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化淤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方法:将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活血化淤汤方药,对照组常规治疗. 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活血化淤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风祖方治疗血瘀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瘀证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82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标准治疗(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日1次;立普妥20 mg,口服,每晚1次)并配合中药治疗,治疗组予标准治疗+中风祖方,治疗14 d后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瘀证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血瘀证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差值及血瘀证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52.43%,对照组3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祖方能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共纳入10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别在发病第3天(72h内)、第7天、第15天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四诊变量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对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发病第3天证候可聚为阴虚、内风、气虚血瘀、痰热四类,发病第7天的证候可聚为气阴两虚、痰热、血瘀、痰湿、内风五类,发病第15天的证候可聚为血瘀、气阴两虚、痰热、痰湿四类。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与文献报道相似,发病72h内以内风较为突出,而后则以痰热、痰湿、血瘀证候为主,气阴两虚贯穿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急性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痰证与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38例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痰证组(91例)与非痰证组(47例),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E-选择素,L-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痰证组患者IL-6,E-选择素, L-选择素,ICAM-1,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痰证组患者NIHSS评分、CNS评分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非痰证组(P<0.01).血清IL-6、MMP-9水平与NIHSS、CN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普遍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退.痰证与炎症因子关系密切,可能与痰证的证候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林洪彬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00-100,103
目的:探讨龙生蛭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龙生蛭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生蛭胶囊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40例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治疗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积分等。结果研究组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者接受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候要素临床演变规律及其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453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信息、第1、3、5、7、14天中医证候要素、临床常见客观指标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信息,采用SPSS 22.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入组第1天各证候要素发生率从高到低:内风>痰湿>血瘀>内火>气虚>阴虚;第3天证候要素发生率:痰湿>血瘀>内火>气虚>内风>阴虚;第5天证候要素发生率:血瘀>痰湿>内火>内风>气虚>阴虚;第7及14天证候要素发生率:血瘀>痰湿>内火>气虚>内风>阴虚.在具体组合类型上,以内风、内火、痰湿、血瘀四证候要素单发或两两组合、三证组合较多,气虚、阴虚证候要素及四证以上组合出现均较少.痰湿与CRP(P<0.01)、HCY(P<0.05)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血瘀与CRP(P<0.05)、D-D(P<0.01)之间正相关,不同性别分组下的血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气虚与年龄(P<0.05)、肥胖(P<0.05)、NIHSS评分(P<0.05)正相关;不同脑血管病分组下气虚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要素出现频率、演变方式及组合形式具有一定规律性,以风为先,以痰、瘀、火为主要病理因素,以虚为根本.其中痰湿证候要素多与CRP、HCY相关;血瘀证候要素多与性别、CRP、D-D相关;气虚证候要素与高龄、肥胖、既往脑血管病史、NIHSS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Ⅱ号方治疗痰湿蒙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风防治灵Ⅱ号方(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炒白术等)方药,对照组加服脑安胶囊,治疗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Ⅱ号方治疗痰湿蒙神型脑梗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临床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其与AHI指数、BM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0年~2013年230例在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经睡眠监测明确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中医证候要素、AHI指数,BMI指数等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顺序为痰湿>气虚>血瘀>热蕴>阴虚>肝火>气滞;中医证候要素与AHI指数相关程度排序为血瘀>气虚>痰湿>阴虚>热蕴>肝火>气滞;中医证候要素中痰湿(P=0.003)、血瘀(P=0.02)、热蕴(P=0.04)的发病率与BMI指数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OSAS中医证素以痰湿为主,其次为血瘀、气虚、热蕴、阴虚、气滞、肝火;各证候要素中血瘀、气虚、痰湿与AHI升高程度相关性最强,说明重度OSAS中最常见的中医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痰湿;与BMI指数呈现正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为痰湿、血瘀、热蕴,推测肥胖病人中实证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脑梗死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各分层及不同分层之间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与特征,拓展中风病二级预防的思路。方法:通过临床采集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埃森卒中危险评分(ESRS)与中医证候要素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各危险分层下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年龄越大卒中复发的风险等级越高;性别可能是影响脑梗死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因素;火热、痰是非急性期脑梗死的两大主要证候要素;气虚、血瘀、阴虚阳亢是判定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高复发风险的有效证候要素。结论:年龄是中风发病及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可抗拒的危险因素;男性更应重视中风病的一、二级预防;干预证候要素火热、痰对中风病二级预防的意义重大;气虚、阴虚阳亢等虚性证候要素的出现预示疾病转归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方法 选取符合病例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临床证候调查,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辨证分析确定其证型;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结果 110例患者共计12种证候,包含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1个.实性证候要素中以肝郁、气滞为基本要素,虚性证候要素中以肾虚、脾虚为主,各证候要素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肝郁>气滞>湿热>肾虚>痰湿>脾虚>血瘀>心虚>气虚>阴虚>阳虚.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多以实证为主,后期为虚实夹杂证,肾虚肝郁、痰湿瘀阻是其基本病机,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证候演变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14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在住院第1、2、3、7、14天采集《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的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线性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研究不同时点证候要素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IHSS在不同时点与多个证候要素呈正相关,证候要素可以解释约60%NIHSS的变化。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要素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程度、证候要素在预测NIHSS中的权重均随时间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宁夏五市脑卒中首发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以明确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从而为病证结合防治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就诊于宁夏地区五市中医院的410例脑卒中首发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脑卒中证候调查量表;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宁夏脑卒中发病类型以脑梗死为主(304/410,74.15%)。脑梗死患者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风、血瘀、气虚、痰湿、阴虚、火热证;脑出血患者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风、火热、痰湿、阴虚、血瘀、气虚证。证候以组合形式为多,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二证和三证组合频率均显著增高,单一证候出现的频率均显著降低。脑梗死和脑出血复合证候发生的频率不同,脑梗死依次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痰热腑实、阴虚风动、痰湿蒙神、肝阳上亢;脑出血依次为肝阳上亢、痰热腑实、痰湿蒙神、阴虚风动、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结论宁夏脑卒中患者发病类型以脑梗死多见;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证素分布存在差异,但二者均以证候组合形式为多,其中二证组合最为多见,单证候最为少见;脑梗死的复合证候频率以气虚血瘀为最高,肝阳暴亢为最低,脑出血以肝阳暴亢为最高,气虚血瘀为最低。  相似文献   

14.
