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复方中药含药血清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文珍  施红 《中医药通报》2003,2(2):113-116
体外药理学实验方法是中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而药物添加法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中药含药血清实验方法是一项日趋成熟的技术,它从诞生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的近20年时间,但其以特有的优势,已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就中药含药血清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复方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基于血清药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体外细胞实验是研究中药药效机制的一种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过程中筛选中药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浓度是整个实验的关键步骤。中药含药血清若稀释太过,或浓度太大,均可能导致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最佳中药含药血清体积分数也可以减少后续实验分组数量,减少操作失误,因此筛选最佳干预血清体积分数对于研究中药药效机制的体外细胞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但筛选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查阅近20年国内外文献,从中药灌胃剂量、采血时间、血清稀释程度3个方面进行整理及分析,进而总结出最佳含药血清体积分数的筛选方法,为中药药效机理研究提供指导方向。筛选方法主要有“同剂量灌胃,同采血时间,不同体积分数”“不同剂量灌胃,同采血时间,同体积分数”“同剂量灌胃,不同采血时间,同体积分数”“不同剂量灌胃,不同采血时间,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冻干粉干预法”“血清模拟西药体积分数梯度法”“纯血清干预法”。前2种筛选方法是目前相关实验研究较为常用的方式,以上筛选方法各有利弊,研究者应该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用柴黄片制备的新鲜含药大鼠血清进行三种不同处理(灭活,未灭活,未灭活冻干)后抗菌试验结果的比较,探讨中药血清药理学抗菌试验时血清处理可选用的方法。结果发现,使用新鲜未灭活活血清直接加样结果优于经灭活及未灭活冻干处理的血清。  相似文献   

4.
复方药效学研究的困惑:如前所述,中药复方多数是通过口服起效的。由于发挥药效的直接化学成分与口服前复方化学成分相比很可能有重大变化,这样在进行体外药效学实验时,采用中药粗制剂直接加入离体反应系中,就会存在方法学上的问题,使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相似文献   

5.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薛洁  谢梅林 《中草药》2003,34(6):附9-附10
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在体外试验中研究其作用及机制,存在困难,为此产生了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规范化。就近几年血清药理方法学方面的动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以及血清处理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方法学的角度对细辛含药血清的制备进行探讨.方法:选用SD大鼠,细辛根散剂1.78g/kg,加蒸馏水3ml灌胃,每日1次,连续8天.末次给药2h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观察实验大鼠DRG神经元钾电流(IK)和钠电流(INa)变化.结果:细辛含药血清组IK和INa变化明显,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制备细辛含药血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研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梁  崔志清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71-2272
近几年来。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都采用了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对比传统的中药复方研究方法,阐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优点;分析、归纳、总结近几年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几个主要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研究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都采用了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对比传统的中药复方研究方法,阐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优点;分析、归纳、总结近几年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几个主要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以含头风饮(TFY)血清抗血小板释放5-HT和阻滞内皮细胞钙通道作用(^14C-5HT释放法和^45Ca^2 摄取法)为指标,探讨了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和血清灭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含药血清较长时间低温保存后药效均显较低(P<0.01);血清灭活后使其药效作用有所提高,但无明显差异。提示含药血清进行低温冰冻保存仍影响其药效,进行血清药理学实验以使用新鲜血清和保存时间较短的含药血清为宜。  相似文献   

10.
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的讨论,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综述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心得,对上述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相似文献   

11.
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通过对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和中药药动力学的讨论,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中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综述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心得,对上述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紧密结合,将有助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中药血清药理学概念最初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4年正式提出[1],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其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笔者对此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1 技术方法的规范化研究 中药血清药理学技术方法的规范化研究主要包括中药血清的制备方案与药理(效)作用的评价方法两个主要方面。 含药血清制备技术的规范化是研究的基础,其中包括供体(实验动物)的选择、供体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天数)、含药血清的采取时间,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及灭活处理的影响,含药血清的去蛋白处理等。 1.1 血清供体的选择要求 在血清药理…  相似文献   

13.
含药血清体外药理试验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年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概念,是指动物经口服给药后,采集动物的含药血清进行体外试验的一种实验方法。国内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探索,国家非常重视并给予扶持。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立题,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其列为重点项目,使该方法得到比较系统的研究。此后,血清药理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的药理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以抗血小板释放5-HT(^14C-5HT释放法)和阻滞血管内皮细胞钙通道(^45Ca掺入法)作用为指标,观察家兔灌胃头风饮四组剂量后所取含药血清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给药剂量与含药血清作用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夏卿  冯小辉 《河南中医》2014,(3):456-457
目的:归纳总结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影响的相关文献,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结果: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实验,能较准确的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结论: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实验研究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6.
研究超滤膜对刺五加水煎液分离药效部位及抗肿瘤的活性。采用含药血清方法处理培养的小鼠肿瘤细胞HT29,U937和A549,观察肿瘤抑制作用同给药量和给药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80g/kg含药血清对各肿瘤株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成正相关。药物血清在不同时间对各肿瘤株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成正相关。提示超滤膜分离的刺五加水煎液药效部位在体外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多糖及其含药血清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多糖与各单味中药多糖及其含药血清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制备各中药多糖,并分离服用各多糖后的小鼠血清,分别加入到淋巴细胞悬液中,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各多糖组和含多糖血清组均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其中复方多糖和含复方多糖血清组最显著.结论 血清药理学方法更能真实地反映药物的药理作用;各单味中药多糖对细胞免疫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灵欣  李宗洋  张俐 《光明中医》2023,(6):1190-1193
近年来,在神经系统可塑性以及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证实,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诱导分化为新的神经元的功能,以弥补局部发生损伤后神经的缺失、修复受损神经的相关功能。神经元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与水平。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体外实验来探究中药进入体内后反应的实验技术,既可反映药物的代谢水平,又可观察其对机体的影响。因此,此文主要研究中药含药血清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机制及意义,为中药在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上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推广中药药理学在体外研究技术方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药含药血清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洪武  倪青  林兰 《北京中医药》2008,27(9):698-701
主要论述了药物血清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当前药物血清的制备,从给药量、给药时间、采血时间及采血后的处理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含药血清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范围之泛,能够较好地反映中药的药效,推动中药药代学的发展,建立国际认可的中药及复方质量标准,促进新药开发,阐明中药复方配伍机制.针对含药血清存在的不足,提出药物血清制备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中药药代学、中药药效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共同发展,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工具—血清药理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药复方制剂(含单味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和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尽管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作用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给中药复方药理作用成分的分析与药理效应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但是,经近年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