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诊断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37例。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 3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男女比例为3.1∶1,2岁以下发病达31例,夏秋季发病共27例,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及咳嗽表现,其中并发呼吸衰竭2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6例,塑型性支气管炎4例,气胸5例,脓毒症休克26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26例。29例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4例因合并严重脓毒症休克及急性肾损伤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死亡患儿共6例,死亡组的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转氨酶、危重症评分(PCIS)、肺叶受累数量、并发症种类较生存组显著升高,血小板、白蛋白、P/F比值较生存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重,易合并多种并发症,为早期明确诊断,建议尽早完善病原学,积极行肺CT检查,出现低氧血症时尽早机械通气,合并肺不张时行纤支镜灌洗有助于改善通气,出现急性肾损伤时可采取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术(flexible fiberoptic bronchoscopy,FFB)在诊治PICU呼吸系统危重症患儿气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本院PICU对189例呼吸系统危重症患儿实施FFB,其中157例(83.06%)患儿的年龄<3岁.经鼻进镜226次,经气管插管进镜25次.将纤维支气管镜嵌入节段支气管中,向肺段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然后将其吸出,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 189例患儿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阳性80例,阳性率42.3%,其中G-杆菌51例,G+球菌21例,真菌8例.通过FFB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6例,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31例.4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经FFB肺泡灌洗治疗后,有效35例,无效5例.20例重症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中,16例经灌洗如雾化及全身用药后复张,4例好转.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经FFB全部取出.FFB过程中仅1例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紧急处理后缓解,无FFB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 PICU中FFB可安全用于呼吸系统危重症患儿,既可行病因诊断,又可行纤维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14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血气和酸碱度分析江载芳等中华医学杂志63(5):262,1983男91例,女55例。年龄37天~5岁,2岁以内占总数85.6%。腺病毒肺炎85例,死亡40例,支气管肺炎39例,死亡9例;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诊断肺炎患儿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检测13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38例肺炎未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和61例健康儿童的血清NT-pro BNP和CK-MB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T-pro BNP和CK-MB对诊断肺炎患儿心力衰竭的价值。结果三组间血清NT-pro BNP和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最高,其次为肺炎未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NT-pro BNP和CK-MB在肺炎患儿中诊断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和0.72,两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7。结论在肺炎患儿中,血清NT-pro BNP和CK-MB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或)细菌性肺炎所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感染病原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性肺炎组。分析3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发热峰值及发热持续时间等)、实验室检查(WBC、CRP、转氨酶和病原培养等)、胸部CT、支气管镜所见气道黏膜损害、支气管塑型分泌物栓病理学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15例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进入分析,年龄2~15岁。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6例,细菌性肺炎组4例。3组患儿均急性起病,均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入院。①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均无急性呼吸窘迫和肺外阳性体征;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需呼吸支持者和伴肺外阳性体征者均为1/6例;细菌性肺炎组需呼吸支持者和伴肺外阳性体征者均为3/4例。②3组胸部CT检查均提示单侧或双侧肺实变,肺不张和胸腔积液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为1/5例和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分别为3/6例和5/6例,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3/4例和1/4例。③3组支气管镜检查均可见气道黏膜充血和肿胀,但程度和范围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性肺炎组为著;气道黏膜局部损害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为著,其中2例伴支气管通气不良,有远端支气管闭塞可能。④3组支气管镜检查均有支气管树样塑型分泌物栓栓取出,病理组织学分型均为Ⅰ型。结论 与细菌性肺炎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全身炎症反应较轻时即可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气道黏膜损害较轻,支气管塑型分泌物栓较短,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以协助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WU多瘤病毒(WU polyomaviros,WUPyV)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情况及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呼吸道鼻咽抽取液及健康体检儿童呼吸道鼻咽抽取液进行WUPy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 再进一步基因测序,并分析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71例患儿中WUPyV阳性15例,阳性率1.95%,其中单纯WUPyV感染9例(60%),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有6例(40%).82例健康体检儿童WUPyV的PCR检查均阴性.所有WUPyV阳性患儿年龄均≤4岁,最小2个月,最大48个月,平均年龄18.8个月;男: 女=1.5:1,临床诊断主要是:支气管肺炎、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其中1例重症患儿合并病毒性脑炎.结论 WUPyV可能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其主要感染对象是婴幼儿,主要症状是咳嗽和喘息,个别有重症表现.  相似文献   

7.
