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近3年来上海某社区老年护理病房植物人持续状态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调查2005-2007年362人次植物人持续状态住院患者的各项住院费用,对患者家属进行植物人相关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362人次植物人持续状态住院患者3年来平均日均住院费用268元,年累计住院时间329 d,年累计住院费用8.83万元.结论 上海老年护理病房植物人持续状态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2.
邓志强 《当代医学》2014,(34):75-75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选取50例脊柱脊髓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这些患者的救治程序及脊髓减压等情况。结果在选取的50例患者中,痊愈或好转患者有46例,生存率为92%,痊愈患者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32.2±1.1)分;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为8%,死亡患者的ISS评分平均为(46.3±0.9)分,ISS评分死亡者明显高于治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随访13个月,8例骨折患者痊愈,10例神经症状患者得到了完全的康复。结论正确的掌握救治程序,有效控制损害的程度,加强脊髓减压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合并严重多发伤的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并且能有效治疗脊柱脊髓损伤,让患者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5年广州地区老年脊柱骨折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住院费用结构,了解老年骨折住院患者基本趋势及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方法 5年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共收治1 808例年龄≥50岁的脊柱骨折患者,其基本情况来源于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回顾分析患者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等.结果 过去5年脊柱骨折的患者住院人数相对稳定,每年的女性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男女患者总人数比为1:2.35,男性占29.87%,女性占70.13%.患者最大年龄为105岁,平均(72.08±9.92)岁.平均住院时间(20.12±13.92)d,各个年龄段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中,70~79岁年龄段的患者数最多(41.87%).胸椎与腰椎骨折老年患者50~79岁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而增加,8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胸腰椎骨折的比例为1:1.38.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平均为6 532.14(443.02,10 637.60)万元,胸腰椎骨折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住院总费用为(3.30±2.83)万元,非手术患者(0.82±0.60)万元.住院总费用中,治疗费(含内置物等费用)占43.24%,药费占31.33%,其次为床位费8.16%,检查费5.5%,化验费4.75%,手术费2.89%.以50~59岁年龄段患者住院费用最高,并与年龄段的趋势相反.近5年来总住院费用逐年递增,平均每年增加23.97%,手术患者年增长率为18.93%,非手术患者年增长率为9.51%.结论 脊柱骨折所需医疗费用逐年递增.女性患者占全部患者的2/3以上,而且60~69岁女性患者比例最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骨折是防治工作的重点.有效控制内置物以及药费是减少脊柱骨折占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与社会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交通事故致脊柱外伤的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造成脊髓脊柱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交通事故致脊髓脊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致脊髓脊柱伤男性多于女性,受伤节段以颈段及胸腰段为多,伤后到院平均时间15h,完全性损伤的恢复较不完全损伤差。结论:在脊髓脊柱损伤的急救体系中,健全救治组织、缩短伤后就诊时间及对二次损伤的防护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多科合作的综合治疗能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特点。方法:选取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57例,术前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法(ISS)分值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17~24分为A组(11例)、25~35分为B组(25例)、35分及以上为C组(21例)。均以损害控制为原则先给予急救处理,后救治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约1周实施高压氧、神经营养药物及佩带各种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统计对比三组损伤部位数、术中输血量、手术部位数、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年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量表(ASIA)评分变化。结果:A组及B组术后1年ASI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年ASIA评分与术前相比虽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SS评分升高,三组输血量、住院时间、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时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可减低救治风险,同时采用ISS对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顺序及手术时机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志安  何伟  杨波  刘冬斌  沈慧勇  李健  陈倩  邱琦文 《广东医学》2012,33(12):1807-1811
目的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5年广州地区老年脊柱骨折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住院费用结构,了解老年骨折住院患者基本趋势及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方法 5年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共收治1 808例年龄≥50岁的脊柱骨折患者,其基本情况来源于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回顾分析患者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等。结果过去5年脊柱骨折的患者住院人数相对稳定,每年的女性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男女患者总人数比为1∶2.35,男性占29.87%,女性占70.13%。患者最大年龄为105岁,平均(72.08±9.92)岁。平均住院时间(20.12±13.92)d,各个年龄段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中,70~79岁年龄段的患者数最多(41.87%)。胸椎与腰椎骨折老年患者50~79岁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而增加,8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胸腰椎骨折的比例为1∶1.38。