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吴鞠通儿科用药特点:少用辛温,善用甘味,慎用苦寒,攻补得当,用药轻灵,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2.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温病条辨>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温病条辨>一书的主要内容在三焦篇.在三焦篇中,吴鞠通将各种温病按病变性质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别,分别论述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吴鞠通先生著有《温病条辨》,其医治温病之术天下广为传播,无人不晓。他继承叶氏之业,又有创新,综合温病学术之长,疏之为条辨,从而使温病学术独树一帜,成为温病学术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其名鼎鼎,但吴氏之《解难产》一卷,则远不及治温病声誉在外,然余祖传中医妇科,又从事临床多年,而对吴先生《解难产》一论,奉为宝书,反复研读,作为行医指南,受益匪浅,兹将吴氏《解难产》的学术思想浅论一、二,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4.
清代医家吴鞠通,初习儒,至十九岁时,因父病不治,认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于是,愤而弃举子业而欲为医。但所见之医,皆无出奇之处,无高深之理论,无独到之见解,无对证之良方。后至北京,在四库馆阁中见到了吴又可的《温疫论》,方服其“议论宏阔”;至于后来与大学士汪廷珍先生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5.
温病易伤津耗液,特别是温病后期,阴伤现象尤多,而阴液存亡对温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吴锡璜指出温病"存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1],滋阴在温病后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慎泰 《国医论坛》2007,22(4):49-50
吴瑭,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病亡而发奋学医,专事方术,终成一代医学巨匠.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其中《温病条辨·解儿难》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面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儿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兹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7.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含瘟疫)的临床基础典籍,学习《温病条辨》的三焦辨证、运气论病、经方发挥、理法方药等,必须要牢记条文,传承精华,联系临床,以经解经,把握核心,守正创新,才能在瘟疫面前,沉着应对,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8.
吴鞠通为清代温病学创始人之一 ,但在他的温病学专著《温病条辨》中有不少关于对小儿病的独到见解 ,笔者仅就该书《解儿难》中的学术观点作一些肤浅的探析 ,以求启迪于今天的儿科临床。1 宁饥勿饱 ,宁寒勿暖有关小儿喂养 ,吴氏提出 :“小儿无冻饿之患 ,有饱暖之灾”。是说小儿稍微饿一点 ,衣服稍微单薄一点 ,不会出现多大的疾患 ,而温饱过度 ,反而会使疾病丛生。俗话说 :“若要小儿安 ,常带三分饥和寒”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于衣着温暖过度之害 ,吴氏说 :“全赖明医参透此理 ,于平日预先告谕儿之父母 ,勿令过暖汗多亡血 ,暗中少却无穷之…  相似文献   

9.
杨淑慧 《国医论坛》2012,27(6):50-51
目前,中医教学中存在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病案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医课堂教学中.《温病学》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如何运用病案教学呢?本文拟从病案的选取、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参与能力的培养三个关键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吴瑭(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专著.此书问世已200余年,因其对温病的辨证论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指导意义,所以一经刊行,即为广大医家所称誉、效法.至今,被人们视为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文献.但因其体例独特,内容纵横交织,初学者往往难于掌握要领.笔者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此书及其作者做一评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就吴鞠通应用《伤寒论》方剂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主要从“外感初起,不忌麻桂辛温”“咳喘痰饮,赏用大小青龙”“气分大热,善投重剂白虎”“下证众多,护展承气应用”“疟在少阳,巧将柴胡变法”“温痛寒化,仍须回阳救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吴鞠通医案》对温热病的治法,补充了辛甘熄风清热法、甘苦合化利水法、急下存阴承气法和燥气直中四逆法等,为《温病条辨》未备之法。详细阐释吴鞠通对此四法的运用,并结合张仲景、叶天士的学术经验加以深入分析。研究吴氏治温新法,对完善温热病辨证论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方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是《温病条辨》活用仲景承气法的典范,它们的创立,提升了下法在急性热病治疗中的地位,也为现代临床治疗腑实证和与之有关的疾病,提供了可供直接利用和辨证思路上的宝贵借鉴。并对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证和五方进行了理论和应用上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试论伤寒与温病学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与温病,不仅在疾病范畴方面有区别,而且在发病观和分证纲领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外感病邪正矛盾的认识中,伤寒学说以人体正气为外感病发生和传变的依据.从而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温病学说以病邪为温热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治疗上则主要体现出辨病施治的优势。两者对立统一,相反相成,使中医外感病学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瑭及其《温病条辨》的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由清代著名医家吴瑭著于嘉庆三年(1798)。该书创立三焦辨证纲领,由上及下、由浅入深,旨在“认证无差”。后世认为,此书创立的三焦辨证体系与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理论、叶桂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互为羽翼,成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医思维方法的诸多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在祖国医学的继承和挖掘工作中必须认真整理研究和继承。本文即是整理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体现出来的类比思维方法并简略分析类比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史料记载和仲景原序内容为依据,结合仲景对疾病的认识和瘟疫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伤寒论》不仅论述了伤寒病证,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论述了瘟疫证治,其对瘟疫的认识及治疗预防调护思想对后世疫病学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湿热病篇>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生白所著,对湿热性质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作了专门论述.文中湿热病本证条文共计17条,不仅从卫气营血层面,而且从三焦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1],从而将湿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变化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喻昌《尚论后篇》对伏气温病的探讨是对温病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对温病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其对温病病因、发病、传变以及证治上的偏颇之处,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