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治疗体会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常见的原因之一,典型的表现为传导性中耳功能障碍。该病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我院1989~2003年共收治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118例,其中68例经过腺样体切除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另外50例经药物保守治疗,疗效较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听力下降常见原因之一,临床出现耳闷、耳鸣、听力障碍或鼓室积液。其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治疗的关键是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中耳积液排除。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其发病原因大多是腺样体肥大。1999年2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腺样体刮除术+鼓膜置管术治疗38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单纯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和联合鼓膜置管术在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的疗效,从中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就诊我科的63例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常规行鼻咽侧位片或电子鼻咽镜、电耳镜及声阻抗检查明确诊断。将所有患儿分为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组(A组)与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联合鼓膜置管组(B组),术后随访观察统计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A组40例(64耳),治愈49耳,好转6耳,无效9耳,总有效率为85.94%;B组23例(44耳),治愈33耳,好转3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81.82%,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334,P=0.56>0.05)。同时A、B于B组。结论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用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患者中。  相似文献   

4.
儿童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原因、程度及手术疗效。方法对1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听力检查,将其中56例(70耳)并发SOM患儿行腺样体刮除术,作为手术组,观察其疗效;其余无并发SOM者设为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情变化。结果90天后复查听力,手术组治愈48例(S6耳),治愈率80%;对照组有8例(14耳)并发SOM。结论腺样体肥大儿童应定期行听力测试,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6-01-2010-04期间手术治疗了37例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在鼻内镜下实施动力腺样体切割术,同期加鼓膜切开、鼓室内地塞米松灌注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1年我院施行扁桃体及腺样体联合切除术患儿116例,其中患分泌性中耳炎37例(31.9%),共52侧.结果术后37例分泌性中耳炎均治愈,随访期间仅2例复发.结论分泌性中耳炎伴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者,应考虑联合切除术,以利咽鼓管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时运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开展腺样体消融术联合耳内镜下鼓膜打孔术的前提下,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111例(183耳)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89耳)和对照组56例(94耳),两组均接受鼻内窥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实施鼓膜切开术,实验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172耳)合并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史、听力受损程度分为3组,其中A组20例(37耳)行单纯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B组25例(42耳)行内镜下腺样体刮除+鼓膜切开鼓室冲洗术,C组61例(93耳)行内镜下腺样体刮除+鼓膜切开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周、1月、3月的纯音听阈和/或声导抗检查结果,分析各组术后疗效。由于A组患者术前平均听阈正常,因此主要以声导抗检查结果评价该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A组和B组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均有好转,但是在同一时间节点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B组、C组患者在术后的平均听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B组患者在术后3月平均听阈恢复正常水平,但是,C组患者在术后1月平均听阈已恢复正常水平。并且,术后1月时C组患者的平均听阈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虽然C组患者比A组、B组患者接受了更多手术方式治疗,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增加。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根据病史及听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内镜下腺样体刮除、鼓膜切开及鼓室冲洗并鼓膜置管术虽然增加了更多的手术治疗,但是并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可以保证较久的治疗效果,对于筛选后的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腺样体切除术对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定。方法随机将48例(84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5例(40耳)单纯行鼓室置管术,术后应用药物治疗。乙组23例(44耳)行鼓室置管术的同时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结果随访3周,甲组治愈17例(70%),好转2例(10%),无效6例(20%)。乙组治愈21例(90%),好转1例(5%),无效1例(5%)。结论对合并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同时切除肥大的腺样体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腺样体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腺样体为咽淋巴环的一部分,在OME发病中可能通过四个方面起作用:1.造成咽鼓管机械的和功能性的阻塞;2.阻塞鼻咽部导致咽鼓管逆流;3.作为致病的“储蓄池”;4.局部免疫正常。因此临床上切除腺样体可作为治疗儿童OME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 256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儿童进行纤维鼻咽镜或鼻内镜及声导抗检查,对声导抗结果异常的患儿行纯音测听或ABR检查,统计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腺样体肥大程度及不同病程患儿SOM的发生率。结果 6 25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SOM者2 702例(43.19%,2 702/6 256),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654例(10.45%,654/6 256);3~5岁年龄段SOM的发生率最高,为69.76%(1 119/1 604),随年龄增长,SOM发生率逐渐下降;Ⅲ°腺样体肥大患儿中SOM发生率为61.73%(1 639/2 655),显著高于Ⅰ度(21.11%,163/772)、Ⅱ度(31.81%,900/2 829)腺样体肥大患儿(P<0.05);不同病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SO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SOM发生率为43.19%,低龄和腺样体肥大程度是腺样体肥大患儿并发SOM的影响因素,而病程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腺样体切除及鼓膜置管术后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5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4周,对照组给予呋麻滴鼻液滴鼻1周,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复发率及中耳感染率。