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子宫腺肌病经腹(TAS)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S)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13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TAS及TVCS检查,并将超声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子宫腺肌病声像图可分为弥漫型、局灶型、合并肌瘤型.与病理结果比较,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符合率94.1%,误诊率3.7%,漏诊率2.2%.结论 联合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显著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0~2003年采用经阴道及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子宫局部的腺肌症92例,对其进行声像图分析,旨在探讨这些声像图表现的形成机理。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经手术证实38例,临床症状典型,经治疗后症状好转,且复查声像图变化较明显54例,年龄24~5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失调、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经腹及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分型,分析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并对其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根据手术和病理分析,将子宫腺肌病病理形态学特征在声像图上的表现分为五型;(2)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超声诊断符合率62.4%,明显高于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9.7%;(3)经腹及经阴道联合扫查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9%,明显高于经腹扫查组的14.9%。结论:掌握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和声像图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94年到1996年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63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年龄21~51岁,均有孕产史,其中38例伴有痛经和月经过多,13例无明显痛经但有月经增多,12例临床无明显症状但妇检子宫增大。仪器为AlokaSSD-650实时超声诊...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阴道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 1998年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为 16例 ,卵巢巧克力囊肿或合并子宫腺肌病 11例 ,误诊 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年龄 :2 8~ 5 3岁 ,临床症状均有痛经或月经过多。使用仪器为Aloka - 6 30型 ,阴道探头频率 5 .0MHz ,按常规检查。 16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表现 :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积增大 ,肌壁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 ,以后壁增厚明显为多 ,肌壁回声增强、增粗 ,分布不均匀 ,部分患者肌层内可见一些小低回声暗区。卵巢巧克力囊肿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 :①单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HIFU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腺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月经提前、经量增多,伴痛经进行性加重入院。结合症状体征并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予HIFU联合缩宫素注射液10 U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仅有轻度腹部、腰骶部疼痛,通过及时调整治疗参数后疼痛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个月患者痛经症状明显减轻,复查盆腔MRI增强扫描示大部分病灶坏死。结论 HIFU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提高症状缓解率及病灶体积消融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威海市立医院妇科治疗的135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肌瘤84例,单纯子宫腺肌病31例,子宫腺肌病合并腺肌瘤20例,患者均使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B超声像特点及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B超声像特点,并与手术对照。结果 96例子宫腺肌病B超声像特点为子宫增大、形态改变、子宫肌层厚度不均、内膜线偏移和宫肌层回声异常。超声所见肌层异常回声部位与手术所见病灶部位基本一致。结论超声检查可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结合 B超声像特点和临床病史,有利于提高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准确率,且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0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子宫腺肌病表现子宫增大,无形态改变,宫腔线多前移,病灶位于后壁,病灶区呈现粗颗粒状稍强回声,间以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结论:经腹部超声能很好认识子宫腺肌病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彩超对子宫腺肌病的分型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分型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42例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结果均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4%;声像图常见类型:弥漫型87例,占25%;局限型255例,占75%(其中前壁型39例,后壁型167例;腺肌瘤型46例;宫颈型3例)。结论:经阴道彩超的分型诊断有利于对子宫腺肌病超声特征的重新识别,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S)检测有痛经等症状者63例。结果: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63例。合并盆腔内膜异位症者18例。手术治疗者4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者36例,诊断符合率85.7%(36/42)。TVCDS诊断符合率89.3%(25/28),TAS诊断符合率71.4%(10/1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有无创及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可作为子宫腺肌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常规检查项目。TVCDS及TAS联合应用可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是由于有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体的肌壁层内,受卵巢激素的影响,产生少量阴道流血而引起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临床表现。我院2004年B超诊断42例子宫腺肌病,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诊疗结果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梧凤 《临床医学》2007,27(10):47-47
目的评价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并对比手术记录,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378例,术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369例,诊断符合率97.6%。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能明显提高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及声像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42例被临床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结果 42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为92.9%(39/42),误诊1例,漏诊2例.本组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可归纳为弥漫型、前壁型、后壁型、局限型和混合型5型.结论 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阴道超声鉴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肌瘤58例,子宫腺肌症40例。结果: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在阴道超声上检查的二维声像图上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二者在临床治疗方法上完全不同,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对临床处理有重要意义,且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更形象直观地观察病灶区域的回声、边界及宫腔线情况。  相似文献   

16.
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对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75例患者经腹或经阴道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0%,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31%。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症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通过抽样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腺肌症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以及二者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88例疑似子宫腺肌症患者病理报告显示子宫腺肌症76例,前壁及后壁型37例,弥漫型25例,腺肌瘤型14例。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检出率(93.42%和88.16%)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检查(68.42%)(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经腹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要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结论:在子宫腺肌症临床诊断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优于经腹超声检查,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肌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 0例子宫肌腺病患者行经腹超声 (TAS)检查 ,2 3例行经阴道超声 (TVS)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检查 ,其中 5 0例加行血CA12 5检查。TAS及TVS两组对照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结果 TVS组与病理诊断符合 2 0例 ,TAS组与病理诊断符合 2 3例 ,两者敏感性分别为 86.9% ,46% ,特异性分别为 92 .9% ,95 .6%。 3 1例血CA12 5 >3 5IU/ml,占 63 %。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腺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联合血CA12 5检查可提高子宫肌腺病的诊断率。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本院四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水平,现予以分析.资料与方法29例子宫腺肌病为1992年6月至1996年4月住院患者,年龄30岁~52岁.平均38.5岁.临床表现为痛经21例,痛经时间最长达10年,最短2个月.经量增多25例,部分伴有月经延长,周期紊乱,尿频尿急及下腹坠胀.婚后16年未孕1例,始于剖腹产后1例及输卵管结扎术后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子宫腺肌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995-2005年间我院妇产科268例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B型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5—44岁的,占62.69%;经腹部B超确诊170例,占64.43%;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84例,占31.34%;单纯子宫腺肌病184例中,痛经176例,占95.65%。月经紊乱104例,占56.62%。结论:临床症状、体征、B型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