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焰  廖冰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5):524-526
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肺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年1月~2004年4月入住我院ICU、行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患者,以是否出现机械通气肺损伤分为两组,观察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年龄、吸烟、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激素、留置胃管、H2受体阻滞剂等14个因素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之间,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 d、COPD、低蛋白血症、先期使用抗生素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吸烟、原有肺部感染、激素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 d、COPD、低蛋白血症是机械通气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自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280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孔胸腔镜手术后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A组(发生PPCs,n=32)与B组(未发生PPCs,n=24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危险因素。选择R4.1.3软件建立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校正曲线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低蛋白血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吸烟史、低蛋白血症均为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71(95%可信区间0.723~0.811);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95%可信区间0.707~0.809)。结论年龄≥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及低蛋白血症均为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危险因素,NSCLC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后PPCs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及其与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未感染组65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IL-33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IL-3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33水平对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PCT、IL-33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t=7.433、7.7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PCT、IL-33水平是影响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1.677、2.312、2.09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IL-33水平联合诊断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感染的AUC为0.924,高于血清PCT、IL-33水平单独诊断(AUC=0.824、0.846,P<0.05)。结论 血清PCT、IL-33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426例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以6∶4比例分为模型组256例,验证组170例。收集可能影响AECOPD患者并发PTE的指标,根据有无并发PTE将模型组患者分为PTE亚组与非PTE亚组,比较各亚组患者上述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ECOPD患者并发PT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Bootstrap法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采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模型组256例AECOPD患者中共有39例(15.2%)并发PT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巴氏指数评分、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右心功能不全、动脉血氧分压(PaO2)、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为AECOPD患者并发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采用R4.1.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收治的 86 例骨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是否输血、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等资料,并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4例 (16.28% ), 设为感染组; 未发生感染 72 例 (83.72% ), 设为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感染组年龄≥65 岁、手术时间≥2 h、切口类型为Ⅲ类、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ICU 入住时间≥7 d 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χ2= 9.260、11.427、9.108、5.917、16.124、9.101、15.849, P = 0.002、P = 0.001、P = 0.011、P = 0.015、P < 0.001、P = 0.003、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 h、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合并糖尿病是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为 1.190 ~ 9.430、1.550 ~ 17.957、1.328 ~ 17.859、2.244 ~ 16.702, P = 0.022、0.008、0.017、0.000)。结论 ICU 骨科术后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与手术时间、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于多发肋骨骨折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析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或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胸外科的多发肋骨骨折使用机械通气患者406例,排除合并重度颅脑损伤及脊髓损伤患者181例,共纳入225例,包括内固定手术患者119例,未手术患者106例,通过一般资料分析疾病谱的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分布特点,统计分析病死率、胸部简明损伤评分(AIS)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整体平均使用机械通气时间(5.80±6.53)d,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手术患者AIS、ISS均显著高于未手术患者(P<0.05),而病死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整体比率略低,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与入院时心率、胸部AIS、头颈部AIS、ISS、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评分呈相关性,ISS是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AAST评分、气管切开、肺部感染、脓毒症也增加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P<0.01).结论 ISS、AAST评分、肋骨骨折合并气管切开、肺部感染、脓毒症增加是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风险,入院后应尽早对患者进行ISS、AAST等评分评估全身伤情,对多发伤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集我院治疗的1121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其中男性642例,女性479例;年龄19~72岁,平均(43.2±15.4)岁。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年龄、肺基础疾病、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等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肺基础疾病、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抗生素、抑酸剂、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应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提高认识,从而减少其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朱姝  刘庆杰  张莹 《西南军医》2016,(4):335-336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脑卒中合并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减少SAP的发生。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合并SAP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5例无SAP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探讨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SPA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吸烟史、肺部基础疾病、糖尿病病史、低蛋白血症、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多发卒中病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观察组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适时胃管植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可以降低SPA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呼吸科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应用防污染毛刷对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采集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测定,依据测定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的灌洗术治疗.结果 通过机械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的灌洗术、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全部改善;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应用防污染毛刷对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采集,通过细菌培结果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的灌洗术治疗,疗效安全且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Aegisy和OptEase滤器未取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指导临床更好地使用此类滤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接受Aegisy和OptEase滤器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未取出滤器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和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共纳入826例患者,其中取出组522例,未取出组304例,取出率为6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否行介入治疗、骨折、活动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住院期间ICU入住史、抗凝禁忌证、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肺栓塞(PE)既往史、滤器置入-出院间隔是否≥14 d等是滤器未取出的危险因素。