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构建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近10余家三甲医院手术室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共30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运用文献检索、理论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及层次分析法等方式初步构建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初稿,撰写专家咨询问卷,再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初稿中指标实施两轮专家函询咨询,形成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22%、91.42%,意见提出率分别为28.57%、15.62%,表明专家对本课题具有较高积极性;两轮专家函询Cr分别为0.86、0.89,说明专家参与制定指标体系权威性高,结果具有可信性;两轮专家函询总体指标W分别为0.347、0.404,Cv分别为0.203、0.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专家协调度良好;临床普遍认为Cronbach′s α系数在0.7以上表明可接受,本课题2两轮专家函询问卷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9、0.963,均符合上述标准,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构建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降低空运后送伤病员护理安全隐患,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法、专家议题小组法初步拟定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不同专业的15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使用Excel 2010、SPSS 23.0软件和yaahp层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在0.912以上,肯德尔和谐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定包含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85项三级指标的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初步构建的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专家意见较为集中,经进一步验证后可作为空运后送护理安全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符合我国创伤救治体系架构特征的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职责核心指标体系, 为创伤中心设置创伤专科护士岗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小组讨论法构建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职责核心指标体系初稿。应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15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 确定指标体系终稿。计算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Cr)、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W)、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及变异系数(CV)。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 Cr为0.953。第2轮咨询的Kendall′sW为0.188(χ2=155.29, P<0.001), 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为4.27~5.00分, CV均<0.25分。最终构建的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职责核心指标体系包含7项Ⅰ级指标和49项Ⅱ级指标。结论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职责核心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内容全面, 可以为我国创伤专科护士岗位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志华  朱东升  周云  邓丽娜 《武警医学》2020,31(12):1021-1024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训练和考评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胜任力特征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小组访谈法初步拟定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各级指标及权重分值,构建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2%、100%,两轮咨询的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87、0.90,一、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大于4.0,变异系数0.0382~0.1280,咨询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及可信度高。构建的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49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机动卫勤分队特诊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飞行护士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为未来选拔及培训飞行护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对不同领域的15名专家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结果构建了我国飞行护士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具体目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对一、二级指标的权威系数均在0.87以上,两轮咨询的所有肯德尔协调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意见协调性好,所形成的培养目标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军人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为防治应力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在既往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方法,初步编制军人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框架和专家咨询表,选择20名骨科学、运动医学、体能训练和预防医学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论证。使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并采用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而建立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与88.24%;专家权威系数为0.90;Ⅰ级与Ⅱ级指标的协调系数检验结果均显著(P<0.05)。构建的军人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包括5个Ⅰ级指标和25个Ⅱ级指标。权重最高的Ⅰ级指标是“组训因素与条件(21.87%)”;权重前3的Ⅱ级指标是“组训施训(6.16%)”“训练环境(5.44%)”和“足弓异常(5.35%)”。结论 军人应力性骨折预警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对减少军事训练伤发生与指导军事训练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军队医院灾难救援机动护士能力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军队医院灾难救援任务需求。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初步形成军队医院机动护士灾难救援能力体系的草案,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全国军队医院、院校、研究所的20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军队医院机动护士灾难救援能力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88,专家咨询协调系数经χ2检验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家咨询后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25~0.181。构建的军队医院机动护士灾难救援能力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结论 军队医院机动护士灾难救援能力体系构建方法科学,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各指标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可用于军队医院机动护士灾难救援能力的评估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寒区特殊环境的作业需求,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可以对冷习服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按照德尔菲法原理,对在冷习服领域具有权威的21位专家进行3轮函询,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及专家反馈意见,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结果 3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95.2%、100.0%,专家权威系数在0.75~1.00之间,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8、0.201、0.113(P均<0.01)。第3轮各指标变异系数均<0.25,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研究结果可靠性高。