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窍醒脑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认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溶栓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窍醒脑针法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评分、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LOTCA评分及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下肢肢体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 <0.05)。结论:通窍醒脑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症状体征,保护神经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42例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动幅度更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甘俊鹤  王峰  崔向武 《新中医》2023,55(7):189-19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CSA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及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及左椎动脉(LVA)平均血流速度及一氧化氮(NO)均高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沉、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内皮素(ET)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参数及NO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ET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推拿治疗CS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治疗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等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将60例TBI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规范化醒脑开窍针法)、对照组(非规范化的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CS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来评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在定向能力、专注能力、复述能力、记忆能力、命名能力、计算能力方面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在定向能力、复述能力方面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在专注能力、定向能力、复述能力、记忆能力方面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2组MB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M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醒脑开窍针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毛素芳  吴玉  陈婧婧 《新中医》2022,54(14):40-44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部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治疗,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 (FMA)、Barthel指数评分,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CA),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PCA),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以及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FA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CA、PCA、MCA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试验组ACA、PCA、MCA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一组55例、观察二组56例。对照组采用EMGBFT方法治疗,观察一组采用化痰通络汤和EMGBFT治疗,观察二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EMGBFT治疗。检测患者神经功能、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以上指标,观察一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二组表现优于对照组、观察一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73.58%,观察一组81.82%,观察二组96.43%,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化痰通络汤、EMGBFT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接诊的7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醒脑通督针法辅治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醒脑通督针法治疗。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醒脑通督针法辅治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醒脑开窍针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康复训练)与实验组(50例: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预后。结果: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同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常规康复锻炼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常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补脑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辅治血管性痴呆(VD)肝肾阴虚型的疗效。方法: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4例。两组均对症综合治疗并用多奈哌齐,观察组加用益肾补脑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补脑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辅治VD肝肾阴虚型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柴胡醒脑汤联合针刺督脉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柴胡醒脑汤,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督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醒脑汤联合针刺督脉治疗PSCI临床疗效较好,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NIHSS评分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治疗,具备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 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分别治疗28 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与认知训练结合治疗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脑卒中后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行醒脑开窍针与认知障碍训练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认知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C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认知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认知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 ADL指数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例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步说明本法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有良好疗效,且该法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同时也为扩大醒脑开窍针法的运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丽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11):1470-1471
目的:观察易筋经训练结合醒脑开窍针法辅治脑梗死偏瘫的效果。方法:106例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易筋经训练及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DS较对照组低,ADL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NG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易筋经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法辅治脑梗死后偏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法联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7例。对照组运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醒脑开窍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包括上肢和下肢。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上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为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m、Vs显著升高,RI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m、Vs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ET-1显著降低,NO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醒脑开窍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 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临床痉挛指数(CS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观察组FMA评分、 MAS评分、CSI评分和CNFD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手足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肢体运动功能,且远期随访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