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均行运动神经传导速速(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针极肌电图(EMG),肘段尺神经短段微移(SSCT),感觉动作电位波幅(SNAP)测定。结果:68例患者92条尺神经均出现运动传导速度减慢,52条尺神经出现感觉传导速度减慢,44例患肢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尺侧腕屈肌出现明显失神经电位,42例患肢肘段尺神经短段微移潜伏期差值异常。结论:肘管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MNCV、SNCV、EMG、SSCT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可作为肘管综合征定位诊断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电生理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103侧)临床怀疑肘管综合征的病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和诊断.肘管综合征做第一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和尺侧屈腕肌.分段测定伸肘位尺神经的腕→肘、腕→肘下5 cm、肘下5 cm→肘上5 cm、肘上5 cm→锁骨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计算各段神经的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波幅(SNAP)测定:测定小指→腕段、腕→肘段的SNCV和SNAP,并做两侧对照.结果:89侧符合尺神经肘段损伤的电生理诊断标准,电生理诊断为依据的临床确诊率为86.4%,82侧可以找到卡压点.共探查52例肘管,所有病例均显示尺神经肘段有病变,电生理诊断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定位诊断上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 ,指导有效治疗。方法 报告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 ,并与 3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显示 2 6例尺神经嵌压综合征有 16例系肘管综合征 ,病侧肘上 肘下段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为 2 0 .1± 13 .5m/s(P <0 .0 1) ,动作电位波型离散、波幅降低 ;尺神经指 -腕段感觉传导速度 (SCV)为 14 .5± 2 1.4m/s(P <0 .0 1) ;外展小指肌及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源性损害。 10例系尺管综合征 ,病侧尺神经MCV正常 ;尺神经指 -腕段SCV 40 .1± 16 .8m/s(P <0 .0 5 ) ;第一骨间肌均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电生理学检查是诊断尺神经嵌压综合征的可靠手段 ,可早期确诊、准确定位 ,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 ,可提供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101例113侧经临床及手术证实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及分析.结果 101例113侧肢体,尺神经感觉神经小指到腕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尺神经运动神经肘下5cm到肘上5cm传导速度和波幅、肘下到腕传导速度和波幅等6项指标异常率分别为:42.5%、46.9%、77.9%、78.8%(包括肘上5cm到肘下5cm MCV)、28.3%、14.2%.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受损部位及损伤程度、判断愈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观察肘管综合征病人短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SSMCV)的变化 ,探讨SSMCV测定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选取在神经科就诊的 1 0例肘管综合征病人 ,常规测定双侧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外展小指肌肌电图后 ,测定双侧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③结果  1 0例病人 1 2条病变尺神经中 ,自肘上至肘下 1 0cm距离内的MCV均较健侧或正常值明显减慢 (t =5 .31、1 0 .31 ,P <0 .0 1 )。④结论SSMCV对肘管综合征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肘管综合征16例患者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诉患肢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发麻,肌电图检查发现患侧尺神经跨肘运动传导速度、小指-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31.0±15.80m/s、6.37±6.43μV,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早期确诊肘管综合征,对长时间屈肘患者预防此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雨晨  杨姝怡  张丹  齐华光 《海南医学》2023,(13):1911-191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与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7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神经电生理与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尺神经指标。并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神经电生理、高频超声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肘上至肘下的运动传导速度(MCV),腕部至小鱼际肌、肘下至小鱼际肌、肘上至小鱼际肌的运动传导波幅(CMAP)及腕部至小指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尺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CS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受检者的腕部至小指的感觉传导波幅(SN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及尺侧腕屈肌肌电图检测静息状态时出现纤颤、正相电位的比例分别为50.00%、28.57%、15.71%,大力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混相的比例分别为28.57%、15.71%...  相似文献   

8.
