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喀麦隆Loum地区 196 8年仅有以福氏小泡螺为中间宿主的间插血吸虫 ,在 1970年初开始发现埃及血吸虫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在 30年期间 ,该流行区血吸虫种群已发生显著变化 ,埃及血吸虫通过渐渗杂交已完全取代了间插血吸虫。实验室研究证明 ,埃及血吸虫与间插血吸虫之间可进行杂交 ,其杂交代均能以福氏小泡螺和截形小泡螺为中间宿主。杂交结果显示 ,雄性间插血吸虫与雌性埃及血吸虫的配对比率明显高于雌性间插血吸虫与雄性埃及血吸虫的配对比率。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同工酶分析可鉴别出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及它们的杂交代间的差…  相似文献   

2.
吸虫对于螺类中间宿主一般都有严格的特异性,有的只限于一个属,有的甚至仅一个种的螺蛳可以作为中间宿主。牛血吸虫(Schistosoma bovis)却是例外,可以在2个属(小泡螺属和扁卷螺属)的螺蛳内发育。许多学者指出牛血吸虫的自然界的中间宿主在地中海盆地是扁卷螺(P. metidjensis),而在其他地区如非洲撒哈拉的南部、尼罗河山谷和近东则是小泡螺属的非洲小泡螺,截形小泡螺、网小泡螺和福氏小泡螺。作者想研究牛血吸虫毛蚴对几种螺类中间宿主的钻入及其发育的能力。牛血吸虫毛蚴由瑞士OF_1小鼠肝脏中的虫卵孵化而来,该小鼠在8周前用来自西班  相似文献   

3.
在非洲同时流行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人们常同时感染这两种血吸虫。本文作者采用一个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及热带小泡螺后逸出的尾蚴感染仓鼠,就这两种血吸虫的雌、雄成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血吸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及产卵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将仓鼠分成三组:第一组为单性感染组,即用单性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和热带小泡螺,用每种螺所选出的约200条尾蚴经皮下接种感染仓鼠;第二组为异种交叉配对感染组,即埃及血吸虫雄虫与曼氏血吸虫雌虫  相似文献   

4.
埃及血吸虫种群内的7个种均需在淡水小泡螺内发育,除马氏血吸虫(S.margre-bowiei)外,虫卵都有明显的端刺。此种群的血吸虫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其种间的密切关系,如杂交并能产生有生育力的后代,引起了关注。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是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也是WHO规划消除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病原血吸虫的种间杂交已成为一种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血吸虫为雌雄异体的复殖吸虫,其种群繁多、分布区域重叠,不同种血吸虫尾蚴感染同一宿主后,异种童虫在宿主体内雌雄合抱,杂交后可形成新的杂交虫株。优势杂交虫株的产生及其生物学特性如对宿主选择性、生殖力及感染力等改变,势必导致其种群演化、分布区域、流行模式及对人和动物的致病性变化,从而对正在实施中的全球血吸虫病消除规划产生影响。本文就血吸虫种间杂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关于相容性遗传变异的研究工作大都选用实验室保种的螺和血吸虫,有时已传种数代。由于实验室保种的螺和血吸虫数量有限,因而不能全面反映相容性的遗传变异。为此,作者直接在尼日尔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取材,研究埃及血吸虫和小泡螺  相似文献   

7.
以喀麦隆西南部森林地区两个火山湖的湖滨村庄为试点,人口分别为170人和425人,有不等的外来人口,当地流行埃及血吸虫病,又可能有与间插血吸虫杂交虫种的感染。中间宿主螺蛳为B. rohlfsi(B. r. 螺)和喀麦隆膀胱螺(B. c. 螺)。查螺方法采用竹兜盛  相似文献   

8.
螺宿主的血吸虫感染率随螺龄而变化,而两者的关系即螺龄-感染率曲线则极为复杂,且随空间、时间及血吸虫-螺宿主种类而异。本文分析了来自津巴布韦感染埃及血吸虫的球形小泡螺(Bulinus globosus)和圣路西亚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等现场资料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并发展了Muench催化模型的离散时间模式。将津巴布韦资料得出的生命关系曲线和流行病学参数进行了拟合试验,试图以基础流行病学概念解释观察结果。用以上两组资料绘图,得到了两种类型的曲线。一种是感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埃及血吸虫和梅氏血吸虫实验室培育的第一代杂种及其与可疑的自然杂种的若干同功酶的研究结果。南非德班品系埃及血吸虫卵按Wright等(1967)的方法得自阳性病人的尿内,梅氏血吸虫卵得自德兰士瓦附近的耕牛。以每种虫卵孵化的毛蚴分别感染小泡螺Bulinus globosus,从这些螺蛳  相似文献   

