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对11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手术。术后严格俯卧位至少2周以上。结果10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0只眼术后视力提高,1只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核轻度硬化1只眼,眼压升高1只眼, 纤维素性渗出2只眼,双眼复视1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 内填充18 % C3F8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详细检查眼底、正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良好手术技术是治疗本病关键。(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90-92)  相似文献   

2.
报告189例189眼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性视网膜脱离,单纯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的结果,平均解剖成功率63%,从C187.5%至D330.4%。术后复位成功的病例95.8%有指数以上的视力,但仅26.9%达0.1以上,且多集中于C1和C2组。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新的或复发的前段PVR形成(51.4%),其次为后部视网膜前膜增殖,将原裂孔拉开或形成新裂孔(25.7%)。就PVR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前段PVR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99-20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12例(14眼)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儿童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及与缺损边缘的关系,并行相应处理,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 术后12例(14眼)一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12眼,占85.7%;所有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儿童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恢复视网膜弹性、封闭裂孔及缺损区边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硅油填充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光凝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沿脉络膜缺损边缘行光凝治疗,对侧眼在脉络膜缺损区边缘做防治性光凝治疗,光凝病例对侧眼中有3只眼在脉络膜缺损区域内发现裂孔,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果 实施光凝治疗20只眼,随访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10只眼视网膜均在位,无视网膜脱离再次发生;对侧10眼缺损区边缘光凝斑反应良好,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存在.结论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以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董应丽  郭希让 《眼科研究》1999,17(2):138-139
目的探讨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0例(11眼)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及与缺损边缘的关系,并行相应处理,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术后10例11眼视网膜解剖复位1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脉络膜缺损区内裂孔的牵引与缺损区边缘关系密切,裂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缺损区处巩膜凹陷。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恢复视网膜弹性,封闭裂孔及缺损区边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惰性气体及硅油填充更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Weng N  Wei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50-252
目的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寻找较好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8例(8只眼,其中7只眼视盘在缺损区内)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后界膜、缺损区的情况,行相应处理,硅油填充。结果术后视网膜均获得解剖复位,视力均有提高。结论此类视网膜脱离可因位于缺损区内的视网膜裂孔造成,其裂孔位于缺损区内带状视网膜脱离的边缘处,无玻璃体后脱离、缺损区巩膜外膨出等特点。充分的玻璃体切除合并封闭缺损区、硅油填充,可望成功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江 《眼科新进展》2006,26(5):375-37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2例50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用眼内导光查找视网膜裂孔。观察视网膜脱离的复位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有43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总治愈率为86·00%.术后视力≥0.02者44眼,≥0.05者36眼。结论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术合并封闭缺损区、硅油填充,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原因,处理措施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DRⅣ期患者1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后发生玻璃体积血25只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占本组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20.5%。积血发生在手术后1周内者8只眼,1周至1个月者6只眼,1个月以上者11只眼。25只眼中C3 F8填充眼占31.1%,硅油填充眼占6.1%;空气填充眼占33.3%;灌注液填充眼占26.3%。视网膜周边部新生血管增生9只眼。3只硅油填充眼中2只眼积血自行吸收,1只眼局部形成视网膜前膜,在硅油取出同时行前膜剥除;22只非硅油填充眼中6只眼积血自行吸收;2只眼积血加重,但未及时处理,1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只眼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生脱离,视力无光感;14只眼观察2周积血无吸收后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12只眼1次手术处理后未再积血。随访结束时,视力无光感者3只眼,手动者2只眼,数指~0.1者10只眼,0.3及以下者4只眼,0.3以上者6只眼。 结论 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患者多数有周边部新生血管增生,经过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241-243)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显徽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7月至1996年3月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发生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4眼(40个裂孔)的原因,位置和术中术后的处理情况。 结果:24只眼中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16只眼,外伤性PVR 5只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只眼。对新裂孔的处理采用巩膜冷凝、硅胶填压、眼内电凝、眼内填充和术后激光光凝.下方和手术嵴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分别占70%和92%.平均随访5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和黄斑复位17只眼,视力改善19只眼,均在0.02以上.结论: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应在术中、术后采取措施促使其封闭.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9-21)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手术包括三个步骤:巩膜扣带、冷凝和穿刺放视网膜下液,这些措施抵销玻璃体牵引,加强视网膜脉络膜的粘附力。由于以上这些步骤均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故Zauberman等介绍了一种有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新方法:当巩膜扣带术能成功地抵销玻璃体牵引时,大多数类型的视网膜脱离冷凝是不必要的。作者对70只有裂孔的视网膜脱离进行手术。11眼未作冷凝、其余眼被随机分为二组。试验组41眼,11眼无晶体10眼为术后复发;对照组29眼,7眼无晶体5眼为术后复发。两组均作了巩膜折叠术,部分眼作了穿刺放视网膜下液,部分病例玻璃体腔内注入盐水或空气。试验组未作冷凝,对照组在裂孔处作冷凝。分别于术后1周、8个月、36个月,对每一只眼的术后结果作评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割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11例(11只眼)ARN患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7只眼伴严重玻璃体混浊,2只眼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全脱离、多发性裂孔。年龄12岁~55岁,平均34.2岁,手术眼距初发病时间20天至8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者9例。术前视力:手动/10~30cm者2例,指数/20~30cm者2例,0.02~0.08者4例,0.1者3例。诊断明确后即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然后对严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性渗出范围超过赤道区到达后极部.