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79例儿童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核型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儿童t(8;21)急性體系白血病(AML)的核型异常情况,评估缓解后治疗强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方法对79例儿童t(8;21)AML患者进行检测确诊.诱导缓解治疗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联合(HAD)方案.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5~7疗程的联合化疗.结果 79例患儿中,55例(69.6%)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其中40例(50.6%)伴性染色体丢失,9例(11.4%)为del(9q),7例(8.9%)为复杂变异型t(8;21)异常.3例患儿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预后均不良.1、2疗程完全缓解(CR)率分别力81.7%(49/60)和94.8%(55/58);3年无事故生存率、无病生存(DI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26.2 ± 6.8)%、(31.3 ± 6.7)%和(27.6 ± 6.6)%;29例患儿缓解后治疗疗程数为5个或以上,其3年DFS率为(51.7 ± 9.3)%.单纯t(8;21)±性染色体丢失组与伴其他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儿的3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大剂量阿糖胞苷组患儿的3年DFS率明显优于标准化疗组(66.7% vs.27.3%,P=0.03).结论 多数儿童t(8;21)AML患者伴有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对患儿生存没有不良影响.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少见,但预后不良.儿童伴t(8;21)AML治疗CR率高,远期疗效好.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作为缓解后治疗能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2亚型遗传学特征.方法初步分析30例儿童AML-M2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结果 30例儿童AML-M2染色体核型中伴t(8;21)(q22;q22)组占46.67%(14/30),正常核型组占36.67%(11/30),其它异常核型组占16.66%(5/30),其中有1例为罕见的伴t(8;21)(q22;q22)的亚四倍体核型.结论证实了t(8;21)易位染色体为儿童AML-M2亚型较为特征性的遗传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3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DA、HA或DAE方案诱导至完全缓解,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大剂量阿糖胞苷静脉滴注巩固强化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3年无病生存率(DFS)。结果:观察组1、2、3年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强化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剂量阿糖胞苷(ID Ara-C)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治疗效果.方法用ID Ara-C对23例AML患者进行化疗,其中用于完全缓解(CR)后强化治疗15例,用于难治性复发性AML诱导缓解治疗8例.结果强化治疗组中,中位CR期17个月,治疗相关死亡1例;难治性复发性AML组4例(50%)取得CR.结论ID Ara-C用于AML的缓解后强化治疗,可减少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提高无病生存率,用于难治性复发性AML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绝大多数病人可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的主要因素、诱导治疗以及巩固治疗方案,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一个临床参考意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至2016年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诱导缓解方案、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方案。总结20例患者的完全缓解率、5年内总体生存率以及5年内无病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全部缓解,5年生存有19例(95%),5年无病生存18例(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2例患者。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维甲酸+砷剂诱导治疗后,当患者完全缓解后再进行巩固治疗。采用化疗+维甲酸+砷剂是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临床特征及对不同治疗的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9月89例儿童ANLL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儿童ANLL以M1、M2亚型居多,占37.1%;临床表现中髓外浸润较多见;②总诱导缓解率68.6%,使用DAE诱导方案1疗程CR率为40.1%;③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 缓解率87.5%,平均CCR 33个月;④进入巩固治疗的ANLL患儿中5例完成4次大剂量Ara-c强化治疗,其中3例CCR≥36个月.结论 ①儿童ANLL的1疗程CR率与诱导治疗的强度相关;②As2O3有助于降低APL患儿的复发率,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③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强化治疗有助于提高儿童ANLL的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强化巩固治疗.