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克隆、真核表达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株的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 方法 PCR扩增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汶川人株L.d.SC10H2与四川南坪犬株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将该基因导入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质粒的瞬时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稳定表达。 结果 2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552 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同源性为86%。转染后在NIH3T3细胞膜和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短暂表达。细胞裂解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20 000处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内获得了稳定表达。 结论 获得了我国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分离株L.d.SC10H2和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序列,并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真核表达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株的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方法PCR扩增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汶川人株L.d.SC10H2与四川南坪犬株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将该基因导入pcDNA3.1(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牲,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质粒的瞬时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稳定表达,结果2株杜氏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552 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同源性为86%。转染后在NIH3T3细胞膜和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短暂表达。细胞裂解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20000处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表明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内获得了稳定表达。结论获得了我国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分离株L.d.SC10H2和L.d.SC7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序列,并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方法培养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并体外转化无鞭毛体,其总蛋白经2-DE电泳后以小鼠抗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对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蛋白进行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重组表达无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编码基因,以Western blot法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等量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蛋白经2-DE电泳均可呈现680~742个蛋白点,Western blot及MALDI-TOF/TOF-MS分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与延伸因子2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核苷二磷酸激酶为无鞭毛体特异表达抗原。重组核苷二磷酸激酶编码基因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证实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特异表达强抗原。结论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抗原表达存在差异,核苷二磷酸激酶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特异表达强抗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的毒力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方法 制备杜氏利什曼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硕大利什曼原虫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等5种7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的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法,以α-微管蛋白基因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作为阳性对照,根据GenBank公布的GDP甘露糖焦磷酸酶基因(GDPMP)、A2抗原相关蛋白基因(A2rel)、脂磷酸多糖合成蛋白1基因(LPG1)、脂磷酸多糖合成蛋白2基因(LPG2)、动基体膜蛋白11基因(KMP-11)、胱氨酸蛋白酶C基因(CPC)、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1基因(HASPB1)、胱氨酸蛋白酶2基因(CPB2)、胱氨酸蛋白酶B2.8基因(CPB2.8)和热激蛋白100基因(CLP b)等毒力相关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分析以上各基因在各种(株)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各毒力基因在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中的表达明显不同,HASPB1基因在7个种(株)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中均表达,GDPMPLPG1LPG2CPB2.8CPB2A2rel和CLP基因分别在特定种(株)的前鞭毛体和/或无鞭毛体中表达,CPC基因仅在杜氏利什曼原虫SC10株和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内表达,KMP-11基因在7个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或无鞭毛体内均不表达。 结论 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种特异性和期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棒状体蛋白11(ROP11)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方法设计合成弓形虫ROP11基因引物,运用RT-PCR方法扩增ROP11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ROP11。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 RT-PCR扩增弓形虫ROP11基因片段为1 548bp,与预期大小相符。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ROP11经PCR及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鉴定正确。重组质粒测序后与GenBank报道的ROP11基因比对,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在重组质粒转染的HeLa细胞胞浆观察到黄绿色荧光,对照组无荧光。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OP11,该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为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溶藻弧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方法提取溶藻弧菌基因组DNA,PCR扩增HSP70基因片段,克隆至TA载体,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HSP70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重组质粒,通过PCR、酶切及序列分析对HSP70基因pcDNA3.1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扩增出1 914bp的溶藻弧菌HSP70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溶藻弧菌HSP70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结论成功构建了溶藻弧菌HSP70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为HSP70基因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Rv090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为研究Rv0901基因的功能提供材料。方法以结核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Rv0901基因序列,将Rv0901基因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获得重组表达质粒,体外转染Cos7细胞,RT-PCR检测转染的情况,并提取转染细胞总蛋白和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检测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扩增出Rv0901基因序列,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v0901,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的RT-PCR能扩增出Rv0901基因序列,转染细胞总蛋白和细胞培养液上清均能特异表达Rv0901基因蛋白。结论成功构建Rv090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内进行了良好表达,为研究该基因功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磷酸钠协同转运蛋白基因SLC34A2的真核表达重组载体pcDNA3.1(+),并进行酶切鉴定。方法查得人SLC34A2cDNA全序列,设计合成相应特异性引物,引入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通过RT-PCR获得SLC34A2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多克隆酶切位点中,构建重组体pcDNA3.1(+)-SLC34A2,通过酶切分析,PCR及测序鉴定,筛选阳性重组体。结果从正常肺组织中逆转录扩增出的SLC34A2基因,大小约为2073bp,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SLC34A2真核表达重组载体pcDNA3.1(+)-SLC34A2。结论RT-PCR扩增得到了大小约为2073bp的SLC34A2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cDNA3.1(+)-SLC34A2真核表达重组载体。  相似文献   