肺炎患儿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支气管肺炎低氧血症累及心脏最常见的表现是心力衰竭 ,已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 ,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 (en dogenousdigitalis likefactor ,EDF)是体内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具有洋地黄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能与地高辛抗体交叉性结合 ,具有明确的强心作用[1~ 3 ] 。本文通过放射免疫法来测定正常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EDF质量浓度 ,旨在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EDF浓度变化与缺氧的关系。对象 :2 0 0 2年 3~ 12月收住我科的支气管肺炎患儿 5 0例 (支气管肺炎组 ) ,其中男 2 7例 ,女 2 3例 ,年龄 4 0d至 7 5岁 ,临床均未并发心力衰竭。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至2011年收治的1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采用小潮气量通气(6—8ml/k),逐渐增加PEEP(6cm H2O开始,达到10~14cmH2O,1cmH2O=0.098kPa),NO吸入浓度(5—25)×10^-6,同时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0例患儿平均上机时间13.7d,NO吸入时间6.8d,全部患儿均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以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胃肠功能衰竭最多),其中合并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8例。6例存活,2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存活患儿恢复期肺CT表现严重肺大泡3例,纤维化2例。1例形成支气管胸膜漏,经手术修补未愈合再次成漏,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高,小潮气量通气可减少气压伤,NO吸入可帮助患儿度过严重低氧血症期,从而降低呼吸机参数,二者联合应用有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利钠肽(BNP)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普通肺炎患儿32例(普通组),重症肺炎患儿20例(重症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36例(心衰组),以及健康体检儿童26例(对照组),采用酶速率法在ADVIA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上测定CK-M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BNP及NPY的水平,其中18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在恢复期再次检测。结果四组间血清CK-MB、BNP和NP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9~277.94,P均0.01)。心衰组患儿血清CK-MB、BNP和NPY浓度均高于重症组、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组血清CK-MB浓度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组与对照组CK-M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普通组和对照组三组间血清BNP和NPY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18例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K-MB、BNP和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心衰组血清BNP水平与CKMB、NPY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1、0.525,P均0.01);NPY与CK-MB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r=0.545,P0.01)。结论血清CK-MB、BNP及NPY浓度检测有助于诊断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其中BNP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对5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平片及胸部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早期诊断的方法。结果1例胸部平片表现无异常,而CT显示两肺细线状和网状影像。其余4例胸部平片表现异常,同期CT显示双侧肺叶病灶数目和范围均有所增多,主要为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质增厚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结论PCP患儿最初X线平片可显示正常,而CT改变的出现早于X线平片。胸部CT检查在白血病合并PCP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腺病毒感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例确诊为重症腺病毒感染合并HL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儿中男4例、女3例,3~16月龄,入院早期多次鼻咽拭子、支气管灌洗液检测呼吸道腺病毒抗原阳性。7例患儿均有咳嗽、高热,轻中度肝脾肿大;4例出现呼吸衰竭,2例并发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均诊断为重症肺炎;2例在入院1周内诊断为HLH;4例在入院7~14天诊断为HLH,1例在入院26天诊断为HLH。结论重症腺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发热1周以上的全血细胞减少、不同程度的白蛋白下降、铁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肝酶升高为重症腺病毒感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检测阳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我院监护病房1993年3月至1997年3月,对52例婴幼儿重症支气管肺炎,在积极治疗肺炎及其并发症的同时,以部分静脉营养(PPN)作为辅助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观察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8天~1岁41例,~3岁11例。观察组病例选择标准:有口后发绀、呼吸急促、三凹征、肺部湿罗音,胸片符合支气管肺炎,并且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或呼吸衰竭(呼衰)者。心衰按卫生部所定肺炎并发心衰诊断标准[1]。呼衰按血气指标,Ⅰ型呼衰PaO2<6.67kPa(50mmHg),Ⅱ型呼衰PaO2<6.67kPa、PaCO2>6.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MPP住院患儿31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单纯MPP患儿241例(未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患儿69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 与单纯MPP组比较,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拷贝数值均显著升高(P < 0.05)。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肺实变、肺外并发症、支气管镜下严重病变(糜烂/痰栓)及重症MPP病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MPP组(P < 0.05)。结论 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患儿存在更严重的免疫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P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腺病毒肺炎12例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腺病毒肺炎的再认识。