张珍珍  王娆  杨昀  杨卓  诸寅 《中国医刊》2014,(10):83-84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与颈椎病鉴别诊断上的意义。方法选择369例因环小指麻木为主要原因就诊并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行肌电图检查,利用肌电图检查结果分析肘管综合征及颈椎病的诊断。结果通过肌电图检查,296例患者出现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提示尺神经卡压;369例患者中280例诊断为肘管综合征,73例患者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患者诊断为肘管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肘管综合征患者尺神经传导速度为(30.35±3.59)m/s,较颈椎病患者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肌电图可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在肘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ubT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CubT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并进行自身健患侧电生理数据的配对比较。结果37例患者均诉患肢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发麻,46%的患者因长期屈肘引发CubTS,电生理发现患侧尺神经跨肘段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小指一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腕-肘的神经干电位(nerve action potential,NAP)波幅分别为(33.57±12.16)m/s、(5.91±5.88)μV、(4.45±5.34)μV,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早期确诊CubTS,长时间的屈肘是CubTS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患者肘管松解后尺神经外膜松解前后神经电生理的变化情况。方法以4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在尺神经得到充分解压后(未打开尺神经外膜)测定尺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和诱发电位波幅记录数据,再将肘段尺神经外膜打开后(不做束间松解)测定上述指标。结果外膜松解后尺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和潜伏期与松解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无需松解尺神经外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电生理定量测定和尺神经松解与前置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用便携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仪行电生理定量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量),依据尺神经损伤程度分别进行外膜或束膜松解和尺神经肌下前置、尺神经筋膜下前置和尺神经皮下前置3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34例患者术后1周内,小指无名指麻木症状显著减轻25例,有一定程度减轻8例,无减轻者1例。32例在术后获得了优良,[1]优良率为94%。结论电生理定量测定和尺神经松解与前置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每位患者的双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掌长肌、尺桡侧屈腕肌等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EMG),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分段检查,双侧拇指、中指、小指等至腕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并对照异常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4例患者的59只患腕经手术探查,发现神经卡压症诊断正确率为100%,卡压程度诊断正确率98.3%.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给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39例肘管综合征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cm微移法测定尺神经肘部上下5cm区域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能提高对肘管综合征诊断的阳性率,也为临床手术的定位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杏迪 《重庆医学》2008,37(8):860-861
目的分析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探讨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诊断及与相关疾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6例临床初步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资料,分析尺神经各段运动传导速度、尺神经正中神经各段感觉传导速度感觉电位波幅、尺神经F反应、前臂内侧皮神经波幅及相应靶肌肉针电极肌电图表现。结果尺神经肘段传导速度减慢51例,第一骨间肌末端潜伏期延长2例,近端感觉电位波幅异常6例,前臂内侧皮神经异常5例,尺神经F反应异常5例。结论肌电图检查能明确神经受损受压的部位、程度,为肘管综合征的临床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经临床和神经电生理拟诊为肘管综合征(CTS)的患者(40肘)为研究对象(患肢组),20名健康志愿者40只肘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肘部超声检查,并将患肢组检查结果与术前肌电图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对尺神经卡压的检出率较高,对照组与患肢组尺神经厚度肿胀率和横截面积(CSA)肿胀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组尺神经的CSA与运动传导速度(MNCV)呈负相关(r=-0.933,P<0.01)。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实时动态观察尺神经卡压征象并明确病因,对肘管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肘管综合征的病因,探讨肌电图对它的诊断价值.方法 综合分析3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肌电图(EMG)检查及手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32例患者存在肘管弓状韧带的肥厚增生,卡压磨损尺神经导致炎性病变;术前EMG检查发现25例患者的尺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平均传导速度为27.97 m/s;运动反应波幅降低,平均电压为1.95 mv;潜伏期延长,平均时间为5.41 ms.结论 肘部的创伤及慢性劳损可以导致肘管弓状韧带出现肥厚增生,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这是肘管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还包括慢性骨关节炎,占位病变和先天异常;尺神经可被机械性卡压和磨损,出现慢性缺血缺氧,导致肘管综合征的发生;详细的体格检查和术前的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9岁,以"机器绞伤右前臂流血疼痛1 h"入院.专科检查:右前臂尺侧肘下3 cm至腕近侧横纹上4 cm软组织缺损,面积约15 cm×5 cm,尺骨外露,右手尺侧1个半手指感觉消失,Froment征阳性,右手血运未见明显异常.清创手术时见:尺侧屈、伸腕肌,小指固有伸肌,屈指浅肌尺侧半,尺动脉,尺神经缺损.尺骨外露.伤口污染严重.故清创时结扎尺动脉,标记尺神经,油沙覆盖创面,换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微移试验与神经电图对肘管综合征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对 87例确诊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尺神经干上间隔 2cm的逐步测试 ,并同时给予常规神经电图的检查。结果 共 87例病人 ,91条尺神经中 77例 (89% ) 78条尺神经 (86 % ) ,跨卡压段一项或几项指标异常 ,全组又分为三组即A组 (轻度 ) 33例 ,B组 (中度 ) 2 3例 ,C组 (重度 ) 31例 ,这三组中都是以波幅降低阳性率最高 ,其次是波形及波宽的突然变化及潜伏期延长 ,传导速度减慢 ,并且三组所有波形波宽出现突然变化和传导速度减慢 ,潜伏期延长的病例 ,均出现波幅衰减超过 30 %。与常规神经电图的阳性率为 6 9% (6 3条 )作比较 ,微移试验阳性率最高 (P <0 .0 1)。结论 微移试验与神经电图互补对肘管综合征有重要的定位诊断价值 ,其中跨卡压段波幅的显著衰减 ,比传导速度的减慢有更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带血管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带血管的尺神经松解肌筋膜下前置术治疗43例(46侧)肘管综合征。结果 肘管综合征轻、中度患者25侧,疗效优良率100%,重度21侧,疗效优良率76%,总优良率为89.1%。结论 带血管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55例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以及小指展肌和拇短展肌的肌电图。结果:55例患者86侧神经做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动作电位异常率分别为87.2%和94.2%,尺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动作电位异常率分别为5.8%和12.8%,腕部刺激小指展肌和拇短展肌的DML异常率分别为2.3%和70.9%,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的EMG异常率分别为41.9%和4.7%,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等各项电生理检测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的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