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服用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hOCT1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动态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IM)前后的hOCT1基因表达及其变化,探讨hOCT1基因表达与疾病的阶段、病程及伊马替尼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CML 30例(20例慢性期、10例进展期)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共63份,按伊马替尼疗效分为有反应(佳+次佳)及失败两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进行hOCT1基因mRNA水平检测,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细胞遗传学结果,分析hOCT1水平变化与疾病阶段及伊马替尼疗效相关性.结果 ①30例CML患者,基线和治疗后hOCT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110±0.1629,0.5207±0.1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0).②20例慢性期及10例进展期CML患者的基线hOCT1水平分别为0.5525±0.1985,0.4490±0.1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090).提示CML疾病分期可能对hOCT1水平没有影响.③服用伊马替尼3、6、9、12及15个月患者的hOC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2),提示服用伊马替尼疗程长短与hOCT1的表达没有关系.④伊马替尼疗效有反应组(佳+次佳)15例患者与失败组5例患者hOCT1基线水平分别为0.5820±0.1460,0.4640±0.1781,P=0.127.提示伊马替尼疗效与基线hOCT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⑤16例慢性期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后hOCT1较基线hOCT1升高,分别为0.5207±0.1909,0.5110±0.1629,P=0.001.但hOCT1增加与BCR-ABL降低值无相关性.结论 CML疾病的不同分期、不同病程、不同伊马替尼疗效患者的基线hOCT1 mR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hOCT1 mRNA基线水平与伊马替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选择CML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CML的患者239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情况分为CML慢性期(CP)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组(55例)、CML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组(30例)及CML慢性期患者化疗和/或干扰素治疗组(154例)。监测各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主要分子学缓解情况(MM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监测伊马替尼耐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水平、染色体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CML CP伊马替尼治疗组中,CP早期(诊断1年内开始治疗,CP<1年)患者46例,接受治疗3个月CHR达100%;12个月CCR达83%;18个月MMR达30%;CP晚期(诊断超过1年开始治疗,CP>1年) 患者9例,其CHR、CCR和MMR分别为88%、30%和22%。CML AP和BP伊马替尼治疗组中,AP患者12例,CHR、CCR及MMR分别50%、25%和17%。BP患者18例,22.0%的患者达CHR,16.7%的患者达CCR,无MMR病例。CML CP化疗和/或干扰素治疗组患者154例,CHR达47.4%,CCR及MMR均为0%。CP患者CHR、CCR和MMR与CP化疗和/或干扰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马替尼治疗组中共有14例患者出现伊马替尼耐药,其中CP患者4例(4/55),AP患者3例(3/12),BP患者7例(7/18)。2例 CP患者在监测中发现血药浓度下降。5例耐药患者检出复杂染色体核型,其中CP患者2例,AP患者2例,BP患者1例。4例耐药患者监测到基因突变。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 CP患者在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化疗和/或干扰素治疗。伊马替尼治疗CP患者疗效优于AP及BP患者,CP早期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缓解情况优于CP晚期患者。
  相似文献   

3.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2例CML患者及K562细胞的5个MMR基因(hMSH2、hMSH3、hMSH6、hMLH1、hPMS2)mRNA的表达;用RT-PCR方法动态检测26例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及4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bcr-ab1及MMR mRNA的表达水平;用伊马替尼体外作用于CM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NC)及K562细胞后,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RT—PCR方法检测MMR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伊马替尼耐药与MDR1基因表达相关性.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DR1 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gp蛋白表达,MTS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结果 耐伊马替尼细胞株K562/G01MDR1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P-gp表达明显上调,维拉帕米能部分逆转K562/G01细胞株对伊马替尼的耐药.结论 MDR1基因参与伊马替尼耐药机制,P-gp抑制剂能改善伊马替尼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用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进行动态监测,评价血液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缓解率.结果11例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均达血液学缓解,其中9例患者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消失,提示遗传学缓解率为80%.