方法选取2001年3月至2005年4月确诊的12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为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且与10例肺炎链球菌肺炎、1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12例腺病毒肺炎患儿均持续高热、有细湿罗音,10例(83.3%)患儿有持续性的喘鸣音、并出现合并症,其中合并心力衰竭10例(83.3%),呼吸衰竭6例(50.0%),中毒性肝炎6例(50.0%),脑病2例(16.7%),心肌炎1例(8.3%)。死亡2例。影像学特点:为假大叶5例,有大片影5例,小片融合灶1例,薄片影1例,有肺气肿9例,有肺门增大7例。10例(83.3%)患儿的胸片示病灶逐渐增多成为多叶的病灶。与其他两种肺炎比较,腺病毒肺炎合并症发生率高,需用IVIG和全身激素的比率明显较对照组为高。结论腺病毒肺炎的合并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重症支原体肺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了解婴幼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 ,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 2 8例婴幼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重症支原体肺炎 2 2例 (79% )的患儿起病急 ,以咳嗽、喘息为主症 ,并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及发热 ;所有的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肺外症状 ;3例并发肺不张。结论 婴幼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 ,肺外症状多见 ,有 3例合并肺不张 ,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水平。方法选择自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的5岁以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胸腔积液、合格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咽部分泌物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的抗原的检测,部分患儿进行了咽分泌物的腺病毒的PCR检测。结果病原诊断的阳性率为15/31(48.4%),其中,6例为肺炎链球菌肺炎,6例为腺病毒肺炎,1例为胸水涂片找到革兰阳性球菌,1例为支原体肺炎,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6例肺炎链球菌肺炎中,4例合并有胸膜炎、脓胸,2例为大片实变。6例腺病毒肺炎均合并心力衰竭,其中5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合并休克、多发性肺脓肿、脓胸。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持续高热合并大量胸腔积液。若按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标准,16例无病原检出的患儿中有11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共有10/31(32.2%)临床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结论肺炎链球菌肺炎、腺病毒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重症肺炎。细菌性肺炎是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水平。 方法选择自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的5岁以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胸腔积液、合格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咽部分泌物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的抗原的检测,部分患儿进行了咽分泌物的腺病毒的PCR检测。 结果病原诊断的阳性率为15/31(484%),其中,6例为肺炎链球菌肺炎,6例为腺病毒肺炎,1例为胸水涂片找到革兰阳性球菌,1例为支原体肺炎,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6例肺炎链球菌肺炎中,4例合并有胸膜炎、脓胸,2例为大片实变。6例腺病毒肺炎均合并心力衰竭,其中5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合并休克、多发性肺脓肿、脓胸。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持续高热合并大量胸腔积液。若按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标准,16例无病原检出的患儿中有11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共有10/31(322%)临床诊断为腺病毒肺炎。 结论肺炎链球菌肺炎、腺病毒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重症肺炎。细菌性肺炎是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 2005~2012年间收治患儿的疾病谱及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种类,以指导PICU的临床治疗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该院PICU收治的44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005~2012年间4484例患儿中,急性支气管肺炎居疾病谱中第1位,占24.51%(1099/4484);颅内感染、脓毒症、手足口病、外伤等疾病有逐年上升趋势,而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癫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呈下降趋势。2005~2012年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1.5%下降到2012年的3.1%,其中2005~2008年与2009~2012年前后4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98% vs 4.41%;P<0.01)。急性重症支气管肺炎、重度脓毒症、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重度颅脑外伤、呼吸衰竭、重症手足口病、急性中毒、循环衰竭等为患儿主要死因。结论:急性支气管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是2005~2012年间该院PICU的主要病种,但疾病谱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2005~2012年间患儿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急性重症支气管肺炎、重度脓毒症等为患儿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118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3 组:婴幼儿组(结果 婴幼儿组合并肺炎及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最高,住院费用最高,住院天数最长,随年龄增长以上指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结论 不同年龄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特点不同,其中哮喘急性发作婴幼儿合并肺炎的比例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住院费用高,住院时间长,且哮喘的规范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早期诊断的方法。 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对5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平片及胸部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早期诊断的方法。 结果1例胸部平片表现无异常,而CT显示两肺细线状和网状影像。其余4例胸部平片表现异常,同期CT显示双侧肺叶病灶数目和范围均有所增多,主要为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质增厚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结论PCP患儿最初X线平片可显示正常,而CT改变的出现早于X线平片。胸部CT检查在白血病合并PCP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