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孟勇  陆敬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088-108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方法中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的应用。方法有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GER)相关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症状评分、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及治疗试验。一组为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治疗试验作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安慰剂治疗试验,两组间治疗试验前后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GER相关症状的患者中,内镜检查的阳性率26.7%,食管pH监测的阳性率81.7%,PPI抑酸治疗试验的阳性率73.3%(敏感性87.0%)。结论有GER相关症状的患者中内镜检查的阳性率低,PPI抑酸治疗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和敏感性,简便易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引起的相关症状对pH值有高度依赖性。质子泵抑制剂(PPI)有强大的抑酸作用,能快速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已被认为是GERD起始治疗的首要选择。笔者观察了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内镜检查及24h食管pH检测证实为GERD的患者共82例,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两组。内镜检查疑有恶性病变、胃食管术后、孕妇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列入本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顽固性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电子胃镜及电子喉镜检查或行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诊断以顽固性咽喉症状为主诉的GERD患者共46例,确诊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辅以黏膜保护剂及胃促动剂治疗,疗程6~8周,观察疗效.结果 通过电子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35例,经质子泵抑制剂试验阳性诊断11例.4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3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GERD是顽固性咽喉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分析病史、电子胃镜、喉镜检查及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有助于该病诊断,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沈卫东  刘鹏飞  施瑞华 《医学综述》2006,12(24):1506-1508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分为酸性反流、弱酸性反流和非酸性反流。典型的GERD症状常与酸反流相关,但仍有部分患者其症状与非酸反流有关,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的患者。非酸性GERD大多无内镜下明显表现,pH监测和PPI试验无明显变化,所以诊断更为困难。本文就非酸性GERD近年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GERD)存在于75%以上患有慢性难治性耳鼻喉(ENT)症状的患中。质子泵抑制剂(PH)可使多数患症状得到改善。有资料显示内镜检查与对食管酸暴露进行定量可有助于预测药物疗法的远期预后,但尚缺少证实这一假说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内镜所见及反流量与患有反流相关性ENT症状患的远期预后之间的关系。106例慢性难治性不明原因ENT症状的连续患接受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h双腔食管pH值和Bilitec(n=35)监测及食管测压术。随后所有患均接受奥美拉唑20mg2次/d治疗,每隔两周进行一次随访,直至症状缓解。4周后,将奥美拉唑逐渐减量,如果有可能,决定最小有效维持剂量。81例患(49例男性,平均50岁)经过平均4周的奥美拉唑20mg2次/d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甚至极佳的治疗反应。其中36例患(44%,A组)PPI可以完全停药,27例(33%,B组)需要奥美拉唑20mg/d维持治疗,18例(22%,C组)需要奥美拉唑40mg/d维持治疗。在A组患中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B组及C组明显减少。同时,A组患远端食管酸暴露、近端食管酸暴露以及食管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量比其他两组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GER)作为引起或加剧支气管哮喘,尤其是内源性哮喘即胃源性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现已有应用雷尼替丁治疗并取得明显疗效的报道。有报道雷尼替丁可提高气道的反应性.加重气道的堵塞,加剧哮喘症状。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是目前抑酸作用最强且作用持久的药物之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疗效,国外已将其列为首选药物.且无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八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根据蒙特利尔定义,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如果使患者感到不适就可以诊断为GERD。但临床医生做出对GERD的诊断,症状只是基础,还需要全面评估,并除外其他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GERD常用的诊断及评价方法包括症状问卷、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内镜诊断、动态食管pH监测、胆汁监测,以及逐渐兴起的阻抗监测。以下对PPI试验和食管pH监测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陆清  雷甜甜  王一岚  马洪升   《四川医学》2017,38(10):1212-1216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疾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指部分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尽管予以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治疗后[1],仍然有持续性酸反流的症状或食管炎的内镜证据,也称PPIs治疗失败胃食管反流病(PPIs failure GERD)、PPIs治疗抵抗胃食管反流病(PPI re-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无效食管动力(IE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有效性,探讨IEM在胃食管反流(GER)相关症状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月间因GER相关症状至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检查的172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IEM组(91例)和正常食管动力组(8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症状、内镜诊断、伴随疾病、测压参数及24 h pH阻抗监测参数。对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IEM的危险因素。将24 h pH阻抗监测资料完整且单独服用PPI至少8周的患者纳入PPI有效性分析,PPI治疗后李克特类型量表得分降低>50%定义为PPI治疗有效,否则为无效。进一步根据患者的合计酸暴露时间(acid exposure time, AET)即24 h内食管pH<4的时间百分比进行分组,<4%为AET正常,≥4%为AET异常,比较不同食管AET下IEM组患者与正常食管动力组患者的PPI疗效。结果 IEM组与正常食管动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症...  相似文献   

10.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按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指有临床症状而无黏膜损害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亦称内镜阴性的GERD,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它临床发病率高,相对认识不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比糜烂性GERD小。我们选择质子泵抑制剂(PPI)按需治疗方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Zheng J  Du ZM  Chen MH  Lin JK  Hu P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0):1390-1393