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能达到部分或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缓解,优于常规化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接受尼罗替尼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接受尼罗替尼治疗,评估其疗效、不良反应、总体生存率(OS)和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10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服用尼罗替尼总血液学反应率(THR)90%,其中完全血液学反应(CHR)70%,部分血液学反应(PHR)20%。CML慢性期患者CHR 100%;CML进展期患者THR达85.7%,其中CHR 57.1%,PHR 28.6%。10例患者中7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检测,达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或主要分子学反应(MMR)4例(57.1%),慢性期患者1例,进展期患者3例;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或无细胞遗传学反应(NR)3例(42.9%)。随访3年OS为60%,其中慢性期患者3年OS为100%,进展期患者3年OS为40%。尼罗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胆红素升高、头痛、贫血等,患者大多可耐受。结论尼罗替尼为对伊马替尼耐药和不耐受的CML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并安全的治疗手段。尼罗替尼治疗慢性期CML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Wei Y  Zhang X  Chen W  Cao R  Yin C  Feng R  Liu Q  Meng F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1000-1003
目的评价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接受尼洛替尼400~800 mg/d治疗,随访观察近5年,定期监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记录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及各项生化指标,评价其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26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尼洛替尼中位治疗时间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1个月。累计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6例(61.5%),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13例(50.0%),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9例(34.6%),获得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7例(26.9%)。尼洛替尼治疗相关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多为l~2级,主要为胆红素升高(69.2%)和皮疹(57.7%)。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53.8%)、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分别为26.9%和19.2%)。相比进展期患者,尼洛替尼对慢性期和缓解期的患者疗效更佳、血液学副作用更少。结论尼洛替尼为对伊马替尼耐药和不耐受的CML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并安全的治疗选择,尤其对非进展期CML患者更为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变后的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先后予以CAG方案和伊马替尼治疗.结果 该患者获得血液学及分子生物学缓解,且耐受良好.结论 极少数CML患者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为首发表现,CAG方案、伊马替尼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β-catenin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各期中的表达情况,并动态观察CML患者β-catenin变化与细胞遗传学疗效的关系,为临床更合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β-catenin在99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94例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及后一年内每3月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分析β-catenin变化与细胞遗传学疗效的关系.结果 CML急变期、加速期患者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1),而慢性期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P>0.05);β-catenin持续阴性患者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明显高于β-catenin持续阳性或转为阳性的患者(P<0.001).结论 CML疾病进展阶段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升高,β-catenin表达持续增高或转为阳性提示伊马替尼疗效可能不佳,应尽早采取其他治疗措施以提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尼洛替尼对14例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4例患者有10例(71.4%)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CHR),其中2例(20%)缓解后复发。14例患者中2例(14.3%)获得完全遗传学缓解(CCyR),4例(28.6%)获部分遗传学缓解(PCyR),其中1例(16.7%)缓解后3个月复发。提示尼洛替尼对伊马替尼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有较高的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Ph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Ph CML)患者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达细胞遗传学缓解后的疾病进展. 方法:对3例伊马替尼单药治疗有效的Ph CML患者,包括第1次慢性期(例1)、第2次慢性期(例2)和加速期(例3)各1例,在治疗前及持续治疗后定期监测其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G显带方法)变化. 结果:例1、例2和例3分别在伊马替尼治疗4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omplete cytogenetic remission, CCyR),但在随后的12个月、6个月和0个月(即服药的第16个月、9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发生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和皮肤软组织髓外急变,同期骨髓染色体检查显示:例1和例3未检出Ph 细胞,呈完全正常核型,例2 Ph 细胞仅占20%. 结论:伊马替尼治疗Ph CML获得CCyR后,患者仍可发生Ph阴性(Philadelphia chromosome-negative, Ph-)或Ph-为主的急性白血病或髓外急变.  相似文献   

12.
