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估我院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加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部分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1.84%。结果显示,受访医务人员中有69.61%的医师、72.62%的护士和71.79%的药师明确高危药品的概念;对高危药品的品种能够准确辨别的医师仅为4.90%,护士为20.24%,药师为15.38%;约20%的受访医务人员对于科室建立的高危药品风险防范措施不清楚;用药差错报告的意愿率为88.44%;对高危药品知识的需求途径主要是专题讲座,占受访医务人员的88.00%;最易发生风险的前5类高危药品分别为高渗电解质注射液、胰岛素制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抗凝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结论:我院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对高危药品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建议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务人员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程度和警惕性,使其牢记风险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由此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27):3759-3763
目的:为保证医院门诊妇产科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通过制作微信推送消息、视频和宣传单的方式选择我省4家"三甲"医院的部分门诊妇产科患者进行用药宣教干预,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比较干预前后其合理用药知识认知度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受访患者对合理用药知识相关的20题在认知度和依从性两方面的选择正确率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各组受访患者的合理用药知识认知度和依从性得分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微信推送消息组[(53.18±11.51)分vs.(88.48±7.12)分,(55.15±11.82)分vs.(86.81±7.69)分]、视频组[(49.50±17.23)分vs.(85.00±11.55)分,(52.00±17.70)分vs.(86.00±6.99)分]、宣传单组[(41.47±9.14)分vs.(77.05±9.36)分,(43.23±10.89)分vs.(78.82±9.11)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访患者的合理用药知识认知度和依从性得分的改善程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92和P=0.397)。结论:3种新型用药宣教干预方式均能有效提高医院门诊妇产科患者的合理用药知识认知度和依从性,药师可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喜好或接受能力选择适宜的用药宣教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药品生产企业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认知程度,为提高药品生产企业ADR监测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88家药品生产企业,利用经本课题组改良的德尔菲(Delphi)法设计药品生产企业人员对ADR监测的认知度测评量表,对上述企业882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882份,回收有效问卷88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药品生产企业人员的ADR监测认知总分为20.4990.57分,平均为(53.37±11.31)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企业类型、企业开展过ADR监测培训、职称、企业员工数量、上报过ADR监测年度汇总表、接受过ADR监测培训等7个因素与受访者对ADR监测的认知程度存在线性关系。结论:江西省药品生产企业人员对ADR监测的认知程度总体较低。增强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能力、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强化企业内部培训,可能有助于提高其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对中药应用“禁”“忌”“慎”禁忌用语的认知现状,为规范中药“禁”“忌”“慎”的内涵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知识-态度-行为”理论,并结合文献调研和临床实际分别设计医师/药师版问卷和患者版问卷。通过“腾讯问卷”平台,采用线上不记名的方式分别向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家医疗机构发放医师/药师版问卷800份,向全国范围内使用过中药的大众患者发放患者版问卷800份。对回收问卷分别从认知度、关注度和行为力3个维度进行降维处理后,采取10分制评估临床对中药应用“禁”“忌”“慎”用语的认知、关注、行为等情况。结果:医师/药师版问卷共收回703份,其中有效问卷638份,回收率为87.9%,有效率为90.8%,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0;患者版问卷共收回644份,其中有效问卷621份,回收率为80.5%,有效率为96.4%。医师、药师对中药临床应用“禁”“忌”“慎”用语的认知度评分为(7.94±1.21)分,患者的认知度评分为(5.64±1.54)分;医生、药师对上述用语的关注度评分为(9.47±1.15)分(与认知度评分的斯皮尔曼Rho相关系数为0.077,P>0.05),行为力评分为(7.01±1.71)分(与认知度评分的斯皮尔曼Rho相关系数为-0.021,P>0.05);患者的行为力评分为(7.43±1.72)分(与认知度评分的斯皮尔曼Rho相关系数为0.233,P<0.01)。中医药教材(89.2%)、培训会议(66.5%)及本草方书(58.2%)是医师、药师学习上述禁忌用语知识的主要途径;医务人员(74.2%)和网络(52.5%)是患者了解上述禁忌用语的主要途径。结论:医师、药师和患者对中药临床应用“禁”“忌”“慎”用语的关注度均较高,而认知度与行为力较低。中药临床应用“禁”“忌”“慎”用语的认知界定较为模糊,相应的临床实践行为缺失,有待建立中医药领域的临床专家共识并积极宣传、推广,提高中药临床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避光药品认知度的分析,寻找原因及时了解其认知度的影响因素,为医院避光药品规范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质控科对避光药品管理使用检查报告。药师设计问卷,对我院护理人员避光药品认知度做系统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 300份避光药品认知度调查问卷,帕累托图显示9种认识度影响因素,避光药品目录,光解原理、光敏反应为主要因素,并对其分析。结论我院护士对避光药品的规范使用认识不足,导致避光药品在管理使用、贮藏中出现一些问题,药师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针对性加强护理人员避光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于美玲  徐建国  于欣  计生鑫 《中国药房》2011,(36):3376-3379
