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咪达唑仑对大鼠离体主动脉的舒张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血管张力的直接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首先观察咪达唑仑在3×10-6,10×10-6,30×10-6,100×10-6mol/L浓度时,对去氧肾上腺素(10-6mol/L)引起收缩的血管环等长张力的影响.然后观察咪达唑仑对经亚甲蓝(10-5mol/L)孵浴处理的内皮完整血管环和分别经过维拉帕米(5×10-6mol/L)和四乙胺(5×10-3mol/L)孵浴处理的去内皮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以上浓度的咪达唑仑对去内皮和内皮完整血管环均有舒张作用.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反应低于内皮完整血管环(P<0.05).用亚甲蓝处理的内皮完整环的舒张反应与未经处理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乙胺可增强咪达唑仑对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5).维拉帕米不影响咪达唑仑对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P>0.05).结论咪达唑仑对血管具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反应与NO-sGC-cGMP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2.
咪达唑仑对氯胺酮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配伍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腹腔注射25 mg/kg氯胺酮建立镇痛模型,150只小鼠均分为NS组、M组、K组、M1K组和M2K组,采用甩尾法、热板法和扭体法(n=10)分别观察腹腔注射1、2 mg/kg咪达唑仑对氯胺酮镇痛小鼠甩尾潜伏期(TFL)、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WTs)的影响。结果给药后5、10、15、20 min K组TEL、HPPT延长(P<0.05);各时点M组小鼠TFL、HPPT均无明显变化;M1K组和M2K组给药后10、15、20 min TFL、HPPT延长,给药后15 min M1K组和M2K组TEL、HPPT明显长于K组(P<0.05或P<0.01)。给药后15 min内K、M1K和M2K组小鼠WTs明显少于NS组(P<0.01)。但K、M1K和M2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咪达唑仑可以增强氯胺酮的体表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咪达唑仑是一种苯二氮革类镇静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该药引起的矛盾反应(paradoxicalreactions,PR)却没有得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目的提高对咪达唑仑引起的PR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咪达唑仑镇静的质量。内容介绍咪达唑仑PR的概念、发生机制,并且分析了各种相关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利弊情况。趋向PR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随着对PR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能够有更好的方法应对P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BI)是围术期经常遇到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对其处理效果如何可直接影响病人预后,但迄今尚未找到理想的防治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羟丁酸钠(γ-OH)、咪唑安定(MD)及异丙酚(PP)对大鼠离体心脏MIBI的影响,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三种麻醉药对MIBI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是2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各种麻醉和ICU镇静。现就这2种药物对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是2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各种麻醉和ICU镇静。现就这2种药物对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咪达唑仑对大鼠慢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行为、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延髓腹外侧区心血管中枢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50-200 g,行心理应激训练:先经7 d适应期(25 min/d暗盒适应)后,进入7 d复合应激期(给予不规则光-电刺激训练),最后进入1 d慢性心理应激期。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n=8),NS正常对照组和M正常对照组:在实验中仅接受25 min/d暗盒适应,分别于最后1 d暗适应前1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含咪达唑仑1.5 mg·kg-1的生理盐水溶液1 ml;根据刺激前10 min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分为3组:安慰剂对照组、低剂量M实验组和高剂量M实验组,分别于刺激前1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含咪达唑仑0.75、1.5 mg·kg-1的生理盐水溶液1 ml。观察大鼠应激训练过程中行为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进行旷场行为测定并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浓度,原位杂交法检测延髓腹外侧区心血管中枢ET-1 mRNA的表达。结果与两正常对照组相比,安慰剂对照组行为评分增高,实验结束探查行为次数减少,ACTH和CORT浓度增高,延髓腹外侧区ET-1 mRNA表达下调;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高剂量M实验组行为评分降低,低剂量和高剂量M实验组ACTH和CORT浓度均降低,ET-1 mRNA的表达均上调。结论咪达唑仑可减轻慢性心理应激引起的大鼠行为及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并一定程度地抑制慢性心理应激诱发的延髓腹外侧区ET-1 mRNA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对离体细胞内毒素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内毒素诱导血清分为A、B、C、D4组:A组:对照组;B组:丙泊酚+咪达唑仑组,加入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配制成含有两药(各)10μmol/L;C组:咪达唑仑组含咪达唑仑10μmol/L;D组:丙泊酚组含丙泊酚10μmol/L.