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PDCA循环在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管理应用中的前后效果,探讨PDCA循环在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遵照PDCA循环理论,制定问题改进计划,分析原因、制定查检表找出真因,讨论护理问题,制定对策并实施,及时检查改进效果并分析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再找原因、制定对策及评价分析等闭环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果:经过4个月的持续改进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由70% 逐步上升至80%、92%、98%、100%,达到预期效果。结论:PDCA循环有助于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管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分析标识腕带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建立腕带识别制度,完善操作流程,落实查对各环节,提高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使腕带真正成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杨琼  王惠美 《医疗装备》2015,(4):111-112
目的:探讨影响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提高患儿佩戴腕带的依从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患儿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患儿未佩戴标识腕带者占24.3%,原因有:标识腕带佩戴不方便、大小不合适、容易脱落,医务人员对标识腕带认识不足,健康宣教不到位。结论:通过加强认识、加强对患儿家属宣教等措施,可增强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可保障患儿治疗护理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4.
医用腕带,又叫医疗识别带,是腕带的一种,主要用于医疗领域。医用腕带是医院对患者进行识别的有效工具,可提供患者的医疗信息,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要求的版面内容项目,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及其他医疗特别要求的信息。现有的医用腕带具有使用简单、佩戴牢固、舒适、样式新颖美观的特点,被各大医院广泛使用,但其仅具有患者医疗信息识别功能,且佩戴后无法轻易取下导致患者外出时腕带上的信息直接被透露,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抗拒佩戴腕带心理的出现。体温测量是基础护理工作。鉴于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医用体温感受识别式腕带,腕带上的信息由直接透露改为点亮显示屏后可见,保护患者隐私,并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SIM卡通信模块向护士站终端实时发送患者的体温测量值,实现对体温测量、记录、汇总等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优化,同时具有自动记录、报警等各种附加增值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提升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住院患儿根据住院先后分为实验组2952例和对照组27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个性化护理策略。结果:实验组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不同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案可提升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提高护士及其他部门核对腕带的依从性,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确保住院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艳 《现代医院》2015,(2):106-107
目的探讨影响儿科住院患者腕识别带正确佩戴的因素,提高患儿腕识别带的正确佩戴率。从而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通过对800例儿科住院患者腕识别带佩戴情况的检查,分析未能正确佩戴的原因。结果护士未能及时书写腕识别带、家长及患儿依从性不够、腕识别带字迹模糊、佩戴方法不准确是影响腕识别带正确佩戴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及家长、患者对佩戴腕识别带的重要性的认识,规范腕识别带的佩戴方法,寻求更加舒适的材质的腕识别带,加强使用腕识别带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能有效提高儿科住院患者佩戴腕识别带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患者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1 8 6例佩戴手腕带的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手腕带使用原则指导下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加强对患者佩戴手腕带的监管和健康教育,并分析、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1 8 6例佩戴手腕带患者,仅有1例发生脱落,无1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满意率8 3.3%)。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并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结核科9名护士组成一个"圈",确立"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为活动主题,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为87.50%(147/168),高于活动前的65.54%(116/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总平均分由活动前的23.78分,提高至活动后的33.78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还提升了圈员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定出完善的风险评估表和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及减少跌倒风险,完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率为零。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普通外科住院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翁薇琳 《现代保健》2011,(36):130-131
目的探讨腕带标识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以提高手术室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完善医院查对制度,避免查对制度在临床落实上的不利因素,保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方法选择本院手术科2011年1月-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56例患者,为每位手术患者佩戴腕带标识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身份的确认及相关病情的交接与核对。结果应用腕带标识的856例手术患者中,无1例接错患者、进错手术间、开错手术部位医疗差错的发生。结论通过腕带标识的应用,促进了手术室与病区之间患者交接工作的规范化、职责化,避免了因相互推诿责任而造成的护理细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弊端,杜绝了医疗过失行为的发生,最终有效地保护了患者,提高了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腕带(电子扫描码型腕带及手写型传统腕带)对择期手术患儿佩戴的依从性。方法:选取本院择期手术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患儿佩戴电子扫描码型腕带及手写型传统腕带,对两组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定时进行每天评价(连续评价7d)。结果:连续评价7d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未佩戴人次为158人次;观察组患儿未佩戴人次为21人次。