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治疗的更佳方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33例表现为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33例中2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枢性眩晕6例(Arnold-Chiari 畸形1例、多发性硬化2例、小脑腔隙性梗塞2例、小脑出血1例),颈部寰枢椎脱位1例。后半规管BPPV 182例经复位法治疗,治愈129例(70.88%),改善39例(21.43%),无效14例(7.70%)。其他类型半规管BPPV 44例,治愈24例(54.54%),改善13例(29.55%),无效7例(15.91%)。Arnold-Chiari 畸形采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治愈,寰枢椎脱位采用颈部牵引、多发性硬化和小脑腔隙性梗塞及小脑出血神经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结论 准确诊断和系统治疗是治疗位置性眩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6月-12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病房8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0)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00)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能够减少患者焦虑情况,提升临床疗效增加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耳源性眩晕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例42~64岁之间患耳源性眩晕病人的脑干听诱发电位及血液流变学的分析,讨论了发生耳源性眩晕的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一、临床资料和方法1.眩晕组:19例患眩晕的病人,男8人(8耳),女11人(13耳),年龄42~64岁之间,鼓膜像均未见异常。其眩晕特点是突然发作,有反复倾向,视物旋转,并伴有程度不等的耳鸣和/或耳聋症状,但意识清楚。2对照组:健康成人25人(50耳),男15人,女10人,年龄39~54岁之间,无耳疾及眩晕史,纯音听阈、前庭功能及脑干听诱发电位,血流变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3测试方法:(1)听功能…  相似文献   

4.
精神性聋1例     
报道我院诊治的精神性聋患者1例。患者为青少年女性,突发性双耳听力下降,与主客观听力学检查不相符,结合病史,诊断为精神性聋;经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和心理疏导,患者听力恢复正常。本文结合病例就精神性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加强临床科研合作推动眩晕诊疗新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约占耳鼻咽喉科的10%-15%。由于引起眩晕的病因较多,发病机理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特异性检查较少,导致诊断和治疗中存在很多难点。近年来,眩晕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取得较多进展。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疾病亦越来越受到临床多学科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普通人群常见的症状,1年患病率为5%,成年人发病率为1.4%[1].眩晕症状是临床医师每天都可能面对的普遍问题,准确的鉴别、合理的治疗是控制眩晕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核心环节.为规范临床医师工作习惯和工作流程并获得优良的诊疗结果,国内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和神经科学会制定了一系列临床指南,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作为外周性眩晕疾病的典型代表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焦点;同样由于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发病机制不清、诊断困难等特点也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临床特征,探讨临床诊断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研究48例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检查方法、检查次数、治疗次数、疗效、复发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进行分析,并与同期50例原发性BPPV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平均治疗次数、复发率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检查确诊率(P=0.019)、社会活动恢复情况(P=0.00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临床建议给予多次裸眼检查或多次复诊观察眼震以明确诊断。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好,但幽闭恐惧症患者在治疗后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受影响,需要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妊娠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类人群BPPV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2月诊治的8例妊娠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疗经验.8例患者均为妊娠期患者,年龄21-35岁,中位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28.1岁.孕周为11周-33周,中...  相似文献   

9.
眩晕症病理生理及临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就诊的45例儿童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 45例眩晕患儿中,发病年龄在7~15岁,平均11.31岁,根据病史、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颅脑和颞骨CT扫描及脑电图检查,诊断为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0例,梅尼埃病5例,前庭水管扩大2例,前庭神经炎5例,癫痫3例;属外周性眩晕者40例(88.89%),中枢性眩晕5例(11.11%)。应用耳石复位、抗眩晕药物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45例随访半年至1年,30例治愈(66.67%),10例好转(22.22%),5例未愈(11.11%)。结论儿童眩晕7~11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以外周性眩晕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自身或视物旋转或昏沉感而就诊的553例儿童眩晕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①553例儿童年龄4~15岁,平均9.51±2.83岁;男341例(61.66%)、女212例(38.34%),男女之比为1.61:1;②就诊年龄和初次眩晕发病年龄的高峰期分别在9.51岁和8.62岁,发病无季节性,主要症状为自身或视物旋转,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③约20.98%的儿童眩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异常组中以外周性眩晕多见(78.04%,341/437),半规管功能异常者占63.83%(353/553);④256例眩晕儿童直系家属中有眩晕史,其中171例(66.80%)出现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结论 儿童眩晕以发病年龄的6~11岁为高发段;男性多于女性;以外周性眩晕为主,但也应注意部分眩晕儿童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2.
