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肝转移瘤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07例经手术及临床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7例肝转移瘤CT表现多发者99例。占92.5%;单发者8例,占7.5%。表现“牛眼征”的41例。等密度转移9例;钙化性转移4例;囊性转移1例。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多样,环状强化较具有特征性,门脉期扫描病变显示最清晰,结论:肝转移瘤CT表现多样,多发性是肝转移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0例肝转移瘤的CT影像资料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都经手术和(或)穿刺病理证实,均进行了腹部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见42例病灶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8例病灶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影.增强CT扫描见35例(70%)病灶表现为门静脉期明显的环形强化,即典型的“牛眼征”;8例(16%)病灶CT表现为动脉期环形强化或均匀强化;7例(14%)病灶CT表现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无强化.以上肝转移瘤的CT表现均以其病理特点为基础的,并与癌灶的大体观相一致.结论 肝转移瘤的原发灶以消化道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特征性CT表现是门静脉期病灶明显的环形强化,故CT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50例肝转移瘤超声、CT图象观察,系统的分析了肝转移瘤超声、CT表现及影象形成的病理基础,并将两种图象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CT 灌注成像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后肝转移的灌注参数特征和改变。方法:对3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后行CT灌注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肝转移瘤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结果:对比30例患者治疗前后与肝实质在CT灌注成像上表现: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与正常肝实质比较:ALP、HAF、PVP 大于周围肝实质,BF、BV、PMB小于周围肝实质。以上BF、BV、PMB、ALP、PVP、HA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动脉栓塞化疗后与正常肝实质比较:PVP、HAF大于正常肝实质,BF、BV、PMB、ALP 小于周围肝实质,以上参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客观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瘤TACE后肝转移瘤的血供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转移瘤CT征象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肝转移瘤的CT特征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方法 分析和总结60例其原发性灶经病理证实,并由临床和CT诊断的为肝转移瘤的CT特征,结合肝转移瘤的病理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转移的CT特征是以其病理变化为基础的,CT特征与转移瘤的大体观是一致的。结论 理解肝转移CT特征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提高肝转移瘤CT诊断水平和检查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化性肝转移瘤的CT特征。方法:选用临床资料完整的钙化性肝转移瘤14例,其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肝转移瘤中2例经穿刺活检证实,12例经随访证实。分析各病例钙化形态、大小、数目、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14例钙化肝转移瘤的原发肿瘤9例结肠癌,3例直肠癌,1例卵巢癌,1例胃癌。1例单发,13例多发。钙化呈结节状或斑片状9例,蛋壳状4例,沙粒样1例。结论:对于明确原发肿瘤患者,CT检查发现肝内单发或多发钙化性占位应高度怀疑肝转移,不明原发肿瘤的患者肝脏CT扫描发现多发结节斑块状或蛋壳状钙化时,应想到肝转移瘤,原发灶寻找首先为消化道和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导向冷循环射频消融(RFA)在肝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3月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的32例共48个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转移瘤直径〈3cm的20个,3~5cm的23个,〉5cm的5个。所有患者术后1、3个月后行腹部CT三期扫描检查评价肿瘤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FA治疗。RFA治疗后完全坏死肿瘤39个(81%),其中直径〈3cm者19个(95%),3~5cm者18个(78.2%),〉5cm者2个(40%),全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CT导向下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耐受性好的局部治疗肝转移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孙青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277-278
目的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胃体部6例,胃底部2例,胃窦部2例。肿瘤最大径3.5~15cm。其中〈5cm者5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恶性1例(1/5);≥5cm者7例,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恶性6例(6/7),1例伴有肝转移,2例术后复发并肝转移。结论CT检查在胃间质瘤诊断及判断良恶性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有效监测及早期评价肿瘤治疗的效果对肝转移瘤患者至关重要。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局限于形态学或血供情况,难以从定性、定量等层次进行分析,宝石能谱CT实现了单能量、低kev图像,从而提高了组织间的对比度,优化了图像质量,结合碘基图像的定量分析能够准确全面反映病灶的解剖及血供情况,同时显示功能信息,还可对不同组织来源的肝转移瘤作出初步判断。故能谱CT能够为监测和早期评价肝转移瘤治疗疗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螺旋CT检查中各期扫描的CT表现.方法对经过螺旋CT检查诊断为转移性肝癌且临床证实为肝转移瘤的36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灶检出率以门脉期扫描最高,动脉期次之,平扫最低,病灶的增强主要反映在门脉期,环形强化灶内囊性坏死及"牛眼"征为转移瘤的基本表现.结论肝转移瘤表现多样且交叉出现,增强扫描必不可少,螺旋CT双期扫描更有利于显示病灶组织学及血供特点,有利于病灶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常发生转移,以淋巴转移多见,其次为肝转移。