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中的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准确性和区分度良好,一致性指数为0.861(95%CI=0.776~0.905)。结论 基于年龄、DVT是否行介入治疗、骨折、活动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住院期间ICU入住史、抗凝禁忌证、IVC血栓形成、PE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科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且两次以上痰培养细菌呈阳性并为同一菌株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MDRB组(n=133)与非MDRB组(n=112)。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查阅MDRB珠的药敏情况、机械通气(无创)、吸烟情况、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情况、长期卧床情况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总住院时间>14 d、应用两种以上抗感染药、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创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留置尿管、长期卧床、吸烟及基础疾病等是感染MDRB的主要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总住院时间>14 d的患者中,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其MDRB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于存在误吸风险的患者中,早期留置胃管可降低MDRB感染发生率,但随着留置胃管时间的延长,MDRB感染的发生率增高;抗生素种类应用越多,MDRB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在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患者中,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使用剂量的增加,MDRB感染的发生率增高,同时,随激素使用时间的延长,MDRB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结论呼吸科患者发生MDRB感染与其危险因素联系紧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存在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应该特别重视,控制其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对于存在误吸的患者,尽早留置胃管,当症状好转后及时拔出胃管,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依据病情尽早拔出尿管,以降低MDRB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因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中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扩张组)的临床资料,并与未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未扩张组)进行比较。结果 8年内共有2 647例因慢性支气管炎收入院,占同期住院患者18.2%,合并支气管扩张141例,占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3%。分析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1种共存病,只有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2种共存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明显多于同期住院的非合并支气管扩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危险因素比值比最高的是合并贫血,之后依次为低蛋白血症和女性患者(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不容忽视,女性患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是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控措施,为降低发生率和病死率做好临床预防工作.方法 抽取45例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VAP的发生情况分为VAP组和对照组患者,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VAP危险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防控措施.结果 VAP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平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发生率、 机械性误吸、抗生素联合使用、H2受体拮抗的使用以及意识状态均有一定的联系.结论 导致重症医学科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复杂,应采取全面综合的防控措施,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保证ICU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为防治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内收住的2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NICU内重型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59例,发生率为19.9%,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昏迷程度(GCS评分)、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是否手术、合并基础疾病以及吸烟史的影响(P〈0.05);G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分布,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对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诊治,观察临床应用价值及对病原学诊断的意义,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行BAL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通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效率、呼吸力学指标、氧合指数(PO2/FiO2)改善、机械通气时间及脱机成功率、入住ICU时间等差异衡量BAL的作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 vs 80%,P<0.05);观察组血气变化、呼吸力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9.5±4.6)d vs (12.5±5.8)d,P<0.01]及入住ICU时间[(17.5±7.2)d vs (23.4±8.8)d,P<0.05]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脱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4% vs 80%,P<0.05)。结论 BAL对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能有效清除滞留于呼吸道的不良物质,改善肺部的呼吸力学、氧合情况,无严重并发症。有助于病原学诊断、选择有效抗生素,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缩短病期,在危重患者的诊疗中有较高的价值。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肺部感染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抗炎、平喘、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灌洗,观察两组咳嗽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咳嗽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部感染,能更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建立联合原发病灶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指标预测T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并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536例T1期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制作列线图模型。运用ROC曲线、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并使用Bootstrap重采样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1期乳腺癌肿块纵横比、Adler血流分级、T分期及HER-2表达状态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其一致性指数为0.750(95%CI:0.704~0.796)。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别提示模型一致性和临床应用效能良好。结论:联合原发病灶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指标所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T1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有助于为临床诊断、后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高位脊髓损伤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已行气管切开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处理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化痰、排痰药物、无菌吸痰管吸痰、机械排痰、体位引流等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抗生素应用时间、住ICU时间、10天脱机成功率及2月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P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抗生素应用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缩短,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位脊髓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但在临床使用中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消除,影响呼衰和抗感染的治疗效果.支气管肺灌洗可有效地清除支气管分泌物,减轻气道炎症.我们对11例重症呼衰患者在机械通气下行支气管肺灌洗局部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34~81岁,平均(55.5±13.6)岁.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肺部感染,胰腺炎,呼吸道烧伤等.Ⅰ型呼衰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Ⅱ型呼衰6例.均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ARDS者给予PEEP.  相似文献   

20.
王睿姗  陈毅斐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3):340-341,344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上呼吸道微生态差异性并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07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n=72)与死亡组(n=35)。采集痰标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上呼吸道病原菌浓度及不同机械通气时间与细菌阳性率的关系。分析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上呼吸道需氧菌与厌氧菌平均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基础疾病、吸烟史、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时间、血清白蛋白(ALB)、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例(FEV1/FVC)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BMI≥24 kg/m~2、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时间、ALB及FEV1/FVC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机械通气使用时间延长,患者痰液中细菌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BMI≥24 kg/m~2、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时间、ALB及FEV1/FVC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