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杭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8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体检的1~6岁儿童1613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25(OH)D2及25(OH)D3含量。结果 男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25(OH)D2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6,P=0.324),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9,P=0.005),≥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 男童的血清25(OH)D、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血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目前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VD)方案的有效性,并对骨代谢评价指标进行随访。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早产儿60例,记录性别、胎龄(GA)、出生体质量(BM)、头围、身长,检测血清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3〔25(OH)D3〕、钙、磷水平。于生后能耐受经口喂养时〔平均(6.4±2.3)d〕添加VD 800 U/d,于28 d随访复测以上指标,并与出生时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3水平为(17.0±7.0)μg/L,血清OC水平为(81.6±31.6)μg/L;VD缺乏(VDD)43例(71.7%),母孕期补VD不足是早产儿VDD的危险因素〔OR=6.83,95%CI(1.66,27.99)〕。37例早产儿经过规律添加VD,生后28 d与刚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及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磷、25(OH)D3、O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早产儿生后28 d,VDD 28例(75.7%),低磷血症(血清磷<1.8 mmol/L)是VDD的危险因素〔OR=7.33,95%CI(1.40,38.34)〕。结论 通过800 U/d补充VD方案不能及时改善早产儿骨代谢状况,VD仍处于缺乏状态。监测血清25(OH)D3、OC和磷水平可很好地反映早产儿骨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包头地区(北纬40o)早产儿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儿常见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于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新生儿科出生后48 h内入院且生命体征平稳的2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出生后14d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性别、胎龄、出生季节以及双胎与否对早产儿血清25(OH)D的影响。结果:早产儿25(OH)D平均水平为35.75(24.59,48.15)nmol/L,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32.38%、44.29%和23.33%,其中早产儿25(OH)D水平与其出生的季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338,P<0.001),其中冬季出生的早产儿25(OH)D水平低于夏季及秋季(P<0.05),秋季出生的早产儿25(OH)D水平高于春季(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儿出生季节之间的差异是维生素D水平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以秋季为著(P<0.01)。根据Ma...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0例神经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获得性衰弱分组,未发生获得性衰弱为对照组,共114例,发生获得性衰弱为观察组,共9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患者发生获得性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二组患者在年龄(t=23.085,P <0.001)、入住ICU时间(χ2=76.845,P <0.001)、营养不良(χ2=24.868,P<0.001)、APACHEⅡ评分(χ2=82.558,P<0.001)、神经肌肉阻滞剂使用时间(χ2=45.311,P<0.001)、机械通气时间(χ2=43.410,P<0.001)、每日唤醒(χ2=28.250,P<0.001)、合并脓毒症(χ2=55.724,P<0.001)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不同胎龄确诊为BPD的早产儿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超早产儿(<28周)16例、极早产儿(28~31+6周)62例、中晚期早产儿(32~36+6周)17例。分别对不同胎龄早产儿母亲孕期疾病史、产前使用激素情况及其患儿的性别、出生体质量、窒息、动脉导管未闭、用药情况、输血、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结果:在不同胎龄BPD早产儿中,母亲妊娠期合并子痫前期对中晚期早产儿影响显著高于极早产儿组、超早产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产儿组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显著高于极早产儿组、中晚期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期早产儿组、超早产儿组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极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6月至5岁之间)45例患儿中,发现部分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疾病、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脑部...  相似文献   

6.
霍洁  王磊  管峥  赵娟娟  吴新萍 《吉林医学》2022,(8):2061-2065
目的:通过检测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情况,为下一步早产儿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优化方案,预防维生素D缺乏相关疾病的发生。方法:选取早产儿506例,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25(OH)D值,根据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非缺乏组,通过病例系统回顾性收集母亲和早产儿的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早产儿487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早产儿283例,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为58.1%。平均胎龄为35周,男143例(50.5%),其平均25(OH)D水平为(40.78±6.02)nmol/L。春夏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为(41.44±5.14)nmol/L,秋冬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为(40.12±6.39)nmol/L,两组血清25-(OH)D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极早产儿组中,男和女25(OH)D水平两组有差异;不同出生体重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略有差异。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仍不低(58.1%),需进一步研究相关影响因素,优化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庆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状况,为提升该市乡村医生队伍质量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采取现状调查的方法,对该市高、中、低3个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在性别(χ2=80.79,P<0.05)、年龄(χ2=95.17,P<0.05)、学历(χ2=36.30,P<0.05)、工作年限(χ2=253.96,P<0.05)、日均工作时间(χ2=47.55,P<0.05)、村卫生室设施设备齐全程度(χ2=49.01,P<0.05)、村卫生室房屋属性(χ2=67.26,P<0.05)、年收入(χ2=35.24,P<0.05)、养老保障(χ2=258.93,P<0.05)与执业保障(χ2=29.61,P<0.05)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早产胎膜早破(PPROM)≥34周的肥胖孕妇与非肥胖孕妇的早产儿住院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的所有出生胎龄≥34周的PPROM早产儿。根据孕妇分娩时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30 kg/m2)和非肥胖组(BMI<30 kg/m2),比较2组间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及所生晚期早产儿的住院结局,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与非肥胖孕妇相比,肥胖孕妇的晚期早产儿分娩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辅助通气、吸氧和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败血症、感染性肺炎发病率高,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内出血、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34周的肥胖孕妇与非肥胖孕妇相比,所生晚期早产儿呼吸道并发症和败血症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低蛋白血症对HIV阳性肺结核患者的T细胞亚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 比较病例组32例HIV阳性肺结核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与对照组32例HIV阳性肺结核白蛋白正常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抗结核治疗6个月病灶吸收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病例组T淋巴细胞CD3+(Z=3.28,P<0.05)、CD4+(Z=3.27,P<0.05)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发热(χ2=11.13,P<0.05)、咳嗽(χ2=4.95,P<0.05)、疲劳气促(χ2=5.11,P<0.05)、体重下降(χ2=5.08,P<0.05)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胸部CT出现胸腔积液和(或)心包积液(χ2=9.04,P<0.05)、多叶病变(χ2=4.27,P<0.05)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抗结核治疗6个月病例组胸部CT病灶显著吸收(...  相似文献   

10.
