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CU病人病情重,大多数需人工气道护理,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由于气管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水分蒸发较快,容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采用60ml注射器进行气管持续湿化,可保持呼吸道湿润,气管保持持久湿化作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一次性60ml注射器1副,微量泵及其延长管,7号头皮针.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开放气道患者采用传统的吸氧、吸痰、气道湿化治疗,有很多不便。临床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吸氧通常是将7号针头连在氧气管上,剪去钢针部分,然后将余下软管部分插入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内;气道湿化是将配好的湿化液用注射器每隔30min向开放气道内推注2—5ml,或用60ml注射器抽吸湿化液后连接延长管、针头,将湿化液用微量注射泵以10ml/h速度持续泵人气道的方式,然后用胶布将吸氧和湿化2根头皮针软管沿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口进行缠绕固定,从而进行吸氧和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总结63例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微量泵进行气管湿化的效果。方法是将气道湿化药液加入50ml注射器中微量泵注入3-5ml/h,根据痰液粘稠度调节注入速度。微量泵能持续、恒速湿化气道,痰液易吸出,病人舒适度增加,所以应用微量泵湿化气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改良气道内湿化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重度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均予0.45%的生理盐水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气道,对照组予微量泵的延长管接上头皮针软管,将软管放入气管套管内;试验组予微量泵的延长管接上头皮针后,将针头刺破吸氧管而泵入气道内.结果 实验组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气道内湿化方法起到充分湿化气道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喉癌术后气道湿化2种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持续给药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喉癌气管切开60例患者分成2组,试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定量气管内滴药(湿化液为0.45%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进行持续定量气道滴注),对照组(3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行气管内滴药间断气道湿化(用传统50 mL注射器加0.45%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进行气道滴注),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的湿化效果。结果 2种方法从套管内口结痂、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3个方面比较,持续性气道湿化组的并发症少于间断湿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6.
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秋艳  吴金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86-1887
我院2001年1月~2005年7月,分别采用微量注射泵和传统的注射器分次滴入,对54例气管切开手术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4例,男22例,女32例,年龄16~78岁。气道湿化时间为7~38 d,重症肌无力36例,格林巴利—综合症14例,脑出血4例。1.2方法将5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3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方法:将0.9%生理盐水20 ml加α糜蛋白酶4 000 U加庆大霉素8万U配成湿化液,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连接延长管排气后套在注射泵上,在延长管的另一端连接剪去针头的硅胶插…  相似文献   

7.
微量泵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气道湿化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非常重要,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呼吸道的护理质量,传统加法用输液器滴入湿化液,滴速不易控制。在2007年我科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丽贞 《全科护理》2011,9(31):2847-2848
[目的]观察微量注射泵持续控制气管插管病人气道湿化量的效果。[方法]对199例气管插管病人通过评估痰液情况,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气道湿化量。[结果]本组病人达到气道湿化满意160例,湿化过度29例,湿化不足10例;发生刺激性咳嗽40例,气道黏膜出血30例,痰痂形成10例;43例病人死亡或自动出院,经治疗基础疾病后顺利拔管156例,发生急性肺水肿5例,堵管4例,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控制非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液量,可提高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精确、匀速地将湿化液持续地泵入气道行气道湿化。结果:本组湿化满意20例(87.0%),湿化不足3例(13.0%),无一例患者发生湿化过度。结论: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气管内定时或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讨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好,可保证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周红  王际容  李斗艳  代莉 《全科护理》2011,(12):1054-105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气管内定时或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讨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好,可保证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0月~2004年11月,我院实施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人工气道8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46例,16~82岁,平均58·6岁;其中气管插管62例,气管切开26例,均为脑血管意外、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需要置人工气道维持供氧的非呼吸支持患者,留置时间23~36d,平均14.8d。1.2方法60ml注射器抽取0.45%氯化纳溶液+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共50ml安装微量注射泵后,连接延长管和去掉针头的头皮针,将头皮针软管插入人工气道内,气管插管者插入15~18cm,气管切开者插入5~8cm[1]。固定软管,调节微量泵速度为4~8m…  相似文献   

13.
刘爱各 《护理研究》2005,19(12):2616-2616
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病人的常规护理。目前不使用呼吸机的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方法有气道里注射器注入法、连接输液装置滴入法、微量泵泵入法。注射器注入法,注入不均匀,工作量大;连接输液装置气道内滴入法易脱出,套管内置有氧气管、输液滴入管,影响通气,不利于操作。现介绍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氧气管滴入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人.干预组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常规组应用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气道,对2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吸痰所用负压、血氧饱和度、吸痰管牵拉及黏膜损伤出血、气管内导管消毒效果、吸痰后感染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接近生理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功能,呼吸道内水分从气管切口处不断大量丢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液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导致细菌侵入。因此,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维护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从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34例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简称微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管,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方法,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患者均因喉部肿瘤手术后行气管切开,术毕神志恢复清晰,自主呼吸正常。将34例患者随机分2组,A组:18例(年龄34~76岁,其中男14例,女4例)均采用微泵24小时连续推注湿化液的方法。B组:16例(年龄30~70岁,其中男15例,女1例),采用传统间断滴注方法。1.2方法(1)A组:将50m 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载于注射泵并连接延长管(延长管剪去接头),然后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并用胶布固定于其外周,根据室内温湿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调整速度为3~4m l/h,24小时连续泵入。(2)B组:...  相似文献   

16.
苏红佑  王阿红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83-2183
<正>气道湿化和吸氧是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常用两条剪去钢针的头皮针软管部分(一条外接吸氧导管,一条外接气道湿化推注泵上的延长管)同时插入气切内套管即氧液分离式泵入法而实现。我科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对这两条头皮针稍做改良即氧液结合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芬  季玲  朱滨 《护理研究》2008,22(36):3350-3351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湿化法和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氧气雾化湿化法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18.
匡莲花  杨萍  胡海珍 《当代护士》2014,(11):110-111
目的探讨微量泵气道湿化法对患者的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传统手工注射器间断滴入法湿化气道,实验组52例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法湿化气道,第4天将2组患者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吸痰量、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湿化对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魏琴 《现代护理》2001,7(7):48-48
气管插管、切开后 ,病人呼吸道失液较多。因此 ,加强气道湿化尤为关键 ,而传统的定时用针筒进行气道湿化 ,液体进入不均匀 ,容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呛咳。我们采用微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 ,现介绍如下。选择 2 0 0 0年 8月~ 11月ICU内的气管插管、切开病人 30例 ,最大年龄 71岁 ,最小 2 0岁 ,平均 45 .5岁。将病人分为对照组 (传统组 )和实验组 (用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组 )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每小时用针筒注入气道湿化液 2ml,实验组用针筒抽取气道湿化液 5 0ml装于微泵上 ,延长管一端与针筒乳头相连 ,另一端接输液针头与鼻导管相连 ,调节适当…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微量注射泵对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持续湿化,并与常规法比较,为寻求一种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注射器间断或定时气道滴药两种方法,通过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4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组,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湿化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