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60例病情稳定的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NYHA分级、心功能、BNP和cTn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YHA分级及心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血浆BNP及cTnⅠ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曲美他嗪组显著缩小病人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P〈0.05),显著减小左室质量指数(LVMI,P〈0.05),显著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P〈0.05);血浆BNP(P〈0.05)和cTnⅠ(P〈0.01)显著降低。结论曲美他嗪能降低血浆BNP及cTnⅠ水平,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检测对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以心脏疾病为基础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人院时血肌肝(Ser)是否≥133mmol/L分为单纯慢性心力衰竭组26例和慢性心肾综合征组28例。结果慢性心肾综合征组的BNP的水平(1321.5±93.88)pg/L明显高于单纯慢性心力衰竭组(865.4±120.32)pg/L(P〈0.05)。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均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BNP检测对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诊断、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在小儿心力衰竭(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对心衰患儿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7例心衰患儿,入院后24 h内评估心脏功能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BNP。其中肺炎心衰44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43例。将其随机分为CP组44例和1,6二磷酸果糖组(FDP组)43例;在镇静、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CP和FDP治疗7 d。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72 h判定疗效。结果 CP组有效率明显高于FDP组(P〈0.05);两组BNP、EF、FS均有改善,但CP组较FDP组改善明显(P〈0.01或P〈0.05)。结论 BNP水平与心衰患儿的预后有关,CP对改善心脏功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入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6min步行试验(6MWT)、超声心动图、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血浆BNP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32例年龄(62±7.9)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组44例,氯沙坦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随访180天,以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射血分数(LVFE)、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评估治疗效果,并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处理中的价值。结果180天时联合治疗组较氯沙坦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LVES、LVED、BNP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联合治疗组及氯沙坦组的心功能分级、LVEF、LVES、LVED、BNP 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比单用氯沙坦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很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优势及其机制。方法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0例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rhBNP。结果经过观察,两组脑钠尿肽(BN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综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治疗心力衰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心肌纤维化,从而延缓心脏重塑,总体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爱红  郭琳琳 《山东医药》2009,49(43):92-9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肾素(PRA)活性与血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1例伴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观察组)和45例正常血钠的慢性心衰患者(对照组)的血浆BNP、PRA水平,分析血钠与BNP、PRA的相关性。观察两组90d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血浆BNP、PRA水平较对照组相同心功能级别者显著升高;血浆BNP、PRA水平与血钠呈显著负相关(P分别〈0.01、0.05);观察组90d再住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钠血症可加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其机制为激活BNP、PRA等神经内分泌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CHF心功能Ⅱ-Ⅳ级(NYHA)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9g/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血浆BNP浓度和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CHF疗效肯定,可作为CHF的长期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新活素和硝普钠,连续用药3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及尿量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活素能明显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其疗效优于硝普钠,安全性与硝普钠类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ACEI、血管扩张剂及B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2.0g,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F明显提高[(45.2±5.8)%比(38.4±6-3)%,P〈0.05],血浆NT-pmBNP水平显著降低[(2317.5±128.5)ng/L比(398.4±78.5)ng/L,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F亦有所提高[(41.1±6.1)%比(37.3±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血浆NT—proBNP水平降低[(762.8±63.9)ng/L比(2512.4±136.2)ng/L,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45.2±5.8)%比(41.1±6.1)%,P〈0.05],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98.4±78.5)ng/L比(762.8±63.9)ng/L,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松美 《山东医药》2009,49(49):36-3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20例,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42例、Ⅳ级48例。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给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另选择健康查体者11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心衰组BNP、LVEDD及LVEF分别为(456.43±202.70)pg/ml、(59.24±9.20)mm、(32.26±7.18)%,对照组分别为(25.23±7.30)pg/ml、(41.56±6.74)mm、(58.85±9.75)%。心衰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BNP水平分别为(188.32±66.36)、(432.26±102.82)、(1236.31±620.58)pg/ml。两组BNP、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间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浆BNP浓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郭长磊  李红军 《山东医药》2010,50(49):47-4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心衰患者按是否存在房颤分为房颤组、窦性心律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浆BNP、NYHA分级以及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①房颤组血浆BNP浓度高于窦性心律组,在相同的NYHA心功能分级亚组中,房颤组BNP水平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组中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②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年龄(r=0.794,P〈0.01)、房颤持续时间(r=0.698,P〈0.01)、左心房大小(r=0.739,P〈0.01)、左室大小(r=0.839,P〈0.01)呈正相关。结论心衰合并房颤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且与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左室内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标准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3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其血浆BNP水平。结果两组研究对象BNP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浆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BNP升高反映出早期心功能的受损,对心衰的早期诊断,心衰疗效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志文 《内科》2013,8(4):352-353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1.0g/次,2次/d,6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LVEF及HRV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能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人选65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比色法测一氧化氮(NO),ELISA法检测N末端脑钠素原(NT~PmBNP),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黄连素组,2个月后复查。结果心衰心功能Ⅲ级、Ⅳ级组与对照组比较,血NO及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LN(NT—Pr0BNP)在对照组与心衰各心功能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2个月治疗后,黄连素组心功能明显改善,黄连素组较常规组LVEF明显增加,LN(NT—proBNP)及血NO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LN(NT~ProBNP)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黄连素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前列地尔(PGE1)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CHF,简称心衰)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慢性心衰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GE1)20μg/d,共14 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7、14d各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每一时间位点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辅助治疗慢性心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60例慢性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常规标准治疗稳定1月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组(n=28例)。安慰剂组(n=32例)。测量基线水平的NYHA分级、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分别于治疗12周和24周后重复测量上述相关参数。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20mg组NYHA分级、BNP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4周后阿托伐他汀20mg组LVEDD、LVEF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他汀类短期治疗能改善慢性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心功能、BNP及6分钟步行距离;中长期治疗有望提高LVEF、缩小LVEDD,所以他汀类有益于慢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甲状腺素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ESS)患者以随机法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甲状腺素钠(优甲乐,Enthlyrox),对照组则单用抗心衰药物治疗。结果2周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达86.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63.0%(P〈0.01)。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组心衰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素(BNP)水平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BNP水平,并对其与左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BNP水平随NYHA分级升高而升高;BNP水平与LVEF及FS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NP浓度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亦可作为诊断心衰和判断心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及Tel指数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8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按照其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21例选自本院体检中心的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rr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检测血BNP。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rrei指数与血BNP水平逐渐增加,Tei指数均值在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0.40±0.12、0.49±0.09、0.58±0.18和0.69±0.07;BNP均值在心功能I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42.19±17.51、297.45±21.92、703.12±15.76和912.75±37.16(pg/m1),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BNP指标在心功能Ⅰ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ei指数对照组0.31±0.08,BNP对照组(33.12±3.15)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心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血BNP水平升高,并且和Tei指数、LV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3,0.368,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372,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血BNP水平与Tei指数、心功能以及左室构型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血BNP水平与Tei指数能综合反映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