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因严重脊柱角状后凸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前柱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 女性9例, 年龄(28.5±8.9)岁(范围:17~46岁)。其中先天畸形性角状后凸15例, 结核性角状后凸5例, 后凸角度为(107.1±12.9)°(范围:93.2°~131.4°), 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后凸顶点位于T9~T12节段。在手术导航下于患者后凸畸形顶点近端和远端相邻的3或4个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 行顶椎区截骨, 并植入钛网或人工椎体, 并以此为支点闭合截骨面完成截骨矫形。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行脊柱X线检查, 并测量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参数, Cobb角, 后凸节段前、后方椎体高度, 截骨区脊髓长度等, 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使...  相似文献   

2.
僵硬性脊柱后凸畸形通常是指后凸Cobb角较大(≥70°), 且椎体间柔韧性明显下降(弯曲的柔韧性<30°)的脊柱畸形, 可由脊柱原发性疾病、外伤或其他疾病引起。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美观, 还会伴有脊髓或神经功能损害。三柱截骨术是目前治疗此类患者的唯一有效手段, 其中以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及其改良术式应用最为广泛。不对称PSO(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APSO)不但能有效重建患者的矢状面、冠状面平衡, 而且更容易实现截骨面完全闭合, 有利于截骨面达到坚强的骨性融合及增强局部稳定性。保留椎弓根下壁的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arti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PSO)可降低腰神经出口根损伤发生率, 常应用于各类脊柱畸形矫正。保留椎弓根下壁的经椎弓根椎体+椎间盘截骨术(modified parti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MPPSO)多用于伴椎间盘损伤的创伤后胸腰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畸形三柱截骨术中围截骨区卫星棒技术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间应用卫星棒技术行严重脊柱畸形三柱截骨并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3例患者,男6例,女7例;年龄12~57岁,平均(30.9±19.1)岁。分别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冠状面平衡(distance between C7 plumb l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患者初诊及每次随访均填写SF-36量表。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为(15.8±3.8)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为86.3°±22.6°,术后为45.2°±19.7°,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矫正率为47.7%±19.1%;末次随访为39.9°±19.8°,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矫正丢失。术前GK为80.9°±18.7°,术后为35.1°±14.5°,平均矫正率为57.8%±13.8%;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丢失,平均为36.3°±10.0°。手术前后C7PL-CSVL分别为(43.7±36.8) mm、(18.8±5.6) mm,术后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平均为(19.2±8.3) mm。SVA由术前平均(55.0±51.5) mm减小至术后(29.3±19.5) mm,末次随访为(34.2±17.5) mm,亦无明显矫正丢失。13例患者术中监测均无信号异常。术后1例患者1枚螺钉位置偏上穿出上终板,1例患者1枚螺钉位置偏外。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明显矫形丢失及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并发症。结论 严重脊柱畸形三柱截骨引入卫星棒技术既满足坚强固定需要又起到分散应力作用,术后矫形效果满意,随访期间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骨桥切断和椎间隙植骨治疗僵硬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采用Ponte截骨联合骨桥切断和椎间隙松解植骨治疗僵硬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 男7例、女14例;年龄(67.6±9.1)岁(范围59~76岁)。所有患者均有顽固性腰痛伴行走受限, 15例伴下肢放射性疼痛。术前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侧凸Cobb角为51.3°±24.1°(范围36°~61°)、腰椎前凸Cobb角为5.4°±13.6°(范围-10°~19°)。脊柱冠状面平衡(coronal balance distance, CBD)即C7铅垂线(C7 plumb line, C7PL)与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SVL)的距离为(4.3±2.0) cm(范围0.5~6.2 cm)。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即C7PL与S1后上缘的距离为(5.9±3.1) cm(范围1.5~6.8 cm)。所有患者顶椎区均有巨大骨赘和骨桥, 伴明显的成角和旋转畸形。仰卧位左右bendin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后路矫形术中,采取单侧或双侧双枚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技术的适应证,并且探究此技术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1例应用双S2AI固定技术进行后路脊柱矫形融合术的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28.8±16.8)岁(范围12~60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拍摄全脊柱正位、侧位X线片以及全脊柱CT,根据Gertzbein & Robbins评分法评价螺钉置入的精确性,测量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oronal balance,CB),脊柱骨盆倾斜角(spinal pelvic obliquity,SPO),局部后凸角(regional kyphosis,RK),探究描述患者采取双S2AI固定技术的原因,并且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差异及疗效评价差异。