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痛经 (膜样痛经 )患者 ,女 ,2 4岁 ,未婚 ,1996年 10月 2 5日初诊。患者痛经 3年 ,每于经前 2天始小腹剧痛 ,牵及腰、外阴 ,经行开始量不多 ,2天后经量增多 ,有膜样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 ,经净痛止。经西医妇科诊断为“膜样痛经” ,用“黄体酮”等药 (药名、量不详 )治疗 ,未见好转。诊见 :舌质暗 ,苔薄白 ,脉弦。给以益母草 30g ,每日 1剂 ,水煎代茶饮。嘱于经前 3天开始服药 ,连服 4天。用药 3个月经周期后 ,痛经消失。随访 6个月无复发。2 闭经 (继发闭经 )患者 ,女 ,2 6岁 ,未婚 ,1997年 5月 10日初诊。患者素性急躁 ,因 6个月前正值…  相似文献   

2.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常分气滞血瘀、寒凝胞宫、肝肾虚损等型论治.传统方剂如姚红四物汤、温经汤、调肝汤等投入皆有效.其中,以膜样痛经、子宫异位症痛胀较重,然而皆有专方专药施治有效.本文对此诊为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以血瘀证为多见,治疗当活血化瘀。近年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活化、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等密切相关。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通过降低月经期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及改善血瘀证指标而起到多靶点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膜样痛经是指子宮内膜呈大片甚或整个腔型脫落而引致的痛经。本症对已婚者来说往往与不孕并存。作者据340例不孕症统计,其中有膜样痛经者占6%,而由于痛经患者往往对经血或血块中夹有脱落内膜这一征象的忽略,估计实际可能要大于上述比例。因此,研究膜样痛经不孕甚为必要。本文就其有关临床资料、发病机制及治疗问题谈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5.
痛安汤治疗痛经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气行血,疏达冲任之自拟痛安汤加减治疗痛经30例,其总有效率为96.7%,而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病例总显效率为100%,显示其活血化瘀止痛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脱膜性痛经也称“膜样痛经”。一般说来,正常来月经时,子宫内膜先破碎再随经血排出。膜性痛经的病人,其子宫内膜不是破碎,而是整块脱落,为了排出体积较大的整块内膜,子宫就要加强收缩(即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内膜排出后,疼痛即消失或缓解。 膜样痛经较多见于未婚和未生育的妇女。一般表现为,经行第2~3天,腹痛加  相似文献   

7.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机主要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临床以活血化瘀、温散疏通、调理冲任为主要治法,并根据辨证予以加减。  相似文献   

8.
张老师认为原发性痛经本为肝肾亏损,标为寒凝血瘀,治疗上主张以温补肾阳、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兼以饮食和情志调节为主要治则,肾阳虚者常用毓麟珠加少腹逐瘀汤;肝气郁结者易使经行不畅,不通则痛,主张疏肝解郁、行气通经止痛,常用逍遥散加减;寒凝血瘀之痛经主张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并独创温经汤。并列举3例病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寇琼教授对于原发性痛经,善于从虚实入手,抓住病机,辨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临床常见原发性痛经可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冲任虚寒、脾肾阳虚证,给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肾助阳的治疗方法,擅用成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如血府逐瘀汤、温经汤、少腹逐瘀汤,临床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现在痛经已是妇科常见病症,给广大的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病情严重了还可以引发不孕症。导师洪家铁教授从事临床三十余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痛经的治疗有一定的独到见解,洪师认为大多数痛经患者多由气血瘀阻胞宫而来,古语有云":不通则痛",临床应该以活血化瘀通经为主,主张以"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临床取得很大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前列腺素水平升高有关,其它因素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痛经。本病以血瘀证多见,研究发现血管舒缩功能改变,血液有形成分及血液变形性与流动学的改变及其他因素等可相互作用,促进血瘀证形成,使子宫局部缺血缺氧而疼痛。活血化瘀法对本病发挥多靶点调控作用,既可降低致痛物质,又可改善血瘀证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正> 活血化瘀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妇科病中瘀血症非常多见。在多年临床治疗中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 妇科血瘀症的临床特点1.1 月经不调瘀血阻滞脉络和胞宫,可引起月经先后的不定期,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等多种症候,其特点为经色紫暗,伴有白块。1.2 小腹疼痛瘀血阻塞经脉,气血不能通畅所致,疼痛特点是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多呈刺痛,痛处拒按,排出瘀血块后疼痛减轻。1.3 发热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内滞,阻塞气机,因而宫内不和而发热。特点是寒冷时作,如疟样。  相似文献   

13.
问:我在报纸上看到,速效救心丸能缓解痛经。这种说法有科学佑据吗?应当怎样服用?答:原发性痛经主要是由于排卵周期中的孕酮分泌能促进子宫防膜合成前列腺素,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甚至痉挛性收缩而造序的。此外,也与病人痛阈低(对疼痛比较敏感)有关。另外,思想焦虑、趸惧也可加重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4.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水莲 《医学综述》2013,19(6):1034-1037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以20μg/d的剂量释放高效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间质蜕膜样变,黏膜变薄,能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痛经、深部性交痛及慢性盆腔痛,可缩小子宫体积,减少月经量,降低保守性手术后中/重度痛经复发率。近年来,LNG-IUS用于缓解EMs和防止其复发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宗孟教授治疗痛经证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宗孟教授行医50余年,擅于治疗不孕不育及妇科各种疑难杂症,对痛经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见解.杨老认为,少年女子之痛经,因其肾气未充,精血不足,治宜调理冲任,培补精血;成年女子之痛经,多因阴血亏虚,耗损肾气,且常有血瘀而致痛,故治宜补养阴血,顾护肾气,保养肾精,兼以活血化瘀,消症散结.在用药上,杨老常根据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点,对大辛大热、大苦大寒的药比较慎用.同时,在审因辨证的基础上随症加减,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复方延胡索片系根据妇科名老中医经验方研制成的复方制剂,由延胡索、蒲黄、三棱等8味中药组成,具活血化瘀,破气行滞,消积定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原发性痛经。延胡索为方中君药,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如延胡索甲素(延胡索碱,d-cordaline)、乙素(dl-四氢掌叶防己碱,dz-  相似文献   

17.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冷呕吐,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称为"痛经"。可发生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于前倾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膜样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相似文献   

18.
金季玲教授治疗痛经经验,病因主要是血瘀,治疗首重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9.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痛剧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器质性2种。其中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好发于青年妇女和青春期少女。笔者运用针灸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月经疼痛是在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发作,但大多于月经第一、二天出现,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也放射至阴道、肛门及腰骶部,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腹痛常持续数小时,偶有1~2天,当经血外流通畅后逐渐消失。疼痛剧烈时,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出冷汗,甚至昏厥。亦有部分病人在月经前1~2天即有下腹部疼痛,接近月经或来潮时加剧。膜样痛经的病人则在第3~4天时疼痛最剧烈,膜状物排出后即消失。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已婚与未婚的妇女均可发生,未婚的以原发性为多,已婚的以继发性居多。以青年妇女更为多见,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往往经结婚或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原发性痛经流血量不多,但每间有血块或大片膜样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