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近年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环境等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升高的趋势,部分地区已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的序贯检查对筛查社区结直肠癌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0月奉贤区多个社区40~79岁、连续2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并行结肠镜筛查的无症状人群作为筛查对象,分析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共2 251名无症状人群完成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的序贯筛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19.5%,结直肠癌检出率为0.8%。不同性别和年龄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直肠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结论:社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无症状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可能与其性别、年龄、部位有关。50岁以上需重视结直肠癌筛查,可早期发现和治疗癌前疾病和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2.
背景:结直肠息肉为消化道的常见疾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中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结直肠癌高危因素调查表评价存在高危因素并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虹口区社区居民。分析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不同性别人群、年龄段的特征,以及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形态、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共985例息肉患者纳入本研究,息肉总体检出率为48.7%,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58.7%对38.9%;χ~2=79.788,P0.01)。不同年龄段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20,P0.01)。左半结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62.4%对37.6%,χ~2=190.643,P0.01)。隆起型息肉0-Ⅰ的总体检出率94.5%,平坦型息肉0-Ⅱa为48.3%。腺瘤性息肉检出率高于非腺瘤性息肉(59.3%对47.1%,χ~2=27.326,P0.01)。119例患者的两次病理结果不一致。仅17.8%息肉摘除者术后行结肠镜随访,其中62.3%息肉复发。结论: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有较高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和及时有效的手术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体检时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37例,其中529例成功接受了全结肠镜检查.统计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检出情况,包括检出率、类型、部位,并分析息肉检出率、病变部位与年龄和性别间的关系.结果 529例受检者中男315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3±9.3)岁,检出肠息肉104例(19.7%),其中进展期息肉17例(3.2%),腺瘤84例(15.9%),直肠癌1例(0.2%),痔疮61例(11.5%),结直肠炎症22例(4.2%).结直肠息肉在男性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年龄≥50岁者结直肠息肉和进展期息肉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01,P<0.05).共检出息肉158枚,以<0.5 cm、管状腺瘤居多.随年龄增长,近端结肠息肉患者的比例增多,而远端结肠息肉患者的比例减少(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是筛查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病变的有效手段,重视体检人群的结肠镜检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治疗结直肠息肉,对结直肠癌的预防至关重要。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者的临床症状对结直肠息肉和癌的提示作用,为结肠镜筛查受检者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36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纳入研究,采集其就诊时症状、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等信息,分析结直肠息肉和癌的检出率以及不同临床症状与疾病风险和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2 366例受检者中,结直肠息肉和癌的检出率分别为20.5%和5.4%,有临床症状者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症状者(息肉:24.2%对4.5%,癌:6.4%对0.9%,P均=0.000)。以腹泻(OR=1.213)、便血(OR=2.076)、粪便性状改变(OR=1.503)为首要症状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显著增高(P均0.05),以腹痛(OR=1.568)、便血(OR=2.837)、粪便性状改变(OR=2.206)、里急后重感(OR=1.735)为首要症状者的结直肠癌检出率显著增高(P均0.05)。以便血、粪便性状改变、里急后重感为首要症状者病变主要分布于直肠或左半结肠(P均0.05)。结论:腹泻、便血、粪便性状改变与结直肠息肉风险有关,腹痛、便血、粪便性状改变、里急后重感与结直肠癌风险有关,对有上述症状者强烈推荐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澳门无症状人群通过肠镜筛查的结直肠癌及腺瘤检出率及其临床特征。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进行肠镜检查的无症状人群20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病理活检结果,并分析肠癌及腺瘤患者的高危因素。 结果203例受检者中检出结肠癌3例(1.48%),腺瘤70例(34.48%),其中高危腺瘤30例(14.78%)。60岁以上受检者腺瘤检出率高于50岁以下受检者(P=0.013),有吸烟史人群高危腺瘤检出率高于无吸烟史者(P=0.037)。 结论对无症状人群的全结肠镜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肠癌及腺瘤。年龄大于60岁是结肠腺瘤的高危因素,吸烟史是结肠高危腺瘤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最佳方法.现就近年来在我院进行体检者的结肠镜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回顾2008至2010年中石化宁波市镇海炼化分公司员工接受结肠镜健康体检资料,记录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结肠镜表现、临床表现、胃癌结肠癌家族史、息肉部位、大小、数目、病理类型等资料.受检者共3280例,其中男1980例,女1300例,年龄26~ 86岁,平均54.96岁.按照年龄分层,青年组(≤40岁)252例,中年组(>40 ~60岁)2139例,老年组(> 60岁)889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评价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在无症状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并行定量FIT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的53 319例体检者, 其中定量FIT阳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阳性组, 定量FIT阴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分析定量FIT参与率、阳性率。以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包括无明显异常, 非息肉性病变, 息肉样病变[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 以及结直肠癌, 分析定量FIT阳性与阴性组的各类病变检出率, 受检者的定量FIT测定值, 以及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评估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效能。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完成定量FIT检测51 420例, 总参与率为96.44%(51 420/53 319), 定量FIT阳性2 483例(4.83%)...  相似文献   

8.
