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为了培养研究生在文献中抓住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我们以NMDA受体激活在LTP和LTD以及NMDA 受体激活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相反作用为例进行探讨.我们收集相关资料,根据研究发展线索进行分析,如NMDA受体激活引起LTP和LTD首先是通过高频电刺激引起LTP、低频电刺激引起LTD观察到的现象,随后发现是由同样的NMDA、AMPA受体引起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的NMDA受体亚单位是确定极性的关键因素,含NR2B亚单位的NMDA受体引起LTD,含NR2A亚单位的NMDA受体引起LTP,分析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发现CaMKII介导了增强过程而钙调神经磷酸酶介导了抑制过程;又如激活NMDA受体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相反作用现象是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谷氨酸和NMDA观察到的,因为这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激起众多学者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2.
谷氨酸及其受体在脑梗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Olney[1]提出某些氨基酸具有神经毒性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尤其谷氨酸(glutamate,Glu)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脑梗死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近年来,大量证据支持脑梗死是由EAAs毒性作用介导.EAAs是脑细胞损伤的密切相关因子,干扰EAAs产生神经毒性的各环节均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以下重点对Glu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来源、作用及与脑梗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二甲亚砜对大鼠海马脑片谷氨酸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海马脑片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兴奋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离体海马脑片灌流液中加入Glu造成兴奋性毒性损伤,用电生理记录技术观察DMSO对海马脑片顺向群峰电位(orthodromic population spike,OPS0的影响。结果:去除Glu 1h后,DMSO(5ml/L)组OPS恢复幅度和恢复  相似文献   

4.
脑组织pH值下降、酸中毒是很多疾病如脑外伤、癫痫、脑中风的病理现象,也是导致神经元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1,2]。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和氧自由基损伤作用[3,4],并且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对天麻素的药理作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如抗  相似文献   

5.
谷氨酸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在谷氨酸受体的介导下实现其在脑内的众多功能.谷氨酸受体被激活后除参与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外,还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的可塑性、学习和记忆以及突触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等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1].  相似文献   