闫勇  任翠爱  张曦  杨明华  王宝松 《当代医学》2011,17(10):35-36,33
目的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及健康人群Apollon和COX-2这2种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探讨两者在A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在AL发生中的作用关系。方法常规收集40例新诊断的AL患者及20例健康人骨髓液或外周血标本,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技术,内参照物选择β-actin,半定量检测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新诊断的AL患者组Apollon mRNA表达水平为0.332±0.296,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0.026±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mRNA表达水平为0.916±0.154,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0.554±0.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6,P〈0.05)。结论 Apollon、COX-2mRNA在新诊断的AL患者中异常过度表达,并且呈正相关关系,两者的表达水平及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AL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Mxil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26例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治疗达完全缓解的AL(AL-CR)患者23例、健康对照者30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2种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K562)Mxil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Mxi1基因的表达,Mxi1 mRNA在初治AL患者的表达水平平均为0.531±0.205,在K562和KG1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平均为0.613±0.223和0.628±0.239,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0.923±0.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CR患者的表达水平为0.812±0.243,明显高于初治AL患者(P<0.05),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细胞中Mxi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提示其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Id2基因在白血病白细胞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白细胞中Id2的mPNA表达水平。结果:Id2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2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BP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P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EL白血病细胞系(BP1阳性细胞株)、9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BP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规律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10名正常人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无BP1基因表达(阴性);HEL细胞系BP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BP1基因总阳性率42.59%,在各亚型AML中均表达,AML各亚型间的阳性率无差异(P〉0.05)。AML初治、复发、完全缓解的BP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0%、46.15%、11.11%,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ML初治患者中BP1阳性表达者首次完全缓解(CR1)后缓解持续时间短于BP1阴性表达者(P〈0.01),早期病死率(确诊后3个月内死亡)明显升高(P〈0.01)。结论BP1基因在AML中有异常高表达,具有髓系特异性,可作为区别淋系和髓系的标志性基因。BP1基因在AML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判断AML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Gleevec (STI571)为代表的靶向药物为肿瘤化疗开创了一个新时代;Gleevec在临床上的应用获得了很大成功,但耐受(resistance)问题也随之而来并日益突出&#65377;Gleevec耐受已成为国际主流医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围绕克服Gleevec耐受做了系列研究;本文就Gleevec的耐受机制及其克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胡琳  高秀峰  刘伟平  王璐 《西部医学》2014,(4):425-427,434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体SLC2A1~9在K562细胞、正常人与白血病患者血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培养收集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血细胞,采用反转录PCR和电泳技术检测SLC2A1~9mRNA的表达量。结果 K562细胞可见SLC2A1、3、4、6、8、9mRNA表达,正常人血细胞可见SLC2A3、6、8mRNA表达,白血病患者血细胞可见SLC2A3、6、8、9mRNA表达;白血病患者组SLC2A6、9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而SLC2A3mRNA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SLC2A8mRNA的表达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LC2A6、9在白血病中高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基因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和抗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40例,检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疗效。结果CML血液学完全缓解率为65.0%,其中CML—AP、CML—BC、CML-CP血液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4%,50.0%,7619%,Ph染色体转阴率为42.3%;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经过对症治疗处理均顺利完成观察。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高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遗传学缓解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nm23-H1蛋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nm23-H1蛋白的含量。结果CML慢性期(CML-CP)血浆nm23-H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期(CML-AP)和急变期(CML-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ML-BP明显高于CML-AP组(P〈0.01)。结论提示在CML中,血浆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CML的病情进展、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甲益肝颗粒(S—JG)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转化生长因子即(TGF—β1)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的剂量的三甲益肝颗粒(1.7,3.4和6.8g/kg)灌胃大鼠,制备含药血清,作用于HSC—T6细胞48h,以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其对HSC—T6细胞TGF—β1 mRNA和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水飞蓟宾组,三甲益肝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的TGF—β1 mRNA,T1MP-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65±0.05,1.67±0.04,1.23±0.07,0.72±0.02,2.23±0.12,2.17±0.12,1.41±0.03,0.49±0.09,与对照组的TGF-β1 mRNA和TIMP-1 mRNA表达水平(2.11±0.11,2.72±0.11)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甲益肝颗粒降低HSC—T6细胞TGF-β1 mRNA,TIMP-1 mRNA表达水平,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