郑雄  胡梅洁  马瑾  王吉  李健 《胃肠病学》2014,(6):357-359
背景: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结直肠息肉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目的:分析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指导此类个体的干预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2年因排便习惯改变至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其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6 204例患者入选,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2.2%(1 997例),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38.8%对26.2%,P0.01)。有病理记录的息肉共3 041枚,其中腺瘤性息肉1 798枚(59.1%),增生性息肉592枚(19.5%),炎性息肉554枚(18.2%),腺癌83枚(2.7%),227枚(12.6%)腺瘤性息肉伴有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腺瘤、腺癌分布于肝曲远端者均在80%以上。结论: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较高且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病变多位于肝曲远端。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治疗,从而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为结直肠癌前病变,结肠镜检查检出并切除息肉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1 6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直肠息肉的内镜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上海瑞金医院北院内镜中心检出的2 652枚结直肠息肉纳入研究,对息肉临床病理特征、活检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随访期间息肉再次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652枚结直肠息肉中75.3%(1 996枚)为远端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占77.5%(2 056枚),其中39.1%(804枚)发生上皮内瘤变。447枚息肉同时取活检并在切除后送病理检查,两次病理诊断总体符合率为60.4%,其中腺瘤性息肉符合率为68.1%。术后1.5年复查结肠镜再次检出息肉并送病理检查共218枚,腺瘤性息肉占74.3%,近端结肠和直径≤1.0 cm的息肉再次检出率分别显著高于远端结肠和直径1.0 cm者(12.3%对6.9%,9.0%对4.5%,P均0.01)。结论:腺瘤性息肉在结肠镜检查检出的息肉中占比较高;应重视息肉切除后标本的病理检查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IFOBT)在大系列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健康体检的5919例采用IFOBT筛查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对阳性病例进行结直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919例体检人群中IFOBT阳性者314例,阳性率为5.30%,其中241例(76.75%)接受了结直肠镜检查,23例(7.32%)接受了X线钡剂灌肠检查,总随访率达84.08%,失访50例.剔除失访病例后,共发现结直肠癌16例,检出率为2.73‰(16/5869),其中Dukes A期8例(50.00%),Dukes B期7例(43.75%),Dukes C期1例(6.25%),IFOBT阳性者中的结直肠癌检出率为6.06%(16/264).共发现结直肠腺瘤样息肉94例,检出率为16.01‰(94/5869),包括管状腺瘤55例(58.51%),绒毛状-管状腺瘤23例(24.47%),绒毛状腺瘤16例(17.02%),其中单发者55例(58.51%),多发者39例(41.49%);另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6例.IFOBT阳性者中共检出116例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检出率为43.94%(116/264).结论 IFOBT适合于大系列人群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能发现较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使疾病在可治愈阶段得到根治,从而有望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孙颖  马瑾  顾玮  胡梅洁  郑雄 《胃肠病学》2022,(3):173-176
背景:我国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目的:分析CRC筛查初筛阳性人群的结肠镜检查结果,探讨高危问卷联合粪便隐血试验的CRC筛查模式对于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5月—2019年10月参与上海市黄浦区社区CRC筛查,因初筛结果阳性至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高危个体,内镜检查发现病变者取活检或摘除送病理检查。同期因排便习惯改变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结直肠肿瘤检出情况以及筛查阳性组的病变特征。结果:共1 329例初筛阳性者纳入研究,结肠镜检查病变总体检出率为63.3%,CRC、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6%(34例)、60.7%(807例)和35.2%(468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22 438)的43.6%、1.8%、41.5%和21.6%(P均<0.05)。筛查阳性组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73.7%对54.2%, P<0.05),且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P<0.05)。CRC主要分布于60~79岁年龄组,无性别分布差异,病变直径均≥1 cm;发生异型增生的腺瘤直径亦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s,FGPs)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05/2016-05所有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同期行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患者病历资料,分为FGPs组(243例)和对照组(486例).