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和支持治疗的加强,近20年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60%~85%,但约半数患者会在短期内复发,因此减少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提高无病生存期(DFS)的关键是进行有效的缓解后治疗.阿糖胞苷(Ara-C)是治疗成人AML方案的基本组成药物.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对难治、复发AML有明显的抗白血病活性,从而推测HD-Ara-C可克服耐药.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不断摸索与调整Ara-C剂量,HD-Ara-C已广泛应用于诱导缓解和缓解后强化巩固治疗,使AML的DFS有了明显提高.我院1997年6月~2001年10月对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后应用HD-Ara-C与原诱导方案交替进行强化巩固治疗,以探讨HD-Ara-C对AML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和HD-Ara-C的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缓解后的适宜强化治疗方案.方法: 37例AML患者随机分成原方案组和多种方案组,除复发者外,均强化治疗1~2年.原方案组采用原诱导缓解方案(DA或MA)、原诱导缓解方案联合依托泊苷或替尼泊苷或高三尖杉酯碱、原诱导缓解方案中的阿糖胞苷由常规剂量改为中或大剂量等方案进行交替化疗;多种方案组采用中或大剂量阿糖胞苷、HA、HAE、DA、DAE、MA、MAE、AA等方案交替应用,其中原诱导缓解方案应用2~3个疗程.结果: 原方案组和多种方案组患者 1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6.5%和70%(P>0.05),3年DFS率分别为46.7%和12.5%(P<0.05).结论: 采用含诱导缓解方案的方法反复强化治疗AML,远期疗效优于多种不同方案交替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伴t(8;21)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近期疗效。方法:30例伴t(8;21)的AML患者中M01例、M226例、M52例、CML-BPI例。26例伴有t(8;21)的M2患者中简单核型异常9例,复杂核型异常17例,取28例正常核型的M2患者为对照,观察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的关系。结果:t(8;21)的非M2患者除1例M5经治疗为CR外,余3例均为NR;t(8;21)的M2患者的CR率(84.6%(22/26))高于正常核型的M2患者(64.3%(18/28))(P>0.05);简单核型异常的M2/t(8;21)患者化疗CR率(94.1%(16/17))高于伴复杂核型异常的M2/t(8;21)患者(66.7%(6/9))(P>0.05)。结论:t(8;21)的M2患者预后较好。而伴复杂核型M2/1(8;21)患者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淋系白血病化疗后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淋系白血病化疗缓解后的治疗时间。方法治疗并随访观察我院10年来收治的原发初治急性淋系白血病100例。经两位以上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和检验师的确认与统计所得数据。结果100例原发初治急性淋系白血病采用VP(长春新碱 泼尼松)方案基础上联合用药分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78.0%,83例可分析期的缓解患者中无病生存9.1个月,3年生存率为21.2%,5年生存率为10.0%,化疗后继续治疗<6个疗程者无病生存期为7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11.0%,5年无病生存率为6.0%;治疗>6个疗程的患者中无病生存期为35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40.0%,5年无病生存率为25.8%;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9个疗程的患者比治疗>6个疗程的患者生存率略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淋系白血病化疗后标准剂量治疗巩固强化至少应6个疗程以上,通常治疗至少维持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72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实验室及临床特性,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与单纯t(8;21)AML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t(8;21)AML患者,包括细胞形态学、血象、细胞遗传学G显带核型、免疫表型、AML1/ETO融合基因及临床特征,并按染色体核型分为单纯组(A组)及伴有附加异常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72例t(8;21)AML按FAB分型M2占65例(90%),M4占5例,2例为M5.单纯易位27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45例(62.5%),主要的附加异常类型为-Y, 4,del(9q).A,B两组在年龄分布、骨髓幼稚细胞数、骨髓Auer小体检出率、骨髓嗜酸细胞数、免疫表型分布、髓外白血病发生率及化疗诱导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略低,且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A组.随访1~96月,A组3年预期生存率为(63.9±11.2)%,中位生存时间为65个月;而B组3年预期生存率为(20.9±9.2)%,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P<0.05),但B组各种主要附加异常之间生存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是t(8;21)AML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伴有附加异常的t(8;21)AML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单纯t(8;21)者.  相似文献   

12.
