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茶菜属Isodon植物中的很多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作者又从皱叶香茶菜I.rugosus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对映-贝壳杉烷  相似文献   

2.
显永香茶菜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幼衡  程怡等 《中药材》2001,24(9):654-655
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et H.W.Li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其叶茎入药,具有清热、除湿、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疮毒、湿疹等疾病。我们已对其具有抗菌抗癌活性二萜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得10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其中三种为新的化合物。对于香茶菜属植物的挥发油研究已有报道,但显  相似文献   

3.
毛叶香茶菜Gibberellane型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间用于抗菌消炎,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我们曾对河南新县白云山产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叶的乙醚提取物中除了得到齐墩果酸等三萜酸外,尚分得了4个ent-Kaurene型二萜化合物,已作报道[1].我们新近又从茎叶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二萜化合物,并做了详尽的图谱数据测定.根据图谱数据分析,X-ray所示的晶体结构确定该化合物为rabdoepigibberellolide [2],见图1.近20年来,虽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出许多对映-贝壳杉烯(烷)型二萜化合物,但ent-Gibberellane型二萜化合物的分得在国内尚属首次,另外,此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亦是首次详细给予归属.  相似文献   

4.
T.Fujita等最近从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Miguel)Hara]的叶中分离出两个抗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A和B(longikaurin A和B),并测定了结构。本文继续报导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四个抗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C、D、E和F。这四个化合物对Subutilis ATCC6633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62.5  相似文献   

5.
黄花香茶菜的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明惠  姜北  赵勤实  孙汉董 《中草药》2001,32(5):397-399
目的:研究黄花香茶菜Isodon sculponeata(Vanior)Har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黄花香茶菜占的丙酮提取物中分得6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命为为黄花香茶菜戊素(sculponeatin,E,Ⅰ),其余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延命草素(enmein,Ⅱ),epinodosin(Ⅲ),epinodosinol(Ⅳ),大萼变形甲素(macrocalyxoforminA,Ⅴ)和大萼变型乙素(macrocalyxoforminB,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Ⅳ和Ⅵ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et H.W.Li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其叶茎入药,具有清热、除湿、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疮毒、湿疹等疾病[1].我们已对其具有抗菌抗癌活性二萜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得10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其中三种为新的化合物[2].对于香茶菜属植物的挥发油研究已有报道[3],但显脉香茶菜挥发油成分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本文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显脉香茶菜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从显脉香茶菜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杨雅欣  叶江海  邓锐  张敬杰 《中草药》2017,48(17):3493-3496
目的对野苏麻Isodon coetsa中分离得到的5个7,20-环氧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细锥香茶菜乙素、大锥香茶菜乙素、细锥香茶菜甲素、紫毛香茶菜N和大锥香茶菜甲素)质谱裂解规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2)技术,通过比较5个单体化合物质谱图谱,根据其二级质谱裂解碎片推测裂解过程。结果负离子模式下,高质量区,该类二萜化合物以连续丢掉C-1、7位上取代基及C-20位氧桥为主,且根据C-1位取代基不同,断裂顺序有所区别;中低质量区的碎片离子信息提示断裂顺序为A环到B环再到C环。结论该质谱裂解规律可为7,20-环氧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结构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结构多样、新奇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及其衍生物,前期对柔茎香茶菜Rabdosia flexicaulis的化学成分研究尚不够系统,仅从中发现3个这类化合物.为了寻找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二萜化合物,采集了四川省道孚县的柔茎香茶菜地上部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和波谱分析手段,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出6个二萜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产自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的腺叶香茶菜(Isodon adenolomu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通过IR,UV,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式;对化合物1进行了单晶X-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化合物2-5和10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对映-贝壳杉烷二萜,1个对映-松香烷二萜和两个松香烷二萜;结论:Isoadenolins M-O(1-3)为新化合物,且化合物2-4和10表现出了一定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显脉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江西省宜丰地区产显脉香茶菜的嫩茎、叶中分得3种二萜化合物,根据光谱解析及理化鉴别,分别确定为lasiokaurin,ponicidin和冬凌草素(oridonin),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显脉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幼衡  程怡  吴顺华 《中草药》1999,30(6):407-408
从显脉香茶菜茎叶中分得一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rabdonervosinB,根据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其结构1α,15β-二羟基-6β,7-B-断裂-对映-对映-贝壳杉-16烯-6,20-环氧-7,20-δ-内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 :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 ,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 :近十年来 ,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 2 3个新的化学成分 ,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 ,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 ,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 ,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 2 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 ,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 ,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Miq.)Hara]的叶中分到两个新的具有反式拷利素(Kaur-ene)骨架的二萜烯化合物长拷利素A和B(longikaurin A和B)和一个已知化合物kamebakaurin。体外试验表明:长拷利素A在1微克/毫升的浓度对培养的鼠乳癌FM3A/B细胞的生长显示了抑制活性(74%);虽然长拷利素B也显示了类似的活性,但由于它在二甲基亚砜-水中的溶解度不好而妨碍了试验进行。长拷利素A和B都具有抗  相似文献   