10.
与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比较,对间插血吸虫引起的人体感染了解甚少。一般认为,间插血吸虫对人的致病作用没有上述几种血吸虫重要。本文综述了自1970年以来间插血吸虫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资料,使读者对间插血吸虫感染所致疾病有一个总体概念。 1.流行病学 1.1 流行病学特征早年及嗣后研究表明流行高峰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1.
关于曼氏血吸虫成虫体表具有终宿主抗原的工作已由Smithers(1969)等人广泛地加以论述。根据积累的资料,表明软体动物也能够具备免疫反应。因此,作者推想血吸虫尾蚴正如成虫那样,体表也可能具有宿主抗原,并且应用在体表形成宿主抗原的手段来阻挠中间宿主的防卫。本文报告了应用免疫荧光及尾蚴套膜反应法检出与埃及血吸虫尾蚴有关的螺蛳抗原,并提示这种螺蛳抗原可能致敏终宿主。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光照和黑暗环境对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尾蚴逸出的影响,作者于1975年8月~10月在肯尼亚的现场和实验室内,将人工感染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扁卷螺和自然感染埃及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膀胱螺置于自然光线和黑暗环境中作尾蚴逸出实验。后来在日本鹿儿岛实验室内又设计了各种条件,重复进行了以上实验。一、现场实验在自然条件下,每小时一次连续24小时观察尾蚴逸出,结果自下午6时至次日上午8时,两种血吸虫均无尾蚴  相似文献   

13.
间插血吸虫已逐渐成为第4种主要的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它主要流行在中、西非的森林区。关于间插血吸虫感染者的肝脏变化以往未见系统报告。作者等在喀麦隆一个医院对间插血吸虫病人进行了49次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和16次直肠镜活组织检查,并和曼氏血吸虫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单纯间插血吸虫感染者和间插血吸虫感染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的肝脏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间插血吸虫感染者肝脏门脉三角区外所找到的虫卵较曼氏血吸虫感染者为少,可能是因间插血吸虫卵较大难于通过。间插血吸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在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传统上控制血吸虫病主要依靠药物化疗和杀螺剂,但仍存在不能防止再感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往的研究发现,有一种蝲蛄Procambarus clarkii能通过捕食和食物竞争而使有肺螺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地区放养这种蝲蛄,观察其是否能降低埃及血吸虫中间宿主非洲水泡螺的种群数量并进而降低学龄儿童埃及血吸虫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国外吡喹酮临床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喹酮已广泛用于各种吸虫病和线虫病治疗。现将近几年来国外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血吸虫病 吡喹酮对寄生人体的五种血吸虫——日本、埃及、曼氏、湄公与间插血吸虫,均有良好疗效,对不同地理株血吸虫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埃及与曼氏血吸虫混合感染、尿中排间插血吸虫与埃及血吸虫杂交卵的患者和耐羟氨喹和/或海蒽酮的巴西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的种群遗传学研究需要大量的虫体基因组DNA。由于埃及血吸虫主要感染人类,因而很难从实验动物体内获得没有遗传偏离的基因组DNA。本文作者通过以单只毛蚴感染球水泡螺(Bulinus globosus)而后逸出大量尾蚴的方法获取足够的埃及血吸虫DNA,然后再用RAPD+PCR分析其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上,虽然所用的参数不一致,但还是基于血吸虫虫卵形态,其中间宿主和地理分布以确定血吸虫的系统发生关系,并由此将重要的人体血吸虫分成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三类以及研究较少的分布在斯里兰卡、印度和东南亚的血吸虫列为第四类,这种分类法尚有不少疑点。目前,由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尾蚴的直接传播和中间宿主内无性繁殖是理解群体动力学和成虫在终末宿主内基因构成的关键因素。Minchella和Dabo分别用分子标记研究了曼氏血吸虫及埃及血吸虫在螺内遗传多态性的分布。RAPD标记也已用于描述螺体内单个血吸虫的基因型及估计自然感染螺内的毛蚴数量。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传统的血吸虫保种方法是将血吸虫毛蚴感染螺宿主,然后用螺宿主中逸出的尾蚴感染脊椎动物宿主来维持其生活史。本文作者介绍了一种不用脊椎动物而仅通过在螺蛳宿主中的无性繁殖的血吸虫移植法来维持血吸虫克隆的技术。将血吸虫幼虫从螺宿主分离出来,然后将其移植到另一健康螺蛳内从而不断获得具有正常感染性的尾蚴。本技术以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牛血吸虫、  相似文献   

20.
以寄生人体的湄公河血吸虫(Schistosoma mekongi, 简写为Sm)与寄生啮齿类的马来西亚类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like(Malaysian)简写为Sj)进行杂交,其目的是研究该两种血吸虫间能否杂交,并用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