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逐渐增多,细菌耐药性日渐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棘手问题。中药具有多途径抑菌的优势,在抗耐药菌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本综述对具有抗菌及增效作用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中药单体化合物在抑制β-内酰胺酶、抑制代谢活动相关酶、抑制外排泵、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细菌菌膜、消除耐药质粒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分析了一些可以与抗生素联合作用的中药单体化合物的抗菌机制,为抗耐药菌的新药发现与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耐药直肠癌细胞的耐药机制及中药逆转耐药机制。方法:在建立直肠癌药耐药细胞株的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ting研究P-170、MRP及LRP等耐药蛋白的表达情况,以阐明耐药直肠癌细胞的耐药机制.另外用中药丹皮酚进行多药耐药的逆转实验。结果:LOVO/氟尿嘧啶耐药细胞株耐药机制主要是通过上调P-170、MRP等耐药蛋白的表达实现,而中药丹皮酚则可以通过下调P-170、MRP等耐药蛋白的表达来逆转该细胞株的耐药性。结论:对直肠癌耐药及相关逆转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直肠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临床上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采用化疗药物与多药耐药逆转剂联合给药是逆转多药耐药的非常具有前景的策略。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在逆转多药耐药上显示出较大潜力。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外排蛋白、诱导凋亡、调节细胞周期以及调节细胞内氧化应激等发挥逆转耐药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单独给药或与化疗药物等联合给药用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逆转MDR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20):2864-2867
目的:为乳腺癌的化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乳腺癌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乳腺癌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复杂,化学药物、细胞因子、免疫治疗、基因技术、中药、药物载体等逆转策略能有效逆转乳腺癌耐药。针对不同的乳腺癌耐药分子机制,开发新的逆转剂和逆转策略,有助于解决乳腺癌多药耐药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单体联合化疗药物逆转肿瘤MDR的研究。结果一些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单体能使耐药株对化疗药物变得敏感,使耐药蛋白的转运活性下降。结论中药具有逆转肿瘤MDR的活性,其作用机制大多是与耐药相关蛋白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如今越来越多耐药细菌的出现,对于细菌耐药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而现今的研究已经发现细菌的生物被膜是其耐药作用的一个独特机制。许多中药被发现对于细菌的生物被膜具有抑制作用,是细菌耐药性研究中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有关中药对细菌生物被膜抗菌作用的文献,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以及中药对于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抗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细菌耐药监测研究介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是造成细菌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菌耐药监测是了解细菌耐药机制、细菌耐药发展趋势及细菌耐药与抗生素应用关系等知识的大门.在耐药监测有多种类型:不同的主办者、不同的规模以及不同的监测对象.在耐药监测中,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抗菌药物应用关系的研究,可谓重中之重.本文简介了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些监测项目及其特点.但耐药监测尚存在一定问题,如多个单位参加的细菌耐药监测,存在方法标准化和实验室标准化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药抗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的探讨,综述和分析肿瘤多药耐药发生机制与逆转的药物,并对比西药来分析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特征及优势,表明中药的科学性、治疗有效性、抗肿瘤作用的开发潜力很大,提出了基础研究的方向与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临床应用潜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导致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很复杂,主要涉及有:ATP结合盒型转运蛋白超家族、DNA甲基化、细胞凋亡、拓扑异构酶Ⅱ、谷胱甘肽解毒系统及相关多药耐药信号通路等,这些机制单独或共同存在而导致耐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方法主要有:化疗增敏剂、中药逆转剂和基因工程技术逆转耐药等。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及逆转耐药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通过总结呼吸道感染者的病例,研究分析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抗生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是:①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变异;②β-内酰胺酶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解,使其失去原有的活性。③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此类抗生素与细菌的核糖体靶位点50S亚基接合,从而限制信使核酸的移动并对转肽作用也有限制的作用。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是:①主动外排;②改变核糖体靶位;③其他机制。结论通过经验治疗和病原学治疗等方法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并对已经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提出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抗感染药物的研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抗感染药物的研发 ,是当今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人们通过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将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机制分为 4种 :①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②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③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④细菌的外排机制。据此提出了新药研发的策略。1 结构改造 ,提高现有抗菌药物的抑酶特性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是由细菌体内产生的各类钝化酶所致。这些钝化酶可分为 3类 :磷酸转移酶 (AHP)、核苷酸转移酶 (ANT)和乙酰转移酶(AAC)。AHP使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的羟基磷酸化 ;ANT使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的羟基腺苷化 …  相似文献   

