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97年9月-2004年12月我院普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7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疗程为5~19d,切口均于术后12~26d愈合;采用腹部切口挤压排液+特定电磁波普治疗器(HM-TDP-L1治疗器,以下简称TDP)照射治疗的病人疗程为3~6d,切口均于术后7~12d愈合.两种治疗方法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切口脂肪液化采用腹部切口挤压排液+TDP照射治疗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们自199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2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渗液停止时间5~16天,平均6.5天。放置引流3~16天,平均4天。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其中一期愈合19例,二期愈合5例。愈合时间8~22天。结论避免高电流电刀长时间烧灼脂肪,手术操作轻柔,术中做好脂肪层的保护,纠正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后,可根据脂肪液化广泛的程度予拆线,局部用纱条或引流管负压引流,换药,促使伤口一期或二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们自199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2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渗液停止时间5~16天,平均6.5天.放置引流3~16天,平均4天.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其中一期愈合19例,二期愈合5例.愈合时间8~22天.结论 避免高电流电刀长时间烧灼脂肪,手术操作轻柔,术中做好脂肪层的保护,纠正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后,可根据脂肪液化广泛的程度予拆线,局部用纱条或引流管负压引流,换药,促使伤口一期或二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5.
6.
患者,女,58岁,因上腹胀1月余于2009年1月12日入院。患者一月前无诱因感上腹胀,进食后加重,有时反酸,无发热黄疸及腰背痛,大便次数1—3次/d,大便糊状,无脓血便,未治疗,后腹胀逐渐加重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心肺未及异常,腹部软,脐周局限包块,皮下有5cm×6cm硬结,无压痛。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1岁,已婚,孕0产0。因月经不规则17年,结婚10年未孕入院。月经初潮14岁,经期8 d至2 月,月经周期15±d至2 月,量多少不定,无痛经史。妇查:外阴阴道(-);宫颈轻糜;宫体前位,如孕4 月大小,饱满,质地硬;双侧附件(-)。盆腔彩超:前位子宫,大小为120 mm×74 mm×106 mm,形态规则,子宫内可探及一89 mm×55 mm高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呈蜂窝状改变。CDFI:子宫高回声区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双侧附件区未探及异常。女性激素全套:FSH 0·49 m IU·m l-1,LH 4·46 m IU·m l-1,E23670 pg·m l-1,P0·33 ng·m l-1,PRL 29…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例1,女,55例。2天前因大便秘结、排便困难伴有间歇性脐周隐痛,于当日下午用力排便时腹痛突然加重,呈持续性,放射至肛门及会阴部并很快累及全腹,伴大汗,四肢冷,恶心呕吐数次入院。查体 P96次/min,BP10/6kPa,而色苍白,腹压痛,肌紧张,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腹穿见不凝血。有慢支、肺气肿病史。血 RT:WBC5.1×10~9/L,NO.88,Hb98g/L。B 超示腹内大量无回声暗区内有光点瞟游。术中见腹内多量血块,积血2000ml,回肠末端距回盲部9cm 处肠系膜13cmx6cm×4cm 大小血肿,活动出血。切除该段肠管,对端吻合。病理示小肠系膜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接触矽尘13年,于1988年诊断为Ⅰ期矽肺.该患反复咳嗽、咳痰、气促10余年,因受凉后病情再次发作于2002年1月入院,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2002年2月患者不慎摔倒后,左下肢活动受限,疼痛剧烈,诊断为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因年龄较大,心肺功能差,故卧床保守治疗.查体:T 36.4 ℃,BP130/75 mmHg(17.3/10kPa),P 90次/min,R 18次/min,意识清楚,口唇略发绀,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喘鸣音.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肝脾触诊肋下未及,叩呈鼓音.左下肢外旋,髋关节压痛,活动受限,轻度水肿,病理反射(-).辅助检查:胸片双侧中下肺区Ⅰ级密集度之圆形小阴影(p),双肺纹理增强,肺透过度增高.股骨平片左侧股骨粗隆间可见骨折线.  相似文献   

10.
盖龙  陈颖 《中国校医》2013,27(8):621-622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囊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精囊平滑肌肉瘤1例并查阅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 1例原发性精囊平滑肌肉瘤经手术切除,预后随访中。结论原发性精囊平滑肌肉瘤早期常无典型症状,发现时大多为肿瘤晚期,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根据肿瘤的范围、周围器官受累情况选择手术切除范围,预后较差,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普外科在1998年1月~2003年6月的腹部手术中共有67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经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欣文 《健康博览》2008,(6):20-20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过多的腹部脂肪组织会产生“饥饿荷尔蒙”,让本来已经肥胖的人吃得更多,导致腹部更加肥胖,由此出现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2岁,因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头痛5月、头晕伴恶心、呕吐,四肢麻木1月,于2006年5月收入本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成因与处置方式。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发生的1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诱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过度肥胖、高频电刀频繁使用与术中机械刺激以及患者自身体质等方面,16例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15例痊愈,1例实施Ⅱ期缝合住院7d后办理出院手续,未出现感染。结论针对患者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不同原因,通过科学使用电刀、运用多源频谱仪理疗、规范手术操作以及局部加压包扎等方式实施干预,有效预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  相似文献   

15.
坏死性筋膜炎是以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坏死为特征,死亡率高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伴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病变可以累及全身各部位软组织,以腹部、会阴生殖器、臀部四肢为多。我科收治3例病变位于腹部的病人,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量CT测量的腹内脂肪与心血管代谢风险(cardiometabolic risk,CMR)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中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76 226例。腹内脂肪面积的测量采用Mindways的定量CT(QCT)Pro Model 4系统。本研究收集的心血管代谢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  相似文献   

17.
陈旭  雷达  张宁  杨欢  姚帅  李秋香  梁静慧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0):1375-1378
目的 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LSM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发病年龄(22.4±7.9)岁;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情缓慢进展或出现缓解复发;3例有家族史;主要表现为运动耐受差和不同程度的肌无力(13/13)、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3/13)、肌痛或肌压痛(10/13)、肌萎缩(8/13)、末梢型感觉障碍(5/13);肌酶轻至中度升高(10/13),肌电图表现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合并肌源性损害(5/13),或者单纯肌源性损害(3/13),病理学特点为HE染色肌纤维内空泡及裂隙样改变,纤维间、肌膜下、胞核周围大量排列成串的或成团的脂滴,无炎性细胞浸润.高肉碱、低脂肪饮食、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临床以肌无力和运动不耐受为主要症状、神经电生理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和(或)周围神经损害、肌肉活检为诊断脂质沉积性肌病所必需.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下腹部纵切口的腹部手术后,由于皮下脂肪组织厚,切口易发生脂肪液化,而致非感染性裂开,十堰市妇保院自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对152例采用立“8”字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分层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三种方法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1例腹泻并带血便后转为迁延性腹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1月-2007年11月间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50例临床资料,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2004年11月以前的25例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对照组;2004年11月以后的25例采用丹参及持续负压管吸引法治疗为试验组。结果两组对比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术后切口恢复时间。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切口脂肪液化时采用丹参及持续负压管吸引法治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