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FGPs和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结果F G P s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19.8%(48/243)vs 8.8%(43/486)],其中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而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对年龄、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得出,女性及≥50岁的FGPs患者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0.001).进一步就不同部位的结直肠肿瘤分层分析显示,FGPs合并结直肠肿瘤的患者中,女性及≥50岁的,无论是在近端结肠还是远端结直肠,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有FGPs尤其是女性及≥50岁的患者,合并近端结肠及远端结直肠肿瘤的风险增高,应尽早行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上海市嘉定区粪便隐血阳性患者的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因粪便隐血阳性来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息肉部位及病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息肉956例,活组织检查了523例;增生性和炎性息肉263例;腺瘤223例;结直肠癌37例。增生性和炎性息肉最多见,有蒂隆起型息肉的检出率最高。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主要表现在乙状结肠。息肉患者平均年龄(65.0±6.4)岁,62~71岁患者的患病率最高,占55.9%。乙状结肠为息肉最高发部位,直肠次之,分别占50.2%、16.5%,并且分别高发于距肛门20~25 cm以及10 cm以内处。息肉患病率以马陆镇最高,占36.7%,事业单位和机关的息肉患病率最高,占31.8%。自由职业者的活组织检查率最低,占46.5%。不同工作单位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患者的息肉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必要加强重点地区和人群特别是无症状人群的结肠镜筛查,提高检出率以及活组织检查率,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社区居民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和影响结肠镜检查依从性的因素。方法:以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在颛桥镇参加结直肠癌筛查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与粪便隐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并对不愿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原因调查。结果:研究期间共6 383例居民参与筛查,危险度评估、FOBT和总体初筛阳性率分别为7.2%(459例)、10.5%(670例)和17.2%(1 095例)。初筛阳性者中297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应答率为27.1%,60~69岁年龄段依从性最高(P0.05)。结直肠癌检出率为2.0%(6/297)。对结直肠癌认识不足、无明显身体不适是影响高危人群结肠镜依从性的主要原因。结论:危险度评估结合FOBT能快速、高效地识别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对于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应加强宣教力度,提高居民认知水平,并不断完善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50岁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34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个组:2004~2010年组、2010~2016年组,统计分析2组病变检出率、男女比例、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结果]≥50岁结直肠癌患者占总发病例数94.5%(340/360)。2004~2010年组、2011-2016年组结直肠癌男女比例均为男性大于女性,2004~2010年组、2011-2016年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32、1.21(P0.05)。2组中结直肠癌检出率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P0.05)。2004~2010年组70~79岁癌检率高于2011~2016年组(8.4%∶5.2%,P0.05)。结直肠癌病灶位于直肠占35.0%~40.0%,乙状结肠占25.0%~30.0%,右半结肠癌比例无明显增加。主要临床表现便血占39.0%~46.0%,腹痛占22.0%~28.0%。≥50岁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类型腺癌占60.0%~67.0%,其中高分化及中分化腺癌占81.0%~84.0%(P0.05)。[结论]≥50岁人群是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结直肠癌检出率明显增高,加大该人群健康宣教,尤其是便血及腹痛患者,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通过腺瘤切除以及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大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及结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筛查主要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2009年对沙湾地区无症状及有下消化道症状自愿体检的患者,先行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岁受检者共413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69例,阳性率16.71%,共24例发现了58枚结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38枚,炎性息肉8枚,增生性息肉12枚;发现结肠癌13例,直肠癌5例,恶性淋巴瘤1例。〈40岁自愿体检者94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6例,阳性率6.38%,3例患者发现了4枚结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1枚,炎性息肉2枚,增生性息肉1枚;发现直肠癌1例。结论对无症状自愿体检患者进行粪便及结肠镜检查能较早发现大肠息肉,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行全结肠镜检查更适合于对基层广大农牧民结直肠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结直肠癌(CRC)及其癌前病变结直肠腺瘤(CRA)的筛查是降低CRC发病率的关键。