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平均为6 532.14(443.02,10 637.60)万元,胸腰椎骨折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住院总费用为(3.30±2.83)万元,非手术患者(0.82±0.60)万元。住院总费用中,治疗费(含内置物等费用)占43.24%,药费占31.33%,其次为床位费8.16%,检查费5.5%,化验费4.75%,手术费2.89%。以50~59岁年龄段患者住院费用最高,并与年龄段的趋势相反。近5年来总住院费用逐年递增,平均每年增加23.97%,手术患者年增长率为18.93%,非手术患者年增长率为9.51%。结论脊柱骨折所需医疗费用逐年递增。女性患者占全部患者的2/3以上,而且60~69岁女性患者比例最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骨折是防治工作的重点。有效控制内置物以及药费是减少脊柱骨折占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与社会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医院部队结核病病例住院费用与住院日进行分析,为军队住院结核病医疗费用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用Excel2007对2012年某医院部队住院结核病病例住院费用构成进行分析。结果78例部队结核病病例总住院费用为1036746.07元,平均住院日27.2d,平均住院费用13291.62元。战士平均住院费为13981.82元,战士与在职干部住院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96.58%;离退休干部平均住院日42.33d,继发性肺结核平均住院日29.45d,菌阳肺结核平均住院日67.23d。菌阳肺结核平均住院费用31721.53元。结论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部队结核病住院医疗费用控制的重点在于战士和在职干部。  相似文献   

8.
刘平  陈登国 《重庆医学》2016,(16):2252-2254
目的:分析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共调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费用及病历资料较完整、住院时间小于或等于2000 d的入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出院患者327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例均住院费用为13694.41元,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治疗费(70.19%);例均住院时间为160.93 d;年人均住院时间110.15 d ,年人均费用9180.93元,日均费用为85.09元及年人均药品费用为683.80元,分别平均每年以0.75%、8.65%、7.84%和21.61%的比例增加;男性患者的年人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高于女性患者;在职患者、多次住院患者住院费用较高,住院天数越长、检查费及药品费用等占比重越大费用越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并呈逐年增长趋势,政府部门应多方筹集资金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ISS值17~57分,平均25.7分.脊柱骨折按Denis分型:Ⅳ型12例,Ⅱ型22例,Ⅰ型4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7例,B级7例,C级14例,D级10例.其中手术治疗35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36例骨折愈合,神经症状16例完全恢复,14例有一级以上恢复,8例无变化.结论 损害控制有助于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有效减少ARDS和MOF的发生;手术时机取决于脊髓损伤和全身情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宋乐 《中原医刊》2006,33(13):36-37
目的探讨单侧开颅切除骑跨型脑膜瘤的适应证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对比分析1999~2005年单侧开颅切除骑跨型脑膜瘤18例和双侧开颅切除骑跨型脑膜瘤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骑跨型脑膜瘤均一次性完全切除。单侧开颅切除骑跨型脑膜瘤患者手术时间为2.5~3h,术中输血量0~200m l,平均住院费用8 700元;双侧开颅切除骑跨型脑膜瘤患者手术时间为3.5~4h,术中输血200~400m l,平均住院费用10 300元。结论单侧开颅可以一次性完全切除骑跨型脑膜瘤,同时可以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血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由原来的医疗为主转变为“六位一体”综合健康服务,社区原有的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病房也转变成了综合病房。了解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准确把握服务对象健康需求、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为实施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措施、开展医护人员专业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浦东新区所有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2015-2017年出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第一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这些信息均从“上海市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导出。结果 2015-2017年,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出院患者共49 352人次,女27 294人次(55.30%),男22 058人次(44.70%);≥80岁者占42.59%(21 019/49 352);系统疾病排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0.95%,20 208/49 352)、循环系统疾病(32.46%,16 021/49 352)、消化系统疾病(7.32%,3 611/49 352);前3位系统疾病的月分布显示,呼吸系统疾病1月份出院人次占比最高(13.94%,2 816/20 208)、循环系统疾病3月份占比最高(9.53%,1 527/16 021)、消化系统疾病8月份占比最高(12.21%,441/3 611);单病种排前3位的依次为脑梗死后遗症(12.90%,6 366/49 3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2.65%,6 244/49 352)、急性支气管炎(9.44%,4 658/49 352);男性单病种首位是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7.75%,3 915/22 058),女性单病种首位是脑梗死后遗症(13.37%,3 649/27 294)。结论 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发病高峰与季节有关;脑梗死、COPD的防控压力较大。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作为诊疗服务的主体,应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谱、发病高峰等特点,结合社区实际制订疾病防治策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健康服务;同时,针对社区高发病种,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及社区护理人员的健康服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唐慧芸  宋道平  张韬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3):2863-2866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及未来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变化情况,为家庭医生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4年参与调查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全科医生,于2017年12月,采用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问卷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和顾湲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信心指数调查内容自行设计,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工作的关注度、家庭医生执业的6大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执业状况的变化、从事家庭医生工作应该具备的能力和需求、医改相关政策对家庭医生执业的影响、医联体、家庭医生团队的组成及家庭医生提高个人品牌影响力的途径等社会热点。