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之玻璃体,清除增殖及大部分渗出灶,作次全视网膜光凝。11例中8例辅助巩膜外环扎术,6例作晶体切除,10只眼一次性注入硅油填充,另1只眼作气液交换后12d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离,二次手术注入硅油。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9.3个月。11只眼中9只眼视网膜平伏,2只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眼取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无光感。成功9只眼视力均保持FC/30cm以上的有用视力,其中4只眼视力0.1,3只眼视力0.2。视力≥0.1者占78%。结论对ARN病情发展严重者选择适当时机,即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和激光治疗、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防止视网膜脱离发生或发展,保持较好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不放液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8眼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眼中一次成功25眼,视网膜下液在1~2天吸收为13眼,3天~1周内吸收为12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结论 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脉脱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晚期大泡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经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及间接检眼镜、B型超声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无法进行有效激光光凝而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晚期大泡状视网膜脱离患者7例9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在局部麻醉下巩膜穿刺放出视网膜下液后,行睫状体扁平部的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去除玻璃体及后皮质,视网膜内引流 ,吸出视网膜下液体,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切开处和渗出区,气液交换后注入眼内填充物。 手术后随访3个月~8年,平均随访时间47个月。 结果 随访期内视网膜均复位。1只眼在手术后2年复查时因视网膜前增生膜牵引形成一裂孔,并有一硅油泡进入视网膜下造成局部视网膜脱离而行第二次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1年视网膜平复。8只眼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1只眼手术后视力无改变。 结论 晚期严重大泡状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视网膜复位,挽救患眼的部分视力。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299-301)  相似文献   

14.
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定位和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 56例(58眼)通过手术显微镜观察顶压与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关系作裂孔定位,冷凝。根据术前设计分别行环扎 巩膜外加压,或巩膜外加压。根据术中眼压情况决定是否球内注入消毒空气。结果 56例(58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次日52例(54眼)视网膜复位,4例(4眼)术后次日手术嵴后有少许视网膜下液,2~3天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网膜复位。56例(58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手术嵴顶,裂孔粘贴好。56例(58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高眼压3眼,脉络膜出血4眼,视网膜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复发3眼。结论 显微镜定位法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冷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5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56例,行玻璃体切除。PVRC110眼,C214眼,C332眼,伴周边部裂孔7眼,白孔11眼。手术中彻底清除玻璃体后皮质,或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剥膜,气液交换使视网膜复位,眼内填充200mL/L C3F845眼,白孔眼内硅油填充。并发周边部裂孔病例后行巩膜外环扎裂孔冷凝。术后给予抗炎降眼压处理。气泡变小裂孔愈合不佳,裂孔周围氪黄激光封闭或再次补充气体。注气俯卧位14d以上。所有患随访3~12mo。结果: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53例,周边裂孔闭合7例。术后视力提高46眼(82.1%),黄斑裂孔术后视力无变化10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和激光光凝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8只眼,11例12只眼单行经睫状体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未作激光光凝治疗;24例26只眼在玻璃体手术术中及术后作黄斑裂孔缘激光光凝。术后均作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7个月)。结果非光凝组5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发,占41.7%,术后0.1以上视力6只眼,占50.0%;光凝组2只眼黄斑裂孔复发,占7.7%,1只眼因周边新裂孔形成而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有13只眼视力在0.1以上,占50.0%。统计学检验两组黄斑裂孔复发率概率P=0.024,视网膜脱离复发率概率P=0.0487。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显著差异。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并观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0-01/2012-01因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在我院住院的患者45例45眼,其中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8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7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环扎、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引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C3F8填充术或硅油填充术。结果:患眼45眼均行巩膜环扎术,均于手术中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6眼行C3F8填充,39眼行硅油填充术,45眼视网膜脉络膜全部复位,视网膜裂孔封闭。其中23眼术后视力≥0.1。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环扎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积液引流的联合手术方式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并观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0-02/2005-02间因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患者共36例36眼,其中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0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6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外环扎、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引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等。结果:36只患眼于术中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硅油填充30眼、C3F8填充6眼,视网膜脉络膜全部复位、视网膜裂孔封闭。36眼术后视力为手动至0.3,其中26例术后视力≥0.1。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联合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积液引流术是处理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方法 对172只眼(169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术后取面向下体位两周。结果 172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只眼在气液交换过程中出现脉络膜大出血而作硅油填充术。172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一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20例20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术中部分患者在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以增加玻璃体可视性.在气液交换后,3只眼用C3F8填充,17只眼注入硅油.术后常规面朝下体位,随防6个月至4年.结果 本组20例20只眼中,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9只眼(95%),1只硅油填充眼术前360度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多个裂孔,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而行第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全复位;术后视力改善18只眼(90%),视力不变1只眼(5%),视力下降1只眼(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惰性气体和(或)硅油填充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术后绝大多数能改善或保持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