眩晕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眩晕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一年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眩晕患儿,排除颅内病变、遗传性神经系统病或代谢病等相关疾病引起的眩晕,最终确诊的眩晕患儿54例,并根据其病因进行治疗观察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年龄自6岁到16岁,平均年龄(9.33±2.84)岁。经检查确诊为良性阵发性眩晕38例(70.4%),中耳炎引起眩晕7例(13.0%),前庭神经炎6例(11.1%),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5.5%)。治疗后有8例(14.8%)患儿仍有反复发作性眩晕,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儿童眩晕诊断难度较大,有其特有的病因构成,但眩晕患儿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耳鼻喉科住院眩晕病例的疾病构成,并对诊疗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京东中美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眩晕病例,分析其疾病构成,并对不同疾病的诊疗措施进行研究。结果 199例眩晕患者中前庭外周性眩晕比例最多,其中最多见的5大类眩晕病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及良性复发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前庭性偏头痛。不同病种治疗策略不同。结论眩晕通常采取综合治疗,多数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也是某些眩晕疾病的有效手段。另外,外科手术也是治疗眩晕疾病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眩晕症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开琳  徐继远 《耳鼻咽喉》1998,5(6):323-328
对1984 ̄1997年我科诊治的100例眩晕症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引起眩晕症状的疾病达15种以上。按耳源性,颈性,血管性、中枢性(占位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其他共6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耳源性占多数(51.0%)。本文对各种眩晕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了解其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2例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完善冷热(水)试验(caloric test)、速度阶梯试验(Velocity step test)、摇头试验(head-shaking nystag-mus,HNS)及颈肌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检查(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 VEMP),同时对30例健康志愿者完善以上前庭功能检查,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中,22例(68.75%)患者至少在一个水平半规管功能试验中出现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冷热(水)试验,其次是速度阶梯试验和摇头试验。试验组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颈肌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异常率(21.9%)明显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冷热试验、摇头试验、速度阶梯试验及c VEMP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全面评估患者的前庭功能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聋合并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合并眩晕的治疗方案。方法:对确诊的26例伴有眩晕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扩血管、溶栓、神经营养药物、中医中药及高压氧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纯音测听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病人眩晕症状全部消失,根据突发性聋疗效分级标准,痊愈6例(23.1%),显效12例(46.2%),有效4例(15.4%),总有效率84.6%。结论:突发性聋合并眩晕患者,其病因可能以内耳微循环障碍为主,采用以扩管、扩容、溶栓及中医中药、高压氧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当患者被诊断为难治性眩晕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破坏性治疗时,医生应该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再次进行慎重的、充分的评估。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本科就诊诊断为难治性眩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前庭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78例患者拟诊为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3例和拟诊为难治性梅尼埃病55例。其原因包括诱因未除17例(21.8%);诊断有误8例(10.2%)后被确诊为桥小脑角病变、第四脑室肿瘤、鼻窦炎、精神神经疾病;病情复杂合并其它疾病42例(54%),包括梅尼埃病合并BPPV、颈椎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先天畸形和精神神经科学疾病等;药物治疗不当2例(2.5%),手术治疗不当9例(11.5%)。结论诊断难治性眩晕需谨慎,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或突聋伴眩晕综合征(非BP-PV)与突聋不伴眩晕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0例突聋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眩晕症状,分为突聋伴眩晕组(163例)和突聋不伴眩晕组(237例)两组.163例突聋伴眩晕组患者进一步分为突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行家庭前庭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共计64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进行复位治疗,复位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护士指导进行家庭自主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SI、DHI、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指导进行家庭自主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眩晕程度,提高平衡能力,同时降低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