两组患儿佩戴腕带的依从性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腕带(电子扫描码型腕带及手写型传统腕带)对手术患儿佩戴依从性具有显著的差异,电子扫描码型腕带更适宜临床采用,即对临床核对工作方便准确又能很好的对患儿隐私予以保护,更易使患儿及家属接受,因此,佩戴电子扫描码型腕带的依从性较比手写型传统腕带高,而且更适合临床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应用传统方法管理健康教育的100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本院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1 00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评价健康教育知晓率。对比分析实施两种管理方法后患者遵医行为提升情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健康教育知晓率、遵医行为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提升患者遵医行为依存性,丰富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提高了护士专科水平;加强了工作责任心,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和系统化,为解决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认证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医护质量。本文根据现有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水平,结合医院实际应用中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几套患者身份识别的解决方案,探讨当前我国医院在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下,如何应用现有信息技术,更加快捷有效的实现母婴身份识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腕带规范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腕带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腕带规范使用率从29.9%提高到85.1%。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规范了腕带的使用,提升护理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而且提高了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OCUS-PDCA质量管理工具在加强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运用FOCUS-PDCA管理工具分析我院临床用血质量欠佳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应用FOCUS-PDCA质量管理工具,全院临床用血合格率从82.71%%提高到89.46%(P<0.05),手术科室合格率从69.52%提高到80.95%(P<0.05);管理后的住院患者总输血率20.43%、红细胞输血率11.06%、血浆输血率4.76%,均明显低于管理前的23.12%、11.44%和6.39%(P<0.05)。结论 运用FOCUS-PDCA质量管理工具可以明显提高我院临床用血质量,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病区被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CQI管理活动小组,主题围绕提高病区被服的规范化管理进行讨论,整个活动遵循PDCA循环,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CQI后,被服管理规范率显著提高(P〈0.01);同时,临床护理人员、质检人员、住院患者对被服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QI活动可显著提高病区被服管理的规范率,提高临床护理人员、质检人员、住院患者对被服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潜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17.
纵仁荣 《工企医刊》2015,(3):1390-1391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在临床质量检验的控制中的应用有效性。方法 对比检验科在2010年3月应用PDCA循环在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之后(检验组),和应用PDCA循环在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之前(对照组)所存在的健康体检、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标本不达标率。结果 检验组的健康体检、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标本不达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应用于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之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检验样本的合格率,更加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有序化与标准化临床检验,对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18例住院患者跌倒案例进行原因分析,以问题为切入点,制订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包括完善跌倒预防相关制度、建立高危跌倒患者筛选、保障环境设施安全、强化跌倒风险教育和预防健康宣教、建立三级监控网络。结果:经过一年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55.56%(P〈0.05),达到质量改进预期目标。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率,对保障患者安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HFMEA)在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期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事件的发生风险,预防住院患者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HFMEA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风险优先指数,针对评分较高的失效模式制定措施,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后对效果进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压力性损伤管理流程。结果 经HFMEA模式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后,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0.018%下降至0.008%,各季度压力性损伤管理质量符合率亦逐步上升。结论 HFMEA的应用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评估水平,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重庆市潼南区妇幼保健院开展针对患者身份识别的质量持续改进,研究在提高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员工、患者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知晓率及员工支持率等方面的效果。方法实施PDCA质量持续改进,并用问卷调查法和关键知情人访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规范化识别率由73.00%上升到88.80%,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患者身份规范化识别相关制度的知晓率分别由原来的64.00%和25.00%上升到76.00%和65.00%,医务人员对目前新制定的患者身份规范化识别制度的支持率由64.00%上升至92.00%。结论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培训,加强宣教和进行监管等一系列改进措施的实施,患者身份识别的执行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知晓率也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在不断深化医院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培训效率,应保证监管力度,将质量改进融入医院的文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