结果 11例中9例患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伴骨盆倾斜,另外2例为既往脊柱术后医源性后凸畸形患者。11例患者术后随访(11.6±8.5)个月(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脊柱Gorham病合并重度侧后凸畸形的手术疗效,并探讨手术对策。方法 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确诊脊柱Gorham病合并脊柱畸形患者12例,其中4例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男3例,女1例;手术年龄的中位数为14.5岁(11.5岁,27.5岁);侧凸和后凸Cobb角的中位数分别为29°(21.5°,78.0°)和94°(78.0°,103.0°)。患者于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后均行一期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置钉节段跨越病变椎体,术中行SchwabⅠ或Ⅱ级截骨术,术后接受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侧凸、后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及矢状面平衡等参数,在CT和MRI上评估脊柱骨溶解侵袭情况。结果 4例患者在牵引3个月(2.5个月,3.5个月)后,脊柱侧凸和后凸Cobb角中位数分别降至23.5°(15.5°,77.0°)和65°(57.0°,83.5°)。矫形术中2例行关节突切除术,2例行Ponte截骨术,手术时间中位数为5.5 h(5.1 h,5.9 h),术中出血量为3 095 ml(2 950 ml,3320 ml),融合节段为13.5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矫形策略及并发症。[方法]2007年3月~2015年6月,采用经后路顶椎切除、前柱支撑植骨、矫形固定手术(顶椎切除+重建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8~56岁,平均24.6岁。病程21~38个月,平均25个月。颈胸椎7例,胸椎10例,胸腰椎4例,腰椎5例,腰骶椎2例。先天性15例,结核10例,翻修3例。术前Cobb角80°~135°,平均103°;术前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1例,D级13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250 min。术中出血量850 ml~3 000 ml,平均1 430 ml。2个椎体切除8例,3个椎体切除11例,4个椎体切除6例,5个椎体切除3例。2例硬脊膜锐性撕裂,予以修复,已痊愈。术中唤醒试验发现:4例出现脊髓功能损伤加重情况,予静滴甲基强的松龙0.4 g~0.5 g处理后,术后2~4周脊髓功能逐渐恢复至术前。手术早期并发症:腹壁疼痛11例,术后早期痉挛性抽搐2例,伤口感染1例,脑积液漏1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无尿潴留、腹胀、十二指肠上动脉综合征。25例患者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断钉、断棒等现象。患者症状及外形均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由术前(103.14±12.27)°(80°~135°)矫正至术后2周(31.28±8.13)°(12°~43°),矫正率69.67%,末次随访(34.84±9.04)°(13°~53°),矫正率为66.22%,矫正丢失率为11.38%。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的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11例,D级13例,E级3例。末次随访D级2例,E级23例。与术前相比frankle分级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8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采用经后路顶椎切除、前柱支撑植骨、矫形固定手术(顶椎切除+重建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椎体旋转半脱位(rotatory subluxation,RS)的脊柱畸形患者矫形术中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RS与术中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术前合并RS的脊柱畸形接受矫形内固定手术且术前未行牵引及术中三柱截骨手术37例患者(RS组)的病历资料,另选取37例不伴RS的脊柱畸形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量的影像学参数包括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oronal trunk balance,CTB)、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冠状位椎体半脱位距离(coronal rotatory subluxation,CRS)、矢状位椎体半脱位距离(sagittal rotatory subluxation,SRS)、RS椎体轴面旋转角度(axial rotation,AR)等。记录患者术中出现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及唤醒试验阳性的发生率。结果 RS组患者年龄为(42.4±17.9)岁(12~7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2.7±18.3)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CWDFO)中实现快速精准截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收治的14例(17膝)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治疗的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 女性11例, 年龄(41.4±16.4)岁(范围:18~56岁)。体重指数(23.5±3.5)kg/m2(范围:18.1~28.9 kg/m2)。术前利用Solidworks软件行精确术前测量, 计算旋转角度和旋转半径;术中均在自主设计的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辅助下行导针置入, 根据测量参数调节导向器, 将导向器与骨面贴紧, 顺导针孔钻入导针, 透视确认导针的位置良好, 即完成导针的置入;在导针引导下进行截骨后使用Tomofix接骨板固定。