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考察PVC软包装41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方法应用ZWF-4DⅡ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41输液的≥25μm、≥10μm、≥5 μm和≥2 μm的4个通道不溶性微粒数.结果5批PVC软包装100ml的41输液在≥25 μm、≥10 μm、≥5μm和≥2 μm的4个通道不溶性微粒数(-x±s,n=5)分别为(0.9±0.7)粒/ml、(10.0±5.0)粒/ml、(63.5±16.2)粒/ml和(2 047 3±634 6)粒/ml.结论PVC软包装41输液的≥10 μm和≥25 μm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5 μm的不溶性微粒符合<英国药典>的要求,但其≥2 μm的不溶性微粒不符合<英国药典>的要求,提示输液中≥2 μm的不溶性微粒偏高应引起医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PVC软包装 4∶ 1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方法 应用ZWF - 4DⅡ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 4∶ 1输液的≥ 2 5μm、≥ 10 μm、≥ 5 μm和≥ 2 μm的 4个通道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5批PVC软包装 10 0ml的 4 ∶1输液在≥ 2 5 μm、≥ 10 μm、≥ 5 μm和≥ 2 μm的 4个通道不溶性微粒数 ( x±s,n =5 )分别为 (0 .9± 0 .7)粒 /ml、(10 .0± 5 .0 )粒 /ml、(6 3.5± 16 .2 )粒 /ml和 (2 0 4 7.3± 6 34.6 )粒 /ml。结论 PVC软包装 4∶ 1输液的≥ 10 μm和≥ 2 5 μm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 ,≥ 5 μm的不溶性微粒符合《英国药典》的要求 ,但其≥ 2 μm的不溶性微粒不符合《英国药典》的要求 ,提示输液中≥ 2 μm的不溶性微粒偏高应引起医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PVC软包装4:1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方法应用ZWF-4DⅡ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4:1输液的≥25μm、≥10μm、≥5 μm和≥2 μm的4个通道不溶性微粒数.结果5批PVC软包装100ml的4:1输液在≥25 μm、≥10 μm、≥5μm和≥2 μm的4个通道不溶性微粒数(-x±s,n=5)分别为(0.9±0.7)粒/ml、(10.0±5.0)粒/ml、(63.5±16.2)粒/ml和(2 047 3±634 6)粒/ml.结论PVC软包装4:1输液的≥10 μm和≥25 μm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5 μm的不溶性微粒符合<英国药典>的要求,但其≥2 μm的不溶性微粒不符合<英国药典>的要求,提示输液中≥2 μm的不溶性微粒偏高应引起医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3种中药注射液(苦黄、脉络宁和复方麝香)在氯化钠(9.0mg/mL)和葡萄糖(50mg/mL)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情况。方法:模拟临床用药,将3种中药注射液分别加入氯化钠(9.0mg/mL)和葡萄糖(50mg/mL)输液中,采用ZWF-4D-Ⅱ型微粒分析仪测定配伍液中4h内不溶性微粒与pH值。结果:3种配伍液4h内在氯化钠(9.0mg/mL)和葡萄糖(50mg/mL)注射液中粒径≥25μm,≥10μm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同一中药注射液与氯化钠(9.0mg/mL)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生成的速度和数量明显大于葡萄糖(50mg/mL)输液。结论:3种中药注射液与葡萄糖(50mg/mL)注射液配伍使用比与氯化钠(9.0mg/mL)注射液配伍后使用更为适宜,但配伍后的微粒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7种中药针剂在输液中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种静脉用中药针剂在输液中不溶性微粒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配伍后10μm以下微粒数明显超过空白溶剂,≥10μm微粒已超标。配伍时间延长微粒量增加,经t检验0h组与4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生产厂家应按GMP要求,提高中药针剂工艺水平,规定不溶性微粒限度检查。缩短临床配伍应用时间,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现代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微粒又叫异物,是指那些外来的、非水溶性的、直径在50μm以下的微小颗粒杂质。人眼所能分辨的最小微粒直径为50μm。微生物(包括微生物及其碎片)也是一种微粒物质,具有特殊致病作用。在临床药学研究中发现,药液中存在大量不溶性微粒,这些不溶性微粒经静脉输注进入人体后,会产生潜在和长期的危害,有时甚至危及生命。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产生微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禚海成  荆炳霞  朱静 《安徽医药》2018,22(10):1894-1897