14.
有效成分     
101.从龟叶草中分到新的二萜烯:龟叶草素 A 和 B作者从香茶菜属植物龟叶草[Rabdosia ex-cisa(Maxim.)Hara.]的叶子中分到三个已知化合物:Kamebakaurin Kamebacetal 和 Kame-bamin,同时得到两个新的反-栲利烯类化合物龟叶草素(excisanin)A 和 B。用化学和 IR、UV、MS、NMR 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的松香烷二萜属于三环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根据近十年文献报道,在香茶菜属植物中研究发现的松香烷二萜化合物有80多个。基于香茶菜属植物中松香烷二萜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对该属植物中松香烷二萜的分布来源、结构分类及药理作用进行探讨,为其今后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同时希望对未来新药的研发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江西宜丰地区产的显脉香茶菜Raadosia nevrosa(Hemsl)C. Y. Wu et H. W. Li茎叶中分得10个单体,经光谱解析和理化鉴别,确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2个为β-seco-entkaurene型二萜,nodosin(1)、epinodosinol(2),其余为β-谷甾醇、乌苏酸及胡萝卜甙。  相似文献   

17.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桂凡  许学健 《中医药学刊》2003,21(6):1012-1013
目的: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近十年来,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23个新的化学成分,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2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产自云南中甸的黄花香茶菜Isodon sculponeatus(Vaniot)Kudo茎叶的二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HPLC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产自云南中甸的黄花香茶菜茎叶中分离得到了14个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延命草素(enmein,1),表诺多星(epinodosin,2),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 A,3),黄花香茶菜乙素(sculponeatin B,4),诺多星(nodosin,5),sculponin F(6),大鄂变形甲素(macrocalyxoformin A,7),isodocarpin(8),sculponin B(9),皱叶香茶菜素(rugosanin,10),黄花香茶菜素D(sculponeatin D,11),黄花香茶菜素K(sculponeatin K,12),黄花香茶菜丙素(sculponeatin C,13),显脉香茶菜新素(rabdonervosin A,14)。结论化合物7、8、10、12和14为首次从黄花香茶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显脉香茶菜Isodon nervosus(Hemsl)C.Y.Wu et H.W.Li的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显脉香茶菜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maoecrystal D(Ⅰ),rubescensin Q(Ⅱ),rabdotemin A(Ⅲ),rabdoternin B(Ⅳ),effusanin A(Ⅴ),narcosin(Ⅵ),oleanolic acid(Ⅶ).结论 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毛叶香茶菜中的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河南产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和波谱分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20个二萜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3为三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分别为7β,15β,16β—三羟基—6β,17β—二乙酰氧基—7α,20-环氧—对映—贝壳衫烷(1)、16(S)—6β,11α,17β—三羟基-6,20-环氧—1α,7β—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5酮(2)和6α,11α—二海基—1α—乙酰氧基—7,20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3),依次命名为毛叶香茶菜丙素、丁素和戊素;化合物4和5为—对新化合物,其结构为3α,15α,1β6,17β,18β—五羟基。对映—松香—7(8)—烯的丙酮化物,其丙酮化缩合部分互为对映体,分别命名为毛叶香茶菜庚素(4)和辛素(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