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血常规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2007.10-2008.07在我院体检的不同年龄(儿童和成人)、不同性别(男女)、不同采血方式(全血和末梢血)的健康人群共22178人,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或手指末梢血40μL(儿童),应用深圳迈瑞公司BC-5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淋巴细胞百分率(LYM%)、单核细胞百分率(MON%)、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AS%)等23项指标,剔除离群点后,采用SPSSl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的血常规各参数呈非正态分布,男性和女性参考值间有显著性差别(P<0.01),成人和儿童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1),儿童全血和末梢血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1),成都地...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脂肪肝患者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方法选用沈阳地区2008年3月~2008年12月参加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对肝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的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采用问卷咨询、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外,重点探讨脂肪肝与血常规之间的关系,数据用SPSS16.0软件分析。结果入选人群共8842名,B超共检出脂肪肝3306例,占37.39%,其中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占15%(1326名)和22.39%(1980名),与非脂肪肝组(NAFL)相比,脂肪肝组(AFL)WBC(白细胞计数)、EO%(嗜酸性细胞比率)、RBC(红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浓度)、HCT(红细胞比积测定)、MCH(平均红细胞Hb含量)、MCHC(平均红细胞Hb浓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增加(P〈0.01);LYM%(淋巴细胞比率)、MONO%(单核细胞比率)、MCV(平均细胞容积)、P-LCR(大型血小板比率)、MPV(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明显增加(P〈0.05);PLT(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P〈0.05);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比,酒精性脂肪肝(AFL)组RBC、HGB、HCT、MCV、MCHC等显著增加(P〈0.01),LYM%明显减少(P〈0.05),MCH、MONO%(单核细胞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除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外)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红细胞系统(除MCHC外)也有类似的趋势,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而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红细胞系统显著增加,尤其MCV更加明显,而白细胞系统(除LYM%明显减少外)和血小板系统大部分无显著变化。说明简单的血常规及分类检查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动脉硬化与红细胞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的体检者304人,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检测血常规、血生物化学等指标,应用欧姆龙BP-203 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体检人群的动脉弹性,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分为动脉正常组(n=117)、轻度硬化组(n=112)和硬化组(n=75),将三组之间的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硬化组MCV、RDWCV明显高于动脉正常组(P0.05或P0.01);硬化组RDW-SD高于轻度硬化组(P0.05),轻度硬化组RDWSD高于动脉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GB、HCT、MCV、MCH、RDW-CV、RDW-SD与ba PWV呈正相关。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纳入回归方程的指标是RDW-SD、HGB,回归方程为ba PWV=-898.411+39.657×RDW-SD+3.171×HGB。结论 RDW-SD对评价动脉硬化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同时HGB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脂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另随机抽取健康的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查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会干扰检测结果,故如果临床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应当尽量避免乳糜血对其造成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集120例参加体检人员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进行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两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应采用静脉血取代末梢血检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世居高原藏、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红细胞生理指标变化的差异。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2例,其中藏族患者240例为藏族冠心病组(藏族组);汉族患者322例为汉族冠心病组(汉族组);检测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藏、汉两组患者总体对照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D-二聚体(D-two dimer,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明显高于汉族组,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明显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拔高度≤2000 m的地区,两组间APTT、Fib、D-Dimer、RBC、HGB、HCT、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I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RDW、PT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2000~3000 m地区,两组间Fib、D-Dimer、RBC、HGB、HCT、RDW、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PT、APTT明显高于汉族组,TBIL、IBIL明显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3000 m以上地区,两组间DDimer、RBC、HGB、HCT、DBIL、I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PT、APTT、Fib、RDW明显高于汉族组,TBIL明显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的PT、D-Dimer、RDW、TBIL、DBIL、IBIL在不同的海拔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Fib、RBC、HGB、HCT指标均随海拔区间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PT、APTT、Fib、D-Dimer、RBC、RDW、DBIL、IBIL在不同的海拔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B、TBIL指标随海拔区间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PTT、Fib、RBC、RDW、TBIL、IBIL指标可能对世居高原地区藏、汉族人群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个体化识别、早期预防和及时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决策树模型(CART),纳入总淋巴细胞(TLC)计数、血红蛋白(HGB)等多个血常规指标,研究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TLC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并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常规分类方法比较。方法选取昆山市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297例,采集433份血样标本,检测血常规指标和CD4细胞计数。将血常规指标与CD4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CD4细胞计数≤350个/uL、≤500个/uL为临界点,分别计算CART、常规ROC曲线分类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约登指数。