目的 观察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优选的术后镇痛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腹部手术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B组采用镇痛泵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手术麻醉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加硬膜外麻醉方式。 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方式患者的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自术后6 h始[A组:(85.03±8.77)pg·mL-1,(12.01±7.23)ng·mL-1,(17.45±7.51)ng·mL-1;B组:(62.10±6.97)pg·mL-1,(8.57±3.01)ng·mL-1,(9.59±4.78)ng·mL-1]升高(t值分别为-6.425,-4.886,-7.102,均P<0.05),峰值均位于24 h[A组:(78.31±7.98)pg·mL-1,(15.17±7.87)ng·mL-1,(20.21±12.23)ng·mL-1;B组:(65.35±4.03)pg·mL-1,(9.41±4.18)ng·mL-1,(12.34±7.92)ng·mL-1],而A组患者均高于B组患者(t值分别为6.481,4.197,6.218,均P<0.05),48 h水平恢复速率B组优于A组(t值分别为9.290,2.612,2.791,均P<0.05)。IFN-γ自术后6 h始下降[A组:(9.01±2.04)μg·mL-1,B组:(12.01±5.04)μg·mL-1,t=-4.098,P<0.05],谷值同位于前炎性细胞因子的时间段(24 h),而A组患者均低于B组患者[A组:(7.52±2.68)μg·mL-1,B组:(11.47±4.87)μg·mL-1,t=-2.092,P<0.05],48h水平恢复速率B组也优于A组(t=-6.284,P<0.05)。自各时点VAS评分结果看,两组术后VAS评分高峰位于6 h处,24 h后下降,6 h和24 h两组VAS评分B组低于A组[A组:(3.72±1.43)分,(3.52±1.29)分,B组:(2.61±0.98)分,(2.21±0.98)分,t=4.293,5.972,均P<0.05]。48 h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17±0.98)分,B组:(1.08±0.95)分,t=-0.838,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毕组(均P<0.05)。 结论 两组术后镇痛方式患者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但总体衡量硬膜外自控镇痛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8.
加药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小容量注射剂及加药环境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情况。方法:取注射用头孢拉定等5种无菌粉末注射剂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5种小容量注射液,分别在病房治疗室和净化洁净室,常规操作下,将无菌粉末注射剂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将小容量注射液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以光阻法测定样品的不溶性微粒。结果:与未加药前的输液比较,加入小容量注射剂后,病房治疗室和净化洁净室制备的样品中,≥10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P<0.05),≥25μm的不溶性微粒均增加不明显(P>0.05);病房治疗室制备的样品与净化洁净室制备的样品比较,≥10μm的不溶性微粒增加非常显著(P<0.01),≥25μm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不明显(P>0.05)。结论:加入小容量注射剂及非净化病房治疗室中加药,可使输液中≥10μm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素对输液制剂中微粒和微生物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莺  陈子春 《医药导报》2005,24(12):1162-1163
目的观察不同配制环境对静脉输液中微粒和微生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的光阻法和“无菌检查法”的项下规定的方法,将10瓶0.9%氯化钠注射液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瓶,一组在超净工作台下分别加入10%氯化钠注射液20 mL,另一组在普通环境中加入10%氯化钠注射液20 mL,混匀,分别测定在不同条件下加入10%氯化钠溶液后的各种微粒数和微生物数量。结果洁净条件下配制的药液中>10~<25 μm的微粒数和> 25 μm的微粒数均明显较普通条件下配制的药液少(均P<0.05),洁净条件下配制的药液中的微生物检出数也明显少于普通条件下配制的药液。结论为防止产生不溶性微粒和微生物污染,医院在临床输液制剂的配制过程中有建立临床输液配制中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注射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检查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素梅 《淮海医药》2002,20(2):176-177
静脉给药是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起效快 ,生物利用度高而得到广泛应用。多数国家对输液剂中的不溶性微粒都作了规定 ,中国药典 [1 ]规定 :10 0 ml以上的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每 1ml中含 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 0粒 ,含 2 5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 2粒 ;英国药典还规定 :每1ml中大于 2μm的微粒不得超过 10 0 0粒。这些规定只限于输液本身所含有的不溶性微粒 ,但对于小容量的注射剂和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尚未作具体的规定。在临床上单独应用输液治疗的机会很少 ,多数是注射剂或粉针剂加到输液中配伍后联合静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影响静脉药物复配液中微粒含量的因素,探讨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最佳方法。方法:以≥10μm和≥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指标,采用光阻法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在不同配液器具(一次性注射器、自制新型溶药器)、配液环境(治疗室、静脉配置中心(PIVAS))、药物剂量(3、6支)下的复配液进行微粒测定。结果:相同条件下,溶药器组比注射器组微粒数目明显更少(P<0.001);用注射器配置时,PIVAS组比治疗室组在配置相同剂量的复配液时微粒数目明显更少(P<0.001);在相同配液环境中3支组比6支组微粒数目明显更少(P<0.05或P<0.001);用溶药器配置时,PIVAS组与治疗室组、3支组与6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溶药器能明显减少复配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同时不易受配液环境、药物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守慧  李鹏娟  刘桂兰 《中国药房》2011,(13):1235-1237