分别在给药前(T0)、给药后即刻(T1)、80min(T2)、120min(T3)、180min(T4)时间点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T0-T2时,各组间血清TNF活性无统计学差异,T3-T4时各试验组TNF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1.0±157.8和1720.0±902.0),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能较好的抑制离体细胞内毒素损伤后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对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新生猪24头,日龄3~7 d,体重1.8~3.0 k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盐水组(HI-S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咪达唑仑组(HI-M组).HI-S组和HI-M组采用窒息性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的方法 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 h,各组均静脉输注芬太尼10~30 μg·kg-1·h-1和泮库溴铵0.1~0.2 mg·kg-1·h-1,HI-M组同时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5 mg·kg-1·h-1至ROSC后24 h,HI-S组和S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模型制备前(基础状态)、低氧37 min、吸入空气5 min、窒息5 min、ROSC后6、12和24 h时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各时点MAP;于ROSC后48、72、96及240 h时行神经行为学评分(NVS),于ROSC后240 h时取脑组织,计数纹状体(壳状核和尾状核)存活神经元,计算存活神经元密度.结果 与S组和基础值比较,HI-S组和HI-M组低氧窒息期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窒息5 min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值和MAP降低(P<0.05),HI-M组和HI-S组各时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HI-S组和HI-M组壳状核和尾状核存活神经元密度降低(P<0.01),ROSC后48996 h时NBS评分升高(P<0.05);与HI-S组比较,HI-M组壳状核和尾状核存活神经元密度明显增加,ROSC后72和96 h时NBS评分降低(P<0.05).结论 心肺复苏早期应用咪达唑仑可减轻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术中的咪达唑仑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高血压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并存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丙泊酚维持用量随机分为3组,A组3 mg·kg^-1·h^-1,B组5 mg·kg^-1·h^-1,C组7 mg·kg^-1·h^-1;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切皮后2 min(T3)、手术探查(T4)及清醒拔管后(T5)各时点的HR、BP、CSI、CORT。结果:T2、T3、T4时A组比B组、C组HR快(P<0.05),T2、T3、T4、T5时A组比B组、C组SBP、DBP数值高(P<0.05),T2、T3、T4时A组比B组、C组CSI数值高(P<0.05),B组、C组CORT值在T2时刻降低(P<0.05),T3、T4、T5时A组比B组、C组高(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以5 mg·kg^-1·h^-1泵入维持麻醉时,高血压全麻患者各指标变化相对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1.
12.
咪达唑仑临床麻醉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咪达唑仑用于成人麻醉前给药时于入手术室前15min根据年龄计量肌注,男性酌情减量。与巴比妥酸盐及异丙酚联合给药可用于麻醉诱导。持续静注并伍用芬太尼施行全凭静脉麻醉,可稳定循环动力。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时,静注可发挥缓解紧张及镇静作用。用于心内手术时,对心功能影响小,可防止术中清醒。对高龄及肝、肾机能降低者应该注意作用增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咪达唑仑临床麻醉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咪达唑仑用于成人麻醉前给药时于入手术室前15min根据年龄计量肌注,男性的性减量。与巴比妥本盐及异丙酚联合给药可用于麻醉诱导。持续静注并伍用芬太尼施行全凭静脉麻醉,中稳定循环动力。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时,表中发挥缓解紧张及镇静作用。用于心内手术时,对心功能影响小,可防止术中清醒对高龄及肝、肾机能季低者应该注意作用增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咪达唑仑对东莨菪碱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东莨菪碱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4只,体重150—17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n=18)、咪达唑仑组(Mid组,n=18)、东莨菪碱组(Sco组,n=19)、咪达唑仑+东莨菪碱组(Mid+SCO组,n=19)。Mid组、Mid+sco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咪达唑仑50mg/kg,连续3d,记录两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每组的一半大鼠在末次注射咪达唑仑后1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另外的一半大鼠在末次注射咪达唑仑后7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连续3d,Mid+SCO组、Sco组大鼠在每天水迷宫测试前20min腹腔注射东莨菪碱0.8mg/kg。结果 Mid+sco组和Mid组每天注射咪达唑仑后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on组及Mid组比较,Sco组大鼠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与Sco组比较,Mid+sco组末次注射咪达唑仑后2、3d认知功能障碍加重,而末次注射咪达唑仑后7~9d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注射咪达唑仑50mg/kg(连续3d)可短暂加重东莨菪碱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麻醉诱导常伍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旨在减少麻醉药的总用量从而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作者为了观察咪达唑仑是否对异丙酚-芬太尼诱导时剂量有影响,特选择条件良好的120例病人用随机双盲法,按年龄划分为青年组(18~35岁)和老年组(>60岁),每组各60例进行研究。再根据用药又各分3小组(共6小组)。组1~3为青年组:组1用安慰剂作对照(n=17);组2用咪达唑仑O.025mg/kg(n=20);组3用咪达唑仑O.05 mg/kg(n=17)。组4(n=20)、组5(n=19)和组6(n=18)为老年组,用药剂量与青年组(1~3小组)相同。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为了缓解焦虑、提高患儿配合度,临床上常在麻醉前给患几服用咪达唑仑.然而咪达唑仑的肌肉松弛作用具有影响患儿呼吸功能的潜在风险.我们分别评估患儿清醒时以及手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3 mg/kg)20分钟后的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通气协调性和呼吸力学特征,其中通...  相似文献   

17.
