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涛  林凤琼  冯凯祥  邓莉 《西部医学》2008,20(5):980-981
目的评价剖腹探查术未发现小肠出血原因的患者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的床诊断价值。方法18例多项常规检查阴性,但ECT(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提示小肠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未发现病灶,于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结果18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均检出阳性病灶,病因确诊率为100.0%。结论术中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的隐蔽性小肠出血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肠疾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外科剖腹探查术,并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19例均成功查出小肠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 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术前不能确诊的小肠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诊断性剖腹探查45例术中主要应用强光灯透照法、小肠镜检查和经小肠造口处放入纱布和外透照法。结果:45例均找到病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结论:采用目前常用的诊断技术难以确定出血部位时,剖腹探查术仍然是诊断治疗小肠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肠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问题的探讨——附9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93例小肠出血的病人,进行了内镜或钡餐透视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99mTc核素显像(ECT)、小肠钡灌肠、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DSA),所有检查阴性又出血不止者或病情严重则行剖腹探查或术中内镜检查。结果:在93例患者中,非肿瘤性病变54例,小肠肿瘤性病变15例,全身性疾病24例,其中以炎性肠病及感染性疾病为多。术前明确出血病因的有50例,术前诊断率为53.76%。43例患者行剖腹探查,有27例了术中内镜检查才明确诊断。结论:小肠出血性疾病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需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术中内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刘国龙  张平 《重庆医学》2008,37(15):1725-1726
目的 探讨单纯闭合性小肠损伤及其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单纯闭合性小肠损伤的受伤机制、早期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7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单纯闭合性小肠损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掌握手术探查指征、选择合适的术式和术中仔细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病因以小肠肿瘤和憩室为主,炎性息肉及血管病变少见。7例和6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B超与CT检查确诊,17例剖腹探查确诊。均采用手术治疗,30例随访1a以上均无复发。结论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短期内出血大、有休克表现及原因不明的反复出血应行诊断性剖腹探查,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分析。结果:掌握检查小肠肿瘤的方法。结论:在排除胃结肠病变的基础上,对小肠肿瘤可能性大者,应积极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8.
小肠出血4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线小肠气钡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99mTc扫描、剖腹探查及术中内镜检查出血病因中,肿瘤出血占首位,憩室与伤寒也占较高比例。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小肠出血有重要价值,原因不明的反复出血应及时剖腹探查,术中内镜可提高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9.
我院内镜室对6例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患者,在剖腹探查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均发现小肠出血的准确部位和原因,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8-46岁,平均36.6岁。出血病程3天*6年不等。主要症状为轻重不等的消化道出血,其中4例黑便,1例暗红色血便,1例呕血及黑便。6例均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及钡剂X线透视排除了上消化道和结肠病变。6例中,2例因出血量大,4例反复出血后行剖腹探查术。2检查方法术前用2%的戍二醛浸泡30分钟。开腹后由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切口插人,术者握住内镜先端部,将小肠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化道的分段。方法:对34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小肠镜、剖腹探查及术中内镜检查。结果:诊断阳性率为: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62.5%(10/16),核素扫描50.0%(4/8),小肠气钡双重造影42.9%(6/14),小肠镜0.0%(0/4),剖腹探查100.0%(10/10)。结论:小肠出血的诊断首选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再行核素扫描,尤其是少量小肠出血对核素扫描较敏感;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微小的隆起和凹陷性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小肠镜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剖腹探查用于上述辅助检查均未能明确,且排除了上消化道和大肠病变而又有大量出血和反复出血者。应将小肠认为是中消化道而大肠是下消化道。  相似文献   

11.