目的:为了避免配药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应用自制的一次性使用配液过滤输液器(专利号:201020214054.5)与常规配药法,分别将注射用青霉素钠640万u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各配置20瓶,对2种方法配制的药液中可见异物和不溶性微粒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常规配药法所配药液比较,应用一次性使用配液过滤输液器所配的药液中可见异物和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一次性使用配液过滤输液器可有效提高配药质量,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等输液患者较多的科室,探讨一种更加快捷成功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以提高输液排气的速度和成功率,缩短静脉输液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选择神经内科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400例,按日期单双分为两组,单号日期输液组为对照组(200例),按传统的静脉输液步骤进行输液;双号日期输液为观察组(200例)按改良过的静脉输液排气步骤进行输液。将两组患者从药液配好挂在床头输液架上准备排气开始至排气完关闭调节器的时间及排气成功率进行对比,同时统计患者和输液护士对此次静脉输液排气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平均时间为14.88s,观察组的平均时间为6.75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的排气成功率为86%,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的患者和护士对此次静脉输液排气的满意率分别为74.0%和82.7%,观察组的患者和护士对该次静脉输液排气的满意率分别为96.7%和9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通过对静脉输液的排气环节所做的改进,①缩短了输液排气时间;②提高了一次性排气成功率;③提高了患者及护士对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并探讨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于家兔耳缘处静脉滴注,分别于0.5,1,2,3,4,8,10,12,18,24h取血,30rain内分离血浆,以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液20μL进样测定。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mol/L磷酸~乙腈(68:32),柱温为30℃,流速为lmL/min,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甘草酸单铵高、中、低质量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93%,2.15%和3.66%,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33%,3.90%和5.11%。甘草酸单铵质量浓度在5~1000mg/L时,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血药峰浓度为(470.3±85.9)mg/L,达峰时间为(30.1±16.2)rain,0~。o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95752.4±5781.5)mg/(L·min),清除率(CLz)为(0.0008±0.0002)L/(min·kg),表观分布容积(Vz)为(0.19±0.03)L/kg,半衰期为(145.3±35.3)min。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家兔体内甘草酸单铵血药浓度的测定,并得到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18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成3组:开腹子宫肌瘤术(TAM)6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60例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60例,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TVM手术时间(69.58±26.72)min、TAM(88.93±31.07)均小于LM(115.63±35.12)min(t=2.345,t=2.241,P<0.05);TVM组术中出血量(100.33±87.04)mL均小于LM(143.31±141.42)、TAM(149.29±132.72)mL(t=2.235,t=2.241,P<0.05);TAM肛门排气时间(46.33±14.89)h均大于LM(38.23±10.22)、TVM(29.51±7.86)h(t=2.275,t=2.341,P<0.05);TAM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01±1.49)d均大于LM(1.87±1.0)、TVM(1.75±1.62)d(t=2.315,t=2.341,P<0.05);TAM术后住院时间(8.12±1.46)d均大于LM(7.12±1.65)、TVM(6.35±1.27)d(t=2.375,t=2.441,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e)在判断风湿性疾病活动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Fe水平。