6.
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情况,探讨脑组织内源性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缺氧缺血组。于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脑,分别行HE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缺氧缺血组于缺氧缺血后3d BrdU阳性细胞有表达,7-14d达到高峰,21d时减少,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HIBD后海马区存在细胞增殖,推论新生大鼠在出生后早期能显著抵抗HIBD,可能产生对海马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和运用兴奋性氨基酸NMDA型受体阻滞剂MK-801,观察海马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变化及其所致细胞结构改变。方法:采用Pulsinelli氏改良方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在脑缺血不同时期EAA的改变及MK-801对EAA所致结构变化的影响。提示脑缺血时EAA明显升高,且缺血时间越长释放越多,经过MK-801治疗细胞损伤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脑缺血后EAA明显升高;MK-801能阻止EAA对脑的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铅对离体海马神经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铅具有很强的神经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铅对未成熟脑学习记忆的损害,围生期铅暴露可明显抑制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功能。铅对中枢神经细胞信号传递的影响已成为目前铅神经毒性机理研究的热点。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表达的NMDA受体是铅神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位点之一,代谢型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损伤是国内外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备受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会出现缺血级联反应,除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外,还需神经保护治疗。葛根素是中药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调控自噬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葛根素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上显示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抗炎、抗氧化应激和调控自噬有关。本文就葛根素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洛伐他汀(lovastatin,LOV)对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诱导的兴奋性毒性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LOV调节NMDA受体功能在神经保护中的潜在机制。方法:培养的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分未处理组、LOV组、NMDA组、LOV+NMDA组、谷氨酸(glutamate,Glu)组及Glu+APV(一种特异性NMDA受体拮抗剂)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形态,TUNEL分析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测定蛋白水平,生物素化法检测细胞表面受体。结果:(1)与NMDA组或Glu组少数幸存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阳性神经元相比,LOV+NMDA组和Glu+APV组MAP-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多,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和长度均明显增加(P <0.001);(2)与NMDA组或Glu组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多相比,LOV+NMDA组或Glu+APV组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 <0.001);(3)与未处理组相比,NMDA组NMDA受体蛋白(N-methyl-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督安神胶囊对PTX致痫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NMDAR1)的影响。方法建立PTX癫痫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分别给予双蒸水和调督安神胶囊、西药灌胃。然后进行NMDAR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阳性细胞记数。结果FIX致痫大鼠海马NMDAR1表达显著增强,而经过中药治疗后的癫痫大鼠海马NMDAR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接近于正常组。结论调督安神胶囊可以抑制海马组织中NMDAR1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癫痫大鼠学习和记忆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络欣通对气虚血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及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NMDA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制大鼠气虚血瘀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注6,24,72 h,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和NMDA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和NMDA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脑络欣通抑制NMDAR蛋白表达,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癫痫鼠脑海马内不同时间段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与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在神经元与神经胶质之间的时空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癫痫发生不同时间段的鼠脑海马区进行GABA和Glu的标记。结果癫痫发作前期及间歇期,海马区GABA和Glu在神经胶质内聚集明显,而癫痫发作期,GABA和Glu在神经元内聚集明显。结论癫痫发作过程中,GABA和Glu存在一个从神经胶质转移到神经元后再转移到神经胶质的过程,这个时空变化提示可以从阻断这种转移方面开辟癫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幼鼠视上核和海马组织谷氨酸受体NMDAR2及其转运体GLAST的影响,为防治因睡眠剥夺引起中枢功能的损害以及可能对学习、记忆产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与应激反应相关的视上核以及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NMDAR2和GLAST表达的变化情况。通过灰度分析和荧光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视上核和海马均显示,在睡眠剥夺第3 d,NMDAR2和GLAST开始增加;睡眠剥夺第5 d,增加更为明显;睡眠剥夺的第7 d,增加的程度有所降低;睡眠剥夺第14 d,视上核NMDAR2和GLAST表达程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睡眠剥夺对幼鼠视上核和海马的NMDAR2和GLAST的表达程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有较为明显的影响。7 d后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趋于消失,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自身调节和自我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海马及杏仁核NMDAR2A和2B蛋白在束缚应激状态下蛋白表达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每天捆绑3 h的方法制作慢性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并用逍遥散进行干预,分别于7 d后和21 d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DG)和杏仁核的NMDAR2A和2B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在分离的4个部位(CA1,CA3,DG和杏仁核),发现NR2A和NR2B分子在其中都有表达。NR2A的表达:在CA3和DG区,7 d和21 d模型组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逍遥散组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NR2B的表达情况和NR2A基本一致。结论逍遥散对NR2A和NR2B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海马的CA3和DG区最明显,对7 d和21 d的应激模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作用,以维持机体原来的平衡状态。提示逍遥散对神经突触性的改变有生理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觉过敏及其脊髓谷氨酸(Glu)与NMDA 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逐一行基础痛阈测定,剔除痛阈过高和过低者后,随机分出假手术组(n=16)和模型动物组.模型动物组实施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手术.待模型成功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手术组和电针组(n=16).电针"委中"和"环跳"穴,观察其对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影响,并以OPA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测定脊髓Glu水平以及背角Glu和NMAR1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 CCI手术可明显降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手术组10d时分别为(12.10±2.25)g和(10.09±1.23)s,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手术组脊髓Glu水平明显升高,为(23.66±4.37)μmoL/mg,其损伤侧背角Glu阳性终末表达减少(0.16±0.01),NMAR1的阳性表达升高(0.12±0.03),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电针连续7次十预后,脊髓Glu水平以及背角Glu终末和NMAR1阳性表达均被逆转,与手术组各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与此同时明显改善CCI大鼠的痛敏状态与痛行为.结论 电针减轻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有效地抑制大鼠脊髓相应节段Glu的释放、调整NMDA受体的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酸毒性损伤致PC12细胞NMDAR与CB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南  冯华  朱刚  王宪荣 《重庆医学》2003,32(2):137-139
目的 探讨谷氨酸毒性损伤后PC12细胞NMDAR与CB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谷免氨酸毒性损伤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定位、定量观测PC12细胞NMDAR与CB表达的变化。结果 NMDAR表达于胞膜上,谷氨酸致其表达增强,CB表达于胞浆中,谷氨酸致其表达减弱,在4h时相较1h略有恢复。结论 NMDAR与CB在神经细胞继发性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体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受体抗体脑炎、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抗体脑炎、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样蛋白2(CASPR2)在免疫球蛋白与激素联合治疗后的变化研究。70例接受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药物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检测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MDAR、CASPR2和GABABR的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抗NMDAR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NMDAR浓度显著下降;抗CASPR2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ASPR2浓度显著下降;抗GABABR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ABABR明显上升(P<0.05)。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体内NMDAR,CASPR2和GABABR含量呈异常状态;临床应用免疫球蛋白与激素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及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发现脑缺血患者体内存在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自身抗体,了解共滴度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NMDAR1单克隆抗体淘筛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获得NMDR1模拟表位抗原。结果:细胞竞争ELIA结果显示,该模拟抗原可以竞争细胞表达天然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抗原模拟性。结论:噬菌体肽库中筛选NMDAR1受体模拟抗原可以用于临床病人血清检测,本研究为下一步临床检验准备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