结果 TLC、HGB、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中性粒细胞(WLCC)计数与CD4细胞计数均显著相关(P0.05),纳入TLC、HGB、RBC、WBC指标,CART模型分类CD4细胞计数≤350个/uL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和约登指数分别为36.4%、95.3%、84.2%、68.6%和0.317;纳入TLC、HGB、RBC指标,CART模型分类CD4细胞计数≤500个/uL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2.0%、40.9%、78.0%、69.2%和0.329;两个CART模型均略优于ROC曲线分类方法。结论应用CART模型纳入TLC、HGB等多个血常规指标能有效预测CD4细胞计数,可在资源有限地区用于未治疗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云南省丽江市跨高原地区纳西族人群肺动脉高压(PH)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云南省丽江市共463例纳西族人群PH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 并抽血化验血常规、血生化, 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将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PASP)>30 mmHg定义为PH, 分为PH组96例和无PH组367例, 分析PH与相关指标的联系。结果与居住于较低海拔(1 400 m~1 800 m)的纳西族人群相比, 居住于较高海拔(3 100 m~3 300 m)的纳西族人群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呼吸频率更高, 血小板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脉血氧饱和度更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居住于较高海拔的纳西族人群PH患病率(24.6%)明显高于居住于相对较低海拔(17.0%)纳西族人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西族患PH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数较非PH人群相比更低, 而右心室前后径更大, 总蛋白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组间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南京军区中老年干部生化指标随年龄增加变化的规律及异常检出率.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京军区中老年干部,共计1 556例(男1 417例,女139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生化指标.结果 球蛋白(Glo)、葡萄糖(Glu)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减低.每10年血Glu增高0.14mmol/L,其中从49-69岁,每10年血Glu增高0.34 mtol/L;男性尿素(Urea)、肌酐(Cr)随年龄增长而增高,Urea每10年上升0.244 mmol/L,Cr每10年上升2.78 μmol/L,总胆固醇(T℃)、甘油三酯(TG)随年龄增长而减低;女性50岁以后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明显升高.Cr异常增高率最低,另有3.4%的人为低血糖.本人群所有指标均呈偏态分布,除Cr外所有指标的95%百分区间均大于目前国内参考范围.结论 由于不同人群生化参考值存在年龄和地区性等差异,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实验室针对不同年龄和地区人群设立不同参考值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高血压人群的血常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体检者1 807名,详细记录病史,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等,检测血常规、生化、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应用Coulter LH78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指标,根据健康状态和血压值分为4组,健康组(n=1 164)、双期高血压组(n=282)、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n=11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n=244),将4组红细胞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3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3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均明显低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别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低于双期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DW-CV(OR=3.470,P=0.000)、HGB(OR=0.328,P=0.000)是收缩压的独立危险因素;RDW-CV(OR=1.676,P=0.000)、HGB(OR=0.226,P=0.000)是舒张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DW-CV、HGB是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在降压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更好地控制血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冯戟  罗丹  马红雨 《山东医药》2012,52(31):75-76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在诊断无贫血缺铁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女性非贫血缺铁患者51例(观察组)及健康女性71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及铁蛋白(SF)、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总铁结合力( TI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标,并制作各相关指标的ROC曲线.结果 观察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CHr在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RBC、HGB、HCT、MCV、RDW(P均<0.05).结论 CHr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女性无贫血缺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孕期血清维生素A、D、E水平与孕期贫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1~2019-01于该院接受产检1 000例妊娠期女性,根据血红蛋白(HGB)水平分为贫血组(n=600,HGB 100 g/L)和无贫血组(n=400,HGB≥100 g/L),比较两组贫血三项(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血常规指标[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D、E水平,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A、D、E水平异常情况(缺乏率与过量率),分析血清维生素A、D、E与贫血三项、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贫血组随访情况。结果贫血组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HGB、HCT水平显著低于无贫血组(P 0. 05);贫血组血清维生素A、D水平显著低于无贫血组(P 0. 05);贫血组维生素A、D缺乏率显著高于无贫血组(P 0. 05);两组维生素E缺乏、过量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维生素A、D与铁蛋白、HGB呈正相关(P 0. 05),血清维生素A、D、E与叶酸、维生素B12、MCV、HCT无明显相关性(P0. 05)。对贫血组给予对应维生素合理化用药指导、膳食调整等指导后,516例分娩前HGB恢复至≥100 g/L。结论血清维生素A、D与铁蛋白、HGB呈正相关,维生素E水平与孕期贫血发生的关联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动脉弹性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体检者304例,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等,检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应用欧姆龙BP-203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体检人群的动脉弹性,根据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为正常组(117例)与动脉硬化组(187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血常规指标差异;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常规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正常组与动脉硬化组比较年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7,P=0.001),血红蛋白(HGB)(OR=6.146,P=0.016),平均血细胞体积(MCV)(OR=39.060,P=0.02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OR=0.000,P=0.016);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年龄、MCV纳入最终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是否有动脉硬化=-14.263+0.056×年龄+0.099×MCV。结论年龄是baPWV的危险因子,HGB、MCV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子,而MCH是动脉硬化的保护因子;同时年龄和MCV是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张云  马骢  郭建巍  杨明  王芳  张雅芳  刘敏 《山东医药》2009,49(16):94-95