目的 评价内镜、24 h食管pH监测、症状指数、24 h食管胆汁监测和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等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非心源性胸痛(NCC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病例共255例中,符合本研究标准的NCCP患者27例纳入研究,对这些患者行问卷调查、内镜、24 h食管pH和胆汁监测后,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试验14 d.结果 27例NCCP中,若仅以存在糜烂性食管炎和(或)病理性酸反流诊断GERD相关NCCP有9例(33%);若以存在糜烂性食管炎和(或)病理性酸反流、症状指数阳性、病理性胆汁反流之其中1项诊断为GERD相关NCCP则有20例(74%).以后者为GERD相关NCCP的诊断标准,PPI试验的诊断敏感性75%、特异性86%,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敏感性35%、特异性86%.结论 结合内镜、24 h食管pH监测、症状指数、24 h食管胆汁监测等检查可提高GERD相关NCCP的诊断,PPI试验是临床上诊断GERD相关NCCP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各亚型在埃索美拉唑治疗前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间隙增宽(DIS)的变化。方法19例以烧心为主诉、经内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试验证实为GERD的患者,接受埃索美拉唑40mg/d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内镜检查时在食管齿状线上3~5cm处外观正常黏膜取活检,分别进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15例正常人食管黏膜活检电镜检查作为正常参数。结果2个月治疗后,糜烂性食道炎(6例)、伴有病理性酸反流的NERD(7例)、不伴有病理性酸反流的NERO(6例)DIS恢复正常分别有5例(83.33%)、6例(85.71%)和5例(83.33%),均伴随烧心症状完全消失。DIS未恢复正常的3例患者中2例烧心症状仍然存在。结论GERD患者经埃索美拉唑治疗2个月后DIS恢复正常伴随症状消失,各组间在DIS恢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a-GERD)患者与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t-GERD)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结果,提高对a-GERD的认识。 方法 对 30例疑诊a-GERD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HRM、MII-pH检查及PPI治疗,以同期33例t-GERD 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反流及PPI疗效的差异。 结果 30例疑诊a-GERD患者中24例确诊为a-GERD,其中1/3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发病年龄、合并症发生率高于t-GERD患者(P<0.05)。两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糜烂的发生率及食管测压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食管MII-pH监测示a-GERD组无论酸反流、非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及次数均高于t-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组反流以卧位、气液体混合反流多见, 而后组以立位反流多见。经2周标准剂量的PPI治疗后,a-GERD组的有效率低于t-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8% vs. 78.8%,P<0.01);但继续2周2倍标准剂量的PPI联合促动力药治疗,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 vs.88.0%,P<0.05)。 结论 与t-GERD患者相比,a-GERD患者的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为与体位有关的上胸部症状且夜间及进餐可加重,反流更严重且混合反流多见,PPI治疗的剂量更大。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0例顽固的慢性咽喉炎患者,行胃镜检查或24h食管pH值监测,将检测的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抑酸药、促动力药和清热解毒治疗;B组(对照组)仅用清热解毒的咽喉炎药。对两组咽喉部症状缓解及内镜下病理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检出胃食管反流病45例(34.6%),反流性咽喉炎的体征多样化。A组治疗23例,有效率91.3%;对照组22例,有效率13.6%(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导致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病因,抑酸剂及促动力药可缓解或改善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69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咽部不适、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 经胃镜检查2、4 h食管pH值测定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6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86%。结论:部分胃食管反流病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仔细鉴别胃食管反流病,行胃镜检查或24 h食管pH值测定及其他寻找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附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毛凤芹 《黑龙江医学》2007,31(4):257-258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6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剑突下烧灼、反流等典型症状结合相应的检查(内镜有食管炎存在或食管24hpH监测阳性),或典型症状结合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阳性为临床诊断依据。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制酸药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45例患者在治疗后1周症状明显缓解,1个月后症状消失;1周疗效不佳者,加服促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继续治疗,症状在2-3个月内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3个月后,86例接受胃镜复查,除7例仍有轻度充血水肿外,其余79例食管黏膜均恢复正常。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诊断措施,可进行有效的诊断食管反流病;制酸药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曾艳凌  林志辉 《医学综述》2009,15(12):1836-1839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诊断GERD的手段较多,如典型症状(胃灼热和反酸)、质子泵抑制剂试验、X线钡餐、食管放射性核素检查、上消化道内镜、24h食管pH监测等。但是,许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酸反流和症状之间的关系的证据,非糜烂性和质子泵抑制剂抵抗的GERD也逐渐被认识。本文就近几年来GERD检测技术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虽然新的内镜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技术带来了显著的临床效益,但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材料与方法:在此项前瞻性研究中,对6例GERD患者施行内镜下胃折叠术,并对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评估,对反流症状、生活质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服用量、反流性食管炎、酸暴露,食管动力、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以及胃排空进行测量。治疗前与治疗后食管酸敏感度用标准化酸激发试验测定,并与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内镜下胃折叠术后临床疗效显著而且终止了PPI的服用。在所测量客观的参数中,只有酸暴露明…  相似文献   

19.
哮喘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食管24小时pH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食管24小时动态监测仪对哮喘发作期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进行研究。其中哮喘发作期(A组)23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B组)20例,正常对照组(C组)10例。对其中12例并发GER的病人应用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治疗前后进行24小时pH监测。结果:24小时食管pH<4的总时间百分丰,pH<4的立位总时间百分率,pH<4的卧位急时间百分率,反流≥5分钟的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的反流次数以及总计分,A、B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A组显著高于B组。以总计分>16.7为判断标准,A组GER发生率87%,B组70%。pH<4的发作时间与哮喘发作呈正相关(γ-0.602,P<0.005),总计分与哮喘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关系(γ=0.537,P<0.01)。伴有GER的病人经雷尼替丁(8例)和奥美拉唑(4例)治疗2周后,24小时食管pH各项指标基本正常(P<0.01)。结论:哮喘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GER发生率显著升高,宜常规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如发现GER,及时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两者均是治疗GER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胃内容物反流是导致NERD各种临床表现的首要原因,同时内脏高敏感性、食管上皮细胞间隙扩大等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症状问卷、24 h阻抗-p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在NERD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高分辨率内镜检查等有着良好的诊断价值和应用前景.目前治疗为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与心理调节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必要时加用促动力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