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事件。目前,我们正面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初发布的最新统计学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仍为美国的头号杀手。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将带来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如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动脉粥样硬化所形成的栓子脱落后导致的外周动脉血栓栓塞,包括冠状动脉(冠脉)栓塞、脑血管栓塞、肾动脉栓塞、四肢动脉栓塞等;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其发病迅速、突然,病死率高,所以必须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1前言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动脉缺血发作、卒中等;(2)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相似文献   

3.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由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的抗凝药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性已被众多临床研究证实。近年来,各类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断涌现,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现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纤溶系统与动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血栓形成是发达国家首要死因,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包括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脂质丰富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急性血栓形成是稳定的或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向急性梗死(MI)、缺血性卒中(IS)或周围动脉栓塞转化的促发事件[1]。有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冠心病和IS的发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这样,在开创了人类基因组学新纪元时后,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上,以期对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学和已经鉴定一系列特殊疾病危险基…  相似文献   

5.
肺血栓栓塞症(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属于静脉血栓性疾病,此类患者相关血液学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是PTE的发病原因,亦可能为血栓形成的标记,从而为PTE的诊断提供依据。本文仅就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某些指标在PTE及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组表现为蛋白尿大于3.5 g/d,伴有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可合并感染和血栓[1].血栓栓塞症是NS一个重要并发症,包括动脉和静脉血栓,其中最常见是肾静脉血栓(renal vein thrombosis,RVT),且多为无症状性[2],部分患者预后严重.关于NS和血栓之间存在很多尚未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其中包括NS高凝状态的病理生理学特点[1]、血栓形成机制、最佳的诊断和抗凝治疗策略等.本文将重点讨论NS血栓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阐明其高凝状态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周伟  吴琦 《国际呼吸杂志》2004,24(5):276-279
肺血栓栓塞症 (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属于静脉血栓性疾病 ,此类患者相关血液学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是PTE的发病原因 ,亦可能为血栓形成的标记 ,从而为PTE的诊断提供依据。本文仅就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某些指标在PTE及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动脉血栓形成及其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血栓形成大多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基础上发生的。粥样斑块破裂,内皮下的胶原纤维与血液中的成分相接触,凝血过程被启动,最终形成血栓,造成组织缺氧性损伤直至坏死。动脉血栓是各类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核心环节。整个血栓形成大致经过以下3个过程(图1)。  相似文献   

9.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致残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肺血栓栓塞(PTE)是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抗栓治疗则是肺血栓栓塞预防策略和抢救治疗的核心,其中抗凝治疗则是抗栓治疗的关键[2-4]。本文从抗凝药物、抗凝时机、疗程及长期抗凝治疗药物选择四方面介绍肺血栓栓塞的抗凝治疗。一、抗凝药物目前用于临床的抗凝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下列几类: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间接Ⅹa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专家答疑     
问:抗凝门诊推行的意义与现状? 答:血栓性疾病是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规范的抗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栓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200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8例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例;并发肺血栓栓塞(PTE)3例;4例同时并发DVT与PTE;并发伴动脉栓塞的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4例。其中5例DVT和(或)PTE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6个月,3例NBTE于肺癌确诊前2~7个月出现脑栓塞或周围动脉栓塞表现。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在肺癌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可提示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抗凝系统相关基因改变与血栓栓塞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将因先天性的血液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异常导致易发生血栓形成的一组疾病称为易栓症。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易栓症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计多未知和不确定领域。进一步探索易栓症与血栓栓塞症的关系,对于预测及预防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血液抗凝系统各成分的基因改变与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角度综述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ٴ�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活跃的部分,但是华法林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例如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和瓣膜置换术后,也包括某些特殊情况下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14.
曾勉  陈瑞滔  陈燕珠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4):1875-1878
血栓栓塞性疾病包含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微血管血栓栓塞(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许多研究表明,血栓栓塞性疾病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即ADAMTS-13)活性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ADAMTS13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肝脏星状细胞、骨骼肌细胞等细胞合成和分泌.本文就血栓栓塞性疾病与ADAMTS-13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血栓栓塞症.近年来,随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研究的深入,肺癌相关性VTE已引起关注.其中,肺癌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具有很大争议性.初级预防能使肺癌相关性VTE发生风险减少,但相关研究同时提示患者出血风险提高.目前尚不推荐对肺癌患者进行常规抗凝,但对血栓风险高、出血风险低的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抗凝可使其获益.因此,肺癌相关性VTE的风险评估和分级可提高预防性抗凝的临床获益,减少相关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6.
血栓栓塞性疾病被归为儿科常见病且需住院治疗。血栓栓塞包括动脉、静脉、心脏内栓塞、肺栓塞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栓塞。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中其静脉栓塞所致的病死率约为7%,静脉炎后综合征以及再发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超过了患病儿童的20%。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血栓栓塞的婴儿及儿童为儿科住院病人中的主要组成。最近有资料显示:心脏结构不正常的患者中,小于6个月的婴儿近50%,儿童中近30%曾患静脉栓塞性疾病;同样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小于6个月的婴儿中近70%、儿童中近30%曾患过动脉栓塞性疾病。预防性抗凝治疗已被应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获…  相似文献   

17.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已公认VTE是一种多基因疾病,抗凝、凝血、纤溶系统以及某些酶类相关基因的异常均可成为其遗传性危险因素(表1)。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临床常见,其主要治疗原则是抗凝和治疗肿瘤原发病。目前针对肿瘤相关动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较少,本文报道1例肝胆管细胞癌患者,其在持续抗凝治疗下仍反复发生脑动脉血栓栓塞,为典型的特鲁索综合征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肿瘤相关动脉血栓栓塞的重视,并探索抗凝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无症状或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发生于腘静脉以上的近端DVT是PTE栓子的重要来源。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0.
抗凝系统相关基因改变与血栓栓塞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将因先天性的血液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异常导致易发生血栓形成的一组疾病称为易栓症.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易栓症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许多未知和不确定领域.进一步探索易栓症与血栓栓塞症的关系,对于预测及预防血栓检塞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血液抗凝系统各成分的基因改变与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角度综述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