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injury,sTBI)所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168例sTBI所致颅内血肿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组(标准组)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比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以及血清NSE、TNF-α、IL-6和IL-10水平. 结果 标准组术后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标准组术后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IL-6/IL-10比值下降,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标准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3.11 ±0.62)个月,2年和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能够提升sTBI所致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应激水平和损伤.  相似文献   

2.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并比较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15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患者随机分为2组,52例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为改良组;63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标准组.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辅助去骨瓣减压术对儿童重度颅脑损伤(TBI)脑保护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度TBI患儿为研究对象, 依照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高压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高压氧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早期高压氧治疗30次。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 脑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脑动脉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p), 功能独立评价量表(FIM)、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分布。结果治疗后, 2组患儿的血清MBP、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 高压氧组患儿的血清MBP、NSE水平更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儿的Vd、V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 高压氧组患儿的Vd、Vp水平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儿的FIM、GCS评分...  相似文献   

4.
彭军  杨柏林  余超  王欢  徐其明 《武警医学》2016,27(7):658-660
 目的 探讨对冲性硬膜下血肿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5至2015-05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大骨瓣开颅减压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大骨瓣开颅减压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术中脑膨出率39.53%、术后切口疝发生率11.63%均显著地低于常规组的67.44%、34.88%(P<0.05),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脑中线恢复率72.09%显著地高于常规组的46.51%(P<0.05);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发生率、术中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7天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值显著地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冲性硬膜下血肿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于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具有显著地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75例重型颅脑损伤( SCCI)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切口去大骨瓣减压术(改良组,37例)及标准切口大骨瓣减压术(标准组,38例)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改良组良好,轻残率较标准组提高,重残率下降,治疗更个体化,而且同样能达到充分显露病灶和有效减压的目的,建议基层医院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21~42岁;平均(32.15±7.2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改良大骨瓣减压术,n=37)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n=38),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2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植物生存、重中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GO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OS为(12.16±2.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疗效,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扩大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161例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进入前瞻性研究,记录伤后首次、术前和术后首次头颅CT数据.以死亡或外伤后6个月GOS评分为预后评价标准. 结果 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量增加(18.66±22.69) ml.伤后首次头颅CT的Rotterdam评分与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量是否扩大及增加的血肿量显著相关;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加量超过20ml与死亡率和6个月后的预后不良显著相关;术后首次头颅CT的脑疝出幅度(external cerebral herniation,ECH)与预后相关.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首次头颅CT的严重程度可以预测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加的风险,挫伤性脑出血增加的量和疝出幅度与死亡率及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儿童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并分析其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 2010年收治17例儿童sTBI行去骨瓣减压术,采用King's outcome scale for childhood head injury (KOSCHI)评分评价生存者术后生存质量. 结果 17例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前GCS评分平均为5.27分.5例(29%)死亡,其中3例术后出现脑梗死.对12例生存者进行平均4.6年随访,其KOSCHI平均评分4.75分.术后出现外伤后脑积水5例(42%),手术侧和(或)对侧硬膜下积液4例(33%).结论 虽然儿童sTBI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死亡率较高,但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生存者的预后较好.而外伤后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是儿童sTBI行去骨瓣减压术后两种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同侧脑室颞角开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4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其中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85例(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90例(B组),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70例(C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瞳孔大小、CT表现、血压、动脉血氧分压、血糖等临床资料和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GOS分级,比较A、B、C三组之间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A、B、C三组存活者6个月后GOS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分别是23.5%、20.0%、20.0%,GOS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的比率分别是50.6%、47.8%、40.0%,A、B、C三组的死亡率分别是25.9%、32.2%、40.0%。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经Ridit分析显示:F=3.37,P=0.037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优于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和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但没有明显提高6个月后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50例行常规颞顶瓣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常规骨瓣组,将2014—2018年收治的50例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大骨瓣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生活状态,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患者预后。