肝转移瘤临床症状多无特征性而容易漏诊,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肝转移瘤有效可靠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7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癌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转移瘤124例螺旋CT多期扫描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25%~50%死于癌症的患者有肝转移。作者搜集了经证实为肝脏转移瘤的病例124例,对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转移性肝癌的CT平扫及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发性为肝转移瘤的特点,"牛眼征"和环形强化应视为转移瘤较具特征性的表现,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最清晰。结论转移性肝癌的典型CT表现是弥散分布的多发低密度或高密度病灶,增强可见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四期动态扫描对不同来源的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分别从MSCT四期对微小肝转移瘤的检出数目、MSCT图像是否能清楚显示转移癌的特征以及MSCT图像判别诊断转移瘤的来源这3个方面,研究MSCT四期动态对不同来源的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 MSCT四期都可以检测出肝转移以及其原发灶,观察平扫、动脉期增强和门脉期增强为主,其中门脉期检测微小病灶数目更多,更能具体显示微小病灶,门脉期与平扫和动脉期增强检测病灶数目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四期动态扫描均能准确显示转移癌的特征,门脉期增强图像的病灶显示能准确对转移瘤的来源进行判断。结论多螺旋CT四期动态扫描能清晰显示不同来源的肝转移瘤,反应了病灶特征、位置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和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两种大肠癌细胞株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 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6.
肝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敏  孙俊波  胡承雷 《西部医学》2011,23(1):146-147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CT表现,评价其CT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共134个肝转移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肝转移瘤CT表现为多发病灶,少数为单发,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少数为等密度,边缘模糊或清楚。强化多样,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要特征,门脉期病灶显示更清楚。结论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转移瘤的检出率,有利于肝转移瘤特征的显示,密切结合临床资料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我院72例乳腺癌肝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统计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NBC型乳腺癌肝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包含分布、数目、病灶大小、边界、形态、密度、强化特征情况,分析影像学特征和分子分型的关系、典型案例。结果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分布主要以全肝为主、数目主要以单发为主,但不同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分布、数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病灶主要以≤2cm为主,但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边界主要以模糊为主,且Luminal B型模糊者82.14%(184/224)均高于Luminal A型55.56%(20/36)、HER-2过表达型50.23%(107/213)、TNBC型13.10%(19/145)(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病灶主要以低密度为主,且Luminal A型97.22%(35/36)、TNBC型96.55%(140/145)均高于Luminal B型58.48%(131/224)、HER-2过表达型54.46%(116/213)(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主要以结节样强化为主,且HER-2过表达型86.85%(185/213)均高于Luminal A型75.00%(27/36)、Luminal B型78.57%(176/224)、TNBC型76.55%(111/145)(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肝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促进乳腺癌肝转移瘤的检出率,为疾病确诊提供多方面信息,辅助临床对疾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18.
碘油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肝动脉碘化油拴塞后CT扫描显示,除部分转移性肝肿瘤碘化油呈环状聚集外,所有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病和部分肝转移瘤碘化抽聚集形态无明显差别,所以碘油CT不能作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方法;碘油CT能检出CT、超声未能发现的小肝癌及卫星病灶。  相似文献   

19.
王敏 《大家健康》2013,(6):43-44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脏肿瘤50例[肝血管瘤19例,原发性肝癌14例,肝转移瘤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2例,肝脓肿2例,肝母细胞瘤1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9例肝血管瘤准确定性18例,诊断不典型血管瘤可能1例;14例肝癌误诊2例;12例肝转移瘤中多发性转移瘤无1例误诊,单发转移瘤误诊l例;2例FNH中有1例误诊为纤维板障型肝癌;肝脓肿及肝母细胞瘤均诊断明确。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肝转移性肿瘤在我国是仅次于原发性肝癌的肝脏恶性肿瘤。目前CT为其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而且有极高的敏感性。现将我院于近二年内收治的51例诊断明确的来源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肝转移瘤作一分析,重点讨论其CT表现。 1.资料和方法 本组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31~78岁,平均54.3岁。肝转移瘤患者均有明确的原发灶,并经手术、活检或脱落细胞涂片组织学证实。51例甲胎球蛋白(AFP)检查均≤50ng/ml 21例(41%)手术前或放、化疗前同时发现有肝占位;30例(59%)术前或放、化疗前B超或CT未发现肝占位。51例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起源及组织学性质分布为食管癌16例(31.37%),贲门癌12例(23.53%),胃癌11例(21.57%),小肠肉瘤3例(5.88%),大肠癌9例(17.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