,气敛则益。咳逆上气,肺主气,肺气敛则咳逆除,而气亦降矣。劳伤赢瘦,补不足,气敛藏,则病不侵而身强盛矣。强阴,气敛则归阴。益男子精。肾主收藏,而精者肾之所藏者也,故收敛之物无不益肾。五味形又似肾,故为补肾之要药。此以味为治也,凡酸味皆敛,而五味酸之极,则敛之极,极则不止于敛,而且能藏矣。藏者冬之令,属肾,故五味能补肾也。  相似文献   

17.
正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男子一六而精道通。余尝考之河图,而知此乃天地生成之数也。《易》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河图之外阴而内阳也。夫外阴而内阳者,女子也。方其幼时,天一天三之阳虽具,而地六地八之阴未盈,至二七则盈矣。生数立而成盈数,阳逐阴归而月事来矣,故二七者,八与六之数也。又曰:地二生火,天七成  相似文献   

18.
关于奇恒之府,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细细推究,男女脏腑同也,而女子有女子胞这一奇恒之府,男子不缺一府乎?男子之精又盛于何处呢?虽然《诸病源候论》中有“精藏于玉房”或“精室”之说,但何又为玉房、精室呢?前人多以肾代之,故《难经·三十六难》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之肾有一也。”似说命门即男之精室,那么女子亦当以右肾藏精血、主生殖,何言以系胞?从而说明肾并非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通报》2011,(1):40-40
天地以一元之气,化生万物。根于中者,曰神机;根于外者,曰气血。万物同此一气,人灵于物,形与天地参而为三者,以其得气之正而通也。故气升亦升,气浮亦浮,气降亦降,气沉亦沉。人与天地同一橐。子月一阳生,阳初动也;寅月三阳生,阳初出于地也。此气之升也。巳月六阳生,阳尽出于上矣。此气之浮也。人之腹属地气,于此时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腹中虚矣。经曰;夏月经满,地气溢满,入经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气在肌肉,所以表实。表实者,里必虚。世  相似文献   

20.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素问·水热穴论》又云:“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前者言“阴中之至阴,脾也”;后者言“肾者至阴也”两处都有“至阴”二字,在此其意如何?何谓“至阴”,历代注释有四,一曰至阴,即到达阴之意。此处的至,是作到、达字解;二曰至阴,即指阴之最甚之意。此处的至,是作最、极、甚、大字解;三曰至阴,即穴名,位于足小趾甲根外侧一分许,是足太阳膀胱经井穴;四曰至阴,即农历六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