赵翠 《黑龙江医学》2023,(4):396-399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致病危险因素及不同分期发病率,为临床预防ROP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月信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3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将出生胎龄为30~36周的早产儿设置为A组(n=89),将出生胎龄小于30周的早产儿设置为B组(n=41);结合眼底筛查结果对比不同胎龄早产儿ROP发病率及不同分期的对应人数,分析早产儿ROP发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眼底筛查结果显示,A组ROP检出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65,P<0.05),B组ROP患儿纤维形成期(Ⅰ度、Ⅱ度、Ⅲ度)人数占比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0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胎龄(OR=3.620)、出生体质量(OR=4.421)、氧疗时长(OR=1.229)是早产儿RO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胎龄短、出生体质量过轻、氧疗时间过长是ROP的危险因素,且胎龄可对ROP患儿分期结果产生影响,临床应对存在这部分危险因素的早产儿采取积极的治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早期空腹血糖(FPG)水平对双胎孕妇妊娠合并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684例为双胎组,同时期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1 868例为单胎组,按照孕早期FPG水平不同各分为A(<4.5 mmol/)、B(4.5~<5.1 mmol/L)、C(5.1~6.1mmol/L)亚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结果 双胎组总体GDM发生率27.33%,高于单胎组的21.78%(χ2=8.64,P<0.05)亚组中双胎A、B组的GDM发生率高于单胎A、B组(均P <0.05)双胎A组所占比例高于单胎A组(χ2=4.96,P<0.05)双胎C组所占比例低于单胎C组(χ2=21.40,P<0.05)。双胎组不同血糖水平亚组间GDM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血糖水平亚组妊娠期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剖宫产率、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斑块与维生素D水平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测定41例住院的T2DM患者一般临床和生化指标、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颈动脉彩超测量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并根据有无斑块分为斑块组(24例)和对照组(17例)。结果: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总25(OH)D水平和CD3+CD4+ T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25(OH)D水平(OR=1.176,95%CI:1.011~1.368)及CD3+CD4+ T细胞比例低(OR=1.129,95%CI:1.007~1.266)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总25(OH)D水平低是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胎龄儿童出生24月龄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和及时性,分析与疫苗接种延迟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出生儿童24月龄以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比较早期早产儿(<34周)、晚期早产儿(34~36+6周)和足月儿(≥37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19月龄和24月龄疫苗接种覆盖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早期早产儿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第1、3针,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第3、4针,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简称“甲肝疫苗”)接种及时率均落后于足月儿(χ2=617.598、21.381、118.555、113.345、26.853、7.853、18.659、7.285,P<0.05)。晚期早产儿乙肝疫苗第1针和第3针、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第3针和第4针、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及时率均低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32、7.375、5.743、7.234、7.008、9.215、1.137,P<0.05)。早产儿在19月龄和24月龄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诊疗现状及用药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星”系统创建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于2023年1月20日至2月10日在网络与本院咳嗽门诊同时展开调查,其中咳嗽评分采用VAS咳嗽评分。结果 纳入分析的894份问卷中,女性641人(71.70%),男性253人(28.30%);平均年龄(34.96±12.41)岁。居民不同性别(χ2=5.717,P<0.05)、既往有无吸烟史(χ2=18.182,P<0.05)、感染前是否咳嗽(χ2=5.031,P<0.05)、有无基础疾病(χ2=19.424,P<0.05)、症状持续时间(χ2=22.962,P<0.05)、是否有痰(χ2=10.427,P<0.05)、有无咳嗽合并症(χ2=44.277,P<0.05)对使用药物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药物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未使用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研究HIST1H3D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选取2021年1—12月在妇产科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组织40例,以及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蜡块标本124例。