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类型、CT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6月至199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1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情况,分别对动脉瘤发生部位、大小、SAH次数、Hunt-Hess分级和临床症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良好14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脑积水是动脉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以脑室外引流治疗最为有效,慢性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以脑室腹腔分流为宜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易患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处理32例手术治疗的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慢胜脑积水的发生率在年龄大于60岁和小于60岁患者之间、Hunt-HessⅢ~Ⅴ级和Ⅰ~Ⅱ级之间、后循环动脉瘤和前交通动脉瘤与其他部位动脉瘤之间、出血次数在两次以上与一次之间、有脑室积血与无脑室积血之间,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年龄大于60岁,Hunt-HessⅢ~Ⅴ级,后循环动脉瘤和前交通动脉瘤,两次以上出血和有脑室积血是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96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根据出血2周后有无晒积水分为脑积水组(11例)和非脑积水组(85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动脉瘤位置、出血破入脑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的筹异。结果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在年龄、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出血破入恼室、急性脑积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动脉瘤性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有较明确的影响因素,熟悉这些因素,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结果:经各种综合治疗后GOS评分:良好48例,轻残8例,重残4例,死亡2例.结论: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其治疗处理关系到病人的最终疗效.急性脑积水主要的治疗方式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7例动脉瘤性SAH后继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恢复良好10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脑积水是动脉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可改善其预后;脑室外引流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别是动脉瘤性SAH后急性、慢性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根据实际病情,分别进行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脑积水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并评估头痛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显效15例、好转9例,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后的脑血管痉挛、三脑室宽度、哈氏值、头痛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0.01)。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容易并发脑积水,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腰大池引流,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31例,按时间对积水情况进行分期,对其临床症状、CT、诊断标准、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31例患者全部诊断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易形成急性、亚急性、慢性的脑积水,临床诊断脑积水的首选方法为CT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根据发病时间将SAH后的脑积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期,并对36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患者行头颅CT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治疗采用脑室外引流术1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25例。结果 全组均被诊断为脑积水。经治疗后临床状况改善情况:明显改善31例,好转5例;CT扫描显示脑室情况:正常29例,明显缩小5例,稍缩小2例。临床治愈34例。2例复发者经2次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以形成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脑积水;CT是诊断脑积水首选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对脑积水进行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10.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脑积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脑积水是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研究认为其发生机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下腔纤维化有关,新的脑脊液循环理论认为与中枢神经系统微血管渗透压、静水压有关。影响慢性脑积水的因素复杂,目前还没有确切的防治措施,本文对近年来脑积水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9-10~ 2011-10间收治的6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式.结果 患者经CT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对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脑室外引流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主要是出血和血肿,该病的诊治主要借助于CT检查,主要通过脑室外引流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曹冠柏杨国芳(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神经外科312000)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积水(AHC)是指创伤性SAH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笔者1987年3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经CT确诊的创伤性SAH后AHC3...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急性脑积水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止良 《西部医学》2010,22(3):464-46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治愈35例,占58.3%;死亡25例,病死率为41.6%,其中血糖升高者病亡率为62.5%,发病有意识障碍者死亡率为60.0%。结论SAH伴急性脑积水的症状体征难以与SAH鉴别,动态CT或MRI检查可确诊,有意识障碍、反应性血糖升高者死亡率显著增加,脑室积血、脑血管痉挛及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SAH伴急性脑积水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动态观察、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选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则同期未发生脑积水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饮酒史、吸烟史、动脉瘤后循环、高血压病史、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侧左、脑室扩大、早期手术以及出血破入脑室等因素均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独立性因素,而Fisher分级、多次出血、高龄以及Hunt-Hess分级为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多因素.结论:从单因素与多因素两方面分析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并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陈高  席桂发 《浙江医学》2009,31(9):1191-119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hage,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脑动脉瘤破裂,称为动脉瘤性SAH,约占85%。据统计,约20%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易于在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约有50%的患者死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IⅧ。同时,发生SAH后的脑血管痉挛是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SAH后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循环梗阻,出现的以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的病理性扩张、脑实质相应减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脑积水是提高动脉瘤性SAH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及致残率的关键.现对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并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5例动脉瘤性SAH后并发脑积水情况,分别对动脉瘤发生部位、SAH次数、Hunt-Hess分级和临床症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全组GOS评分良好20例,轻残9例,中残4例,重残2例.结论:脑积水是动脉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在处理动脉瘤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治疗为宜.慢性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以脑室-腹腔分流最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积水15例,亚急性和慢性脑积水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有: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高龄、高血压病、高血糖、多次出血、前交通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瘤及脑血管痉挛.其中,Hunt-Hess分级、脑室内积血和动脉瘤部位与急性脑积水有关,而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脑血管痉挛、出血次数、年龄、高血压病和高血糖等与亚急性和慢性脑积水有关.结论: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列前三位的是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和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9.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有不少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应用标准化的神经心理学测量能对认知功能全面检查。认知损害与治疗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等因素有关。对发病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