记录导针放至满意位置所需置入次数、时间和透视次数, 矫形后皮质与皮质、截骨面与截骨面的对合情况, 截骨块计划厚度与实际最大厚度, 截骨块上下面的面积, 股骨远端后方角, 力线的矫正情况等;应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Tegner评分等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alo重力牵引对术前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为Ⅲ型的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影像学的改善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术前脊髓形态分型为Ⅲ型的47例严重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18例、女29例;年龄(22.5±12.8)岁(范围9~60岁)。接受Ⅰ期Halo重力牵引、Ⅱ期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 牵引时间为(7.4±3.9)周(范围4~16周)。影像学参数包括牵引前后及手术后即刻的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铅垂线至骶骨中垂线的距离(C7 plumb l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7PL-CSVL)]、矢状面最大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 计算牵引后矫正率和手术后矫正率。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47例患者Halo重力牵引及矫形内固定手术均顺利完成。牵引前侧凸Cobb角为116.0°±17.5°, Halo重力牵引后改善至87.9°±16.5°(t=9.10, P<0.001), 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全脊柱截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闭合及植骨矫正脊柱后凸。[结果]于1984~2005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0例病人。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历2~15a平均2.4a随访,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经全脊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而且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目前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中实现快速精准截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收治的14例(17膝)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治疗的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 女性11例, 年龄(41.4±16.4)岁(范围:18~56岁)。体重指数(23.5±3.5)kg/m2(范围:18.1~28.9 kg/m2)。术前利用Solidworks软件行精确术前测量, 计算旋转角度和旋转半径;术中均在自主设计的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辅助下行导针置入, 根据测量参数调节导向器, 将导向器与骨面贴紧, 顺导针孔钻入导针, 透视确认导针的位置良好, 即完成导针的置入;在导针引导下进行截骨后使用Tomofix接骨板固定。记录导针放至满意位置所需置入次数、时间和透视次数, 矫形后皮质与皮质、截骨面与截骨面的对合情况, 截骨块计划厚度与实际最大厚度, 截骨块上下面的面积, 股骨远端后方角, 力线的矫正情况等;应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Tegner评分等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并观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Chen ZQ  Guo ZQ  Qi Q  Li WS  Zeng Y  Sun CG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104-108
目的 针对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设计一种新的矫形固定手术方式,观察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采用后凸局部节段切除截骨,于断端撑开状态下双轴旋转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技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90.8°,范围50°~130°)1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后凸Cobb角,对7例合并侧凸的患者测量侧凸Cobb角.对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患者进行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评分和术后PSI满意指数的评定,并观察术前存在腰背痛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9 h,手术出血量平均为4000 ml.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人工椎体松动,3例神经根损伤,3例硬膜撕裂,1例术后短期下肢功能障碍等,经妥善处理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手术前脊柱后凸畸形平均为90.8°,术后即刻的平均后凸畸形为26.9°,平均矫正率为72.5%;随访时平均后凸畸形为28.9°,平均矫正率为70.1%,后凸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7例合并脊柱侧凸畸形的患者术前侧凸平均为35.9°,术后即刻的平均侧凸为4.4°,平均矫正率为87.2%;随访时平均侧凸畸形为6.1°,平均矫正率为78.6%,侧凸畸形矫正亦无明显丢失.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所恢复,Frankel分级改善,术前共有E级5例,D级5例,C级5例,B级1例.随访时有E级10例、D级3例、C级3例.除外术前无症状的3例患者,术前患者平均Oswestry评分为18.9,术后平均Oswestry评分为10.8,平均改善率为52.7%.术后患者PSI满意指数显示完全满意10例,基本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93.8%.术前共有3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腰背痛,术后腰背痛完全缓解.