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N-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N-型钙电流的影响,评价其对交感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获得急性分离的SD大鼠(7-1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0.1、0.3、3.0、10、50、100μmol/L)对N-型钙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位(Vh)-80mV,刺激电压(Vt)-30mV- 10mV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对N-型钙电流均有抑,且呈浓度依赖性(r=0.964,P<0.01)。临床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0.3μmol/L)使钙通道电流峰值下降35%(P<0.01)。50%钙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的μmol/L浓度(IC50)约为4.25μmol/L。结论:临床 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N-型钙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咪哒唑仑的循环抑 制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咪达唑仑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椎管内麻醉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在完成椎管内麻醉后开始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参数频率2/100 Hz,波宽0.2~0.6 ms,调节刺激电流至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强度,穴位选择双侧合谷穴、内关穴,20 min后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对照组患者在相应穴位贴电极片,并连接刺激器,不予电刺激。对患者进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依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浓度。观察并记录OAA/S评分首次为3分时的目标靶浓度(Ce)、BIS、咪达唑仑用量、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氟马西尼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在OAA/S评分首次为3分时咪达唑仑效应室靶浓度较对照组低[(60.3±8.0)ng/mL vs.(66.8±8.5)ng/mL],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的咪达唑仑用量少于对照组[(4.9±0.6)mg vs.(5.3±0.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术后应用氟马西尼12例,低于对照组的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BIS、SpO2、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增强咪达唑仑的镇静作用,减少咪达唑仑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对冠心病患者体外血小板活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别抽取10名健康志愿者及40例冠心病患者肱静脉血样5 ml,抗凝离心后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实验Ⅰ:每份PRP 1 ml,10份健康志愿者PRP作为正常对照组(ⅠC组,n=10),40份冠心病患者PRP随机分为4组(n:10):ⅠM0组、ⅠM1组、ⅠM2组和ⅠM3组Ⅰ.C组和ⅠM0组不加入咪达唑仑,ⅠM1组、ⅠM2组、ⅠM3组加入咪达唑仑,其终浓度分别为100、200、400ng/ml,孵育3 min,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实验Ⅱ:将剩余PRP进一步离心后得到洗涤血小板(WP),每份WP 1 ml,10份健康志愿者WP作为正常对照组(ⅡC组),40份冠心病患者WP随机分为4组(n=10):ⅡM0组、ⅡM1组、ⅡM2组和ⅡM3组.ⅡC组和ⅡM0组不加入咪达唑仑,ⅡM1组、ⅡM2组、Ⅱ3组加入咪达唑仑,其终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ng/ml,孵育3 min,采用竞争酶联免疫法检测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和血栓烷B2(TXB2)的含量.结果 与ⅠC组比较,ⅠM0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P<0.01);与ⅠM1组比较,ⅠM2组和ⅠM3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1),ⅠM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C组比较,ⅡM0组血小板cAMP含量降低、TXB2含量升高(P<0.01);与ⅠM0组比较,ⅡM1组和ⅡM3组血小板cAMP含量升高(P<0.05或0.01),,TXB2含量降低(P<0.01),ⅠM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200、400 ng/ml通过提高血小板cAMP水平,抑制其TXA2生成,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麻醉药的联合应用可致药代动力学发生相互作用,并引起药物浓度改变高达30%.在以丙泊酚为主的麻醉中,咪达唑仑常作为手术前镇静用药.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咪达唑仑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2种处理方式对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随机交叉研究.A处理:受试者在1分钟内给予1 mg/kg丙泊酚,然后以2.5mg·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