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日常所说的脚气,外号"香港脚",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为"足癣",是一种由部分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常见皮肤病,具有传染性。从临床上来看,真菌可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浅部真菌只侵犯毛发、表皮和甲板,常导致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和甲癣的发生;而深部真菌主要侵犯内脏器官、骨骼及神经系统,但也可侵犯皮肤、黏膜。足癣一般是浅部真菌所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说的"脚气"和"脚气病"二者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有  相似文献   

2.
问:国人脚气的发病情况如何? 答:我国居民脚气的发病率约为 10%。总的说来,南方人得脚气的比北方人多,这是因为南方湿度大;城市人得脚气的比农村人多;小孩得脚气的较成人少。问:脚气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答:足癣俗称“脚气”,也叫“香港脚”。此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很多人习惯称之为“湿气”,应该说脚  相似文献   

3.
脚气即足癣,又称“香港脚”,是一种由真菌(主要是白癣菌)在脚趾间感染而引起的皮肤传染病。脚气发病率高的原因与脚掌部位的特殊解剖生理特点有关:脚掌角质层厚,其丰富的角蛋白为癣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脚掌无皮脂腺,故缺乏抑制癣菌的脂肪酸;脚掌汗腺丰富,出汗多,且终日为鞋袜层层包裹,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癣菌的繁衍蔓延。脚气夏季难治的原因,除了与上述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外,还在于夏季出汗多,外涂药物常随汗液流失,药效大减。因此,春季是治疗脚气的大好季节。这是因为癣菌在春季处于“冬眠”期,对药物的抵抗力差;春季双脚干燥,有利于…  相似文献   

4.
一、脚气脚气罡定③的俗称,是皮肤亘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合类真菌病的传染源,应该抓紧防治。【发病机理】人体皮肤的皮胰腺所分泌的脂肪酸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而定反皮肤R有丰富的开腺而无度脂膘生长,加Z穿着透气性能不好的胶鞋后,鞋袜中汗液不能蒸发而使局都渴度和湿度增高,很适于红色毛痪茵、领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真菌生长,尤以趾间和路面(脚掌)皮肤浅层最易感染。兰使用公用浴盆、拖鞋时则易造成间接交叉感染。【临床症状】一般分为四型:1.水癌型:趾门或路面出现散在公布或密集成群的小水提,刺痒难忍,使可融合成…  相似文献   

5.
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ue HOE296)是与咪唑类药物不同的一种新广谱抗真菌药物,并且有抗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及抗衣原体和毛滴虫的作用。外用制剂在国外已普遍用于皮肤癣病和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我们三家医院,用吡酮胺软膏共治疗了体、股癣和手、足癣116例,进行了临床验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足癣是一种常见的浅部皮肤真菌病,病程长、易复发,传染性强[1,2].新兵在新训期间,群居生活,训练强度大,个人卫生条件受限,足癣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3].笔者对某部集训期的新兵开展了足癣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新训卫勤保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脚气是战友们常见的一种病,特别是在南方,由于气候潮湿闷热,战士们在训练时往往又要穿迷彩鞋,再加上有些战士懒得每天洗脚、不经常换洗鞋袜,所以很多人都患有这种病。我们班战士小周就患有脚气。每次训练回来,别人都可以脱下鞋子轻松一下,可小周不能,因为他若一脱鞋,准得满室生臭。因此,大家对小周都很有意见,小周自己也感到十分苦恼。一天中午,小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就去连部找文书,想借本书看。文书顺手递给他一本2006年第1期的《解放军健康》杂志。当小周看到第16页的《脚气防治知识问答》一文时,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他一条条地看…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用0.5%碘伏治疗皮肤浅部癣病,与3%克霉唑软膏比较,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临床确诊为股癣、体癣、手癣、足癣190例,男134例,女56例;年龄8~64岁,平均34.2岁。其中股癣68例,体癣37例,手癣29例,足癣56例,全部直接镜检真菌阳性,培养阳性占80.3%。近1月内未内服过抗真菌药物,2周内局部未用过抗真菌药物。病程7d~10年,平均5个月。根据门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114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和病期分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1.2方法两组均患处局部用药,治疗组用0.5%碘…  相似文献   