结果 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有效问卷30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5%。307例全科医生中,经常关注家庭医生工作181例(58.96%),有时关注124例(40.39%),从未关注2例(0.65%)。关于家庭医生执业的6大影响因素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工资福利待遇(80例,26.06%)、个人价值实现(76例,24.76%)、执业环境(57例,18.57%)、社会尊重(51例,16.61%)、职业晋升空间(25例,8.14%)、工作与生活平衡(18例,5.86%)。307例全科医生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为0~100分,平均(45.1±21.7)分,高于2014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平均分(24.6±22.8)分(t=-1.779,P<0.05);低于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平均分(66.0±20.8)分(t=-2.065,P<0.05)。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平均分为(48.2±23.1)分,高于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t配对=-4.515,P<0.05)。不同单位所在地区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位在郊区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均高于单位在城镇地区和城郊结合地区(P<0.05)。职称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及以上者,单位在城镇地区、城郊结合地区、郊区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年限3~<10年、10~20年、>20年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与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的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较2014年升高,可能与目前的收入水平、执业环境、个人价值实现、晋升空间有关;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二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补偿机制的实施,探讨补偿机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经过3年补偿方案的实施,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接诊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医生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办医疗机构信息化的状况。方法:通过现场访谈、电话访谈、专家咨询、问卷调研方法,获得2018年浦东新区社会办医疗机构信息化相关数据。结果:2018年,浦东新区共有722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占全区医疗机构的60%,业务量占13%。调查显示,社会办医疗机构基础信息系统覆盖率约为80%。结论:浦东新区社会办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仅满足基本运营要求,信息化发展严重不均衡且重视程度较低。政府应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在信息化方面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全面监管。  相似文献   

15.
门急诊流程的改造,是医院服务模式的一项变革,也是各家医院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对医院的数字化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方便医生诊疗及患者就医,医疗行业各类自助式服务应运而生.就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一站式付费服务模式系统特点、上线的整个经过、难点及其开展后对医院门急诊流程改造的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进一步优化医院门急诊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脑卒中是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流行病学资料目前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特征与减寿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死因监测系统中提取死亡日期为2002—2017年死因为脑卒中死亡居民的资料进行分析。不同人群间粗死亡率比较采用Poisson分布资料Z检验,标化死亡率比较采用Mantel-Haenszel检验。脑卒中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采用Joinpoint 4.0.4计算。减寿指标包括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对于脑卒中死亡率变化的贡献采用率差别分解法进行评价。结果 2002—2017年浦东新区累计报告居民脑卒中死亡56 180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29.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03/10万。2002—2017年脑卒中粗死亡率保持稳定(Z=1.362,P=0.195);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3.78%,Z=-14.950,P<0.001);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3.62%,Z=14.055,P<0.001),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0.74%,Z=4.639,P<0.001);出血性脑卒中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粗死亡率=-1.46%,Z粗死亡率=-5.739,P粗死亡率<0.001;APC标化死亡率=-5.43%,Z标化死亡率=-13.409,P标化死亡率<0.001)。男性居民脑卒中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5.465,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35.779,P<0.001)。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低龄老年人组、高龄老年人组年龄别死亡率分别为0.15/10万、2.52/10万、27.86/10万、248.02/10万、2 019.20/10万。年龄别死亡率趋势分析显示,2002—2017年青年组、中年组、低龄老年人组、高龄老年人组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脑卒中PYLL为87 302年,PYLLR为2.02‰,AYLL为1.55年/人。2017年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高于2002年,其中人口因素影响死亡率升高,而非人口因素作用使死亡率下降。结论 2002—2017年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保持稳定,导致了严重的疾病负担,人口老龄化因素发挥主要促进作用,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我院急诊处方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处方的状况,为促进急诊合理用药及药房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9月的西药门诊急诊处方5036张,利用Excel软件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结果:5036张急诊处方中,处方分布以内科、儿科、外科为主;处方的药物组成以抗感染类最高(29.03%),用药途径中以注射给药居首,并以速效的静脉滴注为主(83.62%);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而不宜合用的处方143张(2.84%)。