目的:了解消费者对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及合理用药的认知水平。方法:对银川地区药品消费者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处理。结果:共发放问卷302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03%。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药品说明书和合理用药知晓度较低,不同研究变量其知晓度不同,其中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和不同的健康状况的消费者认知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该地区消费者对药品说明书的知晓度亟需提高,建议从加强药学服务、改进药品说明书、普及医药知识和净化医药广告等几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对药品说明书的认知情况,为满足居民药品信息获得与指导需求、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就药品说明书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5份(525名受访者),有效问卷来源于我国29个省市155个地区.调查结果表明,服用药品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了解云南省白族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为开展ADR监测工作和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设计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问卷调查表,针对云南省白族公众以及当地医药类专业人士实地调研,并对回收有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问卷共发放204份问卷,回收204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04份。被调查人群对药品不良反应关注度不足,安全用药意识不强;对ADR定义认知不清、ADR上报知识不了解、上报意识不够。结论 云南白族公众普遍对药品的认知度有限,且部分偏远地区对ADR认知极度匮乏,应该加强公众对ADR认知度的宣传力度,增强云南白族公众对ADR的认知度,本次调研为保障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及方便开展ADR监测工作和进一步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用药教育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危药品用药教育对提高医护人员高危药品认知度及高危药品管理水平的作用。方法 由医院药学部设计高危药品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进行考评,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用药教育培训。评价用药教育前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状况及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 用药教育干预前,医护人员高危药品考核不合格率分别为60.22%和68.86%,优秀率分别为4.30%和1.80%,高危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检查8项指标中有4项不达标。通过用药教育干预后,医护人员考评合格率达100.00%,优秀率分别上升至30.11%和44.31%,高危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检查8项指标均达标。结论 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用药教育,能显著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促进职业病医院合理用药的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1年内各3个月的门诊处方,并随机调查3天的门诊就医患者,对相关指标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比较,平均用药品种数从2.37种降到2.24种(P<0.05),抗菌药物应用率从48.90%降到46.00%,注射剂应用率从33.80%降到30.70%,基本药物使用率从49.20%上升到64.20%(P<0.01),药品调配率从97.00%上升到100.00%,药品标示完整率从89.20%上升到100.00%(P<0.01),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率从91.30%上升到96.70%。结论:通过采取宣传教育、完善制度、监督管理等措施,对促进职业病医院合理用药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血管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2011年4—10月(干预前)我院血管外科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104例和2012年4~10月(干预后)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132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预防应用合理性明显改善,抗菌药预防使用率由48.08%下降至12.12%(P〈0.01);其中用药指征、药物选择、术后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用药频次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1);干预后抗菌药费用明显下降(P〈0.01)。结论:临床药师采取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药品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晓娟  陈彩萍  万波  罗宇芬  杨敏 《中国药房》2011,(42):3963-3965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我院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神经外科干预前手术病历200份作为对照组和干预后手术病历200份作为干预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取的病历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与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合理例数显著增加(P<0.01),预防用药时间合理例数显著增加(P<0.05);无指征联用例数显著减少(P<0.05),无依据换药的例数也显著减少(P<0.01)。平均预防用药时间对照组为8.5d,干预组为5.4d,干预组平均预防用药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实施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规范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9一11月(干预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106例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11年9—11月(干预后)出院的107例普外科I类切1:2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干预,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85.85%(91/106)下降为47.66%(51/106)(P〈0.01);抗茵药物使用合理率由66.04%(70/106)上升为78.50%(84/106)(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茵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313.17元下降为233.52元(P〈0.01)。结论:临床药师实施合理用药干预,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茵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配助听器后的助听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老年听力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只接受常规配助听器后的指导,干预组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还接受由耳鼻喉科专科护士提供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有关听力知识的讲座、个性化教育及听力康复方面材料的发放.干预前后,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进行助听器效果国际条目(IOI-HA)、助听器每日生活使用满意度调查表(SADL)的测评,评估助听器配戴效果.