9.
脚气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香港脚”,是一种由真菌在脚趾间感染而引起的皮肤传染病。人的足底和趾问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这些都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最喜欢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手、足癣用西药内服外擦效果均不理想,不但损伤皮肤,且易复发。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配制成浸泡液熏泡结合治疗50例,其中浸渍型21例,水泡型18例,鳞屑型4例,角化型7例,可快速根治,未发现毒副作用,不损伤皮肤,合并感染者同样有效。随访未见复发。具体方法:黄精30g,防风30g,大黄30g,苦参30g,百部30g,黄连15g,黄芩30g,黄柏30g混合加水3000ml煎熬。用蒸气熏患处至皮肤湿润后,再在药液内浸泡30min,药温以能忍耐为佳,每晚1次,连用4~6次,皮肤即光滑、红润、癣自愈。如将鞋垫浸泡后晒干再穿,效果更佳。验方治疗手、足癣50例…  相似文献   

11.
王葆琦  杨柏新 《武警医学》2006,17(5):359-360
皮肤癣病是部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潮湿,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官兵患病率较高,占部队发病的首位,主要以足癣、体股癣为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笔者近期对某部队官兵患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皮肤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但耐药菌株的出现往往使之难以达到预期疗效.现将我科1988~1992年收治的60例皮肤感染的病原茵培养和药敢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本组包括足癣合并感染22例、头皮毛囊炎13例、脓疱疮11例、传染性湿疹样皮炎9例、小腿溃疡5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17~45岁.病期5~19天.农村籍29例、城市籍31例.全部病例均有使用抗生素史.  相似文献   

13.
正编辑同志:脚气是我的老毛病了。虽然用了不少药,但没有治好。最近我又发现自己身上也出现了瘙痒、水疱、脱皮等症。我到医院问医生。医生告诉我:这是脚气。请问:脚气也会全身"跑"吗?该如何预防?某部战士:小余小余读者:众所周知,脚气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疾病,一般在夏季高发,但在冬春季节也很活跃。真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脚气患者有抠脚的习惯,或将毛巾混用,真菌容  相似文献   

14.
肤萤脚气粉是本院近几年申报的一种非标制剂,从1996年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对治疗各种脚癣(脚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了确证本品最适合脚气的某种类型和对真菌的作用,笔将本品与同类产品脚癣一次净作为对照进行了体外抑菌、杀菌和临床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本品对新型隐球菌、烟曲霉抑制和杀菌作用较强。对治疗糜烂型和脚气感染效果显。  相似文献   

15.
正编辑同志:我患上了脚气,脚趾痒得厉害。又过了几天,脚趾中间开始起泡溃烂。无奈之际我涂了一些药物止痒,但不见好转。这种又痛又痒的感觉让我烦恼不已。请问:脚气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办法根治?应该如何预防脚气?南宁读者盛先生盛先生读者:脚气,在医学上称为"脚癣",是因足部真菌感染引发的皮肤病。足部真菌喜欢在潮湿闷热环境生存繁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股癣 足癣为临床治疗效果,我院于1980年7月至10月试用Ⅰ号霜(抗灭癣霜)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药物成份Ⅰ号霜内含0.5%杜灭芬、0.5%克霉哇、0.8%苯唑卡因、0.025%去炎松及霜基基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足癣粉的制备与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复方足癣粉对 12 64例手足癣的疗效。结果 :12 64例患者痊愈 10 17例 (12 0 5/12 64)。结论 :复方足癣粉疗效显著 ,疗程短 ,应用方便 ,极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女,48岁。因左下肢红肿、疼痛,伴足癣反复发作5个月就诊。曾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症状时好时坏,近1周反复发作。既往有脑栓塞、高血压病史。皮肤科检查:左下肢片状红斑、肿胀,足趾问皮肤浸渍、糜烂,小腿皮肤发热、压痛,呈橡皮肿样,行走跛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84。诊断:丹毒。治疗采用丹毒康饮: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5g,  相似文献   

19.
皮肤感染在临床上很常见,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如原发性感染如疖、痈、丹毒等;继发于足癣、湿疹、疱疹、糖尿病的感染,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由于皮肤受压所致的褥疮等。笔者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多种皮肤感染,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某部新兵皮肤病和足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调查部队新兵训练前、后皮肤病和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 937名男性新兵进行体检及问卷调查。结果 :训练后发生皮肤病 2 8种 ,共 36 6例 (39 1% )。训练前有足病 12种 ,共2 82例 (30 1% ) ;训练后有足病 17种 ,共 4 75例 (5 0 7% )。训练前、后足病的发病率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结论 :新兵训练期间痤疮、冻疮、足癣及与训练相关的足病发病率显著升高 ,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