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义伟 《淮海医药》2014,(3):239-240
目的探讨IL-2、IL-1β、IL-10和TNF2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40例COPD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1β、IL-10和TNF2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COP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IL-1β、TNF2水平又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的比较仍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IL-2水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2,P值均小于0.01),与IL-1β、TNF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84,-0.6028,P值均小于<0.01)。结论细胞因子参与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观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监测病情观测疗效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李氏砭法刮痧治疗急性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77例急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李氏砭法刮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EASI评分、血清IL-5、IL-4、IFN-γ、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5、IL-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5、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IL-1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38例患者进行血清含量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IL-1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L-6、IL-10、IL-13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5例,另有1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进行肺功能检查,并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培养,测定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刺激前、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I、L-23的浓度;采用直线相关分析IL-18I、L-23与肺功能关系。结果①COPD组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基础值IL-18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LPS刺激后,COPD组和对照组IL-18均较刺激前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OPD组患者肺泡巨噬细胞IL-23基础值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LPS刺激以后,COPD组和对照组患者IL-23均较刺激前升高(P<0.05),而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OPD组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1与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23呈负相关(P<0.05)。结论IL-18、IL-23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而且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的IL-23与FEV1/FVC、FEV1呈负相关,可能是导致气道阻塞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苑建房 《河北医药》2012,34(8):1133-113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PO2/FiO2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乌司他丁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恢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芳  马亚丽  陈宝平 《中国药房》2010,(28):2645-2647
目的:探讨舒血宁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加口服厄贝沙坦(150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2组疗程均为3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IL-18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R明显降低(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FPG、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对早期DN患者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IL-18有抑制作用,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8的影响,为加味玉屏风散干预治疗CO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2例急性COPD患者随机分为加味玉屏风散治疗组(31例)和病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玉屏风散,8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总气道阻力(R5)和共振频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IL-8I、L-17的水平。结果①加味玉屏风散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7%)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8%)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的FEV1%经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FEV1%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5、共振频率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病例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血清IL-17I、L-8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玉屏风散对COPD患者可下调IL-17I、L-8水平,并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程莉  刘茜 《中国药业》2013,(16):16-17
目的研究苏黄止咳胶囊联合舒利迭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老年科门诊和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舒利迭(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500μg)吸入治疗,观察组加用口服苏黄止咳胶囊3粒/次,每日3次,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联合舒利迭治疗,对于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非特异性气道炎症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惠兴 《河北医药》2012,34(2):218-219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服用氯沙坦钾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比较,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TNF-α和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治疗中对肺功能和全身炎症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为期8周的常规止咳、平喘、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为期8周,单次剂量为50/500μg,每日两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等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8、IL-17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在治疗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IL-6、IL-8、IL-17的水平,减轻气道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清痹解毒汤联合依那西普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椎炎(AS)活动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将76例难治性AS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益气清痹解毒汤联合注射用依那西普和对照组(25例,注射用依那西普),检测治疗3个月前后2组临床疗效和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12%、64.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TNF-α、IL-6含量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清痹解毒汤联合依那西普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抑制难治性AS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李雷 《中国药房》2012,(32):3020-3021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2组疗程均为28d。治疗前后分别测量TNF-α、IL-18、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8、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可以降低CHF患者的TNF-α和IL-18水平,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HF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非呼吸衰竭组,实验组为呼吸衰竭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TNF-α和IL-8水平进行比较,并检测其呼吸功能,探究其中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TNF-α和IL08的血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FEV1%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NF-α和IL-8水平和患者的FEV1%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65(P〈0.05)。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未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相比血清TNF-α和IL-8较高,TNF-α和IL-8的升高可能加重了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TNF-α和IL-8可以协助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4.
补充维生素D对COPD患者骨密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密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维生素D缺乏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骨化三醇胶丸(0.25μg·d-1)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差别。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血钙、25(OH)D、骨密度和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磷、TNF-α和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第l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l秒用力呼气容积/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EV1/FVC)、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COPD患者骨密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β胡萝卜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β胡萝卜素胶囊30 mg,口服,每日2次+克林霉素胶囊300 mg,口服,每日2次,连用4周后,剂量改为β胡萝卜素胶囊15 mg,口服,每日1次+克林霉素胶囊15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异维A酸胶丸20 mg,口服,每日2次+克林霉素胶囊(用法用量同观察组),连用4周后,剂量改为异维A酸胶丸10 mg,口服,每日1次+克林霉素胶囊(用法用量同观察组减量后)。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Toll样受体(TLR)、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E2、P、TLR、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TLR、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E2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胡萝卜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寻常痤疮较异维A酸联合克林霉素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肖蓓  阚明  丁琼 《安徽医药》2009,13(4):432-434
目的观察抗坏血酸(AA)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贫血及营养状态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7年3月~2007年6月维持性透析病人60例。其中女22人,男38人;平均年龄(58±13)岁,平均透析龄(23±9)月,入选病例均稳定透析大于6个月,KT/V〉1.2。随机分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治疗组病人予以AA治疗3个月,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和A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AA治疗前,治疗组与非治疗组MHD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原发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AA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人血红蛋白较非治疗组病人明显提高(P〈0.05),与非治疗组相比,治疗组TNF-α、IL-1β、CRP、MDA明显下降(P〈0.05),血浆TAA明显上升(P〈0.05)。结论AA对MHD患者贫血纠正具有明确疗效,其机制部分与AA抑制MHD患者体内TNF-α、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他汀类药对脓毒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6例脓毒症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依据诊断脓毒症之前是否应用过他汀类药,分为非他汀组(44例)与他汀组(42例)。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8d血TNF-α、IL-6、hs-CRP水平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TNF-α、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他汀类药能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他汀类药对脓毒症可能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ES)130/0.4对脓毒症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HES组,患者入室后1h内按20mL.kg-1输入HES;Ⅱ组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LRS)组,1h内输入等量LRS。分别于患者入室时(T0)、输完药品后(T1)、手术结束时(T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T0比较,Ⅰ组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Ⅱ组T0、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6%HES130/0.4能抑制脓毒症患者血浆TNF-α、IL-1β、IL-6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方法 分别纳入健康吸烟成人90例、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诱导痰中细胞因子IL-8、IL-1β、TNF-α水平.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中IL-8、IL-1β、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吸烟成人组(P =0.000).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呈负相关(r=-0.678,-0.752,-0.615,均P<0.05).结论 IL-1β、IL-8、TNF-α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水平可能是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炎性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云南红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2 mg.kg-1,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云南红药0.4、0.2和0.1 g.kg-1,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01 mL.g-1,所有大鼠均为每日给药1次,连续28天。记录各组大鼠右后足肿胀程度变化情况,并于第28天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15天,云南红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大鼠分别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22、20、18天右足肿胀率达100%;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红药高、中剂量在给药16天后即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而云南红药低剂量组在给药24天后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云南红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152.34 ng.L-1和31.76μg.L-1,高剂量组分别为69.64 ng.L-1和15.37μg.L-1,中剂量组分别为82.21 ng.L-1和19.44μg.L-1。结论:云南红药能够有效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