9.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寄生在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巨噬细胞而引起的疾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内脏利什曼病若不治疗则会致命.研究者对寄生在白蛉属消化道内的前鞭毛体和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无鞭毛体胞内高表达基因或蛋白进行研究,筛选出一些特异基因,为利什曼原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确定和靶作用药物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的基因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克隆4株利什曼原虫表面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的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锥虫(T.cruzi)与利什曼原虫亲缘关系相近的原则,首先以锥虫无鞭毛体蛋白的基因为参考。对GenBank中的dbFST数据库检索,获得硕大利什曼原虫(L.major)一段309核苷酸片段,根据其序列合成探针,对硕大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文库筛选,首先获得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编码基因,再以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 毛体蛋白编码 基因序列为依据,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亚马逊利会曼原虫(L.ama.)、巴西利什曼原虫(L.bra.)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mex.)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结果 克隆了4株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编码的基因。均为国际上首次克隆化基因,已被美国GenBank收录。结论 实现了4株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霍乱孤菌ctxB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NIH3T3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重组质粒pET32a-ctxB上切下ctxB基因,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重组子经限制性酶切分析、PCR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cDNA3·1-ctxB。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ctxB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对pcDNA3·1-ctxB的瞬时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约380bp的ctxB被克隆到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中,经测序无误后,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的方法,检测到重组质粒pcDNA3·1-ctxB在NIH3T3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得到了表达。结论ctxB真核表达的成功构建及表达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的免疫原性及其作为佐剂的应用价值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pcDNA3.1( )GDNF真核表达质粒并了解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方法 将GDNF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产物克隆至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并以Fu Gene 6介导法转染真核细胞,了解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重组pcDNA3.1( )GDNF表达质粒克隆成功,转染实验表明重组质粒能在真核动物细胞中表达出具有活性的GDNF蛋白。结论 以Fu Gene6介导pcDNA3.1( )GDNF质粒转染真核细胞为基因治疗帕金森氏病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2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设计合成GRA2引物,运用PCR方法扩增其基因片段,经克隆至pMDl8-T载体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而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GRA2。脂质体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HFF细胞,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GRA2的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GRA2基因序列正确,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GRA2经PCR、EcoR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转染GRA2基因的细胞,RT—PCR可见目的条带。结论成功获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GRA2,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疫苗的免疫保护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亚马逊利什曼原虫(L.ama)无鞭毛蛋白(amastin)的编码基因,并对其同源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我们首次克隆的硕大利什曼原虫(L.major)无鞭毛体蛋白的编码基因,设计并合成核苷酸序列特异性引物,以亚马逊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无鞭毛体的编码基因DNA片段,并进行核苷酸 列测定以及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克隆了亚马逊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的编码基因,含有单一开放读框,长度为552bp,编码的无鞭毛体蛋白由183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亚马逊利什曼原虫与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编码基因之间高度同源,在核苷酸与氨基酸残基序列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6%和94%,结论:首次实现亚马逊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的克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NIH3T3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重组质粒pET32a—ctxA上切下ctxA基因,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重组子pcDNA3.1-ctxA经限制性酶切分析、PCR鉴定和序列测定正确后,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ctxA转染NIH3T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对peDNA3.1-ctxA的瞬时表达产物和稳定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peD—NA3.1-ctxA成功转入NIH3T3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在NIH3T3细胞膜和细胞浆中检测到了瞬时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到转染的阳性细胞克隆稳定表达出约29ku的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DNA3.1-ctxA,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出29ku的CTA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rHGF)与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rALR)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为新的肝纤维化治疗方法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分别以重组质粒pUC18-rHGF和pUC18-rALR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rHGF和rALR的基因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获得的基因片段通过一个连接序列(linker)进行连接,构建融合基因rHGF-linker-rALR,将融合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的Kpn Ⅰ和Xba Ⅰ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HGF-linker-rALR,并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rHGF和rALR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分别观察到2200 bp和400 bp的条带,与理论值相符.重叠延伸PCR获得的融合基因产物电泳后观察到2600 bp的条带,与预期值一致.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HGF-linker-rALR经双酶切,电泳后观察到2600 bp和5400 bp的两条DNA条带,与预期值相符,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序列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rHGF与rALR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矫  税青林  田强  陈绍坤  周进 《山东医药》2009,49(43):13-15
目的构建融合人乳腺珠蛋白(hMAM)与人热休克蛋白70(HSPT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MAM-HSF70,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法扩增hMAM基因,酶切测序分析后,与人HSPT0基因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hMAM-HSPT0,采用电穿孔法转染入COS-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HSPT0与hMAM基因,酶切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载体含有hMAM与人HSPT0的融合基因,COS-7细胞中可检测到hMAM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HSP70抗体。结论hMAM与人HSP70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此为进一步进行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