小肠出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 ,作者对 7例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而转外科剖腹探查的小肠出血病人 ,在术中探查不能及时发现病灶的情况下 ,术中利用内镜协助探查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小肠出血病人 7例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32~ 6 9岁 ,平均 44 .6岁。均因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出血或出血猛烈转外科剖腹探查 ,且在探查中未能及时发现病灶。7例中以呕血为主要表现 1例 ,呕血伴黑便 2例 ,黑便或暗红色便 4例。中度贫血 4例 ,重度 3例 ,出现休克症状 3例。方法 内镜经常规浸泡消毒 ,插入部用消毒巾包裹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肠镜在小肠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技巧。方法对于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而常规检查短期内不能明确病因的急性小肠大出血患者,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并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结果
  经肠镜在剖腹探查时准确地找到出血的原因,其中有4例为血管畸形,1例是小肠憩室,1例是海绵状血管瘤,确诊后合理手术出血均得到救治。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小肠大出血患者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病变检出率高,在基层医院也可以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999年收治的1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资料。结果:本组包括8例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术前误诊率为62.5%,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腹痛,梗阻和腹块。术前X线,B超诊断阳性率不高,CT扫描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扫描阳性率分别为75%,75%和100%。6例经剖腹探查而确诊。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难于早期发现,应将术前的CT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手段和剖腹探查,术中内镜,术中冰冻病理等方法相结合,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很多疾病可引起小肠坏死,坏死肠段过长致大部小肠切除可出现短小肠综合征症状,死〔率较高。我秤自行设计新手术方法即小杨新生粘膜形成术治愈1例切除小肠3人的患儿,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仅患儿男,毛月。因旧泻、政胀、便血、高热入院。经非手术治疗无级鲶、考虑为“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大部小肠充气扩张,肠壁遍布麻片状坏死及浆肌层血肿,行肠减压后切除坏死肠段约llbem,赢余肠段运端行包理缝合,近端行单口道疾。4月后再行闭疫及小肠新生粘膜形成术。术中分离粘连切除狭窄水肿肠管后,发现…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受小肠解剖位置等影响,小肠的内镜探查受到局限,EUS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除小肠以外的其他消化道疾病的检查。随着双气囊小肠镜(DBE)的问世和应用,小肠腔内超声(ISUS)探查成为了可能,因而在此基础上我们作了些尝试,得到了些初步体会。ISUS探查主要适用于小肠恶性肿瘤的浸润度分期、对肉眼可疑的黏膜下肿瘤以及病灶的性质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3-09~2009-02使用腹腔镜探查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诊断明确并成功止血,手术时间为(70.3±32.6)min,术中失血为(16.14±12.4)ml,手术后住院天数(7.94±3.1)d。术后随访3—30个月内未发生并发症及再出血。结论腹腔镜探查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诊治中具有定位准确、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诊治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1996年5月~2004年2月对2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行腹腔镜探查术。结果 本组腹腔探查22例中,发现多种小肠畸形。其中包括Meckel憩室11例.回肠重复畸形9例,肠壁血管瘤1例,小肠息内1例。病变均位于小肠,22例手术均成功。结论 对于小儿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合并有小肠畸形的诊断及治疗,腹腔镜辅助下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开腹之前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吕剑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6,30(3):272-273,275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病变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腹腔镜探查、治疗的20例小肠病变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小肠病变急腹症患者,包括粘连性肠梗阻7例,异物穿孔2例,憩室伴异物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溃穿孔5例,腹内疝5例,通过腹腔镜探查均明确诊断。其中17例患者直接在腹腔镜下完成确定性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32.6±6.5)mL,平均手术时间(75.0±12.5)min,平均住院时间(5.0±1.0)d。术后1~2天下床活动,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康复快等优点,在小肠病变急腹症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肠及系膜损伤46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及系膜损伤46例中闭合性损伤42便,开放性损伤4例,经手术治疗,全部获愈,小肠系膜的损伤多伴有小肠损伤,为防止误诊反应复多次不同点进行腹穿,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及时有效地复苏抗休克,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术中全面仔细探查,防止漏诊,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支持治疗,注意合并伤的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粪石性肠梗阻成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5月我院海南分院收治的1例粪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入院后经保守治疗无效,在全麻下接受腹腔镜探查术、小肠切开粪石取出术,术后16 d再次出现梗阻,肠镜下明确为粪石梗阻,术后23 d二次行剖腹探查、小肠切开粪石取出术。患者二次术后第3天恢复胃肠道功能,第9天进固体食物,第13天痊愈出院,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进食番石榴可能为海南地区粪石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诊治应注意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