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48.7%,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28.2%,化疗后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4.7%,化疗后疗效为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78.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48.7%,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28.2%,化疗后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4.7%,化疗后疗效为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78.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肺癌、胃癌和肝癌的增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高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床分期低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与血清癌胚抗原做对比,探讨其变化水平在临床判断病情和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9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选取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同时测定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血浆D-dimer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胃癌无转移、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3组患者之间,血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与无转移组之间CEA及D-dimer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5种恶性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淑霞  郭鑫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0):944-94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及观察二者水平变化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取320例5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和3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定量检测人血浆中的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和Fib含量。结果3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肿瘤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的血浆D-dimer及Fib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缓解组血浆D-dimer及Fib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D-dimer及Fib含量变化与原发性肝癌、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常菲菲  王琳琳  池叶楠  董锡臣 《北京医学》2021,43(11):1120-1122
D-二聚体由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溶解而成,是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恶性肿瘤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凝血功能紊乱,本文对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疾病发展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各种内外源因素影响 ,可出现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我们对68例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血浆D -二聚体进行了测定 ,以了解放疗前后纤溶功能的改变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1对象6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2002年12月~2003年4月我院收治病例 ,均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男48例 ,女20例 ,年龄31~75岁 ,平均 (57.1±11.5)岁。肝癌15例 ,肺癌25例 ,食管癌9例 ,鼻咽癌12例 ,恶性淋巴瘤7例。另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男女各50例 ,年龄26~54岁 ,平均 (42.4±6.8)岁 ,无血栓性疾病、糖尿病及肝病史 ,1个月内未使用过抗凝…  相似文献   

8.
郑岚  张漩  郑浩  孙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35-123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产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D、Fib。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浆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常见5种恶性肿瘤之间血浆DD和Fi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存在,血浆DD和Fib指标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恶性肿瘤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 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含量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及观察二者水平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取32 0例5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和3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测定血浆D- dimer,采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Fg含量。结果:32 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肿瘤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的血浆D- dimer及Fg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缓解组血浆D- dim er及Fg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D- dimer及Fg含量变化与原发性肝癌、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此5种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D-二聚体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意义,以及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详细阐述了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D-二聚体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血浆Fg含量采用Clauss法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 4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初治组、难治转移组、治疗缓解血浆D-二聚体及Fg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缓解组血浆D-二聚体及Fg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 D-二聚体及Fg水平变化与肝癌、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6种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蓝美锐 《吉林医学》2013,34(15):3020-3022
<正>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只在凝血、纤溶过程中产生,其水平反映着体内的凝血纤溶状态。笔者发现多种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DIC、恶性肿瘤、糖尿病、败血症等都可能导致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与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邱梅婷 《海南医学》2012,23(13):97-98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其降解产物(FDP)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检查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恶性肿瘤转移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的D-二聚体、Fib和FDP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转移组D-二聚体、Fib和FDP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未转移组D-二聚体、Fib和FDP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良性肿瘤组D-二聚体、Fib和FD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Fib和FDP常升高,处于高凝状态,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定量测定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12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D-D测定,结果:急性白血病组,恶性淋巴瘤组,实体瘤组初发期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明显差异(P<0.05),缓解期明显低于初发期(P<0.05),恶性淋巴瘤组随分期不同D-D水平不同,实体瘤转移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D-D水平测定了对解病情严重度,临床分期,疗效观察,早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防范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后防血栓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对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0d进行D-二聚体检测,其中25例行深静脉置管,25例未行深静脉置管,比较入院时和入院30d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39例D-二聚体检测值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两组D-二聚体检测值偏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733);入院后30d行深静脉置管组D-二聚体检测值偏高人数高于未行深静脉置管且(χ^2=6.818,P=0.009)。结论恶性肿瘤行深静脉置管患者有较大的血栓风险,动态监测D-二聚体有助于预防恶性肿瘤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等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患者30-50岁,包括肝脏疾病50例、急性心肌梗塞50例、外科手术50例、肺栓塞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共250例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的差异,来分析D-二聚体对临床各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外科手术等疾病,尤其是伴有微血栓时,其测定值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的诊治判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D-二聚体低于医学决定水平,可以用阴性预示值排除血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血浆D-二聚体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春梅  龙尧  邓巧娟 《海南医学》2004,15(6):17-17,16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正常对照组、肝硬化A级、B级、C级、存活组、死亡组,测定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t检验。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而递增,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 D-二聚体是一项反映慢性肝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估计预后有极重要的意义,并能反映患者潜在性DIC。  相似文献   

19.
王明 《吉林医学》2010,31(15):2204-2205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化疗后有效组(CR+PR)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01),化疗后稳定组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进展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01)。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大肠癌判断预后、观察化疗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88-91
目的探讨气压泵治疗对血栓高危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存在恶性肿瘤合并D-二聚体升高、Caprini模型VTE风险度评分≥3分的患者165例,按入院时间交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按计划进行放化疗。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预防,实验组予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10 d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10 d后实验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值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气压泵能降低血栓高危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