对1579例北京健康成年人进行静脉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地区体检健康人群男性WBC、LY%、MO%、LY#、MO#、NE#、RBC、HGB、HCT、MCHC、MPV参考区间明显高于女性(P均〈0.05)。男性PLT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0.01)。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男性青年组与老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RBC、HGB、HCT、MCHC、RDW、PLT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女性青年组与老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RBC、HGB、HCT、PLT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北京地区体检健康成年人群静脉全血细胞参考区间在不同性别、年龄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必要科学、合理地建立本地区的静脉全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45岁以上固定大量无偿献血者铁蛋白(FER)、血红蛋白(HGB)等检测情况,评估固定大量无偿献血对献血者铁代谢及血红蛋白等健康指标的影响,为无偿献血招募宣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006—2016年青岛地区45~65岁固定大量无偿献血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指标:FER、HG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从某三级甲等医院查体中心随机抽取45~65岁未献过血志愿者作为对照,按不同年龄段及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5~54岁男性大量献血者的FER显著低于未献血组(P0.01),HCT低于未献血组(P0.05),RBC、HGB、M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5~65岁男性大量献血者FER低于同年龄未献血组(P0.05),HGB、RBC、HCT、M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50岁女性献血者的FER、RBC、HGB、HCT、MCV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1~65岁女性献血者的FER低于未献血组(P0.05),HGB、MCV高于未献血组(P0.05),RBC、HCT与未献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男性大量献血者FER与献血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HGB与献血量之间呈负相关,P0.05,HCT与献血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RBC及MCV与献血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女性大量献血者FER、RBC、HGB、HCT、MCV与献血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6)男性大量献血者,FER高于正常范围的例数与不献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女性大量献血者,FER高于正常范围的例数与不献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5岁以上男性长期大量献血FER低于不献血人群,但未引起HGB、RBC、MCV的降低,FER的降低与献血量相关;FER高于正常比例少于不献血组。45~50岁女性大量献血者未见FER、RBC、HGB、HCT、MCV的降低,而51~65岁女性献血者的FER低于未献血组。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大量献血者应采取不同的招募措施和延伸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蔗糖铁治疗癌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化疗科收治的癌性贫血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蔗糖铁组(蔗糖铁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每组100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水平及红细胞比容(HCT)。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蔗糖铁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0%、75.0%和97.0%;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患者的KPS评分、RBC、HGB、HCT均明显升高,表现为联合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蔗糖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癌性贫血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RBC、HGB、HCT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二者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了223例急慢性肝病患者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配宽度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配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旨在探讨肝病患者血细胞异常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223例患者为北京佑安医院1998年5~9月住院病人,男163例,女60例,年龄16岁~78岁,平均42.1岁。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急性肝炎55例,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探讨哪种血液采集方式更适合用于血常规检测。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监测,比较两组监测结果的差异和稳定性,并对静脉血进行0 h、1 h、3 h、6 h四个时间点的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并不十分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的稳定性优于末梢血;0h、1h、3h时,静脉血的各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PLT的数值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RBC、HGB的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更适合用于血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布鲁菌病(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分析115例成人布病患者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 布病患者常常伴有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CRP异常率较高。而WBC、PLT、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平均细胞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ESR和降钙素原的异常率较低。治疗上大部分患者[53.04%(61/115)]接受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治疗,部分患者尤其是合并骨质侵犯患者常使用三联抗菌素治疗。其中47例并发骨关节痛患者,经规范足疗程治疗后皆好转或痊愈。结论 布病患者常伴有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HGB、HCT、EO、RDW和CRP异常率较高,可作为布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布病临床表现多样,明确诊断后应尽早给予规范的抗菌治疗,抑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肝硬化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11—2017-02期间在昆明总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的128例患者(肝硬化组)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其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测参数,分析其主要参数与肝硬化病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从2017年2月在该院体检的人群中抽取1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组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清白蛋白(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肝硬化组中失代偿期患者RDW显著高于代偿期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RDW显著高于无消化道出血患者(均P0.01)。肝硬化患者RDW值与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Alb、纤维蛋白原(FIB)呈负相关(P0.05~0.01)。[结论]RDW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病程进展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可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