各疾病组SFe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补体C3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still病(AOSD)组(n=18)平均SFe水平为(1707±387)ng/mL,(143±100)ng/mL,n=20,P=0.000;类风湿关节炎(RA)组(n=42)平均SFe为(299±228)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n=30)平均SFe为(295±326)ng/m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SLE活动指数(SLEdiseaseactivityindex,SLEDAI)积分〉10分组(n=12)平均SFe为(338±225)ng/mL,显著高于SLEDAI积分≤10分组(n=18)平均SFe(158±123)ng/mL,t=2.534,P=0.042。相关分析表明,RA组SFe与CCP-Ab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31,P=0.004),与其它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Fe对诊断AOSD有重要意义,与AOSD及RA病情活动有关,当SLE高度活动时,其SFe水平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年监狱系统职工MS组分流行病学与探讨其专业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明确对象为广东省某监狱参加年度健康体检的职工及其全部体检项目资料,进行MS组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约94%对象被发现疾病或异常(DR为13.3%);于疾病谱中,高低密度脂蛋白、血脂异常与MS组分,DR、CR分别为49.0%、19.2%(vs.11.7%,P=0.000)、27.2%、42.6%(vs.11.7%,P=0.000)与20.1%、62.0%(vs.11.7%,P=0.000),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老年均高于青中年(P=0.000);其中,高甘油三脂与低高密度脂蛋白,DR分别为29.0%与12.4%;②在没有考虑超重和(或)肥胖的成分下,NODMS(女高于男,P=0.000;青中年与中老年分别为0与6.1%,与SRMS(男高于女,P=0.000;中老年高于青中年,P=0.000),DR分别为2.1%与23.6%(P=0.000);于SRMS中,与血脂异常有关的组合相对较高,血脂异常+高尿酸为首位,DR、CR分别为14.2%、60.3%(vs.14.4%,P=0.000),男高于女(P=0.000),而年龄间无差异(P〉0.05)。结论:当前广东省监狱系统职工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制定专业的防治策略时有必要以MS及其相关疾病为中心,尤其是血脂异常或高低密度脂蛋白,无论男女都应同等关注,随年龄的增长务必推行更加有效的措施;此外,也有必要关注SRMS,尤其是ODMS与Pre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经二尖瓣置换术(MVR)或二尖瓣修复(MVP)6个月后患者是否有具有生活质量(QOL)的实际改善.方法 随访1993年3月至2013年11月120例[51名男性,平均年龄(42.3±11.2)岁;69名女性,平均年龄(43.3±13.9)岁]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n=82)或二尖瓣修复术(MVP、n=38)病人的QOL状况,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进行问卷调查测定QOL指数,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二尖瓣手术后随访患者的QOL指数平均得分有所改善,各维度QOL指数分值为:①生理功能:术后(58±29)vs.术前(41±26),P=0.000;②生理职能:术后(52±44)vs.术前(25±27),P=0.000;③社交功能:术后(76±36)vs.术前(55±38),P=0.000;④情感职能:术后(70±45)vs.术前(40±40),P=0.000;⑤生命活力:术后(57±33)vs.术前(40±30),P=0.000;⑥精神健康:术后(70±24)vs.术前(61±24),P=0.004;⑦总体健康:术后(65±29)vs.术前(52±26),P=0.0003;⑧身体痛苦:术后(70±30)vs.术前(68±33),P=0.624.MVP患者QOL指数与MVR患者健康维度QOL指数改善相同.射血分数≥50%患者和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的QOL指数在7个维度上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 mm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QOL指数在5个维度上显著改善.结论 本次开展的二尖瓣疾病患者手术后6个月随访研究表明,经二尖瓣修复术的患者QOL提高明显,左心室功能受损和左室舒张末期尺寸≥50 mm的患者术后至少在5个维度上QOL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频域OCT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眼科常规检查及经FFA和频域OCT查均确诊为黄斑水肿,视力≤0.6,黄斑中心凹厚度(CMT)≥250μm的患者46只眼纳入观察,进行玻璃体腔注射TA(4mg,0.1mL)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d及1,2,4,8,12,24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变;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12,24周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容积(CMV)、黄斑区平均厚度(AVG)的改变。结果在治疗后视显提高,术后各时间点(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VA各点分别为:4周(0.3916±0.2564);8周(0.5668±0.1835);12周(0.5314±0.1996),视力基本持平,24周(0.3853±0.2024)缓慢下降。CMT方面,较基线比,在治疗后CMT明显降低,术后各时间点(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相比,CMV、AVG两具有显著改变。BCVA分别与CMT、CMV、AVG呈负相关。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治疗黄斑水肿均可明显改善,减轻黄斑水肿。BCVA分别与CMT、CMV、AVG呈负相关,CMV、AVG也可反映治疗效果,但敏感性不及C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