结果术后两组患儿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感染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腺样体切除及鼓膜置管术后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复发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的探索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造孔术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比较造单孔和双孔的疗效差异。方法分析研究药物保守治疗2月且经过反复鼓膜穿刺均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成年患者行鼓膜打孔治疗,单孔组(25例)、双孔组(21例)。统计分析两组的治愈率、复发率、感染率、鼓膜造孔留存时间、鼓室积液清除时间及疼痛量表。结果两组鼓膜造孔均愈合,但双孔组的鼓膜造孔留存时间明显长于单孔组,P<0.001。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均大于90%,但双孔组的治愈率要高于单孔组,P<0.05。两组复发率、感染率、疼痛量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造孔是一种疗效肯定且易于推广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在条件允许前提下,造双孔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学特征,探讨不同听力学测试方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作用和准确性,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住院治疗的46例(81耳)患儿的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中耳鼓膜切开,将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听力学测试方法在评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和准确性.结果 ①46例(81耳)患儿的DPOAE检查结果均提示双耳未通过,声导抗检查均为B型导抗图.鼓膜切开证实70耳有分泌物(86.42%),11耳无明显分泌物(13.58%).②34例(59耳)行ABR测试的患儿,鼓膜切开证实49耳(83.05%)有积液,其中6耳ABR反应阈正常,43耳ABR反应阈升高;46耳ABRⅠ波潜伏期延长,3耳Ⅰ波潜伏期正常.鼓膜切开证实无积液的10耳(16.95%),5耳ABR反应阈正常,5耳ABR反应阈升高;4耳ABRⅠ波潜伏期延长,6耳Ⅰ波潜伏期正常.③12例(22耳)行PTA测试的患儿,所有耳的听阈值均异常,气骨导差均大于10 dB,鼓膜切开证实22耳均有积液.④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BR气导反应阈值(Kappa=0.364,P<0.01)、Ⅰ波潜伏期(Kappa=0.561,P<0.01)与中耳积液有相关性.结论 声导抗测试对评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高的敏感性,PTA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ABR气导反应阈值、ABRⅠ波潜伏期及DPOAE亦可较好地反映儿童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病人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1.42%、89.66%,两组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4±4.6d、10±5.3d,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内的浆液性和黏液性的治愈率分别为76.74%和53.84%、97.87%和54.55%,把两组病人的浆液性组、黏液性组的治愈率分别进行比较,浆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粘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对浆液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有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对半规管功能的影响及SOM 儿童的前庭功能。方法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4例(中耳炎组),中位年龄8岁5个月,病程3~18个月,正常儿童12例(对照组),中位年龄8岁4个月,两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自发性眼震、冷热气试验),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中耳炎组患儿均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其中,轻度听力损失11例,中度听力损失13例,正常对照组纯音听阈及声导抗均正常;两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自发性眼震结果均正常,冷热气试验结果示中耳炎组半规管轻瘫8例(33.33%,8/24),正常对照组0例,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耳炎组中,半规管功能正常与否患者在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伴与不伴眩晕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半规管功能受影响,且与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伴或不伴眩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同期植入人工耳蜗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伴分泌性中耳炎同期植入人工耳蜗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30例(A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不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30例(B组)比较。所有患儿均采用面隐窝入路植入人工耳蜗,术后随访24个月,采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uce-Ⅱ,CAP-Ⅱ)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结果 A组患儿同期植入人工耳蜗后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前A组CAP-II评分为0.87±1.07分,SIR评分为1.07±0.37分,术后分别为5.07±0.91和3.73±0.87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B组术前CAP-II评分为0.93±1.17分,SIR评分为1.10±0.40分,术后分别为5.23±0.77和3.77±0.73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A组与B组之间术前、术后CAP-II和SI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音神经聋患儿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安全可行,且分泌性中耳炎对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促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剂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结果,判断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免疫调节剂卡介苗素(EBCG)对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60例(66耳)SOM患者随机分为EBCG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西替利嗪10mg和贝莱30mg口服及鼓膜穿刺抽液,其中EBCG组同时给予EBCG注射液0.5mg肌肉注射,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EBCG组痊愈1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3.3%,未出现毒副作用;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5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ECG治疗SOM安全有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