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为颈椎间盘突出或骨嵴压迫脊髓引起,其手术治疗已广泛开展,手术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疗效。对于多个节段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单纯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ACDF)行前路病灶切除危险性过大,而后路手术往往残留部分症状不能完全恢复。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避免以上缺陷。我们对3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获得了相对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较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5~72岁(平均65.2岁)。临床均有渐进性锥体束受累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2.
战颖  洪亮 《山东医药》2006,46(30):51-51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椎间关节退变使其周围组织受累,导致颈髓受压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种颈椎病。2003~2005年,我们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是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并进一步继发相邻骨与软组织结构的退变,最终导致脊髓损害。2001~2003年,我们采用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以及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变性疾患中的一种严重状态。该病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并进一步继发相邻骨与软组织结构的退变,最终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血供障碍,表现出脊髓损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调查表明,如果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有不同类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颈椎病,到了60岁可达30%~40%,可见这种以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必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病情重、又常伴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各种治疗都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手术治疗风险更大,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加元  桑锡光  司萌 《山东医药》2004,44(15):27-28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类型,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CSM的手术治疗一般采用颈前路椎间盘骨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固定,或单纯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板切除减压术等。但对于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严重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者,往往需要再次手术。2000年2月至2002年10月,我院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减压治疗CSM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中老年连续双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CDF组18例,ACCF组20例。比较两组失血量、手术时间、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曲度改善、融合率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及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颈椎曲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颈前路减压手术对中老年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都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ACDF的优势在于更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同时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更优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赵建彬  张洪磊 《山东医药》2007,47(23):45-45
2003年3月~2005年8月,我们采用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16例,获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6例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9~72岁,平均53岁。重度脊髓型颈椎病4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外伤3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9例;  相似文献   

8.
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以颈脊髓前方受压为主,因此颈椎前路减压被公认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锁钉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2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有颈脊髓受压损害引起的上、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解除压迫可阻抑病变发展,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1992年11月至2002年8月,我院采用颈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2例,其中35例在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切除退变增厚的后纵韧带,手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引起周围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改变,造成颈椎管狭窄,压迫颈脊髓,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该病复杂,起病缓慢,脊髓受损后往往出现不可逆的改变,治疗难度大,效果较差。本研究对于不同类型的CSM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针对手术治疗比较了三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及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CDF)治疗老年连续双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ACCF治疗19例(ACCF组)和ACDF治疗23例(ACDF组),根据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的变化,记录植入物下沉、移位等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融合率,根据随访MRI评估手术减压效果以及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两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都获得100%植骨融合率,MRI检查显示手术减压效果相当,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CCF组Cobb角为(19.95±1.35)°,ACDF组Cobb角为(22.78±2.02)°,两组差异显著(P0.05),ACCF组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明显高于ACDF组(0%,P0.05)。结论老年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种颈前路减压手术都可以获得满意的脊髓减压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最终都能够获得骨性融合,而ACDF更趋合理,优势在于更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植骨融合提供稳定的局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前路槽式减压不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报告夏津县人民医院(253200)李传思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国瑞1990-1997年,我们采用颈前路槽式减压不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5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完成手术治疗并完成术后随访的91例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椎间盘组,同期完成手术治疗与术后随访的89例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椎体组,术后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检查两组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C2-7Cobb角、C2-7SVA、T1倾斜角);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程度;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两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结果椎间盘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椎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椎体组,手术费用少于椎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两组C2-7Cobb角较术前增大,C2-7SVA、T1倾斜角较术前降低,且椎间盘组C2-7Cobb角大于椎体组,C2-7SVA、T1倾斜角低于椎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术后6个月,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椎间盘组均低于椎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更利于改善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减轻疼痛程度,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颈椎功能迅速恢复,更利于缩减治疗费用,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不同手术方式对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具成人尸体颈椎(C2~T1)标本,随机平均分为5组各4具,对照组(A组)不行特殊处理;B组行前路连续3个椎间盘(C4/C5、C5/C6、C6/C7)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C组行保留C5椎体后壁+连续3个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D组行C5椎体次全切除+连续3个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E组行C5及C6椎体次全切除+连续3个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采用ZWICK-Z010/BIXI双向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各组运动范围、轴向转角、轴向刚度、水平及垂直位移、应变方面稳定性.结果 5组颈椎标本在运动范围、轴向转角、轴向刚度、水平及垂直位移、应变方面稳定性最差的是E组,与其他四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四组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B、C、D三组部分指标优于A组.结论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四种手术方案中,以2个椎体次全切除+连续3个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最差,建议在临床中减少应用;其余3种手术方式术后即刻稳定性均较好,临床上可针对性采用.  相似文献   

15.
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术后随访40例.疗效满意。该术式的优点为:①脊髓减压充分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稳定性好;②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③无需自体另行取骨,避免了供骨区反应及后遗症;④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稳定。认为该术式对有颈前路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是一种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国内报道显示其患病率为3.8%~17.6%。另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97%出现椎间盘退变。1984年全国颈椎病会议上提出颈椎病(eelwical spondylosis,CS)定义为: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本身及其继发改变所致失稳,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该会议还同时确定了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其它型。  相似文献   

17.
聂林  侯勇 《山东医药》2009,49(14):112-112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应在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丧失发生之前。颈椎病传统的手术方式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或后路椎管减压术。但该手术融合了脊柱的运动单位,减少了颈椎的活动度,使颈部僵硬;融合增加了临近节段的负荷,使相邻两椎间盘的退变明显加速,数年后可因新的病变需二次手术。而颈椎非融合手术是在去除致病因素后,又保留了颈椎的运动功能。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非融合手术的代表,其优良的近期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为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有颈脊髓受压损害引起的上、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解除压迫可阻抑病变发展 ,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1 992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院采用颈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62例 ,其中 35例在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切除退变增厚的后纵韧带 ,手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据症状、体格检查及 CT、MRI结果确诊 ,男 49例 ,女 1 3例 ;年龄 38~ 73岁 ,平均 5 6.4岁。缓慢发病 42例 ,轻度外伤后发病 1 2例 ,劳累后发病 6例 ,无原因突然发病并迅速加重 2例…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10%~15%,其致瘫率较高,而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方法。自1995年7月~2001年7月,我院采用环锯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例,均获随访,效果较满意,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是脊柱外科常见手术,临床上常会遇到并发症。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发生并发症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