31例未治ANLL中26例的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成功。14例有核型异常(53.8%)。其中5例为t(8;21)。按核型正常或异常分组,其完全缓解率无显著差异,但t(8;21)异常的病例具有共同的血液学和临床特点,较易获得缓解。对16例病人作了动态观察,发现在诱导缓解期两例病人的核型较细胞形态学能更早反映或证实化疗效果。认为动态核型研究是判断疗效的较客观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S100A6 mRNA在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对疗效、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初治AML患者42例,另选取健康对照者12例,Real-time PCR检测AML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S100A6 mRNA表达,比较AML患者与对照组及AML不同类型间S100A6表达。比较M3、M4、M5患者中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S100A6表达差异,复发组与无复发组S100A6表达差异,比较M3、M4、M5患者S100A6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CR1(第一次完全缓解)、CR2(第二次完全缓解)的表达差异、2年总生存率(OS)表达差异及复发率表达差异。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比较各组间差异。 结果 S100A6在M3、M4、M5患者中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在M1、M2、M6、M7患者中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3、M4、M5患者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S100A6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3、M4、M5患者2年内复发组治疗前S100A6表达较无复发组高(P<0.05)。S100A6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CR1率、CR2率、2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3、M4、M5患者S100A6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复发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 S100A6在AML患者中的表达与AML分型、疗效及预后相关,可作为白血病疾病诊断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1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分析126例AL初治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采用直接培养法或24/48h短期培养法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结果 AML中M3的核型畸变率最高,M6最低,t(15;17)最多且仅见于M3,t(8;21)见于M2、M4、M4EO、M5,+8异常见于AMLM2、M3、M4、M5、M6各亚型。t(15;17)组缓解率为93.3%,t(8;21)组为75.0%,其它核型异常组为52.0%,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t(15;17)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t(15;17)组与t(8;21)组比较、t(8;21)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AML正常核型组缓解率为72.5%.12例t(15;17)患者中7例(58.3%)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5例(41.7%)为阳性,缓解率为75.0%.6例t(8;21)患者中4例(66.7%)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2例(23.3%)为阳性,缓解率为50.O%.ALL双Ph染色体异常2例,均为NR,且1例经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仍未达到缓解。结论 染色体研究对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AML核型是否正常与WT1基因阳性率无关,t(15;17)和t(8;21)两组WTI(一)患者缓解率高于WT1(+)患者。  相似文献   

1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经ATRA诱导缓解的初治APL患者长期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对预后因素进行研究。结果72例患者的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32.5%、18.4%和73.8%、58.5%。初发病例在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中,联合应用ATRA和化疗以及发病时WBC计数与预后相关。AS2O3治疗复发APL,完全缓解和生存均高于常规化疗十维甲酸组。结论ATRA可作为初发病例的标准诱导治疗;缓解后联合应用化疗和ATRA能延缓或降低复发;在复发病例中,As2O3治疗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初诊的220例AML患者,应用PCR方法扩增IDH1基因的4号外显子,通过基因测序检测IDHl基因突变情况,分析IDH1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结果 220例AML患者中检出IDH1基因突变者9例,突变率为4.09%,均为R132H突变。突变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0岁,未突变患者中位年龄为43岁,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突变组患者初诊血小板计数为68(48~175)×109/L,未突变组患者初诊血小板计数为43(10~253)×109/L,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IDH1基因突变均发生在AML-M5和AML-M4中,未见其他亚型。正常核型组IDH1基因突变率6.48%(7/108),高于异常核型组IDH1基因突变率1.43%(1/70),无统计学差异。IDH1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相关性,P<0.05 ,与FLT3-ITD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IDH1基因突变患者免疫表型易出现CD34-、CD33+、CD64+( P均<0.05)。IDH1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率为50%(4/8),低于非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率80.92%(140/173), P<0.05 。所有随访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25%(1/4),低于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67.32%(103/153), P<0.05;正常核型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28.57%(2/7),低于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65.91%(58/88),P<0.05 ;不伴有NPM1突变的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0%,明显低于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67.20%(84/125),P<0.05;伴有NPM1突变的患者中,IDH1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40%(2/5),非突变组2年总生存率为67.86%(1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DH1基因突变患者年龄较大,血小板计数较高。IDH1基因突变易发生于正常核型患者,易见于AML-M5和AML-M4。IDH1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相关性。IDH1基因突变对AML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是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伴有NPM1突变时,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22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及与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25例初治AML的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分析,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结果 发现本组13l例(58.20%)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共有14种核型异常。t(15;17)、t(8;21)、t(9;22)为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且t(15;17)、t(8;21)、inv(16)分别仅见于M2、M2、M4B0。核型异常与临床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持续时间及中位生存期等预后高度相关,t(15;17)、t(8;21)完全缓解率高.完全缓解期及中位生存期长,预后相对较好。而正常核型次之,其它核型异常预后较差。结论 染色体研究对AML的诊断,分型,治疗选择及预后估计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