最终建立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冷习服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充实了寒区冷习服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种可行性权重指标,为评价寒区冷习服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但信度、效度及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构建介入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体系,为介入专科护士培养和理论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2轮函询,确立理论知识大纲要点。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性均为100%,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9,判断系数0.89,熟悉程度0.89,均>0.7。最终确定的理论知识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结论介入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体系专家意见集中,可信度高,能为介入专科护士理论课程培训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空军空运医疗后送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空运医疗后送体系建设和能力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和系统分析法,筛选评估指标要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确立评估指标体系和各级指标权重. 结果 3轮德尔菲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5%、94.7%和100.0%,协调系数分别为0.512、0.761、0.874,对协调系数进行x2检验,P值均小于0.01.确立了空军空运医疗后送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下设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组织指挥、保障力量、装备设备、训练演练、法规制度)权重分别为0.1309、0.3041、0.3860、0.1186、0.0607,最终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 结论 基于我国空军伤病员空运医疗后送能力现状考虑,能力评估内容不应仅限于空运救护医疗人员能力素质和救护水平,应更加注重空运后送体系整体建设情况综合实力的评估,从而使该评估指标体系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我国飞行护士能力标准指标体系、飞行护士培训知识需求调查和飞行护士核心知识体系,探讨我国空运后送专业护士的培训对象、培养目标、课程模块及学时设置、具体课程内容和考核要点,以尝试构建我国空运后送专业护士的培训课程体系。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法制定出专家咨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在两轮问卷中,93.3%的专家认同空运后送专业护士培训对象的要求,专家对具体培养目标、课程模块和考核要点的权威系数分别在87.0%以上、79.0%以上和85.0%以上,所有肯德尔协调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构建的空运后送专业护士培训课程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对未来空运后送专业护士的培训与考核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出驾驶舱显示系统工效学评价指标。方法 首先,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在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驾驶舱显示系统工效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针对初步确定的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德尔菲法,聘请了飞过多种型号飞机的23名现役有经验飞行员作为专家咨询人员进行了两轮咨询,并对咨询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筛选出了对驾驶舱显示系统工效学评价影响大的指标。结论 改进德尔菲法作为一种充分发挥专家智慧、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构建科学、可靠的经颈动脉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集束化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及分析,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明确TIPS术后患者实施集束化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的具体干预内容。结果 建立了包含 8 个维度共32个条目的TIPS术后集束化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两轮德尔菲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大于0.8,专家权威系数为0.84,专家协调系数为0.566~0.613。第 2 轮专家函询后各维度的重要性赋值为4.08~4.91分,变异系数为0.06~0.10,各条目的重要性赋值为4.08~4.91分、变异系数为0.06~0.11。结论 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立的TIPS术后集束化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可有效减少TIP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进一步完善延续性护理质量的标准化构建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军队大型医院医技科室医疗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科学、准确的考评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状况,为医院管理者实施横向比较提供依据。方法:运用Delphi法,分两轮请医技科室主任和医院管理专家,对Ⅰ类和Ⅱ类指标存在的合理性和权重提出意见,以确定最后的指标并测算出相应的权重。结果和结论:成功的构建了医技科室医疗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该指标体系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医疗改革的形势,为加强医疗成本的控制,结合当前医院经济管理的目的,对临床科室成本效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结合专家咨询法(Delphi法)建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科室运营过程、运营结果、运营趋势三个方面,共分三级,20个三级指标,并以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该指标体系可为提高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降低病人费用起导向作用,为临床科室评价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息化教育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居家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需居家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信息化教育组和常规随访组,每组30例。对信息化教育组患者进行居家尿管护理、膀胱功能锻炼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实时微信咨询、随访,分别就患者门诊增加复诊情况、尿管脱出情况、生活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信息化教育组患者门诊复诊率、尿管脱出率低,且留置导尿期间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信息化教育管理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居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尿管脱出率,改善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医疗救护飞机空运医疗后送是战时快速医疗救护的重要方式,机上医护人员是实现应急医学救援的主要载体。通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一套模拟医疗救护飞机机上医护人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医疗救护飞机机上医护人员评价工作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武警部队医院卫勤应急药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文献、分析影响药材保障的主要环节和要素的基础上,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论证。结果 初步构建武警部队医院卫勤应急药材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该框架由4个一级指标构成, 它包括制度预案、药材供给、信息通讯、配套措施。另外, 从众多初选指标中选出最具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14个指标构成了二级指标。结论 通过卫勤应急药材保障评价, 指出药材保障方案的可行性, 发现药材保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专家咨询法(Delphi法)、系统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军队卫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要素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军队卫勤应急反应能力要素构成指标体系;并在对各指标赋予权重系数的基础上进行指标优化排序。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地震应急医疗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地震应急医疗技术适宜性影响并写明具体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Ⅰ级指标,8个Ⅱ级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加权求和模型建立适宜性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对12种常用应急医疗技术的实证研究,证实本方法是地震应急医疗技术适宜性的合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