结果常规骨瓣组和大骨瓣组患者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均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的脑梗死、切口疝、癫痫发生率均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大骨瓣组恢复较好患者比例高于常规骨瓣组,死亡患者比例低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疗效. 方法 选择GCS 3~8分sTBI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冰袋降温组(Bag组)和冰毯降温组(Blanket组),每组10例.前者用冰袋置大血管处降温,后者用冰毯(设定鼻咽温33 ~34℃)降温,均维持术中和术后48 h.两组均于术前10 min(To)和术后8,12,24,48,72 h(T1、T2、T3、T4、T5)记录颅内压、脑灌注压(CPP)和GCS评分;T0、T3、T4、T5及术后96 h(T6)取静脉血以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S-100β蛋白浓度.记录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Bag组T1~T5时体温较T0降低不显著(P>0.05),NSE(T3~T6)、S-100β(T3~T6)及MBP(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 T5时较T1升高,CPP T3 ~T5时降低(P<0.05).Blanket组体温T1~T5时较T0显著降低(P <0.001); NSE(T3~T6)、MBP(T5 ~T6)及S-100β(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T6时较T1升高(P<0.05),CPP降低不显著(P>0.05).与Bag组比较,Blanket组体温(T1~T5)低,颅内压(T2~T5)低,CPP(T3~T5)高,NSE(T4 ~T6)、MBP(T4~T6)及S-100β(T6)低(P<0.05或0.01).两组GCS和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治疗可减轻sTBI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6月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1例(治疗组)与2004年7月-2007年6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同样的患者65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治疗组良好(5分)21例,中残(4分)19例,重残(3分)24例,植物生存(2分)5例,死亡(1分)12例(P<0.01),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49%(P<0.05),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51%;对照组良好(5分)12例,中残(4分)9例,重残(3分)22例,植物生存(2分)3例,死亡(1分)19例,预后较好占32%,预后较差占68%.治疗组并发术后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较好疗效,能有效降低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5例sTBI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2例,女113例;年龄33~72岁[(50.1±12.8)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对颅脑损伤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因素。方法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1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传统组)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标准组),各5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MCP-1、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采用CT检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主要指标包含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以及脑血容量(CBV),检测患者蛋白代谢以及脑代谢情况,脑代谢包含: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脑氧摄取率(CEO2);蛋白代谢包含:转铁蛋白(TR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结果术后1周,标准组MCP-1、hs-CRP、TNF-α、IL-2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IL-4水平高于传统组(P<0.05);标准组TIP、MTT低于传统组(P<0.05),CBF、CBV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4周,标准组TTP、MTT低于传统组(P<0.05),CBF、CBV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1周,标准组脑代谢(CEO2、 SVO2)、蛋白代谢(PA、TRE、RBP)均高于传统组(P<0.05),预后良好率高于传统组(P<0.05),预后不良率低于传统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年龄、损伤至接受手术时间、损伤部位、脑疝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50岁、损伤时间>24h、损伤部位为脑干或小脑、发生脑疝以及术后苏醒时间>7d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较小,可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代谢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神经组织蛋白S100(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来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8只,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各32只,分为伤后1,6,12,24h4个小组,每小组8只,采用Feenery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后,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定量检测伤后不同时相点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结果(1)正常组血清S-100B蛋白为(0.35±0.03)μg/L,NSE水平为(8.35±1.01)μg/L,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后6~24h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比正常组高(P<0.05);(2)治疗组比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和NSE低(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对脑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24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积液病理特点分为Ⅰ型、Ⅱ型、Ⅲ型;根据是否合并脑积水分为a、b亚型。分析各型患者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 24例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28例硬膜下积液,其中4例患者为双侧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液最早在术后1 d出现,最迟术后20 d出现,平均(8±6) d,硬膜下积液量达到最大值时间平均(15±5) d。自行吸收13例,平均时间为(45±12) d; 28例硬膜下积液中,治愈27例,未治愈1例。结论大部分硬膜下积液可自行吸收,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应采取以颅骨修补术为基础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脑外伤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3至2022-03于医院治疗的脑外伤恢复期合并颅骨缺损患者98例,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手术时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研究组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4.48%)(P<0.05);研究组术后NIHSS评分(11.20±2.65)低于对照组(15.41±2.62),MMSE评分(27.02±1.77)高于对照组(20.33±2.46)),BI评分(84.08±6.28)高于对照组(71.61±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KPS、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神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张沛光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77-1078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一定的治疗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2月治疗的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组)49例及对照组(传统治疗组)48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颅内压平均为(20.1±2.5)mmHg、术后5天颅内压平均为(18.2±2.2)mmHg、术后7天颅内压平均为(15.9±2.3)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半年恢复良好率为46.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上具有并发症少、患者存活率高、颅内压降低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吴晓翔 《临床军医杂志》2015,43(3):226-228,296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2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均经过常规降颅压和脱水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实验组采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窗面积、入院后24 h的颅内压变化以及术后GOS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骨窗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基底池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颅内压与治疗后24 h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时颅内压与治疗后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 h实验组患者颅内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能快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