12.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菌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中药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低等优点,故以中药开发研究新的抗菌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就近几年来中药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抗菌作用机制、逆转细菌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53株,检测其对临床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观察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标准菌株的直接作用。在确定白花丹醌以及羰基氰化氯苯腙(CCCP)的工作浓度以后,观察对比白花丹醌与阳性药CCCP的外排抑制试验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的5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中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西丁耐药率最高,分别为100%、100%、98.1%、98.1%。其余药物耐药率也均在50%以上。白花丹醌对标准质控菌的直接抗菌作用较弱。而白花丹醌与CCCP均显示了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米诺环素和氯霉素的增敏作用,其外排阳性率分别达11.3%和18.9%,3.8%和7.5%,13.2%和17.0%,28.3%和20.8%,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耐药情况严重,而白花丹醌作为一种中药单体可能具有一定的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细菌通过不断地进化与变异,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即细菌耐药性。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甚至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从药物敏感菌逐步发展为耐受多种抗菌药物的超级细菌,由此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威胁。因此,研发抗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细菌感染的药物,尤其是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全新的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睫。本文简要综述2010年后上市或进入临床的抗多重耐药菌药物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多重耐药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变异选择窗口及防耐药变异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细菌耐药分为天然耐药[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固有耐药是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如肠道阴性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等。获得性耐药是指细菌接触抗菌药物后,改变代谢途径。使自身对抗菌药物具有不被杀灭的抵抗力。因此,如果能很好地阻止获得性耐药菌的形成,抑制其突变菌的选择性富集,可以达到提高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目的。目前就该方面的研究很多,其中对变异选择窗口(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及防耐药变异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铁死亡是一种独特的铁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方式,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各种形式的坏死和自噬的新型死亡表型。许多从中药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在不同癌症中通过诱导铁死亡发挥抗癌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对铁死亡的调控可影响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甚至逆转耐药。一些天然产物与化学治疗药物如顺铂、氟尿嘧啶、吉西他滨等联用可通过诱导铁死亡增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该文主要总结了可以通过诱导铁死亡发挥抗癌作用的中药及其天然产物,可为癌症治疗和逆转耐药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发掘中药的潜在优势、拓宽中药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阎爱荣  廖晖 《中国药房》2012,(7):668-670
目的:了解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进展。方法:从体外抑菌作用、中西药物联用、作用机制等三方面综述了近5年来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情况。结果:目前抑菌作用较多集中在对具有清解里热功能中药的复方、单味药及单体的研究。体外抑菌及动物实验显示中西药物联用对耐药菌具协同功效。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有逆转耐药性,抑制细菌的DNA、RNA、蛋白质和肽聚糖的合成及消除质粒等。结论:中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尹雄章  杜光  孙明辉 《医药导报》2011,12(12):1608-1613
[摘要]细菌耐药性和耐药菌感染是目前全球抗感染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进展缓慢的背景下,从应用安全有效的老药中寻求替代是目前临床抗感染的一项策略。磷霉素虽然发现于数十年前,但目前仍然对多数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包括部分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G-菌( ESBL)、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等保持着较高的抗菌活性。磷霉素与丙酮酸 二磷酸尿嘧啶 乙酰葡糖胺转移酶不可逆结合,导致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阻而发挥杀菌作用;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机制,磷霉素可与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联用以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该文概述磷霉素的发现、抗菌作用机制、组织分布、抗菌活性、细菌耐药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隐丹参酮(CTS)是从中草药丹参根茎中提取的单体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小,可透过血脑屏障,近年来通过体内外各种实验被证实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内分泌失衡、脑损伤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具有药理活性。在抗肿瘤方面不仅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侵袭和抗新生血管生成等机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还具有与部分化疗药物联合,增敏化疗疗效或逆转化疗耐药的作用。通过对CTS在各种肿瘤中的抗肿瘤药理活性与逆转肿瘤耐药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方法:细菌室提供的2013年1—12月采自患者标本分离的菌株,按首次分离株进行统计,不同细菌采用不同抗菌药物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3年共检出1 648株细菌,产ESBLs的细菌为514株(31.2%),主要是肠杆菌科的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他相对较低;非发酵菌中,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全耐药,仅26.4%对阿米卡星敏感。葡萄球菌属对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的耐药率非常高,对糖肽类高度敏感。结论:本院细菌耐药情况跟全国监测情况基本类似,本院送检率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