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4.
6.
胃病治验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胃疾不避用石膏
罗某,女,42岁,1998年4月初诊。慢性胃炎3年,半月前因家事不和,胃痛复作,恶心欲吐,心烦不寐,纳呆,神疲气短,口干喜饮,消瘦,月经正常,舌边尖红、苔少,脉滑。考虑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犯胃,予以小柴胡汤加味,2剂。药后唯恶心减,余症如前。证乃胃热炽盛,气津损伤,治以清热养阴生津。方以竹叶石膏汤加减。处方:生石膏(先煎)24g,半夏12g,麦冬1Og,炙甘草9g,白芍30g,党参15g,竹叶、陈皮各6g。嘱煎药时加粳米30g。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服2剂,胃痛止,心烦、口干消失,饮食如常,后以香砂六君子汤2剂善后。随访3年胃痛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7.
8.
9.
10.
12.
13.
方水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3):133-134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机顺畅,推动、温煦等功能正常,抵御外邪有力,不易患病。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常,易出现肝、肾、脾、胃等功能失调,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临床常见,易误治。 相似文献
14.
总结潘金辉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1.重视舌诊,四诊合参。2.重在健脾,肝脾同治。3.注重调理气机,顺应脏腑习性。4.调理情志,注重饮食调复。5.重视现代检测手段。潘金辉主任中医师擅长于胃肠病的防治,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消化道出血、慢性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的研究造诣颇深,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5.
16.
《伤寒论》历来被推崇为外感病专著 ,其实《伤寒论》并非专论外感病 ,其临床价值亦不囿于诊治外感病。《伤寒论》中贯穿八纲的六经辨证体系 ,揭示、概括了各种病证的病变规律 ,“随证治之”的治则和因证而定的治法方药 ,对临床各科皆有指导意义。笔者在 30年的临证实践中 ,体会到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精神和方法 ,治疗胃病可取得满意疗效。1 六经辨治胃病原理胃病又称胃脘痛 ,以中脘部经常发生痞胀疼痛为主症 ,属内伤杂病范畴。胃脘痛属脏腑之病变。脏腑病证是脏腑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证候。由于各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不同 ,所以反映… 相似文献
17.
18.
19.
1病例韩某,女性,57岁,1997年8月27日初诊。胃脘部不适1年余,灼热疼痛,西医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用多种西药治疗未效。刻下胃脘灼痛,难以纳食,夜不能眠,形寒肢冷,肠鸣漉漉,舌胖偏红,苔白腻而厚。虽呈一派热盛之象,但仔细询问知患者喜热饮,且大便时燥时溏,面色无华,肢体不温,脉沉细而缓。此为脾胃虚弱,中阳不足,阴火内生,上热下寒,上热是假,下寒是真。“从者反治”,热因热用,治拟温中散寒、健脾升阳。予附子理中汤加减:淡附子10g,桂枝9g,淡干姜10g,杭白芍15g,蒲公英15g,檀香5g,五灵脂10g,白及12g,木香6g,生甘草5g。服药3剂后胃脘部疼痛灼热大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