通过RT-q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分析HIST1H3D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表达差异;通过χ2检验及生存分析曲线分析HIST1H3D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临床特征和生存的影响;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FIGO分期(χ2=30.491,P<0.001),肿瘤大小(χ2=8.362,P<0.004),淋巴血管间隙浸润(χ2=29.350,P<0.001)和HIST1H3D表达(χ2=4.148,P<0.042)等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HIST1H3D基因过表达是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淋巴结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及其与被欺凌的关系。方法 以江西省某中学为研究现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Olweus欺负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对204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初中生932人占比45.69%,高中生1108人占比54.31%。结果 初中生中,是否经常被长辈责骂(χ2=55.120,P<0.001)、体罚(χ2=7.490,P=0.006)和自评学习负担(χ2=34.720,P<0.001)间的被欺凌报告率不同。高中生中,不同性别(χ2=17.520,P<0.001)、是否担任班级干部(χ2=4.110,P=0.043)、是否经常被长辈责骂(χ2=26.720,P<0.001)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χ2=6.630,P=0.036)间的被欺凌报告率不同。初中生和高中生认知重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8,P<0.001)。初中生被欺凌者的表达抑制得分高于未被欺凌者(t=3.852,P&...  相似文献   

17.
穆静  孙建荣 《医学综述》2014,(2):349-351
目的研究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市宣武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早产儿90例,分别于出生后23 d、123 d、1214 d、2614 d、2628 d(纠正胎龄40周后算起)采用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法进行神经行为测定。结果 90例早产儿中,NBNA异常的有21例,出生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体质量、身长与头围不足等现象,经干预后患儿不同时间段的身长、体质量及头围较出生时显著增加(P<0.05);21例NBNA异常患者均进行针对性干预,1228 d(纠正胎龄40周后算起)采用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法进行神经行为测定。结果 90例早产儿中,NBNA异常的有21例,出生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体质量、身长与头围不足等现象,经干预后患儿不同时间段的身长、体质量及头围较出生时显著增加(P<0.05);21例NBNA异常患者均进行针对性干预,1214 d、2614 d、2628 d(纠正胎龄至足月后)NBNA评分较纠正胎龄后228 d(纠正胎龄至足月后)NBNA评分较纠正胎龄后23 d显著上升(P<0.05)。结论 NBNA可及时发现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钙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评分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行颈动脉CTA和颅脑MRI检查的282例CSVD患者的相关资料,评估颈动脉钙化情况(有无钙化、数目、位置、形态和环征)和CSVD总负荷评分(包括腔隙、脑白质高信号、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颈动脉钙化与CSVD总负荷的关联性。结果 共125例(44.3%)患者存在颈动脉钙化,随着颈动脉钙化发生率增加,CSVD总负荷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4,P=0.003),不同CSVD总负荷组的钙化数目(χ2=16.754,P=0.010)、钙化位置(χ2=17.776,P=0.007)、钙化形态(χ2=28.943,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环征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67,P=0.182)。CSVD 3+组的多发钙化、表面钙化、厚钙化/混合钙化的发生率较CSVD 0组增加。校正年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结核病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为结核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5月入住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断为结核患者54例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人群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核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CD3+、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及其他免疫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结核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中位数为9.75(5.1,15.8) ng/mL,较健康对照组人群16.8(6.8,32.7)ng/mL明显降低(P<0.001),结核病的敏感组和耐多药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外周血CD4+、CD4+/CD8+呈明显正相关(r=0.317 2、0.404 4,均P<0.05),与外周血CD8+呈明显负相关(r=-0.329 9,P=0.015);与NK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326 2,P=0.016),与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333 9、 -0.301 2,均P<0.05)。结论 结核患者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明显降低,可能参与了机体免疫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街道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市白云区某街道所辖18个社区中已建档随访且符合本研究筛选条件的高血压患者1 768例,收集其基本情况及生活方式信息。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CHAID模型分析。结果 性别(χ2=126.030,P<0.001)、婚姻状况(χ2=31.169,P<0.001)、年龄(χ2=9.494,P=0.031)是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70例未婚、离婚或丧偶的男性患者吸烟率最高,为45.7%;签订家庭医生(χ2=8.289,P=0.004)、性别(χ2=3.966,P=0.046)是过量饮酒的主要影响因素,528例未签订家庭医生的男性患者过量饮酒率为2.8%;文化程度(χ2=12.130,P=0.003)、婚姻状况(χ2=11.830,P=0.002)是饮食荤素均衡的主要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