结果 对干预前、后两组IOI-HA问卷得分差值(干预后-干预前)进行组间比较,两组IOI-HA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前、后两组SADL问卷得分差值(干预后-干预前)进行组间比较,两组SAD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两问卷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测两问卷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耳鼻喉科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听力障碍患者配助听器后的助听效果,同时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配助听器后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师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2年1月~12月期间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存在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搜集国内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经验以及策略,组建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开展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由药师监督指导药品管理并进行教育培训。比较2013年和2012年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等情况。结果2013年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为13.33%,较2012年的37.50%显著降低;2013年高危药品用药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5.15%,较2012年的33.33%显著降低;2013年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理论知识及管理实践工作考评得分较2012年显著提高(P<0.05)。结论药师介入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建立并完善高危药品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高危药品安全应用意识和能力,确保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盛京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未干预组)、后(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下文简称“预防用药”)情况,评价该专项整治活动的有效性。方法:以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筛查,入选未干预组(2011年10-11月)病例533例,干预组(2012年10-11月) 病例504例,从预防用药百分率、人均用药天数、给药时机合理性、抗菌药物种类、联合用药百分率等方面评价预防用药合理性。结果:未干预组预防用药百分率为62.29%,干预组降低为25.40% (P〈0.01)。未干预组预防用药人均天数为(2.03±0.96) d,干预组缩短为(1.68±1.57) d (P〈0.01)。干预组术前给药时机的合理率和术后用药持续时间的合理率均较未干预组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有所改善,提示专项整治活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小型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在我院不同院区主要临床科室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采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相关干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普通外科和呼吸内科平均抗菌药费、药费和医疗费均显著降低(P〈0.01);普通外科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明显减少(P〈0.01),抗菌药应用率和处方平均金额显著降低(P〈0.01)。结论实施干预模式可提高抗菌药应用水平,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等为中小型医院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行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师依据该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范,对病区清洁手术预防用药过程进行干预。将2011年7-8月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的509例患者作为干预组,2010年7-8月未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的495例患者为未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状况、用药频度(DDDs)、抗菌药物费用。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由未干预组的55.96%上升至干预组的67.58%(P<0.01);抗菌药物种类由未干预组的51种降至干预组的35种;干预组第1、2代头孢菌素使用增多,第3代及3代以上头孢菌素使用减少,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二、三线抗菌药物DDDs的降低也使得药品费用有了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提高了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改善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择3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28名实施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于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观察干预前后护士的心理变化,并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28名消毒供应科护士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各因子得分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仍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余因子得分与常模相当。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干预前(2012年6月)和干预后(2012年12月)儿科所有住院病历64份和102份,比较用药频度(DDDs)及合理用药指标(抗菌药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联用率、抗菌药分级使用率以及不合理换用率)。结果:1干预前抗菌药的选用多为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DDDs排名前3名分别是: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美唑、头孢唑林。干预后非限制级抗菌药的选用品种明显增加,无特殊级抗菌药的使用;其DDDs排名前3名分别是: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美唑、头孢地嗪。2干预后,抗菌药的使用率由100%下降到84.3%(P〈0.01)。不合理使用率由20.3%下降到6.9%(P〈0.05)。二联使用率由23.4%下降到7.0%(P〈0.01),三联使用率由3.1%下降到0%(P〉0.05)。非限制级抗菌药的使用率由0上升到6.5%,而特殊级抗菌药的使用率由7.2%下降到0%(P〈0.01)。抗菌药的不合理换用率由70%下降到35.7%(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了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