伺机性筛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CRC筛查策略,针对高危人群的伺机性筛查可能进一步缩小筛查范围,节省卫生资源。目的:分析高危因素对CRC/CRA的预测价值,探讨针对高危人群的CRC伺机性筛查的可行性。方法:1 862例于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81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根据最新《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意见》中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在检查前对受检者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高危人群。以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危因素对CRC/CRA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筛选出CRC/CRA高危个体468例(25.1%),高危人群的CRC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危人群(17.5%对0.9%,P=0.000)。高危因素预测CRC的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78.2%,阳性预测值为17.5%,阴性预测值为99.1%,漏诊率为12.8%;对于CRC/CRA,相应数据分别为83.2%、87.0%、57.3%、96.1%和16.8%。高危因素对CRC和CRC/CRA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0.35和14.78。结论:针对高危人群的CRC伺机性筛查可行性较高,适合目前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结肠镜为检出各类结直肠息肉的标准方法,然而,常规结肠镜(CC)仍有可能漏诊部分病变。已有文献报道透明帽辅助结肠镜(THAC)可提高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但黑色先端帽辅助结肠镜(BHAC)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评估BHAC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CC和BHAC检查的1 0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盲肠插入时间、退镜时间,以及息肉检出数、息肉检出率、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和病理学诊断。结果:与CC组相比,BHAC组盲肠插入时间显著缩短[(6.31±3.51)min对(7.05±4.15)min,P=0.002],退镜时间和盲肠插入率无明显差异(P0.05)。BHAC组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CC组(65.4%对48.7%,P=0.004),两组息肉大小和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与CC相比,BHAC可显著提高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并可显著缩短盲肠插入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老年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查对象为1 407例军队退休干部体检者。IFOBT、TF、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三者任一结果为阳性,通知受试者行结肠镜检查。分别计算IFOBT、TF、IFOBT+TF(双联)、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和三者联合检测在老年结直肠癌筛查的性能指标。结果 1 407例军队退休干部体检者中1 369例体检者均进行了TF、IFOBT和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至少1项结果为阳性者有176例(12.9%),其中96例(54.5%)接受了结肠镜检查,共检出9例结直肠癌和15例进展性腺瘤。使用IFOBT、TF、IFOBT+TF(双联)检测、SEPT9基因甲基化和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0.4%、0.1%、0.5%、1.2%、1.8%;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优于IFOBT+TF(双联)(1.2%vs 0.5%,P=0.04),但三者联合检出率较单纯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vs 1.2%,P=0.27),对筛查对象进行性别和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各项检测指标男女差别不大,但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70岁以上患者中筛查优势明显。结论 SEPT9基因甲基化是一种简单无创的结直肠癌筛查新技术,单独使用对结直肠癌和腺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IFOBT和TF联合检测,因此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作为老年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20):1201-1206
结直肠癌是明确可以从结肠镜筛查中获益且最宜开展筛查的癌症, 2017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431951例,发病人数在28年间增长了203.5%.在结肠镜检查中对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早发现、早切除,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然而各种因素导致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息肉的漏诊,使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AI辅助结肠镜检查能增加息肉的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 ADR),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本文主要就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为架构的AI辅助系统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的质量控制(automatic quality control system,AQCS)、肠道准备、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与分型以及AI在结肠镜领域未来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给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