张晓玲  丁美萍 《浙江医学》2003,25(5):278-279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色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老年健康对照组 (32名 )外周血CD3+、CD4+、CD8+、CD16+56+细胞百分率和CD4+/CD8+细胞比值。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老年脑梗死患者CD3+、CD4+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 (P<0.01) ,且降低程度与病初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 ;CD16+56+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升高程度与病初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并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小样本调查的方式,探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证候学特征,为老年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筛选2013年01月至今符合要求的老年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66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寻找其证候学特点。结果将四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频率≥90%症候要素为:喘促、咳嗽、咳痰、唇甲青紫、胸闷、舌暗红、气短、乏力、神疲、心悸、脉数;通过K类中心聚类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该疾病的证候类型分别为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血瘀证(214例),痰湿阻肺+阳虚水泛证(110例),寒饮停肺+心肺气虚证(42例);在符合第一类证候的患者中,痰黏色黄,腰膝酸软,舌有瘀斑,失眠,脉滑的影响较大。结论基于本次调查结果,老年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血瘀证的复合证候居多;痰黏色黄,腰膝酸软,舌有瘀斑,失眠,脉滑是该证型的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53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型诊断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记录,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较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多见,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分级与预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利用中央神经监护系统记录EEG。EEG监测结果分级采用EEG Synek分级。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对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判定,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临床预后评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31例患者EEG监测全部异常;EEG Synek分级与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r=0.49,P<0.01。在第1d时EEGSynek分级与中医风、火、痰、虚、瘀之间均无相关性;第7d时EEG Synek分级与风、痰湿有一定的正相关;在第14d时,EEG Synek分级与痰湿、瘀血、阴虚有一定的正相关;在第28d时,EEG Synek分级与痰湿、瘀血、阴虚、气虚均有显著性的正相关。[结论]EEG Synek分级标准对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不良有预测意义,EEG Synek分级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发病第1、7和14天的“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内风、内火、痰湿、血瘀、气虚、阴虚)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发病第14天的NIHSS评分作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指标,并依据评分进行分组(发病第14天NIHSS评分≥7作为近期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7分为预后良好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应用两样本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发病第1、7和14天的NIHSS评分。结果:发病第14天的血瘀证(比值比为2.924,95%置信区间为1.231~6.946,P=0.015)和发病第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值比为1.956,95%置信区间为1.701~2.250,P=0.000)是预测缺血性中风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从重复测量均数变化趋势图可看出,血瘀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血瘀证患者重,且其NIHSS分值在疾病过程中持续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血瘀证为缺血性中风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积极采取活血化瘀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疾病的近期预后。本研究还为实施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动态证候干预提供了循证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与组合情况,以初步了解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课题组统一制订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结合现行多个诊疗共识以及前期文献回顾,并经过2轮专家论证,最后制订《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依此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频数、频率等描述性分析的方法。结果 801例患者有7种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气虚517例,血瘀503例,水停462例,阴虚448例,气滞438例,阳虚428例,湿热257例,且气虚、血瘀、水停、阳虚在失代偿期的分布频率高于代偿期(P0.05)。314例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血瘀最为常见(36.36%),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气滞(20.00%)、气虚+阴虚+血瘀(11.32%)、气虚+阳虚+阴虚+气滞(16.13%)、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45.1%)最为常见;487例失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水停最为常见(90.91%),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水停(57.45%)、气虚+血瘀+水停(26.44%)、气虚+阳虚+血瘀+水停(23.40%)、气虚+阳虚+气滞+血瘀+水停(25.00%)最为常见。属于6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的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60.00%的患者未合并水停;失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59.81%的患者未合并湿热。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瘀最多见;在代偿期以单一与2~5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血瘀、气滞;失代偿期则以3~7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水停。2期均有气虚、血瘀等基本病机,也有各期病机侧重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风证候要素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3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根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提取证候要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 火、痰、气虚得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随着证候要素相兼数的增多,NIHSS评分逐渐增高,两者的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