结论 节段切除和截骨面撑开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技术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其畸形矫正率高,较为安全,中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术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截骨术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 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 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骨关节炎所处阶段, 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 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 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脊柱截骨术在脊柱后凸畸形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脊柱截骨术治疗脊柱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V形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椎体部分或整体切除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26例.结果截骨后平均矫正34°,1例发生骨不连.随访12~32个月,平均17个月,Cobb角丢失2°~4°,平均2.5°,效果满意.结论应依因治疗,上胸椎畸形操作应仔细,关节突松解,CD、TSRH、USS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应用为矫正成功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在临床逐渐广泛开展,可用于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椎体发育异常、陈旧性骨折、脊柱结核及椎体肿瘤等相关疾病所致的局部严重后凸畸形,亦可用来完成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后路截骨技术大致可分为闭合截骨术(SPO),经椎弓根截骨术(PSO),全椎体切除术(VCR)。以上3种术式各有侧重点,手术效果亦存在差别。现就脊柱后路截骨技术治疗局部严重后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native vertebral osteomyelitis, NVO)与脊柱术后化脓性脊柱炎(postoperative vertebral osteomyelitis, PVO)的微生物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诊治化脓性脊柱炎4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按发生原因分为NVO组和PVO组。NVO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年龄(50.47±20.45)岁(范围15~73岁);病变位于腰椎23例(76.7%)、胸椎5例(16.7%)、颈椎2例(6.7%)。PVO组16例, 男10例, 女6例;年龄(52.13±18.80)岁(范围14~73岁);病变位于腰椎11例(68.8%)、胸椎5例(31.2%)。术前28例患者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神经功能分级, D级25例(NVO组16例, PVO组9例), C级3例(NVO组1例, PVO组2例)。所有患者先予卧床、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 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截骨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8年9月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楔形截骨治疗17例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1例,女6例;年龄26~58岁,平均42.3岁;其中创伤后胸腰椎后n畸形14例,陈旧性结核脊柱后凸畸形3例;后凸Cobb角32°~63°,平均45.1°±17.3°;矢状面平衡距离12.5~19.0 cm,平均(16.5±2.8)cm.8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结果 手术时间160~230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800~1450 mL(平均1150 mL),术后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无伤口感染,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外观及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8~33个月).8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脊柱后凸Cobb角(9.2°±7.9°)及矢状面平衡[(7.5±2.4)cm]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 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截骨是治疗轻中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满意,腰背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充分减压(360°减压),同时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脊髓、神经根和椎体侧前方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脊柱截骨矫形作为重建脊柱力线的有效方式, 广泛应用于脊柱矢状序列重建中,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避免截骨角度不佳引起的术后躯干矢状面二次失平衡, 术前制定合适的手术计划, 精确评估截骨角度尤为重要。目前, 学者们通过对患者脊柱-骨盆参数及其代偿机制的全面分析, 针对不同患病人群和疾病特点提出相应的脊柱矢状面重建目标, 并根据不同重建目标、截骨部位和截骨方式提出多种截骨角度的预测方法, 为制定最佳手术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由Smith Reterson(1945)首先报告应用脊柱后方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后La-chapell(1946),Brigge(1947)做了改进,Wilson(1949)应用多节段楔形截骨使手术矫形更加满意。国内刘润田(1958)首先开始脊柱后方截骨术,吴之康(1987)行脊柱后方截骨哈氏加压棍固定手术获得满意疗效。我院自1985年至1991年采用单节段椎板、双节段椎板及经椎弓根椎体截骨三种方法治疗驼背患者共420例。本文通过对用三种不同截骨方法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从矫正效果、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劣,并从截骨方法与矫形的生物力学、矫正角度及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