处方用药以1~4种为主(占总处方81.43%),平均每张处方用药3.11种。处方药物金额以200元以下为主(89.95%),平均每张处方92.78元。结论:我院急诊处方用药少而精,但合理联用药物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恶性肿瘤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针对劳动适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的研究依然较少。目的 了解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1月—2016年2月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库中2002-01-01至2015-12-31死亡的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资料。人口学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局。分析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死亡人数、粗死亡率)及不同性别、年龄段、死因分类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年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19 021例,粗死亡率为74.15/10万。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大于女性(P<0.005)。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P<0.005)。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现波动状态〔年均变化百分比(APC)=-0.20%,P=0.420〕。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女性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年变化趋势不显著(APC男性=-0.01%,P=0.983;APC女性=-0.48%,P=0.208)。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30~39、40~49、50~59岁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30~39岁=-2.96%,P<0.001;APC40~49岁=-2.90%,P=0.002;APC50~59岁=-1.59%,P=0.033)。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分类中,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肺癌=2.04%,P<0.001;APC结直肠癌=1.99%,P=0.019;APC胰腺癌=2.35%,P=0.038),肝癌、胃癌粗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肝癌=-3.78%,P<0.001;APC胃癌=-2.12%,P=0.004)。结论 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现波动状态,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粗死亡率逐年上升,值得关注,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肝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浦东新区居民肝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资料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特征与所导致的寿命损失,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浦东新区户籍人口为对象,以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为基础,从中筛选出死亡日期在2002-2019年的肝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居民死因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编码与归类,肝癌的编码范围为C22。分别计算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对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情况以及肝癌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进行分析。肝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寿命损失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12 522例,年均粗死亡率为25.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29/10万。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粗死亡率:APC=-1.88%,Z=-12.468,P<0.001;标化死亡率:APC=-4.71%,Z=-10.601,P<0.001)。男性、女性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2002-2019年15~59岁、60~79岁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1),80岁以上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保持稳定(P=0.053)。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98 580年,PYLLR为2.00‰,AYLL为7.87年/人,SPYLL为61 767年,SPYLLR为1.25‰。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R、SPYLLR、AYLL总体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除2002-2010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AYLL保持稳定(P=0.853)。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81 126年,PYLLR为3.29‰,AYLL为9.20年/人,SPYLL为50 225年,SPYLLR为2.04‰。女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17 454年,PYLLR为0.71‰,AYLL为4.72年/人,SPYLL为10 942年,SPYLLR为0.44‰。浦东新区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PYLLR、AYLL、SPYLL及SPYLLR均大于女性。结论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下降,但仍引起了严重的寿命损失,肝癌对于男性及80岁高龄老年人群的危害需进一步关注,需采取差异化的防控措施,对于男性人群以改善行为危险因素为重点,降低肝癌对该人群的危害;对于高龄肝癌患者,应注重临终关怀与支持治疗工作,改善该人群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变鼻饲次数对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选择最佳的鼻饲模式。方法将68例颅脑损伤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按常规每日鼻饲3次,每次250 mL,每5 h~6 h 1次;观察组每日鼻饲7次,每次200 mL,每2 h~3 h 1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满意度。结果鼻饲15 d后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血糖紊乱高血糖、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活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昏迷患者增加鼻饲次数,可减少消化道出血,调节电解质平衡,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