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对2005年-2007年本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2007年9581例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感染97例,感染率为1.01%,其中2005年37例、2006年32例、2007年28例。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首位,占56.70%。结论预防与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需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空气消毒及护理用品的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2.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1.1%(108/8 624),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占50.9%;其次为大肠希氏菌,占33.3%。结论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促进母乳喂养,加强新生儿护理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产科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半年来产科母婴同室中5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59例高胆患儿均获及时诊断,其中52例(88.1%)在产科婴儿室经过光疗、口服用药等治愈,无并发症发生。余7例黄疸较重者转入儿科治疗。结论:母婴同室中经专职儿科医生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大多数高胆患儿可在产科婴儿室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258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61例,医院感染率为1.2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02例,占63.4%;胃肠道感染39例,占24.2%;呼吸道感染12例,占7.5%;眼睑膜感染7例,占4.3%;其他部位感染1例,占0.6%.其中住院时间<7d 145例,占90.1%;住院7~14d 16例,占9.9%.结论:基层医院应充分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方式与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临床关系,为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7月在产科分娩的新生儿157例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分别在出生后5 min内、出生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共4次沐浴前及皮肤感染部位使用琼脂直接接触培养(RODAC),将采样平皿送入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发生新生儿皮肤感染23例,其中阴道分娩感染6例,感染率为8.70%;剖宫产分娩感染17例,感染率为19.32%,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皮肤感染率高于阴道分娩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检出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共18株。[结论]新生儿皮肤感染与孕妇分娩方式有关,加强孕期保健,严格掌控剖宫产指证,做好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风险防控,降低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赵春玲 《临床医学》2003,23(4):64-65
母婴同室是医院产科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一种新的管理制度。母婴同室是指婴儿出生后随母亲一起进入同一休养室 ,母婴每天 2 4小时在一起 ,既使因治疗或护理需要母婴分开 ,每天分离时间也不得超过 1小时。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不仅使新生儿常见病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而且也有利于母亲身体的恢复 ,增加了母婴之间的感情 ,对母婴确实非常有益 ,但在临床工作中 ,却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婴儿的安全问题。给我们产科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现将影响婴儿安全的因素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新生儿脓疱病的医院感染,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对产科新生儿脓疱病的医院感染进行重点监测,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并加以评价.结果新生儿脓疱病感染率从整顿改革前的2.32%降至0.42%,经χ2检验,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降低新生儿脓疱病感染率必须改善医疗条件;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落实洗手及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婴儿洁室和母婴同室管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科母婴同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优质护理开展后在本院母婴同室分娩的产妇1344例为观察组,2010年1~12月优质护理开展前在本院母婴同室分娩的产妇1315例为对照组,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产科母婴同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产科母婴同室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由2.59%(34/1315)下降至1.34%(18/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降低产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产房母婴同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和人、动物皮肤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分布比较广泛,在医院环境中大量存在。医院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等物体表面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的手及物品和器具造成新生儿皮肤软组织、内脏器官及全身的感染。为了解医院产房母婴同室内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以控制其引发的医院内感染,我们对产房内产床、母婴同室的门把手、呼叫器开关、婴儿澡盆、淋浴头、水龙头等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实行母婴同室后,母婴24h在一起,新生儿不再是婴儿室护士集中管理的现状,提出产科护士如何做好新生儿呕吐的护理宣教,旨在使产妇了解和掌握有关新生儿呕吐的观察与护理知识,减少新生儿并发症,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母婴同室有利于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孙树杰,宋蕾"母婴同室"是现阶段医院为保证落实母乳喂养而实施的新方法。与过去长期实行的产后母婴分离,婴儿抱婴儿室集中护理、定时哺乳的方法有较大差别,致使许多医务人员和产妇及家属都存在一定的疑虑,担心母婴同室会增加新生儿疾...  相似文献   

12.
戴冬玲  陈倩  水瑞英 《现代护理》2002,8(5):374-375
目的 降低新生儿脓疱病的医院感染,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 对产科新生儿脓疱病的医院感染进行重点监测,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并加以评价。结果 新生儿脓疱病感染率从整顿改革前的2.32%降至0.42%,经x2检验,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降低新生儿脓疱病感染率必须改喜医疗条件;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落实洗手及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婴儿洁室和母婴同室管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红卫 《护理研究》2012,26(23):2183-2184
母婴同室是促进母乳喂养的一项重要举措,确保婴儿安全是保证产科质量的前提,也是产科护士的职责[1]。由于产科特殊性,需对婴儿进行一些专项医疗护理操作(沐浴、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等)而需要母婴暂时分离。近年来,媒体报道了部分医院产科由于母婴暂时分离交接流程不规范出现婴儿安全问  相似文献   

14.
母婴同室的空气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婴同室的空气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100081空军第466医院李景然,黄莉莉取消婴儿室,实行母婴同室是产科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一改革使新生儿从原来的统一管理到现在的分散管理,新生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空气则是导致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因素,所以母婴同室的...  相似文献   

15.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医院母婴同室病区(包括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多数为呼吸道感染.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防范,2007年该院母婴同室病区(包括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到0.24%,仅发生1例呼吸道呼吸道感染.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障. 1 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新生儿母婴同室和无陪病房的护理效果,以明确两者的优越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00例新生儿肺炎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95例予以无陪区常规治疗,实验组为105例予以母婴同室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母婴同室在改善患儿症状,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及增进母婴交流,促进产妇健康和婴儿成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疗效满意,并且在医护人员及时正确的健康宣教和指导下母婴同室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实行新生儿母婴同室能有利于新生儿肺炎治疗及护理,增强母婴健康,应予提倡。  相似文献   

17.
蒋晓阳  徐小玲 《现代护理》2006,12(15):1447-1448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2001年1月~2004年12月312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29%;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首,其次是皮肤与软组织、口腔黏膜、眼结膜等。医院感染病例细菌培养常见细菌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亚种、真菌等;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早产儿、低体重儿、羊水污染、出生经产道吸入性窒息、大剂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母婴同室、各种医疗护理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可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策略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实践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出生的2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新生儿及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期间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并在新生儿出院后对两组新生儿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总发生率为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对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还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顺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方案;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顺产产妇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母婴同室护理。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乳腺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状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及乳腺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同室应用于妇产科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策略对产后24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0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常规母婴同室护理的86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护理安全策略的94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总感染率为0.7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策略可有效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