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刺人迎穴为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针刺人迎穴为主加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为治疗组,同时设单纯透刺法5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0 94%,基本治愈率为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基本治愈率为3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 相似文献
3.
针刺透穴疗法治疗面瘫1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针刺透穴为主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毫针以地仑透颊车、太阳透率谷、下关、合谷为主穴随症加减。结果:128例,治愈101人,显效7人,好转18人。提示:透穴疗法能使针刺刺激增强,感应易于传导,激发经气,促进气血的运行,有利于受损面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针刺人迎穴为主加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 1 0 0例为治疗组 ,同时设单纯透刺法 5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 % ,基本治愈率为 4 1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4 % ,基本治愈率为 3 8%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 (P <0 0 5)。 相似文献
5.
针刺内关人迎穴为主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内关人迎穴为主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80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50005)游阿香笔者自1995~1997年用针刺内关、人迎穴为主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80例,取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8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女156例,男124... 相似文献
6.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人迎穴为主配合气海、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补气益血之穴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48例面瘫经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率在95.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人迎穴对气血两虚型面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治疗一些顽固性面瘫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PFP)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期PF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针刺常规取穴联合内服加味牵正汤,观察组40例另增加针刺人迎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躯体功能(FDIp)和社会功能FDIs)]、症状和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1%(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分级、FDIs评分、症状和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人迎穴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能有效改善急性期PF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9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同时急性期在耳后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第1疗程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能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很快消退,减轻面神经损害程度,利于面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穴解瘫穴,地仓透颊车,攒竹透鱼腰等。结果:203例全部治愈。提示:针刺取穴解瘫穴为特定有效穴位,又采取透刺方法,能有效改变缓急失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从1981年至1989年参考薛天博“机体调节疗法”,采用针刺人迎穴的方法治疗234例脑梗塞所致的偏瘫,疗效较佳,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48例,女86例。45~60岁146例,61~75岁62例,73~80岁26例,可见本病证多见于45~ 75岁老年人。234例中有高血压史者174例,冠心病史者31例,低血压症者29例。病人来诊时神志均清醒,其中左侧偏瘫142例,右侧偏瘫42例,以上病例生活均不能自理。操作方法(一)部位令患者仰卧位,颈下放一枕头,使头尽力后仰,将颈前部充分暴露,在喉头结节上缘引一横线,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手指触及有很强搏动的颈动脉处做标记消毒。(二)针刺用左手食捐和中指,把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拉向外侧,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的尖端,在标记部位,把针直刺4~5cm 深,则有(酸麻热胀)传感,捻针约1分钟(视病情而定,一般不留 相似文献
12.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呃逆1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呃逆 ,总治愈率达 93% ,实证的治愈率高于虚证 (P <0 .0 1) ,平均治愈次数亦少于虚证 (P <0 .0 0 1)。并试从经络学、穴位解剖学的角度探讨了人迎穴止呃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针刺人迎穴治疗不定陈述综合征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定陈述(unidentified complaints)是指具有全身倦怠、易于疲劳、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胃肠功能障碍等一组躯体不固定的多主诉,而又无与此相吻合的器质性病变者,具有这些不定陈述的一群症状,统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unidentified clinical syndrome).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人迎穴治疗此病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深刺人迎穴点刺舌体治疗中风失语82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风失语多表现为吐字不清 ,语言蹇涩不利 ,舌体拘挛卷缩。笔者自 1996年以来 ,采用深刺人迎穴方法治疗本病 82例 ,并与用针刺哑门等穴治疗的 79例作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 1996年 3月~ 1999年 7月间住院治疗的中风失语患者 16 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82例中 ,男 47例 ,女 35例 ;年龄 42~ 78岁 ;其中脑梗死 38例 ,颅内出血 44例 ;病程 1~ 44天 ,平均 15天。对照组 79例中 ,男45例 ,女 34例 ;年龄 43~ 76岁 ;其中脑梗死 36例 ,颅内出血43例 ;病程 1~ 42天 ,平均 16天。以上病例均经 CT确诊。两组…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1986年以来,应用温针灸与单纯针刺对比观察治疗360例面瘫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60例面瘫为住院及门诊病例,分两组,温针灸组240例,单纯针刺组120例,其中男性202例,女性15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以20~40岁居多,左侧面瘫者168例,右侧面瘫者192例,病程最短者半天,最长者1年半,以2~5天居多经中医辨证属风寒者162例,属风热者134例,属瘀血内阻者6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较佳疗法.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穴取阳白、四白、迎香为主)、人迎针刺组(人迎穴为主)以及术针组(人迎穴为主针刺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每组40例.每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直接刺激诱发电位(ENoG)潜伏期和波幅,以及瞬目反射(BR)的R1值、R2值,并评定临床总疗效.结果:3组治疗均能显著缩短ENoG潜伏期,且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升高;治疗后术针组ENoG潜伏期较常规针刺组显著降低(P<0.05),人迎针刺组诱发电位波幅较其他两组升高(均P<0.05);各组治疗后R1、R2值显著缩短,人迎针刺组和术针组治疗前后R1差值、R2差值均显著大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且术针组R1差值显著大于人迎针刺组(P<0.05);术针组临床愈显率为87.5%(35/40),优于人迎针刺组的77.5%(31/40),且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的65.0%(26/40,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比较,人迎针刺组和术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更优,且术针组较人迎针刺组能更好地恢复受损面神经的早发反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面瘫.我们在过去用针刺治疗该病的经验基础上,近年来以完骨穴为主治疗85例,效果良好,现报导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5例中,男39例,女46例。年龄最小3个月,影大69岁,平均为37岁。左侧44例,右侧41例.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11个月,以一周内为最多,有53例,占62.35%,20例发病前1~3天有感冒样症状,5例有局部受风寒史,5例为带状疱疹引起,其佘无诱因可查,均为突然发病。85例都有患侧额纹平坦,眼闭合力不全, 相似文献
19.
20.
浅刺多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发病突然、变化急骤,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双侧罕见)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一年来,笔者采用浅刺多穴法再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该病12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1.7~68岁,病变左侧者86例,右侧者41例,双侧者1例,其中第二次患病者4例,第三次患病者3例。本组病例中,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4年,1个月以内居多。2治疗方法 周围性面瘫在患病1周内为疾病发展期,此期不但要浅刺,且手法要轻。针具、面部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